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收看踽行天下。
泉州位於福建省東南部,晉江入海處北岸,因北部泉山(今清源山)而得名,別稱鯉城、刺桐城。泉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著名的僑鄉,歷史悠久,人文薈萃。
泉州自古海上交通發達,中世紀後即為對外港,曾是「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有「世界第一商港」之稱。泉州海岸線428公裡,港灣曲折,島嶼羅列。環泉州城區自東北繞至西南有清源山、葵山、紫帽山、羅山。山雖不高,卻層巒疊翠,奇石嶙峋,雲霧繚繞,古蹟遍布。晉江、洛陽江流經城區,一南一北,蜿蜒入海。泉州風景名勝、文物古蹟多姿多彩。人稱「地下文物看西安,地上文物看泉州」。
宋元時期的泉州,正處於歷史上少有的海上貿易空前繁榮的鼎盛時期。當時的泉州港叫刺桐港(因為環城牆種植著刺桐),是世界聞名的東方巨港。泉州灣位於東海和南海的交匯之地,面對遼闊的海洋,背靠閩南金三角地帶。據史料記載,從刺桐港駛發的船隻,不僅到過朝鮮、日本、琉球,還遠達南洋各國。航行距離最遠的記載是穿過荷姆茲海峽,直抵阿拉伯世界甚至遠航非洲沿海。
刺桐港的繁盛,首先得益於泉州充足的物資。泉州地處亞熱帶,氣候溼熱,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而且手工業曬鹽業,以及冶金業、陶瓷工業都極為發達,因此急需拓展市場以求發展。據史料記載,從刺桐港輸出的商品大多是絲織品、糖、茶、瓷器,還有最不易保鮮運輸的荔枝。這些商品多輸往異域,所以泉州素有「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點"之稱。
刺桐港的繁盛,還得益於泉州灣優越的地理條件。刺桐港實際是指以泉州為中心的3個海灣和11個支港所組成的碼頭網。這些港分別是泉州灣的洛陽港、後渚港、石湖港:深滬灣的祥芝港、永寧港、深滬港、福全港;圍頭灣的金井港、圍頭港、石井港和安海港。這些海港就如眾星拱月一般環繞在泉州周圍,形成獨一無二的刺桐港。
港口的繁榮,也帶動了陸上交通的興旺,因為陸地上的貨物和商品,都是通過運輸集中到碼頭,因此到現在安海五裡橋仍然保存完好保存,成為刺桐港陸上、海上一派繁忙的歷史見證。
只不過在明朝以後,明朝軍隊的滅藩政策導致了泉州港的日漸衰落,泉州的外籍商賈都被抄斬或逃住山區,外國商船聞此喪膽,不要說貿易,就是經過也要猶豫再三。於是,在這種現實狀況下,刺桐港便日漸衰落了。
從以上可以看出,泉州從古至今都是我國商業的發達之地,目前這個城市的面積達到一萬一千多平方公裡,常住人口數量達到八百五十萬。經濟總量達到六千六百多億元,連續二十年位居福建省榜首。
泉州境內山川秀麗,古蹟眾多,著名的景點有有開元寺、洛陽橋、承天寺、清淨寺、天妃宮、老君巖、九日山、摩崖石刻、清源山等遊覽勝地。其中開元寺是福建省最大的寺廟。它規模宏大,景色優美,曾與陽白馬寺、杭州靈隱寺、北京廣濟寺齊名;草庵內有我國僅存的一尊摩尼教石雕佛像;清源寺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古老的具有阿拉伯伯建築風格的清真寺,寺內所珍藏的石刻《敕渝》,極為珍貴。此外,泉州還存有以南戲、南音、南少林為代表的文化遺產。有機會到泉州去的朋友們一定要去看看。
大家好,我是踽行天下,如果我的文章能夠對你去泉州之行提供一點點小小的幫助,那將是我最開心的事情。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和鼓勵!歡迎留言、點讚、轉發。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