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月琴:出生豪門,卻在56歲選擇自盡,令鍾南山心痛半生!

2020-12-20 阿旺讀書

生命有限,健康無價。健康是條單行線,只能進不能退,人應該學會關愛自身健康。

2020年的新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危機侵襲華夏大地,面對完全陌生的新冠肺炎偉大的中國人民直面挑戰,沒有選擇絲毫的退縮。全民一心、眾志成城,五十六個民族的兄弟姐妹們在這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捍衛了中國人的尊嚴,也為全球的防疫工作提供了典範。

時隔一年,我想很多人會和我一樣,每每回憶起那激動人心的一刻依舊會心潮洶湧,總是一幅幅動人心弦的畫面浮現在腦海當中。

無論是為了防疫物資奔波在世界各地的華人,或是不懼生死勇赴前線的醫護人員。還有"最美逆行者"的終極代表鍾南山先生躺在奔赴武漢的高鐵座椅上令人動容的那一瞬間

如今鍾南山先生已經是"大國醫"的代表人物,他的身上戴滿了光環,但回歸到生活當中他也是一位年過八旬的普通老人。

在這位老人內心深處也有一段藏了半生的痛,這份痛來自於她的母親廖月琴

01豪門千金

廈門鼓浪嶼漳州路的44號和48號是兩棟別具一格的建築物,雖然歷經一百多年的風雨至今依舊能看到它往日的光輝。

前往旅遊的遊客都知道如今的44號院是林語堂的故居,但當地的群眾還是喜歡稱它為廖厝

之所以稱之為廖厝或是廖氏莊園自然和一個"廖"姓的家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這個廖家就是鍾南山的外祖父一家,廖厝也正是鍾南山母親廖月琴成長的地方

1911年廖月琴出生在有著鼓浪嶼第一豪門之稱的廖厝,到她這一代正是廖家最為輝煌騰達的時代。18世紀中期迫於生計廖月琴的曾祖父廖宗文隻身一人從廈門來到了鼓浪嶼。

廖宗文來到鼓浪嶼之後開了一家簡單的竹器店,販賣一些竹製的家具,經過多年的苦心經營之後積攢了一些財富。

隨著慘澹經營歲月的流逝,廖宗文的四個兒子也相序的長大成人,此時的清廷已是搖搖欲墜,隨著封鎖的大門被列強打開以後,沿海的老百姓也逐步的走出國門、跨海謀生。

廖宗文的四個兒子也相繼加入了流浪外洋的大軍當中。

長子廖清霞也是踏出了下南洋的第一步去往了印尼發展,在印尼站穩根基之後又讓他的二弟廖悅發和三弟廖天賜也去往了印尼。

正如他們的名字那樣廖悅發一到南洋就展現出來了出眾的經商才華,沒有多長時間就帶回來了大量的財富,為廖家在鼓浪嶼置辦家業,建起了第一座廖氏豪宅廖氏莊園,也就是現在的林語堂紀念館。

老三廖天賜正是廖月琴的爺爺,她的父親廖超熙正是鼓浪嶼廖家的第三代,年輕時跟隨叔父在印尼謀財,後來回到鼓浪嶼做起了藥材的生意。

48號院正是廖超熙後建的,當廖月琴搬進48號院的時候,已經是17歲的大姑娘。

成長在家族最輝煌時代的廖月琴絕對是豪門千金,雖然不能說是穿金戴銀,但在物質生活上絕對可以稱得上非尋常百姓可比。

不過廖月琴深受母親溫良賢淑的性格影響,從小養成了知書達理、落落大方的性格。

廖月琴成長的44號院為什麼稱為林語堂紀念館這裡還有一段不得不說的故事,那就是林語堂和廖家的關係。

林語堂的妻子正是廖月琴的堂姑,說起來鍾南山先生還要尊稱林語堂先生一句堂姑老爺。

02比翼雙飛

緣分是一座橋,你在橋的這頭,我在橋的那頭,走到橋中央我們一起牽手。

廖月琴懂事的時候已經是民國初立,雖然在江北還是軍閥割據的混亂,但在廈門還是相對的安定。

廖月琴的祖上都受到過良好的教育,他們也希望子女們能在亂世當中學得一技之長,不求能夠光耀門楣,最起碼能夠安身立命。

到了升學的年齡之後,廖超熙便把她送到了當地的女子學堂接受新式的教育,漸漸長大的廖月琴雖然沒有關注過家中的生意,但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之下也對醫學有了濃厚的興趣,良藥可以治病,良醫當可救人。

長大之後的廖月琴憑藉著優良的學習成績考進了協和醫科大學學習護理。

在一百年前的中國護理顯然是一個不能被常人接受的專業,倘不說她是出身豪門的富家千金,就是普通的家庭也不願意自己的兒女去幹"照顧人"的生計,但廖月琴還是得到了家裡人的支持。

女大十八變,本身出身不同尋常的廖月琴就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貴族氣息,再加上長相俊美、體態溫婉。

這位姑娘很快得到了許多同學送來的秋波,不過廖月琴總是對這些輕佻的男同學無動於衷,直到一位翩翩公子的出現。

這個人就是同樣來自廈門的鐘世藩,這個從小父母雙亡的廈門男孩有著與廖月琴完全不同的童年記憶。

在他很小的時候與叔叔相依為伴渡過了貧苦的童年歲月,好在叔叔們對他一直不錯,在五叔的資助之下得以順利的進行學業。

在協和醫科大學裡,廖月琴總是能看到一個苦讀的身影,漸漸地對這個身影有了好感,而鍾世藩心中也對這個時刻關懷著他的同鄉姑娘產生了好感

經過一段時間的交往之後,兩個人陷入了熱戀並得到了家人的贊同。

03惋惜的人生結局

1936年已經在南京中央醫院工作的廖月琴和鍾世藩迎來了屬於他們的愛情結晶。

在鐘山以南的夫妻給這個剛剛來到世間的小生命取了鍾南山這個名字

抗日戰爭爆發以後,鍾世藩夫婦帶著這個一歲左右的小生命一路漂泊去往了貴陽,在貴州中央醫院為中國的醫療事業默默的付出貢獻著。

直到抗戰勝利之後,在國民政府的安排之下這位兒科專家去往了廣州,而廖月琴也一直跟隨在丈夫的身邊。

新中國成立之後作為為數不多的護理專家,廖月琴為新中國的護理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她嘔心瀝血的工作之下才有了如今的廣州腫瘤醫院。

然而當十年動蕩的開始之際,這位走過五十多年風雨,為新中國的護理事業做出卓越貢獻的廖月琴卻成為了被"打擊"的對象。

出生在富豪之家的廖月琴則能忍受這樣的羞辱,選擇了以死明志,時年僅僅56歲。

這件事在鍾南山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痛,總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懷念自己的母親。

如今已經是時過境遷,往事已成事實我們無法改變。

除了感慨以外,只能寄託往後的中國不要再出現這種歷史的悲哀,也希望鍾南山先生能夠在中國的醫療事業上走得更遠,給我們留下更多的醫學瑰寶。

相關焦點

  • 鍾南山深情回憶母親:有兩點她至今影響著我
    84歲的鐘南山院士,在耄耋之年,不顧個人安危出徵武漢,拯救中華民族。他有院士的專業,有戰士的勇猛,有國士的擔當,受到世人的尊重與愛戴,是共和國勳章當之無愧的受勳者!在他卓越非凡的成就後面,有他父母優秀的品格和榜樣。
  • 鍾南山:母親的不幸離去,永遠是難以言說的痛
    當時廖月琴生產的醫院,也是鍾世藩工作所在的南京中央醫院,地處鐘山以南。鍾氏夫婦都很欣賞附近的風景,希望兒子日後為人能像山般厚重穩健,遂為其起名叫鍾南山。月琴的大姐素琴,即鍾南山的姨媽,原在鼓浪嶼懷仁女子學校讀書,後轉學南京匯文女中,畢業後考上燕京大學,1930年獲理學學士學位,又進北京協和醫學院營養師班進修,成為營養學專家。她的夫君戴天佑,可是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博士,拿了美國金鑰匙獎的。月琴的妹妹秋琴,27歲生病去世。
  • 鍾南山身後的"精英家族":100年來人才輩出,秘密只有兩個字!
    NO.1從人才輩出的「鼓浪嶼廖氏」說起1911年廖月琴出生於聲名顯赫、精英輩出的「鼓浪嶼廖氏家族」。廖月琴的曾祖父廖宗文白手起家,不僅錢莊生意遍天下,家族更是人才輩出!(廖素琴之子戴尅戎、廖月琴之子鍾南山)鍾南山和他的部分鼓浪嶼親戚出生在這樣一個極為重視文化教育的家族中,鍾南山的母親廖月琴從小就與眾不同。雖然出身名門,但考入協和護校,選擇了當時被認為是「伺候人」的護理專業。
  • 鍾南山:論輩分,要稱林語堂「姑外公」,叫林巧稚一聲「姑婆」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席捲全球,正值84歲高齡的鐘南山又再次選擇回歸到抗戰第一線,遙想十七年前,也是他首先提出"把危重病人都送到我這裡來……",鍾南山曾說:"一個人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到最好,這就是最大的意義"。
  • 真沒想到,你是這樣的鐘南山: 出生不久被埋瓦礫堆裡
    他們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    在鍾南山父子離開不久,1937年12月13日;    佔領南京的日軍第六師團,開始大規模屠城……    那個當年奮力扒開瓦礫堆救出嬰兒的母親廖月琴(廣東省腫瘤醫院創始人之一
  • 鍾南山,這才是真正的男神
    01他被命名為鍾南山,因為他出生在南京中心醫院,因為醫院位於南京鐘山(即紫金山)的南部,他的父母給他取名「南山」。他從小就喜歡運動,在體育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大學三年級時,我參加了北京市高校運動會和桂冠的400米賽跑。到之前為止,北京醫科大學有幾項由鍾南山創造的運動紀錄,沒有人能打破。
  • 揭秘83歲鍾南山背景?母親生於鼓浪嶼首富之家,曾在美國進修醫學
    鍾南山的大姨媽廖素琴是「上海第一醫院」營養室主任,廖素琴的丈夫戴天佑是著名的肺科專家,他們的兒子,也就是鍾南山的表哥戴尅戎(戴克戎)是骨科生物力學專家,也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的舅舅廖永廉是「原上海聖約翰大學」醫學博士,回鼓浪嶼後成為原設於鼓浪嶼的「廈門第二醫院」內科主任。鍾南山的舅媽陳錦彩一輩子古道熱腸,鼓浪嶼人都稱她「廖醫生娘」,他們夫婦倆一直深受老鼓浪嶼人的稱道和感佩。
  • 硬核爺爺鍾南山煉成記
    鍾南山的母親廖月琴,也是一位了不起的醫學工作者,是廣東省腫瘤醫院的創辦人之一。她熱愛醫學,博覽群書,鍾南山和妹妹從小就愛聽媽媽講故事。 鍾南山的記憶中,同情弱者、樂於助人、無私奉獻,這些善良品格就是從母親的言傳身教中得來的。
  • 讀《鍾南山:生命的衛士》,向鍾南山院士學習成為一名成功的人
    隨著新冠肺炎的爆發,84歲的鐘南山院士臨危受命,再戰抗疫前線,並再次進入了人們的視線。而講述鍾南山生平的書--《鍾南山:生命的衛士》,於近期出版發行,並一躍成為受人追捧的暢銷書。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國士鍾南山的成長曆程,看看這本書給了我們什麼人生啟迪呢?
  • 揭開鍾南山家族醫學世家的「神秘面紗」
    鍾南山院士是我國著名的呼吸道專家,國家抗疫的英雄楷模,這樣如此優秀國寶級院士是來自於一個什麼樣的家庭,讓我來為你們揭開這個家族的神秘面紗。鍾世藩協和畢業照他的父親後來娶了在同校讀書的母親廖月琴,成就一段佳話,廖家是廈門波浪嶼的名門望族,亦是廣東省腫瘤醫院創始人之一,舅舅廖永廉是上海聖約翰大學醫學博士,大姨家孩子是中國著名骨科專家
  • 鍾南山堪稱「國醫」,他為什麼這麼厲害?看完他的背景你就知道了
    今年,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所致的肺炎疫情再度爆發,已八十四歲高齡的他,又奮戰在抗疫第一線,為我國抗疫成功做出了突出貢獻,他就是我們尊敬的鐘南山院士。疫情開始的時候,他告訴大家武漢存在人傳人的現象,很危險,不要去。但是隨後他自己就率先踏上了去武漢支援的旅程,因為買不到高鐵票,他便買了站票,隨後工作人員發現後才把他安頓在了餐車的一角,令人感動萬分。
  • 83歲鍾南山美國女婿混血外孫照片曝光?遊泳世界冠軍女兒為何被噴
    83歲鍾南山院士步伐矯健 小編的話:9月8日,83歲的鐘南山院士榮獲「共和國勳章」,南山風骨,耄耋掛帥,國士無雙,中華脊梁!可萬萬沒想到,鍾南山女兒鍾帷月卻被一群網友噴上了熱搜!事情起因於一段採訪視頻,這是鍾南山一家人接受外媒採訪的記錄,視頻中,當鍾南山女兒鍾帷月出境用英文講話時,槓精們坐不住了,在評論裡圍攻:「講中國話不好嗎?」可問題是,人家是夫妻兩人共同接受外媒採訪,鍾南山院士的女婿還是個美國人,說英文不行嗎?說英文不是更能證明,我們的教育連接世界嗎?
  • 「鼓浪嶼的孩子」鍾南山
    今天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鍾南山院士獲頒「共和國勳章」的消息刷屏網絡。「共和國勳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高榮譽勳章,它授予為黨、國家和人民的事業作出巨大貢獻、建立卓越功勳,道德品質高尚、群眾公認的傑出人士。在頒發現場,鍾南山院士獲得在場人員熱烈的掌聲。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鍾南山是廈門人,他來自鼓浪嶼「廖家」, 家學淵源,名人輩出 。
  • 日升月恆,南山之壽——鍾南山院士的家風
    所以他們給這個孩子起名,叫鍾南山。 咱們在這暫時按下鍾世藩先生不表,先介紹一下鍾南山的母親廖月琴。 廖月琴女士也是大有來頭。她與鍾世藩先生一起畢業於北平協和醫學院。
  • 北大校友鍾南山說學習是一輩子的事,要為祖國再服務若干年
    今天的北京大學畢業典禮上,鍾南山說:大學畢業,是一個階段學習的句號,但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我現在也在學習。我已為祖國健康服務60年了,不知道自己還有沒有另外的60年,但我起碼要為祖國再服務若干年。畢業生要有熱情和激情,用努力迎接祖國更美麗的明天!」
  • 硬核爺爺鍾南山煉成記!家長可告訴孩子這4句話
    母親廖月琴: 只要答應的事,就一定做到! 鍾南山的母親廖月琴,也是一位了不起的醫學工作者,是廣東省腫瘤醫院的創辦人之一。她熱愛醫學,博覽群書,鍾南山和妹妹從小就愛聽媽媽講故事。
  • 走進鍾南山院士的中小學時代,分享他的成長故事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閃爍著一顆最為耀眼的超級明星,他就是--84歲的鐘南山。他有院士的專業,有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他是全國人民心中「降妖除魔」的英雄。今天由「教育望遠鏡」為你分享鍾南山院士中小學時的故事。
  • 鍾南山唯一一次撒謊,讓他堅定一生都要說真話
    這是鍾世藩和廖月琴的頭生子。鍾世藩生於廈門,很小的時候,就成了孤兒,跟著叔叔在廈門讀書,堅強自立,後考入北京協和醫學院。一九三○年,鍾世藩順利畢業,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同屆的四十名醫學院學生,只有八名順利畢業,可見鍾世藩是其中的佼佼者。廖月琴則生於廈門鼓浪嶼頗有名望的廖氏家族,廖家家道殷實,子弟知書達理。
  • 從魯莽少年到中國脊梁,鍾南山的故事值得講給孩子們聽
    面對抉擇,父親鍾世藩建議兒子還是放棄當專業運動員,選擇學業。鍾世藩認為,體育競技不能成為從事一生的工作,但如果鍾南山選擇醫學,則可以一輩子治病救人。聽從了父親的建議考入北京醫學院的鐘南山,依然是運動場上耀眼的明星。1956年,他作為北京高校「三好學生」代表受到周恩來總理接見。1958年,大三的鐘南山被選拔參加北京市體育集訓隊集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