明朝末年為什麼最後沒有錢了?只因朱元璋的兩個安排

2020-12-17 久久先資

現在對明朝的評價很高,明朝具有錚錚鐵骨,天子守國門,軍事實力也非常強大,基本將北方遊牧民族威脅徹底解決!但是,這麼一個強大的王朝,最後的崇禎皇帝崇禎也是一個勤政的皇帝。據史書記載,崇禎皇帝二十多歲頭髮已白,眼長魚尾紋,可以說是宵衣旰食,夕惕朝乾。史志稱其「雞鳴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勞成疾,宮中從無宴樂之事」。

然而大明王朝到最後沒有錢了,山窮水盡,需要皇帝緊衣縮食,皇后妃嬪賣嫁妝首飾,依靠大臣捐款。崇禎把皇宮裡上上下下值錢的東西能賣的都賣了,有一次崇禎把宮中萬曆時所儲藏的上等遼參拿到集市上賣掉,換回數萬兩銀子補貼到國用。

到底為什麼大明會沒有錢了呢?很大一部分就是因為朱元璋的這兩個安排!讓大明沒有了錢糧補充,打仗時間一長就消耗殆盡了。

第一,朱元璋討厭商人無出頭之日。

朱元璋出身低微,從小就遭受士紳的欺壓,所以朱元璋特別討厭商人和地主,認為他們為富不仁,不利於統治穩定。

為此人們還杜撰出一個故事,說明初有個富甲一方的商人沈萬三,幫朱元璋修建城牆,後又拿出錢來犒勞三軍,惹來朱元璋妒忌,而且軍隊是國家立足的根本,沈萬三此舉無疑是想收買軍隊。於是朱元璋要殺了沈萬三,被馬皇后勸阻,把沈萬三流放到了雲南。

而且這個故事還被清人編撰的《明史》收錄,但據明史專家考證,清人編撰的《明史》出於政治目的,其中抹黑明朝的文字隨處可見。而據《吳江縣誌》記載:「張士誠據吳時萬三已死,二子茂、旺秘從海道運米至燕京」。

另外,沈萬三兒子沈榮洪武九年去世,沈榮的墓志銘可以證實沈萬三早在元末就已經去世。而且朱元璋在洪武十四年才收復雲南,沈萬三如果那時還活著也當是一位百歲老人了,怎麼可能去為朱元璋修城牆犒勞三軍。

所以,實際上沈萬三是個地地道道的元朝人,生於元朝,死於元朝。不過沈萬三的後代子孫卻因為捲入藍玉案,幾乎被滿門抄斬。

朱元璋討厭商人還有一個重要原因,當年朱元璋爭奪天下的一個勁敵就是盤踞在江蘇東部鹽販子張士誠。張士誠背後有著很多江浙商人的支持,而且在張士誠被朱元璋打敗後,那些江浙商人卻依舊懷念張士誠。進一步加劇了朱元璋對商人的恨,尤其對江浙地區加增很高的賦稅。

因此,做了皇帝後,大力貶低商人地位,規定商人子弟社會地位低,而且不能參加科舉考試,不能穿好的衣服。鼓勵農業生產,對商業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抑商,對奸商更是嚴加懲處。

第二,朱元璋要求「寸板不許下海」。

朱元璋奪得天下後那些與朱元璋爭奪天下的人並沒有歸順,反而逃到了海外。還有一部分成為了海盜流寇,影響著沿海的安全。所以推行海禁,確保沿海地區的安寧。

同時,朱元璋也是為了抑制商人的海外貿易,阻止大商人和大地主的產生,讓人們安心農作。

朱元璋在大明律中規定「若奸豪勢要及軍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違式大船,將帶違禁貨物下海,前往番國買賣,潛通海賊,同謀結聚,及為嚮導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己行律處斬,仍梟首示眾,全家發邊衛充軍。其打造前項海船,賣與夷人圖利者,比照將應禁軍器下海者,因而走洩軍情律,為首者處斬,為從者發邊充軍」「敢有私下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凡番香、番貨皆不許販鬻,其現有者限以三月銷盡。」

「寸板不許下海」——《明史》卷205之《朱紈傳》

到朱元璋後期的海禁措施越來越嚴厲,後來到了朱棣雖然短暫開放了,但是後面的大明皇帝依舊按照明太祖朱元璋的組訓繼續海禁。

另外,明朝過於自大,你給我是"進貢",我給你是"恩賜",而且「恩賜」遠遠大於「進貢」。

大明律規定了進京使節團隊的人員數量,大商人才被允許和使節一起進京,把貨物進貢給皇帝。小商人則被允許在邊貿市場或者靠內陸一點的城市賣掉自己的商品。前者的利潤遠高過後者。所以我們在看到韓國古代劇中,朝鮮商人以能夠跟隨使團進貢中國為榮。

一開始實行朝貢,各國還能遵守朝貢規則,但各國看到有利可圖,就逐漸增加來朝貢的人數和次數,並且虛報人數和貨物數量及價格。這讓本來收入不高的大明難以應付。

尤其日本,一個深知海外貿易之利的國家,日本商人特別喜歡冒充使臣團隊前來朝貢,並夾帶大量走私品私下銷售,以獲得利潤。進貢的貢品價格和數量也進行虛報,以討得大明皇帝的歡心和恩賜。

大明官府也不傻,一段時間就發現貓膩,對日本朝貢進行限制,而日本朝廷根本管控不住本國商人。最終發展成了海盜走私,進入倭亂時期,更加堅定了大明海禁的意願。

最後,大明從"禁止私人從事海外貿易"到鞏固政權的需要,最後發展異化成了一種對人思維的禁錮,"海外蠻夷,不足以交",用帶有偏見或敵視的眼光看待外面的世界,這種"高高在上"的姿態最終讓明朝錯失與世界接軌的機會。

因此,沒有了商業的發展的大明越來越窮!讓大明財政一直很拮据,每年的收入不超過3000萬兩白銀,以至於明末打仗打的都沒錢了,只能讓崇禎「砸鍋賣鐵」的過日子。

可以說大明的歷史是中國歷史中的奇葩,統治中國276年,一共經歷了十六位皇帝,個個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所以大明朝也成為最有趣的一段歷史,如果想了解大明歷史,我建議讀《明朝那些事兒》。因為眾多明史專家皓首窮經幾十年,寫出來的著作加起來,也不如一本《明朝那些事兒》的影響力大,培養了無數「明粉」。

相關焦點

  • 明朝大富豪沈萬三為何被朱元璋用一文錢趕盡殺絕?原來只因這件事
    明朝大富豪沈萬三為何被朱元璋用一文錢趕盡殺絕?原來只因這件事。傳說中的江南首富沈萬三,他富得讓朱元璋都垂涎,以至於招來殺身之禍,家破人亡。真是這樣的嗎?沈家為什麼會落得如此下場呢?真是因為太富有了嗎?沈萬三確實值得我們去探究。從明代起,沈萬三幾乎就成了富翁的代名詞。下面和小編一起一探究竟吧。在古代生活中,有富豪排行榜,但是現代其實也有富豪排行榜,而其中一個男人跟白素貞是一樣的人物,他就是沈萬三,白素貞是由於愛情故事,沈萬三則是由於有錢的故事,除了他很有錢之外,還有一個故事就是他跟朱元璋之間的故事。
  • 震驚:原來明朝不止十六個皇帝!原來朱元璋是出生在安徽鳳陽?!
    第一、明朝首先建都於南京,只是到了永樂十八年以後,明朝才遷都北京,最後,確定北京為明朝的首都是在正統年間。第二、明朝實行兩京制度。明朝遷都北京以後,南京作為一個政治、經濟的中心,並沒有取消。北京是京師,南京是陪都,仍然是一個很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因此,在明朝末年,李自成軍隊攻克了北京,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而死,清朝軍隊進入北京,佔領北京城,明朝還不能算作滅亡。
  • 貴州大山出現20萬明朝遺民,在山上隱居至今,只因當時朱元璋的命令!
    貴州大山出現20萬明朝遺民,在山上隱居至今,只因當時朱元璋的命令! 每個人都應該知道,有一篇文章「桃花」,它描繪了一個美好的世界,而沒有與外界交流。
  • 為什麼雲南有那麼多少數民族?只因朱元璋當年一道命令
    明朝初年,朱元璋已將蒙古人趕回漠北,元朝變成了北元,偏安於蒙古高原。但末代梁王仍不肯投降明朝,仗著雲南路途遙遠山高路險,負隅頑抗。朱元璋派使者出使雲南,勸說末代梁王投降。沒想到末代梁王殺了明朝使者,朱元璋這暴脾氣頓時被激怒。洪武十四派出24萬大軍,兵分三路進攻雲南。明朝大軍首先便猛攻曲靖,這是雲南的門戶之地,一旦拿下將門戶洞開,直搗黃龍。
  • 貴州驚現古代明朝村落,與世隔絕了600年,只因朱元璋的命令
    貴州驚現古代明朝村落,與世隔絕了600年,只因朱元璋的命令大家應該想像不到一件事,就是在現如今如此發達的文明社會,現代文明滲透度如此高的時代,竟然會有人還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在今天的貴州省就有這樣一致漢族人,他們現在穿著的還是漢服,600年來不與外面的世界接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群體文化——屯堡文化,這個小村莊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座現存的活著的古代明朝村落,這個村落也被稱之為漢族文化的活化石。那麼這個村落既然與世隔絕了600年,那又是怎麼在現代被發現了呢?小編這就給大家說一說這個故事。
  • 明朝末年,崇禎皇帝窮的叮噹響,而明朝的藩王到底多有錢呢?
    明朝的藩王作為一個特權階層,廣泛生活在大明帝國的全國各地;作為朱氏子孫,他們享受著無上榮譽與奢華。自明朝建立後,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就費盡心思的為子孫後代著想,建立了一系列裂土封王制度,給予巨額的俸祿,就怕自己的子孫後代不能好好享受這無盡榮譽與奢華。
  • 明朝不應該是張無忌的天下嗎?朱元璋當皇帝之後,張無忌怎麼樣了
    小時候看《倚天屠龍記》,明教教主張無忌武功蓋世,又有很高的威望,年紀輕輕就擔任一教之主;但是最後建立明朝的卻是他手下一個不起眼的人物朱元璋,不理解這是為什麼?以為張無忌是武俠小說裡虛構的人物;但事實上,歷史上真的存在「張無忌」,他也確實是朱元璋的上級;那麼,為什麼最後建立明朝的是朱元璋呢?「張無忌」最後的命運又如何呢?
  • 金庸先生曾說:明朝是中國歷史最黑暗的朝代,明朝應該滅亡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腐朽,最黑暗,統治者最殘暴的朝代,到明末更成為中國數千年歷史中最黑暗的時期。明朝當然應該亡。——金庸《袁崇煥評傳》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封建王朝,歷時276年,共有16位皇帝。
  • 如果明朝不遷都北京,始終定都南京,是否會撐過崇禎末年?
    因為,即便是明朝始終沒遷都到北京,明朝也熬不過崇禎末年。1、 朱元璋父子的差異明朝朱元璋在世的時候,大明朝只有南京這麼一個京城。傳統的歷史學者認為,明軍攻佔元大都以後,元朝就已經滅亡了。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因為元朝只是丟失了中原地區,在長城以北,元朝的殘餘勢力——北元,依舊擁有極為強大的勢力,甚至還曾準備對明朝進行反攻。
  • 為什么元朝被朱元璋趕走,四大汗國無人相助?
    蒙古帝國是成吉思汗建立的國家,佔據了當時人類生活的絕大部分地區,其中領土面積就有2400萬平方公裡,後來蒙古帝國分為四大汗國,1271年,忽必烈增國號"大元",可是為什麼明朝推翻元朝的時候這四大汗國無人出兵救援呢?
  • 朱棣為什麼在朱標死後沒有被朱元璋冊封為太子
    最近熱播的大明風華相信各位或多或少都看過,演得是明成祖朱棣以及他的兒孫,今天來說一下朱棣為什麼在朱標死後沒有被朱元璋冊封為太子可能有朋友不明白了,憑什麼要等到朱標死後?朱標死之前不能被冊封為太子嗎?還真不行。為什麼?
  • 《大明律》中這條禁令,揭示了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如何對待明教
    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中,明教領導了元朝末年幾乎所有的起義,是驅除韃虜、推翻暴元的最大功臣,即使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也不過明教教主張無忌手下一個小小頭目。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後,對明教成員大肆殺戮。那麼真實的歷史上,朱元璋是否真的信過明教,明朝建立後,明教的命運又是如何?
  • 經濟學解讀歷史:明朝為什麼會覆滅?
    那麼,明朝財政為什麼會崩潰?這個問題的根源要從明朝開國太祖朱元璋說起。1 朱元璋的政治遺產中國歷史上通過農民起義實現改朝換代只有兩個,一個是劉邦,一個是朱元璋。所以,蒙古人發鈔開始還有點節制,後面就亂來了,最後這個元朝的鈔很快就變成廢紙。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幾乎全盤繼承了元朝制度,其中也包括這個紙幣。不過明朝的紙幣叫作「寶鈔」。
  • 揭秘朱元璋傳奇一生
    要是故事到這裡,可能就平平無奇了,當個和尚能管溫飽,朱元璋覺得還挺美,這輩子也就過去了吧,畢竟他也沒有什麼太大野心。但沒想到,元末的農民大起義直接爆發,我們設身處地地想一想,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明明矛盾和階級矛盾如此尖銳,出身底層的朱元璋自然是視惡如仇的,他後來去投奔郭子興這一行為我們就可以理解了。
  • 朱元璋為什麼將國號定為「大明」?不僅與明教有關,更與元朝有關
    很多人對明朝的歷史有所了解,卻對朱元璋為什麼將國號確定為「大明」知之甚少,或許很多人甚至一直不知道明朝的國號其實是「大明」,而不是常說的「明」。在整個元朝統治時期,漢人的地位較低,尤其是到了元朝末年,皇位的不穩定加速了官場的腐敗,加之水災、旱災與蝗災的頻發,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沒有能力改變政權的百姓們只能期待老天保佑,期望出現救世主,於是「明王出世」的傳言極其廣泛。
  • 明朝的宗室子弟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原因出在哪裡?
    在歷朝歷代中,明朝的皇室子弟那是最多的,就連李唐時期都要甘拜下風。尤其是到了明朝末年,宗室子弟已經達到了五十多萬之巨,而且這麼多人都不用工作,全靠朝廷的財政支撐。 大明每年四成的財政收入都被他們吃掉了,硬生生的把這個大明朝給拖垮了。所以說明朝的敗亡與這些宗室子弟有著直接的關係。
  • 新倚天中玄冥二老為何投靠朱元璋?你看朱元璋給他們什麼禮物?
    新倚天中玄冥二老為何投靠朱元璋?你看朱元璋給他們什麼禮物? 可是讓人詫異的是,在新版倚天屠龍記中,玄冥二老竟然投靠了朱元璋。
  • 明朝皇帝吃什麼飯菜朱元璋真的不食豬肉嗎?
  • 開國皇帝朱元璋,制定戶籍制度,使明朝經歷百年不衰
    我們都知道明朝的開國大帝是朱元璋,可以說是實實在在的平民皇帝了,他小時候的遭遇是非常悲慘的,在經歷了一場天災人禍之後,家人都離他而去,他為了活下來加入了起義軍的隊伍,最後建立了大明王朝。可以說他的出生決定了他沒有滿腹經綸的治國理念,而是憑藉著自己的意願來治理大明朝。但是這樣的大明朝卻長盛,那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 明朝悲情大將藍玉為何會被朱元璋誅滅三族?
    明朝建立後,蒙古人雖然失去了對中原的統治,但在北方草原地區仍然有很大的勢力,全國許多地區如山西、陝西、四川、雲南、貴州等,仍在元朝統治者手中,時刻都是明朝的重大威脅。為掃除蒙元殘餘勢力,徹底解除來自北方的威脅,明太祖委任藍玉為大將,勝宗、郭英為左、右副將軍,率領15萬大軍出塞,計劃徹底殲滅北元小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