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書畫家米芾「瀟湘八景」圖式本旨之流衍

2020-12-19 霽月松間

現存有關『瀟湘八景』圖式的作品有傳宋米芾(一○五一—一一○七)《瀟湘八景圖》詩(有序)、南宋王洪的《瀟湘八景圖》、南宋舒城李氏所繪《瀟湘臥遊圖》、傳南宋夏珪《洞庭秋月》、南宋趙汝鐩《八景歌》、南宋葉茵《瀟湘八景圖》詩、南宋末牧溪《瀟湘八景圖》(現存四幅)、南宋末玉澗《瀟湘八景圖》(現存三幅)、元張遠《瀟湘八景圖》、元馬致遠《壽陽曲·瀟湘八景》、元揭傒斯《題王仲山所藏瀟湘八景圖》詩、明文徵明《瀟湘八景》詩、清董邦達《臨馬遠瀟湘景圖》及日本、朝鮮畫家詩人的仿作等。

元 張遠 瀟湘八景圖 局部之二

石守謙立足於圖像分析,提出宋迪《瀟湘八景圖》為後世『瀟湘八景』主題創作的基本圖式,認為舒城李氏《瀟湘臥遊圖》與王洪《瀟湘八景圖》這兩件距宋迪不算太遠的十二世紀中葉的山水畫作,『二者形式雖不完全一樣,但卻都呈現了一些共相,可供推想宋迪原作之用』。

元 張遠 瀟湘八景圖 局部之六

特別是他對於王洪、牧溪與玉澗三者繪畫圖式的比較分析,更是有力地支持了他的『宋迪所創圖式為瀟湘八景基本圖式』的觀點:『牧溪在畫法上較王洪使用了更多的水墨,描繪速度更快,物象也更模糊簡率,但在結構圖式上兩人作品仍可見有相通之處。牧溪的《遠浦歸帆》可說在結構上最為清楚地顯示了這個關係。

元 張遠 瀟湘八景圖 局部之三

畫中左下角前景作煙氣中近樹與村店一角,岸邊人正向右方望向遠方中景模糊的帆影,江上除了溼潤的水氣外儘是一片空白。如此構成的主題物象安排,正與王洪的同段處理如出一轍,只是左右相反而已。

元 張遠 瀟湘八景圖 局部之四

這個現象指示著一個共有圖式的存在,而其之所以如此,不見得是因為牧溪直接學自王洪(王洪畫卷當時可能藏在內府,非禪門中人所易見),較可能是兩者皆源自較早的宋迪的設計。』『另位僧侶畫家玉澗(活躍於十三世紀中期)所作的《瀟湘八景圖》也可用來驗證這個圖式的存在。

元 張遠 瀟湘八景圖 局部之五

玉澗的《八景圖》現藏日本,亦僅存三景,其中《山市晴嵐》一景最能表現他個人大膽運用水墨的風格。畫中水墨淋漓,下筆極為快速地「塗抹」出前景的野橋、巖塊,及中景行人與籠罩在霧氣中的山村,物象俱殘缺不全,既即興而又抽象,但遠觀之下卻又與王洪較為詳細的描繪呈現著一致的結構。他與王洪的最大差異在於完全不對水面進行描寫,也縮減了在畫面上的比例,這似乎與牧溪的圖式簡化有異曲同工之處。』

相關焦點

  • 從蘇軾與惠洪有關詩看「瀟湘八景」圖式之本旨
    蘇軾詠宋迪《瀟湘晚景圖》時,已是名滿天下,二人一畫一詠,自是聳動觀聽,不能排除之後宋迪抑或好事者增飾而成為『瀟湘八景』者。而據周裕鍇《宋僧惠洪行履著述編年總案》,惠洪詠《瀟湘八景圖》時在宋哲宗元符二年(一〇九九),與元豐元年(一〇七八)蘇軾詠宋迪《瀟湘晚景圖》相隔二十一年,作為一個題材的經典化的過程,時間上也比較合理。因之,無論如何,惠洪所見、所詠之《瀟湘八景圖》,亦必與蘇軾所見者有淵源。
  • 八景文化是值得我們研究傳承的
    宋 牧溪 煙寺晚鐘 104.2cm×32.8cm 日本富山紀念館藏另外,還有傳為米芾《瀟湘八景圖》詩(有序),如果能夠確認為米芾所作,則應是比惠洪更早者。但現存米芾文集不載,可能是遭靖康之變,米芾集散佚較多之故。今陳新等人《全宋詩訂補》已據清《湖廣通志》卷八九之著錄收錄。
  • 八景臺與米芾、陳傅良、歐陽玄等名人
    驛步門即大西門,遺址在今五一大道湘江大橋之東引橋附近。八景臺上摩畫宋迪「瀟湘八景圖」。瀟湘八景是湘江遊流域的八處勝景,始名於北宋沈括《夢溪筆談》。筆談曰:「度支員外郎宋迪工畫,尤善為平遠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落雁、遠浦歸帆、山市晴嵐、江天暮雪、洞庭秋月、瀟湘夜雨、煙寺晚鐘、漁村夕照,謂之八景。好事者多傳之。」宋迪為北宋畫家,洛陽人,「瀟湘八景圖」是其代表作。
  • 瀟湘八景,隱藏在國畫裡的絕美湖南
    為宋沈括《夢溪筆談·書畫》中所描述。瀟湘夜雨—永州城東@吳湖帆永州古稱零陵,因舜帝南巡崩於寧遠九嶷山而得名。因瀟水與湘江在永州城區匯合,永州自古雅稱「瀟湘」。「涔涔湘江樹,荒荒楚天路。穩系渡頭船,莫教流下去。」
  • 瀟湘八景 湖南永恆的文化地標——訪湖南科技學院國學院院長張京華...
    遂作瀟湘八景詩八首。3清深、清慧是「瀟湘八景」的靈魂,也是湖湘文化的早期風貌湖南日報:湘楚文明,源遠流深。3年前,我曾經就湘楚文化的源與流問題向您討教。瀟湘八景在湘楚文化中,應該也存在一個源與流的問題,能請您簡單作個介紹嗎?
  • 《瀟湘八景》:為何湖南瀟湘八景在日本赫赫有名
    核心提示:「瀟湘八景」原來在日本也是赫赫有名。甚至可以這麼講,它在日本有名的程度,普及的程度,甚至要大過中國。而這個「瀟湘八景」講八景這種講法甚至演變到什麼程度呢?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我們都知道中國藝術史上有一幅名作,其實應該說所有的詩詞文章裡面都反覆出現的一個,圍繞著名作,或者由它延伸出來的一個主題就叫「瀟湘八景」,就是湖南這個美麗的風光八景。大家知不知道「瀟湘八景」原來在日本也是赫赫有名。甚至可以這麼講,它在日本有名的程度,普及的程度,甚至要大過中國。而這個「瀟湘八景」講八景這種講法甚至演變到什麼程度呢?
  • 美國詩人龐德為中國的瀟湘八景寫的英文詩,能與唐詩的韻味相媲美
    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流傳著所謂「八景」之說,其中較為知名的有「燕京八景」、「關中八景」、「洛陽八景」等。其實,「八景」之說最早見於北宋沈括所著的《夢溪筆談》:「度支員外郎宋迪工畫。尤善平遠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落雁、遠浦歸帆、山市晴嵐、江天暮雪,洞庭秋月,瀟湘夜雨、煙寺晚鐘、漁村落照,謂之八景。」
  • 宋代長沙八景臺為何成為「打卡」之地
    瀟湘八景是湘江遊流域的八處勝景,始名於北宋沈括《夢溪筆談》。筆談曰:「度支員外郎宋迪工畫,尤善為平遠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落雁、遠浦歸帆、山市晴嵐、江天暮雪、洞庭秋月、瀟湘夜雨、煙寺晚鐘、漁村夕照,謂之八景。好事者多傳之。」宋迪為北宋畫家,洛陽人,「瀟湘八景圖」是其代表作。八景中有遠浦歸帆、山市晴嵐、江天暮雪、煙寺晚鐘四景在當時的潭州境內。
  • 宋代長沙八景臺為何成「打卡」之地
    八景臺與米芾、陳傅良、歐陽玄等名人八景臺在長沙驛步門外,建於北宋嘉祐(1056—1063)年間。驛步門即大西門,遺址在今五一大道湘江大橋之東引橋附近。八景臺上摩畫宋迪「瀟湘八景圖」。瀟湘八景是湘江遊流域的八處勝景,始名於北宋沈括《夢溪筆談》。筆談曰:「度支員外郎宋迪工畫,尤善為平遠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落雁、遠浦歸帆、山市晴嵐、江天暮雪、洞庭秋月、瀟湘夜雨、煙寺晚鐘、漁村夕照,謂之八景。好事者多傳之。」宋迪為北宋畫家,洛陽人,「瀟湘八景圖」是其代表作。
  • 山市晴嵐話昭山:長株潭交界處的「瀟湘八景」之一
    山市晴嵐話昭山:長株潭交界處的「瀟湘八景」之一 來源:湖南日報 作者:木華 編輯:姚冶 實習生:覃洋 2014-07-15 09:29:58    昭山其實並不高,卻是舊時「瀟湘八景」之一。自古以來,米芾、王船山等文人騷客來此遊覽,題詠頗多。昭山能名聲大振,得益於北宋著名的書畫家米芾畫的一幅《山市晴嵐》圖,並配詩一首:「亂峰空翠晴猶溼,山市嵐錯近覺遙,正值微寒堪索醉,酒旗從此不須招。」寫盡了昭山山市晴嵐的姿色。該畫對昭山的煙雨碧波、晴空朗翠作了傳神描繪,從此昭山被列為「瀟湘八景」之一。
  • 南唐後主舊物千古奇石,米芾得之「抱眠三日」|【北宋】米芾《研山銘》
    《南村輟耕錄》中的研山圖那麼,這等寶貝又是如何到了米芾手裡的呢?據傳說此「靈璧研山」在宋代大書法家米芾新婚之夜,其夫人李氏將傳家之寶贈送給米芾了。為什麼米夫人有此寶貝呢?據說李氏是李煜後世之孫。米夫人之所以將此「靈璧研山」送予米芾原因有三:其一因米芾愛石如命;其二,因米芾是書畫家,對「靈璧研山」可賞可用;其三,靈璧石是恆古不變之物,象徵夫妻恩愛永恆。米芾一生愛石、藏石、賞石,世人皆知。因此被人稱為「石痴」,更留下了「米芾拜石」的傳奇佳話。米芾得到南唐後主李煜的舊藏靈璧石「研山」後十分喜愛。《實為志林》記載他「抱眠三日」,狂喜之極,留下了傳世珍品《研山銘》。
  • 禮堂文選:晚明中日的《瀟湘八景》情結
    山市晴嵐(國畫) 明 區亦軫               《瀟湘八景
  • 臺北故宮博物院珍品,北宋書法真跡,米芾行草書帖《適意帖》
    導讀米芾有時也視書畫為「遊戲」,也主張任意而為。這正是米芾書學思想的複雜處。不過,與歐、蔡、蘇、黃等人並無不同,此不贅述。人們往往將米芾與蘇東坡、黃庭堅等人並舉。從宏觀上論述北宋書法與其它各代的區別,三家並舉未嘗不可,因為他們都是北宋尚意書風的主要旗手,他們的藝術主張基本上是一脈相承,前後呼應的。但是,當我們進行斷代分析時,就會發現他們不僅擁有個人風格,而且藝術趣味也頗有區別。
  • 「瀟湘八景」:原汁原味的中國山水,怎麼就影響了日本「畫風」?
    因此,這裡的瀟湘八景並非僅僅指地理意義上的瀟湘境內的八處景色,《夢溪筆談》的作者沈括在他的書中給出了準確的答案:「度支員外郎宋迪工畫,尤善為平遠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雁落、遠浦歸帆、山市晴嵐、江天暮雪、洞庭秋月、瀟湘夜雨、煙寺晚鐘、漁村落照, 謂之八景,好事者多傳之。」
  • 「瀟湘夜雨」景觀在永州哪?「瀟湘八景聯盟」帶你探尋~~~
    紅網時刻永州12月26日訊(通訊員 周平尚)2019年12月23日,湖南科技學院國學院發起成立湖南省「瀟湘八景聯盟」書,期待一切有志於「瀟湘八景」考察、保護、研究的單位與個人,加入到「瀟湘八景」聯盟,共同研究、探尋「瀟湘八景」豐富、巨大的學術資源和文化意義,共同開發和利用好這一條全省最佳旅遊路線,
  • 最牛父子系列之書畫篇(下)
    最牛父子系列之書畫篇(下)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推薦閱讀書單:《中國美術史》《寫給大家的中國美術史》《中國藝術與文化》《你不可不知的中國畫家及其作品》《移花就鏡》,曹星原老師的專欄《中國美術50講》,黃小峰老師的專欄《了不起的中國藝術史》上篇(「二王」、「大小李將軍」)請關注回看三、米芾、
  • 米芾篆書篆刻技藝之綜述
    同時,雖宋代社會已不甚重視六朝以來的門第觀念,但文士群體每每欽慕前代高門大族因門第身份之高貴而具備的正統而純正的文化立場,同時熱衷於「內儒外道」的「士人之風」使文人群體更易擺脫「俗」的束縛,以至呈現「學問文章之氣鬱鬱芊芊,發於筆墨」、「視其平居無以異於俗人,臨大節而不可奪」之姿態,而這恰恰是北宋文士所欽慕及「二程」理學所倡導的「人倫者,天理也」在文藝審美上的體現,故北宋文人群體中普遍瀰漫崇古心理,米芾亦不例外
  • 三條精品線路帶你走進「瀟湘八景」!邵陽這地驚豔了!
    宋代沈括《夢溪筆談·書畫》中瀟湘一帶的湘江流域八處佳勝悠悠蕩蕩從畫中來「瀟湘八景」因而流傳至今01「瀟湘八景」在歷史深處定格新「瀟湘八景」在當今悠然呈現是時候重新啟程品閱現代版的「瀟湘八景」了!」中感受瀟湘大地的盛世美景!
  • 宋代米芾《望海樓》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米芾一生喜好觀覽山川之勝,晚年過鎮江,因喜愛其江山勝境而定居下來,這首《望海樓》是他定居鎮江後的一首作品 米芾簡介: 米芾(1051-1107),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祖籍太原,遷居襄陽。天資高邁、人物蕭散,好潔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號米顛。書畫自成一家。能畫枯木竹石,時出新意,又能畫山水,創為水墨雲山墨戲,煙雲掩映,平淡天真。善詩,工書法,精鑑別。
  • 湘南、瀟湘八景、洞庭湖咋去了日本
    所以在鎌倉時代,以幕府為代表的武家體制,為了對抗舊宗教勢力,極大地利用宗教,禪宗最早傳入日本時,流行的地區就有當時鎌倉幕府的統治中心鎌倉一帶。當時掌權的北條得宗家系,更是禪宗的積極信奉者和保護人。 這個時期的禪僧壓力有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