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申明一下:我和朋友辭職去玩了一年,是在我們工作了N年,有一定積蓄的基礎上才敢裸辭的。萬一將來不幸有人看了遊記想辭職去玩,請一定要三思而行。
都說,印度是個神奇的地方。剛踏上這片土地就開始後悔不已。
髒是第一感覺。機場大巴,空調車,目光所及算是最新的車輛了,座位布黑黑的。想來加爾各答算大城市了,街道並不乾淨,味道當然不佳。髒水圾箱不多,清掃街道的人其實不少的,一個小推車推著一車垃圾。
嘈雜,一整天耳朵邊就沒有停過喇叭聲,現在夜裡,依然是滴滴滴滴滴滴滴滴————! 坐了一趟大巴,司機就沒有停下摁喇叭。
公交車,仿佛中國80年代,穿插著外表嶄新內部髒亂裡程表形同虛設的黃色英倫範兒計程車,三輪老人代步車迷你出租,和民國時候大輪子人力黃包車,時空錯亂。
不方便的感覺特別明顯。出機場沒有地圖和遊客中心,提供wifi的地方不多,而且必須有可以用的電話卡接收驗證碼。那麼就去買張電話卡。去AIRTEL,要求提供護照,照片,還有一個印度朋友的姓名住址電話。可惜我們沒有印度朋友,酒店前臺給了我們個電話姓名,很感謝,但是這樣也有風險,我們離開酒店,sim卡有可能就不能用了——奇葩的規定。即便如此,我們認了,結果系統故障,不能工作了。無奈之下,卻在一家很小的店裡什麼都不用提交,給錢拿卡走人。
現在回想今天一路看到的街景。剛進入城市的時候,馬路兩側用竹子架起兩側滿滿的三四米高廣告牌,隱約看得見廣告牌後的破敗窄小的一條通道。然後看到了大本鐘的迷你版,部分維多利亞時代的遺存建築。
可惜立面很多破碎的玻璃窗,油黑的牆面,半開的門,亂搭搭的電線,各種臨時的棚子。新市場的紅房子挺好看,但僅限於抬頭看建築上部和天空——一層是市場的擁擠,擁擠,擁擠。
薩德街區是背包客雲集的旅行地,在新市場北面,旅店很多,350人民幣以下的住宿潮溼窄小,即使350以上的酒店,毗鄰氣味古怪的店鋪,面前是骯髒的街道。會選住處如我,當然遠離市場和遊客區。
我們住在稍微遠一點的公園區,人明顯少多了,遇見了三個基督教堂。在基督教女青年會住下——這是我能在旅行書上找到難得用「乾淨」二字形容的住所。走廊盡頭是耶穌像,廊外是紅土地的網球場——隨便打可惜沒有拍和球。
住下的時候是上午十點。蕭山機場幾個小籠包,飛機上幾個雞塊兒,早已消化的無影無形了。睡在加爾各答機場的夜晚,食物的殘渣渣抵禦著空調的寒冷。因此,餓。住處的對面是一家肯德基——我們的印度第一餐。
買到電話卡之後,才發現青年會周圍都是4星以上的餐館,很多本地人排隊。下午五點半,晚飯時間,我倆也去排了一家。點餐才發現,原來是家咖啡蛋糕店。。。那麼多人,都是咖啡蛋糕三明治。。。
蘭先生說來了一天了,還沒明白印度的邏輯,連基本的三餐時間都還沒搞明白。既來之則安之,好在蛋糕是排名第一的,真的挺好吃的,胡亂點的套餐裡,湯也很贊,環境服務都不錯,價格便宜。小小的溫暖了一下我的胃。
但我還是想說:腦袋被門夾了才會來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