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瀟湘八景、洞庭湖咋去了日本

2020-12-12 騰訊網

湘北高中的櫻木花道站在湘南海濱的平交道前,等待一輛深綠色電車。電車開過,眼前是一片碧海藍天,晴子站在平交道的另一端,對櫻木花道揮手,背景是波光粼粼的一片海。這是《灌籃高手》片尾曲中最為經典的一幕,也最能撩動少男少女的心。來自於湘北高中的櫻木花道,在湘南海濱談戀愛,聽起來像個湖南伢子的浪漫故事。

湖南人在日本,總能遇到感覺親切的地名。湘南、湘東、洞庭湖,甚至還有湖南市,有名的「瀟湘八景」甚至是小學生作文課上常見題目。為什麼遠隔重洋的日本,會出現與湖南相關的地名?是巧合還是對湖南有什麼特殊情愫?

日本「湘南」,源自湖南

日本的「湘南」,位於東京都西南部50公裡左右的神奈川縣相模灣北部沿海、三浦半島西岸,是一個頗為著名的海濱勝地,因為動漫,此處已經成為旅遊的打卡地。之所以叫作湘南,是因為舊令制國相模國,這塊區域處於相模國的南部,在一些文學作品中,相模川往往被稱作「湘川」或者「湘浦」,也出現了「湘東」「湘水」「湘嶽」「湘峽」。「湘嶽、湘峽」常用來指相模國的靈山大山。那麼,為什麼不是「相南」,而稱作「湘南」,日本地名中的「湘」字,是否跟湖南有關?

日本刻有湘南的石碑。

「湘」字,確實來自於湖南。關於「湘南」地名的來源,有多種說法。有一種說法是,來源於古長沙國湘南縣,這個古老的湘南縣在西漢時分臨湘縣設立,治所在今天的湖南湘潭縣石潭鎮古城村,南朝齊建元二年(480年),湘南縣併入湘西縣。這種說法,雖然被記錄在日本平安時代的類書《和名類聚抄》中,但是卻受到不少質疑。公眾號「大象公會」的文章認為《和名類聚抄》成書於公元10世紀,距離中國湘南縣建制撤銷過去了450多年,距離最後一個「長沙國」也有350年,時間太過久遠,「長沙國湘南縣」的說法並不可信。而湖南南部的禪宗傳入日本,直接帶來了「湘南」稱呼的說法流傳更為廣泛。佛教禪宗五派之一的溈仰宗,最早起源於唐代中國的湖南地區,唐代的靈佑禪師在寧鄉溈山開宗立派,到了五代、宋朝期間,湖南特別是湘南、衡陽已經成為溈仰宗的中心。湘南的禪師們東渡日本,在溈仰宗流行的鎌倉幕府的統治中心鎌倉(今神奈川縣鎌倉市)一帶開壇傳道,這些禪師似乎並不滿足於傳道,他們還把作為溈仰宗源頭的「湘南」安在了這塊區域上,這聽起來有些霸道。更感性的說法是,禪師們覺得相模川一帶的地形和氣候,與家鄉湘江流域南部十分相似,所以把此地稱作「湘南」,慰藉鄉愁。

日本的學者和田精二雖然認同湖南地區的禪宗傳入成就了「湘南」的稱呼,不過,卻並不認為,是中國的禪師因為宗教直接將「湘南」帶到了此地。

「相模國的『相』被寫作『湘』,以及『湘南』這些美稱的由來,是根據大陸的名勝『瀟湘』『湘南』而創作的詩詞中,對這些地方懷有憧憬的學僧們,乃至從鎌倉時代開始相繼來朝的渡來僧開始的。」在和田精二看來,「湘」,是日本禪僧對於湖南甚至中國美好的文學想像,文學性超過了宗教性。

日本與「湘」有關的地名,跟杜甫有關

你大概不會想到,「湘」作為詩意的文學意象在日本禪林的廣泛傳播,功勞最大的,是杜甫。杜甫在日本受到了比李白更高的尊崇,禪僧將杜甫稱作「詩中的佛」,禪僧們從杜甫的詩句中提出了有關禪的要素,引導確立了「詩禪一致」的思想。

禪宗之所以在日本廣為傳播,是因為禪宗跟日本之前的大乘佛教宗派、淨土教系不同,禪文化要求自身強大、自立,與日本的武士精神不謀而合。所以在鎌倉時代,以幕府為代表的武家體制,為了對抗舊宗教勢力,極大地利用宗教,禪宗最早傳入日本時,流行的地區就有當時鎌倉幕府的統治中心鎌倉一帶。當時掌權的北條得宗家系,更是禪宗的積極信奉者和保護人。

這個時期的禪僧壓力有點大。為了禪宗能發展壯大,禪僧們不僅在硬體上下功夫,模仿中國禪寺的奢華,在軟體上,為了在宗教和學術方面佔得一席之地,禪僧們也是頭懸梁錐刺股、費盡心思積極提高文化修養,創作適應貴族、武家社會宗旨的文學作品。禪僧們學習的樣本自然就是中國文化。中國的詩人中,杜甫最受日本人歡迎,一是因為亂世中的日本,文人從杜甫的詩中最能找到共鳴;二是東渡日本的禪僧多杜甫的忠實粉絲,據說,禪僧們在答弟子問的時候,都往往引用杜甫的詩句。

文學創作上就更加不用說了,除了禪僧,也逐漸影響到世俗文人。德川時代的俳句大師、被芥川龍之介稱作「《萬葉集》以後的最大詩人」的「俳聖」松尾芭蕉就是杜甫的迷弟,詩作深受杜甫影響。松尾芭蕉晚年窮困潦倒,最後因腹疾卒於大阪,臨終前留下最後一句俳句「旅途罹病,荒原馳騁夢魂縈」,跟偶像杜甫的晚年際遇驚人相似,這大概是一個粉絲的最高敬意了吧。

杜甫晚年流落湖湘,漂泊於湘江之上,卒於「潭、嶽」之間。被奉作「詩中之佛」的偉大詩人杜甫,詩作被引用,自己也成了禪僧們描寫的對象,杜甫病逝湘江的場景被文人頻繁描寫,湖南的湘江,成為禪僧和日本文人心目中的文學聖地——一個無限美好的文學意象。「湘」被注入了某種詩意,在文學作品中,我們能發現更多跟湖南、湘江、瀟湘相關的地名。所以,和田精二認為,相模國、相模川中「相」向「湘」的轉化,不僅僅是湘南宗教的傳播,更是文學長時間的薰陶。

瀟湘八景,常作為日本小學生的作文題目

中國的禪僧帶去的不僅僅是湘南的禪宗和杜甫的瀟湘,還帶去了包含湖南意象的書畫,影響最深遠的是《瀟湘八景圖》。甚至日本現在的小學生作文,老師時不時就拿「瀟湘八景」出題,想想也確實有點難為日本小學生。

宋代畫家王洪、牧溪、玉澗的《瀟湘八景圖》是在12世紀晚期至13世紀初期傳入日本的,這些「瀟湘八景」被作為珍寶曆代珍藏,至今仍收藏在日本各博物館中。鎌倉後期,元代禪僧一山一寧雲遊日本,在早已傳入日本的一幅《平沙落雁圖》上題了一首詩,歌詠「瀟湘八景」跟《平沙落雁圖》,在日本興起了「八景熱」。

室町幕府時期,足利將軍特別喜歡在盛大場合用「瀟湘八景圖」作為裝飾,歷代將軍收藏了多部中國畫家繪製的瀟湘八景圖,《御物御畫目錄》中記載的就有「八景牧溪」「八景玉澗」,牧溪、玉澗的八景圖被定為「上上品」。「楚王愛細腰」,將軍身邊的詩僧和畫師們,也在主人的喜好中反覆創作八景詩和八景畫。足利尊氏(室町幕府第一任徵夷大將軍,1336—1358年在位)新邸落成,製作了新的山水屏風,創作的漢詩就是以「山市晴嵐」「遠浦歸帆」「江天暮雪」為題。我們熟悉的一休大師,也曾寫過一些詠八景的詩。

「瀟湘八景」發展開來,日本各地的八景紛紛出爐,博多八景、近江八景、金澤八景……日本本土化的八景依舊難以擺脫「瀟湘八景」的影子,比如近江八景分別為石山秋月、勢多夕照、粟津晴嵐、矢橋帰帆、三井晩鍾、唐崎夜雨、堅田落雁、比良暮雪,八景的命名都是根據「瀟湘八景」,不過是換了地名而已,甚至連畫作的意境也與瀟湘八景相去不遠,意境悠遠、充滿禪意,還有淡淡的離愁別緒。

金澤八景之瀨戶秋月。

更多的日本人沒有到過湖南,湖南卻在遠隔重洋的日本打下了深刻的烙印,瀟湘作為一個美學意向,經由禪宗、杜甫的詩、瀟湘八景圖傳入日本,深入日本人的生活和內心。在日本人的印象裡,湖南,應該還是那塊有浩瀚洞庭、詩意湘江的土地。

千葉縣洞庭湖,出於對湖南洞庭湖的嚮往

關於日本「湘」的起源有諸多說法,位於日本關東平原東南部千葉縣一宮町的「洞庭湖」,卻是完全出於日本人對於湖南洞庭湖的嚮往。

日本千葉縣一宮町,介紹洞庭湖的牌子。

千葉縣的洞庭湖是一個人造湖,一度屬於私人領地。面積不過6.8公頃,相比於浩瀚的湖南洞庭湖,顯得有些狹小,岸邊遍植櫻花,是一處賞櫻的景點。千葉縣洞庭湖始修建於江戶時期,據說是當時一宮町的領主命令自己的家臣巖崛市兵衛修建,開始修建的只是一個蓄水池,用於周邊的農田灌溉,一宮町的居民完成了「蓄水池」的修建。享保11年(1726年)9代伊勢國八田藩主加納久通取得了長柄郡一宮這一塊領地,加納久通在成為大名後,將之前的蓄水池擴修成6.8公頃的人工湖。他的繼承人相繼擴修或維護,加納久通的繼承人,養子加納久堅在繼承了大名位後,關心民生,興修水利,將湖水引入耕地灌溉,造福一方。到了14代潘主加納久徵,進一步拓寬了人工湖,並且把湖叫作「洞庭湖」,直接用中國湖南的洞庭湖命名,不知道加納久徵是否到過湖南,看過浩瀚的八百裡洞庭。

不過這種說法也未必準確,因為關於千葉縣洞庭湖修建時間就存在爭議,《一宮町史》(1964年)記載的施工年代,就有寬政年間(1789年—1801年)、文化·文政年間(1804年—1830年)、天保年間(1830年—1844年)三種說法。

相比於八百裡洞庭,千葉縣一宮町更準確地說是一個水利工程。洞庭湖施工的同時,從洞庭湖北側引出了一條支流,修建了一條河,長2210米(內部隧道部分有19處、共計1215米)的灌溉用水渠。這條水渠被稱作「市兵衛渠(護城河)」。天保年間,加納久徵時期,擴大了堤壩,擔任了幾代名主的中村吉兵衛完成了修建,也就是現在的洞庭湖,「市兵衛渠」是對施工者的紀念。

加納久徵應該是個浪漫的人,不僅將人工湖取名為「洞庭湖」,還在堤壩周圍種植櫻花。天保15年(1844年)3月15日設立了洞庭湖紀念碑,碑上除了刻著洞庭湖,還刻著此處前往周邊地區的裡程,像塊路牌。洞庭湖紀念碑,1981年6月17日,被指定為一宮町的歷史名跡。

除了洞庭湖,在滋賀縣東南部還有一個跟湖南有關的地名——湖南市,不過這個湖南市並沒有太長的歷史,成立於2004年,由甲賀郡石部町與甲西町合併而成,與中國湖南並沒有太大的聯繫,如果說有,就是湖南市也處於湖的南邊,它的北邊是日本最大淡水湖——琵琶湖。

撰文/瀟湘晨報記者 唐兵兵

相關焦點

  • 《瀟湘八景》:為何湖南瀟湘八景在日本赫赫有名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我們都知道中國藝術史上有一幅名作,其實應該說所有的詩詞文章裡面都反覆出現的一個,圍繞著名作,或者由它延伸出來的一個主題就叫「瀟湘八景」,就是湖南這個美麗的風光八景。大家知不知道「瀟湘八景」原來在日本也是赫赫有名。甚至可以這麼講,它在日本有名的程度,普及的程度,甚至要大過中國。而這個「瀟湘八景」講八景這種講法甚至演變到什麼程度呢?
  • 瀟湘八景,隱藏在國畫裡的絕美湖南
    描繪出中國雄渾大地的瀟湘八景圖,引導了日本的美。」洞庭秋月—洞庭湖@吳湖帆由湘陰北去,便是一望無際的洞庭湖。秋天的夜晚,月色如銀,天空不留任何痕跡,八百裡湖面,碧水如鏡,風息浪靜。——山下裕二宋代畫家王洪、牧溪、玉澗的《瀟湘八景圖》是在12世紀晚期至13世紀初期傳入日本的,這些「瀟湘八景」被作為珍寶曆代珍藏,至今仍收藏在日本各博物館中。
  • 三條精品線路帶你走進「瀟湘八景」!邵陽這地驚豔了!
    ▲瀟湘八景分布圖悠悠蕩蕩從畫中來「瀟湘八景」因而流傳至今01「瀟湘八景」在歷史深處定格新「瀟湘八景」在當今悠然呈現是時候重新啟程品閱現代版的「瀟湘八景」了!」中感受瀟湘大地的盛世美景!
  • 日本畫家相阿彌《瀟湘八景圖卷》屏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牧溪的<瀟湘八景圖>流入日本後,引領了日本水墨畫的發展,對日本美術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並廣泛波及造園、文學等藝術領域.流入日、韓的"瀟湘八景"同在中華大地一樣保留著其詩畫交融的特性.瀟湘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地理區域,而更是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文化概念.
  • 「瀟湘八景」:原汁原味的中國山水,怎麼就影響了日本「畫風」?
    瀟湘八景圖欣賞2近處的山體景色清晰,注重細節刻畫,遠處的山景則較為模糊,整個畫面呈現出一種層層褪去的朦朧感,除了宋迪,其後的南宋畫師王洪所作的《瀟湘八景圖》也有這個特點。瀟湘八景圖欣賞4《瀟湘八景圖》與日本繪畫《瀟湘八景圖》作為中國山水畫的傑出代表,承載了無數傑出畫師對技法的鑽研與創新,而日本地處儒家文化圈,自古以來受中國文化影響頗深,因此,《瀟湘八景圖》在傳入日本以後,對日本的繪畫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瀟湘夜雨」景觀在永州哪?「瀟湘八景聯盟」帶你探尋~~~
    紅網時刻永州12月26日訊(通訊員 周平尚)2019年12月23日,湖南科技學院國學院發起成立湖南省「瀟湘八景聯盟」書,期待一切有志於「瀟湘八景」考察、保護、研究的單位與個人,加入到「瀟湘八景」聯盟,共同研究、探尋「瀟湘八景」豐富、巨大的學術資源和文化意義,共同開發和利用好這一條全省最佳旅遊路線,
  • 瀟湘八景 湖南永恆的文化地標——訪湖南科技學院國學院院長張京華...
    沿途風景美不勝收,而最美則以沿流分布、縱貫全省的「八景」為代表。我們不妨從源頭而下,一覽這「八景」之美:永州城東的瀟湘夜雨、衡陽市回雁峰的平沙落雁、衡山縣城北清涼寺的煙寺晚鐘、湘潭與長沙接壤處昭山的山市晴嵐、橘子洲的江天暮雪、湘陰縣城江邊的遠浦歸帆、洞庭湖的洞庭秋月,以及西洞庭桃源武陵溪的漁村夕照。
  • 湖南有八個景點,被統稱為瀟湘八景,長沙橘子洲上榜
    其實不然,湖南境內旅遊資源十分豐富 ,張家界、鳳凰等旅遊景點都是近代才被發掘並被人熟知的,其實湖南境內共有八處風光秀麗的景點,他們不僅近代著名,在古代也是十分聞名,這八處風景從古時候一直延續到今天仍被湖南市民所追捧,並且被冠以瀟湘八景的稱號。
  • 禮堂文選:晚明中日的《瀟湘八景》情結
    山市晴嵐(國畫) 明 區亦軫               《瀟湘八景
  • 古人《瀟湘八景》有多震撼?起初沒感覺,看到實地照片懷疑人生
    >瀟湘夜雨,平沙落雁,煙寺晚鐘,山市晴嵐,江天暮雪,遠浦歸帆,洞庭秋月,漁村夕照……那些遊歷了瀟湘八景的古人,還為瀟湘八景做了一幅絕世名畫,也就是《瀟湘八景圖》。《瀟湘八景》最早據傳由宋初山水大師李成所畫,而有史可考的《瀟湘八景》最早出自李成的門人宋迪。
  • 遺失的經典:牧溪《瀟湘八景》
    牧溪,俗姓李,佛名法常,自號牧溪,宋末人,遺蹟多流落日本。其畫風對日本禪畫尤有影響,被評為「日本畫道的大恩人」。牧溪留下來的東西極少,但他隨意塗抹亂畫,竟能把畫畫得這麼傳神,難以想像。元代吳大素《松齋梅譜》描述牧溪:「(畫作)不曾設色。
  • 北宋書畫家米芾「瀟湘八景」圖式本旨之流衍
    現存有關『瀟湘八景』圖式的作品有傳宋米芾(一○五一—一一○七)《瀟湘八景圖》詩(有序)、南宋王洪的《瀟湘八景圖》、南宋舒城李氏所繪《瀟湘臥遊圖》、傳南宋夏珪《洞庭秋月》、南宋趙汝鐩《八景歌》、南宋葉茵《瀟湘八景圖》詩、南宋末牧溪《瀟湘八景圖》(現存四幅)、南宋末玉澗《瀟湘八景圖》(
  • 「瀟湘八景」第一景「瀟湘夜雨」景觀點塵埃落定
    經前期反覆探尋、論證,30餘位國內著名專家學者齊聚零陵古城瀟水河畔,考察了「瀟湘夜雨」觀景點所在地,確定「瀟湘八景」之首的「瀟湘夜雨」景點的象徵性標誌點經緯度是東經111°36′10.20"、北緯26°
  • 湖南發布「錦繡瀟湘」旅遊精品自駕線路
    中國日報4月18日長沙訊 4月18日上午,在張家界市武陵源核心景區,「體驗錦繡瀟湘 擁抱健康生活」湖南人遊湖南暨仙境張家界健康自駕遊活動正式啟動,湖南吹響旅遊復甦號角。張家界是湖南省旅遊發展的龍頭,是湖南省對外開放的窗口,在張家界舉辦「體驗錦繡瀟湘 擁抱健康生活」湖南人遊湖南暨仙境張家界健康自駕遊活動啟動儀式,旨在發揮張家界的龍頭帶動作用,促進全省文化旅遊持續健康發展。
  • 美國詩人龐德為中國的瀟湘八景寫的英文詩,能與唐詩的韻味相媲美
    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流傳著所謂「八景」之說,其中較為知名的有「燕京八景」、「關中八景」、「洛陽八景」等。其實,「八景」之說最早見於北宋沈括所著的《夢溪筆談》:「度支員外郎宋迪工畫。尤善平遠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落雁、遠浦歸帆、山市晴嵐、江天暮雪,洞庭秋月,瀟湘夜雨、煙寺晚鐘、漁村落照,謂之八景。」
  • 從蘇軾與惠洪有關詩看「瀟湘八景」圖式之本旨
    蘇軾詠宋迪《瀟湘晚景圖》時,已是名滿天下,二人一畫一詠,自是聳動觀聽,不能排除之後宋迪抑或好事者增飾而成為『瀟湘八景』者。而據周裕鍇《宋僧惠洪行履著述編年總案》,惠洪詠《瀟湘八景圖》時在宋哲宗元符二年(一〇九九),與元豐元年(一〇七八)蘇軾詠宋迪《瀟湘晚景圖》相隔二十一年,作為一個題材的經典化的過程,時間上也比較合理。因之,無論如何,惠洪所見、所詠之《瀟湘八景圖》,亦必與蘇軾所見者有淵源。
  • 「錦繡瀟湘」走進吉林!
    12月7日下午,「錦繡瀟湘任你遊」湖南文化旅遊推介會在吉林省長春市舉行,兩地文旅業界的面對面交流對接,開啟了吉林與湖南的文化和旅遊界深度交流合作,推動兩省文化和旅遊繁榮發展,300餘人參加了推介會。推介會以「奇山異水生態遊」「文化懷古探秘遊」「休閒打卡品味遊」為主線,向吉林的旅遊業界和遊客們推介了湖南的文化和旅遊資源,並發布了時尚都市·歷史文化遊(長株潭板塊)、魅力湘西·世界遺產遊(大湘西板塊)、天下洞庭·溼地生態遊(環洞庭湖板塊)、詩意湘南·尋根祈福遊(大湘南板塊)、神韻雪峰·戶外休閒遊(雪峰山板塊)5條錦繡瀟湘精品旅遊線路和偉人故裡·紅色瀟湘路(紅三角
  • 帝子瀟湘去不還,空餘秋草洞庭間,中秋到洞庭湖君山島
    #瀟湘中國吾前來湘三次,長沙嶽麓,南嶽衡山,瀟湘洞庭,再次遊至嶽陽,時隔一年,世事多有變故,亦越發眷戀青山綠水,漫遊茲茲,無憂無煩,古今第一美樂事!遙想年看娥皇女英,雖貴如帝女卻也定是萬般心累。君山島,本以為小,跨越洞庭湖大橋方知其島茫茫巨大, 又洞庭湖水煙波浩淼,秋水清揚,秋草連天,秋光冶灩。沙洲茅花,岸芷汀蘭,皆吾之大愛,旁人不解,吾亦不說。嘆太白「 帝子瀟湘去不還,空餘秋草洞庭間。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君山」寫得真好,正是眼前這般風景。
  • 湖南發布「5+2」錦繡瀟湘湖南旅遊精品線路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4月21日訊 據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消息,4月18日上午,「體驗錦繡瀟湘 擁抱健康生活」湖南人遊湖南暨仙境張家界健康自駕遊活動在張家界武陵源核心景區啟動。啟動儀式上,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發布「5+2」錦繡瀟湘湖南旅遊精品線路,即時尚都市·歷史文化遊、魅力湘西·世界遺產遊、天下洞庭·溼地生態遊、詩意湘南·尋根祈福遊、神韻雪峰·戶外休閒遊5條精品旅遊線路和偉人故裡·紅色瀟湘路、不忘初心·重走長徵路2條紅色文化旅遊線路。
  • 「錦繡瀟湘任你遊」走進東北三省湖南文化旅遊推介會 在長春舉行
    12月7日下午,「錦繡瀟湘任你遊」走進東北三省(長春)湖南文化旅遊推介會在吉林省長春舉行。這是「錦繡瀟湘任你遊」走進東北三省湖南文化旅遊推廣周的第二站,開啟了吉林與湖南的文化和旅遊界深度交流合作,推動兩省文化和旅遊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