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篇文章的觀點「針尖對麥芒」,把奢侈品稅推向了風口浪尖。
但無論降與不降,每年幾百億美元的奢侈品消費流向海外已是不爭事實。套用一句時髦的話:你降,或者不降,消費就在那裡,不在國內,就在國外。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擔憂,如果不及時採取措施,把這片「肥水」留住,等到國內消費者把「出國買奢侈品」當做天經地義的事,將對我國高端消費市場造成重大打擊。
啥是奢侈品?
原指稀缺品 現指昂貴貨
提到奢侈品稅,首先要對「奢侈品」做一個界定。
奢侈品行業專家、英國布萊頓大學高級講師保拉·舒克拉解釋說,最初,低收入者買不到,而精英們能買到的東西就是奢侈品,隨著社會的發展,在原有奢侈品行列中誕生了一些被稱為「可獲得的奢侈品」或者「大眾奢侈品」的新門類,這些產品針對中產階層。
符合舒克拉這一定義的一個例子便是汽車。20年前,個人買車無疑很奢侈,而現在,「有車」已是躋身中產階層的一個必要條件。而另一方面,中檔車市場並沒有影響到高檔車作為「奢侈品」的地位。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財稅專家葛長銀今晨也表示,奢侈品是一個相對的概念,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商品已經由奢侈品變成了中檔商品甚至普通商品,而奢侈品消費劃分也不見得就是買東西,比如打高爾夫球等。
中國如此,美國也一樣。美國剛斯特律師公司稅務專家馬丁·普瑞斯告訴本報記者,奢侈品的定義是一直在變化的。在美國,電話曾經都屬於奢侈品,人們要為擁有電話的「奢侈」行為交稅,而現在,沒人覺得電話會是奢侈品。
實際上,學界爭論了許久,也沒能對奢侈品總結出一個清晰的定義。正如舒克拉所言,隨著奢侈品向大眾消費市場不斷的滲透,要定義「奢侈品」將變得越來越難。
也許最簡單的定義最管用:奢侈品,指各種昂貴的物品,雖然不是必需,但獲取它們會使人快樂——《劍橋高階英文學習詞典》。
奢侈品稅咋徵?
有實無名 不同商品稅率大不同
我國官方沒有專門的「奢侈品稅」,而是針對不同的商品,依據各自的特性在稅率上進行區分。
如我國海關稅則中,對「高檔手錶」的界定為「價格在1萬元以上」;進口轎車的稅率劃分則是依據發動機排氣量,排氣量4升以上的車型稅率高達40%,3到4升的車輛也有25%的稅率。
這也符合國際通用做法,實際上,國際上專門徵收「奢侈品稅」的國家寥寥無幾,像印度,雖有「奢侈品稅」的稅種,但這個稅種是針對高檔酒店徵收的。
其他國家的做法則是根據商品本身的性質分級別徵收,高檔商品承擔更高的稅率。仍以轎車為例,按排氣量課稅是通行的做法,在印度,排量2.5升以上的進口汽車稅率明顯高於排量較小的車型;美國和法國則把界限劃在3升。
此外,美國對進口高檔手錶的劃分是按照機芯寶石數,也就是我們在錶盤上常看到的Jewels標誌,Jewels 17以上的手錶稅率最高。
對比國外如何?
奢侈品稅率大比拼 中國確實高
世界奢侈品協會的調查顯示,中國內地去年的奢侈品消費107億美元,佔全球的1/4,預計2012年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費國。
但與此同時,中國消費者境外購奢侈品的金額卻4倍於國內,每年數百億美元流失海外,也創下了世界第一。因此,把這幾百億美元留在國內成了降稅的一大理由。
在金磚五國中,巴西、南非是有奢侈品稅的,分別為25%和15%。印度雖然有名義上的奢侈品稅,但徵收對象是高檔酒店。另一個成員俄羅斯雖然也沒有奢侈品稅,但從去年底開始,一些專家和媒體開始呼籲開徵奢侈品稅。
我國對進口高檔消費品徵收的稅種主要是進口商品消費稅、增值稅和關稅三種。以化妝品為例,進口環節要交30%的消費稅、17%的增值稅和10%的關稅,三者相加為57%。
相比之下,美國沒有增值稅,進口稅稅率也極低,不少商品還都免稅;法國雖然增值稅比中國還高,但是進口稅較低。
中、印雖然沒有專門的奢侈品稅,但從記者收集到的數據看,兩國針對進口高檔消費品的稅率大致相當,而且都要高於美、法等奢侈品消費大國。
商務部貿易研究院消費經濟部副主任趙萍認為,綜合進口稅率過高是國內外奢侈品價差的主要「推手」。我國對奢侈品徵收的稅率在國際上屬於中上水平,應該適度降低奢侈品進口環節的消費稅和關稅。
不降稅有何影響?
海外消費成習慣 將現群體效應
有網友在評論奢侈品稅時調侃道,如果不降稅,消費者就會選擇「用腳投票」——到歐洲採購奢侈品。而業內更擔心,這種「用腳投票」會形成消費習慣,就像人們提起快餐就會想起肯德基麥當勞一樣。
免稅購物專業服務商環球藍聯的最新報告也透露,去年,中國出境旅遊者的平均購物開支為1026美元,比俄羅斯、美國和日本的免稅購物者多花1倍以上。而普華永道的一份報告稱,中國每年奢侈品消費的56%發生在海外。
世界奢侈品協會中國代表處媒體發言人歐陽坤告訴法晚記者,購物已經成為中國人出國旅遊的一大原因。中國消費者購買奢侈品主要集中在內地、香港、歐洲三個地區,而境外購買奢侈品比內地高出4倍。
根據世界奢侈品協會對歐洲市場奢侈品商業的模型研究,發現出境購物如果一旦形成習慣或趨勢,將會有更多的中國人選擇出境消費,這將給中國的高端內需市場帶來非常嚴重的損失。
連鎖反應 可能波及到相關產業
在被本報記者問到美國人怎樣看待奢侈品稅時,普瑞斯舉了這樣一個例子:上世紀90年代,美國對遊艇和昂貴汽車徵收了奢侈品稅。在全球奢華遊艇的中心——美國佛羅裡達居住和工作的普瑞斯直觀地接觸了這一事件。
普瑞斯介紹說,由於對遊艇徵收高額稅款,當時近13000名遊艇工人丟掉了飯碗,政府的失業救濟金增加而納稅企業也走向破產。
實際上,對遊艇徵收所帶來的淨稅收收入並不盡如人意。由於其負面影響過於嚴重,該稅法在實施2年後就被取締了。
普瑞斯進一步指出,奢侈品稅被取消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有錢人有選擇權,而窮人卻沒有。窮人只能在當地購買一些基本的生活產品,富人可以在其他地方購買奢侈品而避免當地稅收。
因此,為了逃稅,當時很多遊艇都在開曼群島和巴拿馬登記,這導致了富人所購買的遊艇大部分都只能離岸停靠,反而使得當地相關碼頭的經濟和就業機會銳減。
●專家解讀
堵得太狠 當心消費者用腳投票
兩位第三方專家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支持商務部的觀點。
葛長銀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更認同商務部的觀點,財政部的想法有點一廂情願,那樣是徵不到稅的,反而會導致國外的奢侈品企業不走中國這個渠道。」
葛長銀認為,對的做法應該是通過降低關稅(入關涉及關稅、增值稅和消費稅等)把消費引入國內,在國內產生稅源。「財政部對『富人徵稅』是對的,但短視並『閉門造車』——富人長腿會跑的。」
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副院長劉桓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也表示,兩方的觀點都有一定道理,但是比較支持商務部的觀點。「奢侈品的原產商很關注各國的徵稅情況,並據此選擇出口國。」
劉桓指出,適當降低奢侈品進口稅會促進國內奢侈品消費市場的發育,目前在中國高消費群體已經形成,這是不以客觀意志為轉移的。
「高收入人群要購買奢侈品是遏制不住的趨勢。而如果奢侈品徵稅過高,這部分購買力就會轉向國外。一般而言要低稅徵客,高稅限制高汙染、高能耗的產品,『發展經濟、保障供給』,這兩個方面都要綜合考慮。」劉桓說。
葛長銀則進一步指出:「不能逮著什麼都徵稅。稅如水,不能一味地堵,還要疏。我們主張『用大禹治水的方式治稅』的觀點,在商務部得以體現。」
(法制晚報 記者 楊錚 記者 尹曉琳 黎史翔)
奢侈品稅
四國部分奢侈品稅率對比
印度
Coach手包 35%進口稅+增值稅12.5%+消費稅24%=66.5%
保時捷911 105%進口稅+增值稅12.5%+消費稅24%=141.5%
勞力士手錶 35%進口稅+增值稅12.5%+消費稅24%=71.5%
蘭蔻香水 35%進口稅+增值稅12.5%+消費稅24%=71.5%
中國
Coach手包 無進口商品消費稅,17%增值稅+10%關稅=27%
保時捷911 40%進口商品消費稅(3至4升消費稅25%)+17%增值稅+25%關稅=82%
勞力士手錶 20%進口商品消費稅+17%增值稅+10%關稅=47%
蘭蔻香水 30%進口商品消費稅+17%增值稅+10%關稅=57%
法國
Coach手包 進口稅3%+增值稅19.6%=22.6%
保時捷911 進口稅10%+增值稅19.6%=29.6%
勞力士手錶 進口稅0+增值稅19.6%=19.6%
蘭蔻香水 本國產品無進口稅(國外品牌進口稅0)+增值稅19.6%=19.6%
美國
Coach手包 本國產品無進口稅 (國外品牌進口稅6.5%)+消費稅8.25%=8.25%
保時捷911 進口稅2.5%+消費稅8.25% =10.75%
勞力士手錶 進口稅每隻2.19美元+包裝價格的6%+消費稅8.25%≥14.25%
蘭蔻香水 進口稅0+消費稅8.25%=8.25%
註:美國的消費稅按最高的紐約計:8.25%,其中勞力士手錶進口稅按型號固定徵收
支持專家
保拉·舒克拉:英國布萊頓大學高級講師
馬丁·普瑞斯:美國剛斯特律師公司稅務專家
葛長銀: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財稅專家
歐陽坤:世界奢侈品協會中國代表處媒體發言人
劉桓: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