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農網:網際網路+農業=C2F才是最佳模式

2020-12-21 深圳之窗

(記者專訪物農網)訂單農業又稱合同農業、契約農業,是堪稱風口的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模式,也是物農網的主要發展模式。具體表現為物農網同農產品購買者之間籤訂訂單,根據客戶訂單組織農產品生產的一種農業產銷模式。物農網作為訂單農業的踐行者,根據市場需要,按訂單數量生產,按訂單標準生產,既避免了生產的盲目性,也使農業生產過程有標準可依,保障產品質量

物農網願景

2015年以來,中央一號文件均大力推動「網際網路+農業」,2019年更是將「訂單農業」首次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全面推行農業供給側改革。訂單農業為區域農業發展、鄉村振興和地方精準扶貧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先找市場、再抓生產、產銷掛鈎,以銷定產」為特徵的訂單農業在全國多地「開花」,成為了當前逐漸盛行的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模式。「網際網路+」訂單農業的模式,更能有效緩解農產品產銷不對稱的問題。可以增加農產品的銷售半徑,增加農產品銷售的客戶量,提高農產品交易速度,對農產品生產的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的進一步提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網際網路+」訂單農業能夠提高整個農業經濟的發展速度和效率。

物農網響應國家政策,本著「承擔社會責任,解決食品安全」的初心,拓展新思路,以終為始,扛起C2F訂單農業的大旗:立足家庭健康,連結餐桌到田間,按需定製,構建產銷一體化,社區數位化的訂單農業生態網。

和大多數企業和機構採取的B2F——從企業到農場的訂單農業模式不同,物農網實行的是C2F——從餐桌到農場的消費訂單農業。由全國各地一個個家庭對健康食材的需求匯集而來的消費訂單,通過物農網,和遠在東北、西北的農場建立了深度連結。單就認種火山巖大米一項,已經完成了2500畝水稻認種,折合大米100多萬斤。

社群經濟,網際網路下半場,訂單農業新機遇

網際網路的下半場角逐將是社群經濟,這是這個網際網路時代誕生的一種全新經濟運行模式。而優質農產品因其滿足「剛需、高頻」的特點,也成為社群經濟模式下的主角之一。

物農網目前已在全國建立了100多個社群運營中心,運營著各地的店長、社區長,覆蓋了全國各大城市近百萬級的社區居民,奠定了物農網訂單農業的堅實基礎。通過物農網社群,社區居民可以選購到安全、健康、高性價比的食材、生活用品。同時,通過社群,消費者餐桌上需要什麼,物農網的優選基地生產什麼,真正的將居民的餐桌和種植田間連結起來。最近,物農網C2F模式小試牛刀,在物農家倉上架廣西百色金煌芒果,短短4天50000多斤芒果就被搶購一空。目前,物農網C2F模式系統正在持續地調試優化,未來,必將爆發出更加驚人的能量。

C2F模式連結餐桌到農場,物農網立志成為中國訂單農業獨角獸

物農網最早提出了「C2F」訂單農業模式。自從2015年成立以來,在董事長陳培江先生的帶領下,數年間風雨兼程,在探索中前進,在創新中發展。2019年5月,在智慧營銷領域縱橫10年的黃雲飛先生率領他的運營、技術、管理團隊,進入物農網,開啟了物農網升級大幕。

2019年7月1日,「物農科技躍龍門」全國運營中心大會在深圳總部召開,會上發布了物農網的品牌升級、商業模式升級、物農標準升級計劃。會後,分布在全國的物農網各運營中心,開始聚焦「社群運營」,打造C2F訂單農業生態網。

物農家倉、物農優品、物農食堂、物農108,是物農網的四大模塊,與之對應的業務形態,極具物農特色,將重新定義農業電商的內涵和外延。物農網,中國訂單農業踐行者,正扎紮實實地打造「平臺有根、落地有據、銷售有網、競爭有力」的訂單農業生態網。在訂單農業這條路上,物農網正不斷創新發展,立志做中國訂單農業的獨角獸!

優品+優價,健康快樂送到家

在物農網選購了食材的顧客胡先生表示:「在物農網買吃的,我的生活費降了一半,物農網在全國各地都有基地,產品質量值得信賴,我們吃得放心、吃得安心。」

「現在,物農網質量好、價格實惠的產品越來越多了,我剛買的芒果,好吃,肉多核小,5斤才29.9,超值。」這位來自陝西的物農網顧客感到很高興。

這些好評,應該歸功於升級後的物農網堅持的「優品+優價」策略。6月底開展的「金煌芒果C2F」活動開始前,物農網COO和產品經理等三人趕赴廣西百色,實地考察芒果基地,優選最好的基地、最佳性價比的大芒果,產地直發,批量發貨,拿到最有競爭力的價格。

物農網商品經理-鍾學軍

近年來,各種微商、電商,都拿水果引流,但凡時令水果上市,各種低價貨充斥各個電商平臺、各人的朋友圈,沒有最低,只有更低。其實,只有到基地,才會發現,低價果是什麼果。只有到山上去,到地裡去,才能找到又平價又靚的好產品。為消費者把關,對顧客負責,是物農網的服務根本。這次為物農網家人選果的90後商品經理鍾學軍,從2014年就開始從事水果行業,5年來他長期奔波在外,足跡遍布四川、雲南、陝西、福建各大省的水果基地。

深入一線基地,尋找最優質、優價的產品,把健康快樂送到每一位消費者的家中。為此,物農網一直堅守初心,不斷努力。您餐桌上的食品安全,由物農網來守護!


鄭重聲明:本文屬於商業稿件,與深圳之窗無關。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述內容未經本站證實,深圳之窗對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網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物農網C2F訂單農業模式,築牢糧食供應鏈
    物農網最早提出了「C2F」訂單農業模式。田間直達餐桌是C2F模式的典型,直通消費者與農場,集中需求訂單,農場知道消費者需要什麼,按需生產,大大降低農場的運營成本,提高產出的精準性,優化了產業結構。不止是農產品,未來的快消品,都將會進入一種C2F的模式,即:連結餐桌與田間,按需定製。
  • 物農網成功於納斯達克掛牌上市:10萬億網際網路+農業迎來領頭羊
    「基於熟人社交的C2F訂單農業模式蘊藏無限的商機,物農網赴美上市成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未來的市場估值還將水漲船高。」線上線下融合,多措並舉助推業績增長作為家庭健康產品定製解決方案提供商,物農網也在不斷迭代提升自身,運用線上線下相互滲透的創新農業商業模式構築起護城河。
  • 物農網董事長陳培江:C2F訂單農業模式推動的變革
    目前,物農網擁有四個板塊——物農優品、物農家倉、物農食堂、物農108,各個版塊都在飛速發展中。物農網在陳培江董事長的帶領下,2017年物農網轉型為C2F訂單農業模式,如今已走到訂單農業新風口,走上了C2F訂單農業會員制電商的快車道。
  • 物農網陳培江:C2F訂單農業模式推動有機農產品的變革
    目前,物農網擁有四個板塊——物農優品、物農家倉、物農食堂、物農108,各個版塊都在飛速發展中。物農網在陳培江董事長的帶領下,2017年物農網轉型為C2F訂單農業模式,如今已走到訂單農業新風口,走上了C2F訂單農業會員制電商的快車道。
  • 虧損三年的物農網上市後暴漲 C2F模式是風口還是炒作?
    來源:華夏時報摘要:近日,登陸納斯達克的中國企業物農網(WNW.US)上市即迎暴漲,上市三天股價上漲15.35倍,最高時增長到發行價的20.13倍,曾觸發多次熔斷。此番暴漲引發市場對物農網和C2F模式的關注,但在股價沖天的背後,物農網卻背負著132萬美元的虧損,且連續三年虧損。
  • 物農網「再出發」,勇立資本市場潮頭
    四十不惑的深圳經濟特區卓爾不凡,深圳的無數創新型企業正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雙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訂單農業領域的會員社交電商平臺「物農網」正是其中的佼佼者。據專業證券平臺雪球財經顯示,物農網已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F-1文件,計劃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
  • 物農網:訂單農業先行,銷量一路走高
    物農網深諳訂單農業的重要性,在2017年毅然決然走上了訂單農業的道路。如今,發展了2年訂單農業模式的物農網,取得了眾多佳績,碩果纍纍,戰績滿滿,正走在C2F會員制農業電商的快車道上。物農網取得如此佳績,都歸功於訂單農業模式。
  • 農百順——「網際網路+農業」農村電商平臺的領跑者
    農百順是集農資(農藥 化肥 種子 農機農具 畜牧養殖 苗木園林)購物超市、農副產品(水果 蔬菜 地方特產)網銷平臺、農信圈(交流 農業資訊信息 市場行情及時更新 植物專家諮詢室)為一體的農業網際網路購物交流平臺,利用「網際網路+農業」改變傳統農業,創建了新的商業模式,是真正屬於農民自己的農資購物平臺。
  • 農物集與農業行業觀察達成戰略合作
    近日,在北京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農物集公司北京總部,農物集創始人劉登峰與農業行業觀察創始人李劍籤訂了雙方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旨在推動農業轉型升級及農產品上行。在儀式上,農物集創始人劉登峰表示,農產品品牌塑造和供應鏈體系搭建上,存在許多痛點,需要新思維、新工具、新玩法、新參與者。同時,農業是一個千億級的市場,需要目標一致、行動一致、思想一致的同業者共同服務。未來的農業商業化,更需要積極抱團者和擅於合作者。
  • 農物集榮膺2019品牌農業影響力年度盛典「優農品牌設計典範」稱號
    為進一步提高我國農業品牌化水平,實現品牌強農的發展目標,以「品牌強農,決勝小康」為主題,由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鄉村產業發展司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指導,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聯合多家單位主辦的2019品牌農業影響力年度盛典於1月12日在京舉行。
  • 成立5年、上市兩日暴漲12倍 物農網究竟是什麼來頭
    上市首日,物農網高開59.6%,截至當天收盤,物農網報收於12.05美元,較發行價暴漲141%。而就當很多人以為這就結束的時候,在上市的第二天,物農網再次給了很多人驚喜。截至美股12月16日收盤,物農網股價再大漲440.25%,報收於65.1美元,目前總市值約16.28億美元。
  • 「網際網路+」助力臺灣農特產品進入大陸消費者的購物車
    即將參加第十六屆農產品國際交易會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展的臺企代表共27人參加了研習班。 研習班通過《大陸電商及生鮮電商的發展狀況》《「網際網路+臺灣農特產和臺創園」模式》等課程,從網際網路發展歷程、實際案例等方面,探索分享臺灣農特產品如何藉助「網際網路+」模式進入大陸市場。
  • 傳統農業鄉鎮的農旅融合發展模式
    在產業融合背景下,傳統農業鄉鎮依靠農業種植、家禽養殖的單一產業發展模式難以適應現代農業產業結構變化。而農旅融合發展作為新業態將較大程度地改變傳統農業鄉鎮產業發展格局,推動農業供給側改革。根據地理位置、資源稟賦,以農旅融合發展為理念,可以提出傳統農業鄉鎮旅遊發展框架。單一的農業經濟由於農村落後的生產經營模式,造成經濟增長緩慢,直接影響農民收入水平提高。農業需要具備長遠發展的經營理念,突破傳統思想束縛,讓農業生產由粗放經營向集約化經營轉變。
  • 扶貧助農,《大國好物》布局「新消費」
    《大國好物》以網際網路為依託,通過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手段,對商品的生產、流通與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進而重塑業態結構與生態圈,並對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同時,《大國好物》原產地直播計劃還積極探索產業扶貧「一站式」服務,構建一體化、產業化的幫扶助農體系,通過產品挖掘,品牌打造,宣傳推廣,多平臺聯合銷售,努力實現「一鄉一產業、一村一精品」。實現了農副產品供需的精準匹配,並利用全媒體渠道的創新聯合,構建起全媒體助農扶農新零售生態,成為企業扶貧助農的新典範,可謂授人以漁的高效模式。
  • 宋志平:看好「網際網路+農業」模式 在廈首創四季開放的臺灣水果休閒...
    央廣網廈門9月21日消息(記者郭婕妤)「23日翔安旅遊節將在這裡開幕,10月份我們還要辦臺灣水果嘉年華」。100餘畝的臺灣水果園,一顆顆紅彤彤的火龍果,點綴在綠瑩瑩的枝葉上。廈門榮傑園臺灣水果觀光園董事長宋志平在園區樂呵呵地告訴記者,他要把臺灣的精緻農業和優質水果引入大陸,打造一年四季開放的臺灣水果休閒觀光農業園,讓市民體驗臺灣休閒農場的樂趣。2012年,為了實現心中的「田園夢」,原本在臺灣從事房地產的宋志平來到廈門,經過多番考察,決定選址廈門翔安。
  • 養羊啦網際網路牧場:網際網路+農業的集大成者
    開始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農村的發展有望在這股浪潮下被推向新的高峰,「網際網路+農業」的概念應運而生。養羊啦網際網路牧場:三個領域的結合最近一年多興起的網際網路牧場,也屬於網際網路+農業的一種,但這種模式由於兼具了目前網際網路+農業已經存在的三個領域中的特性,所以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青睞,所謂網際網路牧場、就是利用信息化技術,把城市居民引入到農村的牲畜飼養活動中
  • 「多多農園」模式:一杯咖啡豎起的農業變革新標杆
    目前在國內,提到電商和農業產業鏈的變革,就不能不提拼多多——早在上市前,拼多多已成為農貨上行主要渠道的平臺;此後,拼多多在扶貧領域被稱讚「拼」勁十足;4月21日,拼多多又推出了創新扶貧助農模式「多多農園」,首站落戶生產咖啡的雲南保山,並定下了5年內打造1000家「多多農園」的小目標。
  • 研究報告:中國網際網路平臺「八仙過海」助農抗疫
    縣長直播、明星帶貨、電商下鄉、AI助銷……13日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國內主要網際網路平臺利用新基礎設施優勢,在疫情期間不僅致力短時間打通物流、縮短供應鏈、推廣滯銷農產品,還探索了數位化農業、農產品基地建設及消費助農等模式。京東農牧智能養殖解決方案支持的農村養殖園區。
  • 吉林延吉利用「網際網路+」模式推動農業轉型升級
    吉林延吉利用「網際網路+」模式推動農業轉型升級 三農 央視網 2015年08月11日 21:56 A-A+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延吉借阿里巴巴農特產品溯源計劃
  • 北京京農智慧農業有限公司成果發布會暨 「京果串收番茄」上市首發...
    為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促進我國現代化農業發展,貫徹北京市供銷合作總社「北京京農智慧農業項目」戰略規劃,豐富和滿足首都市民健康美味的果蔬需求。3月12日,由中國果品流通協會、北京市供銷合作總社主辦,北京京農智慧農業有限公司承辦,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北京市大興區人民政府、北京市大興區農委、北京市大興區種植業服務中心、北京市大興區長子營鎮政府支持,北京農產品流通協會、京津冀優質農產品行業聯盟、北京市大興區供銷合作社、北京京農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協辦的北京京農智慧農業有限公司成果發布會暨「京果串收番茄」上市首發說明會在北京大興 隆重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