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復性」需求來了,旅遊市場能接住嗎?

2020-09-21 消費關注

「十一」長假在即,景點降價「搶人」,平臺給予大規模補貼,遊客出遊熱情高漲

  「報復性」需求來了,旅遊市場能接住嗎?

  閱讀提示

  「十一」長假在即,遊客出遊熱情高漲,各景點、旅遊平臺摩拳擦掌積極「備戰」,旅遊市場有望迎來高峰。專家認為,疫情期間,旅遊業已經歷了一輪洗牌與重組,一些小散亂的旅遊企業已經被淘汰出局,剩下的都是一些實力較強的企業。今年「十一」假期,品質遊成為市場熱點,旅遊業迎來高質量發展契機。

  「『五一』和端午假期都沒出去,這次『十一』假期放了8天假,時間比較充足,也想好好玩一玩。」9月16日,在北京望京附近工作的白領張女士對記者說,今年她打算先從北京飛到寧波,然後再從寧波租車自駕去舟山玩幾天。

  當前,國內疫情控制逐漸穩定,國人旅遊消費的信心進一步提振。不少遊客都和張女士一樣,計劃在「十一」假期「好好玩一玩」。多家在線旅遊平臺(OTA)的數據顯示,今年「十一」假期,一些熱點城市酒店預訂量同比出現大幅增長甚至翻倍,此前積壓的旅遊消費需求可能集中釋放,旅遊市場或出現一輪「報復性」增長。

  有關專家表示,今年「十一」假期是旅遊業向高質量發展的契機,旅遊城市、旅遊行業面臨一次大考。疫情期間一些小散亂的旅遊企業已被淘汰出局,洗牌之後,行業需要思考如何抓住機會、為遊客提供優質的產品及服務。

  景區降價或免費,旅遊平臺給補貼

  相比往年,今年的「十一」假期的確有點「不一樣」。

  「首先是和中秋節疊加為8天假期,時間更長,遊客的選擇空間更大,可以去更多的地方;其次這是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首個長假,憋壞了的遊客有出遊的動力;最後就是出國旅遊仍存在諸多限制,往年出國遊的遊客將回流國內。」馬蜂窩旅遊研究中心負責人馮饒介紹說,在這些因素影響下,國內旅遊市場有望迎來復甦高潮。

  為此,不少地方和在線旅遊平臺早早開始推出優惠活動吸引遊客。記者注意到,不少省市推出了促進旅遊發展的利好政策和優惠措施,全國數百家知名景區將實施免費或者降價優惠政策。各平臺也紛紛推出補貼政策,備戰「黃金周」。

  例如,為迎接「十一」假期,攜程在9月初啟動「旅遊會員日」大促活動,平臺整合優勢產品並給予補貼,度假產品最高立減1000元;同程則推出10億元補貼計劃,涉及機票、火車票、酒店的爆品秒殺。

  「此次各大旅遊平臺的補貼,不同於以往局限於跑馬圈地、搶佔用戶,更重要的目的在於提振用戶消費信心,加速旅遊經濟的復甦。」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說。

  雖然景區門票降價、企業給予補貼,但在市場火熱預期之下,機票、酒店的價格並不比往年低。去哪兒網數據顯示,目前該平臺已預訂的「十一」假期國內酒店支付均價同比上漲達15%。

  景區壓力比往年更大?

  遊客出遊熱情高漲,國內市場成為唯一消化途經,這會是一個更為擁擠的「十一」假期嗎?

  「經歷此次疫情,遊客比以往更加注重旅行的安全和服務品質。因此,今年『十一』出遊,安心遊、品質遊是核心。」陳禮騰表示。

  「有過出國遊的遊客一般更加注重旅遊品質和過程體驗,因此不大會去熱門旅遊景區『擠人頭』,他們更願意去小眾的目的地,進行深度遊。」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科學學院院長谷慧敏說。

  谷慧敏表示,往年學校師生是「十一」假期出遊的主力軍之一。但出於安全考慮,今年不少地方要求「十一」假期師生儘可能不跨省出行,有的高校縮短假期甚至要求學生不能離校,這能減少不少遊客。

  「各地在開門迎客的同時,疫情防控不敢鬆懈。」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教授魏翔表示,目前不少熱門景區都在實行「門票預約、分時遊覽」舉措,因此不必擔心景區的壓力比往年更大。

  從各平臺目前的搜索及預訂情況來看,今年「十一」假期,國內旅遊的熱點有所變化。去哪兒網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與往年不同,今年「十一」熱門目的地從沿海向西南、西北兩個方向發展。截至9月10日,西藏、青海、海南、甘肅和雲南,成為該平臺「十一」假期酒店預訂量同比增幅最高的省(區),這樣也會分流三亞、杭州等熱門目的地的人流。

  旅遊業如何迎接「大考」

  疫情過後,遊客更願意為更優質的旅遊產品買單,這也給旅遊業升級產品提供了機會。馮饒表示,相比跟團遊和自由行,定製遊、自駕遊在今年「十一」旅遊市場佔據C位,成為「當仁不讓」的出行熱點,行業需要積極適應這些變化,為遊客做好服務。

  「比如,此前遊客前往呼倫貝爾,主要是遊覽林區和草原風光。而今年隨著旅遊直播等新旅遊內容的出現,越來越多遊客了解到了當地馴鹿、民族手工藝等特色民俗文化,也希望實地探訪,體驗這些新的玩法。而這類小眾玩法更需要藉助商家對目的地資源的深入了解,才能幫助遊客設計定製化的行程和產品。」馮饒說。

  「門票價格下降會把遊客吸引過來,但如果配套設施跟不上、服務做不好,會影響景區和城市的形象,不利於長遠發展。」陳禮騰表示,旅遊城市應樹立全域旅遊的理念,在餐飲、住宿、交通、購物等方面下功夫,抓住機會為遊客提供優質的產品及服務。

  此前的長假旅遊市場,每年都會曝出宰客新聞。一些遊客擔心,今年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旅遊、餐飲等企業,會趁機「撈一筆」彌補此前損失。

  對此,魏翔表示,總體上來看,疫情期間,旅遊業已經歷了一輪洗牌與重組,一些小散亂的旅遊企業已經被淘汰出局,剩下的都是一些實力較強的企業。經歷前期的苦練內功之後,行業整體的服務質量會比之前要好。「當然也不排除宰客現象的出現,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加強執法、加大對旅遊者合法權益的保護。」(記者 楊召奎)

相關焦點

  • 旅遊市場或出現一輪「報復性」增長 市場能接住嗎?
    【民生經濟看點】「報復性」需求來了,旅遊市場能接住嗎?閱讀提示「十一」長假在即,遊客出遊熱情高漲,各景點、旅遊平臺摩拳擦掌積極「備戰」,旅遊市場有望迎來高峰。專家認為,疫情期間,旅遊業已經歷了一輪洗牌與重組,一些小散亂的旅遊企業已經被淘汰出局,剩下的都是一些實力較強的企業。今年「十一」假期,品質遊成為市場熱點,旅遊業迎來高質量發展契機。
  • 動態丨「報復性」需求來了,旅遊市場能接住嗎?
    「十一」長假在即,遊客出遊熱情高漲,各景點、旅遊平臺摩拳擦掌積極「備戰」,旅遊市場有望迎來高峰。專家認為,疫情期間,旅遊業已經歷了一輪洗牌與重組,一些小散亂的旅遊企業已經被淘汰出局,剩下的都是一些實力較強的企業。
  • 旅遊市場或出現「報復性」增長 市場能接住嗎?
    「十一」長假在即,遊客出遊熱情高漲,各景點、旅遊平臺摩拳擦掌積極「備戰」,旅遊市場有望迎來高峰。專家認為,疫情期間,旅遊業已經歷了一輪洗牌與重組,一些小散亂的旅遊企業已經被淘汰出局,剩下的都是一些實力較強的企業。今年「十一」假期,品質遊成為市場熱點,旅遊業迎來高質量發展契機。「『五一』和端午假期都沒出去,這次『十一』假期放了8天假,時間比較充足,也想好好玩一玩。」
  • 「報復性」需求來了,旅遊市場如何迎接「大考」?
    當前,國內疫情控制逐漸穩定,國人旅遊消費的信心進一步提振。不少遊客都和張女士一樣,計劃在「十一」假期「好好玩一玩」。多家在線旅遊平臺的數據顯示,今年「十一」假期,一些熱點城市酒店預訂量同比出現大幅增長甚至翻倍,此前積壓的旅遊消費需求可能集中釋放,旅遊市場或出現一輪「報復性」增長。有關專家表示,今年「十一」假期是旅遊業向高質量發展的契機,旅遊城市、旅遊行業面臨一次大考。
  • 「十一長假」在即 旅遊市場迎來報復性增長|青創熱點事件
    「報復性」需求來了,旅遊市場能接住嗎?「十一」長假在即,遊客出遊熱情高漲,各景點、旅遊平臺摩拳擦掌積極「備戰」,旅遊市場有望迎來高峰。專家認為,疫情期間,旅遊業已經歷了一輪洗牌與重組,一些小散亂的旅遊企業已經被淘汰出局,剩下的都是一些實力較強的企業。今年「十一」假期,品質遊成為市場熱點,旅遊業迎來高質量發展契機。「『五一』和端午假期都沒出去,這次『十一』假期放了8天假,時間比較充足,也想好好玩一玩。」
  • 出境遊受限,十一黃金周能接住洶湧的國內旅遊需求嗎?
    不過三亞的旅遊市場相對成熟,嚴禁宰客已經成為法律的一部分,一般不會出現『報復性宰客』。」經過疫情,楊曉海認識到中國遊客有消費的能力和意願,市場也呈現出越高端的地方生意越好的狀態。順著這種需求,行業已經意識到要提高服務質量,但這與人的能力和素質密切相關,人才的培養難以一蹴而就。對於這一點,大旅行社更有優勢。
  • 出境遊受限,十一黃金周能接住洶湧的國內旅遊需求嗎?|旅訊8點正
    嘉賓們普遍認為十一黃金周旅遊需求恢復,消費者信心提升。同時,無法出境帶來的內循環、科技的變化和迭代、新渠道新玩法的出現,不僅改變了旅客的出遊習慣,進而也對旅遊企業的服務和產品提出更高的要求。再將眼光放長,旅遊企業在這9個月中吸取了哪些經驗,來應對十一黃金周之後的日子,或許才更重要。
  • 今冬冰雪旅遊市場會「報復性增長」嗎,資源方和渠道方思考什麼?
    與旅遊者的躁動相比,疫情下的今冬,冰雪旅遊市場似乎比往年更為躁動。會「報復性增長」嗎?另外,隨著奧運臨近以及冰雪文化的不斷培養,冬季滑雪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再加上疫情近一年來對老百姓旅遊需求的壓抑在冬季釋放可能性最大,所以今年大概率會出現冰雪旅遊的開門紅。」韓元軍說。
  • 國慶假期過半全國旅遊收入超兩千億?報復性消費真的回來了嗎?
    國慶的消費如此旺盛,大家不禁想要問我們期待中的報復性消費真的要來了嗎?今年的國際假期已經過去了一半以上,我們看到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在國慶假期過半之前,我們僅實現了旅遊收入超過2,000億,大家都關心的問題是報復性的消費,到底是不是真的回來了?
  • 清明小長假,「報復性」旅遊要來了
    下周即將迎來清明,也是復工復產後第一個能出門的小長假 那麼,「報復性」旅遊要來了? 所謂「報復性」旅遊,大體上是說,因為疫情來襲的幾個月,好好的春節沒過成,深夜酒吧沒去成,攜家帶口看看祖國大好河山的心願也沒兌現,心裡覺得受到虧欠,在疫情退去後,出遊計劃會立馬被提上日程,來彌補之前的缺憾。
  • 「報復性」需求來了,旅遊業如何迎接「大考」?
    「十一」長假在即,遊客出遊熱情高漲,各景點、旅遊平臺摩拳擦掌積極「備戰」,旅遊市場有望迎來高峰。專家認為,疫情期間,旅遊業已經歷了一輪洗牌與重組,一些小散亂的旅遊企業已經被淘汰出局,剩下的都是一些實力較強的企業。今年「十一」假期,品質遊成為市場熱點,旅遊業迎來高質量發展契機。
  • 跨省遊重啟一周,「報復性旅遊」來了嗎?
    距離文旅部重啟跨省團隊遊已有一周時間,「跨省團隊遊的春天來了」的消息也在旅遊從業者朋友圈中持續刷屏。疫情當下,跨省遊放開以後旅遊業會出現報復性消費嗎?「這一周以來,直接來門店諮詢的遊客不是很多,目前旅行社下屬200餘家分支機構,恢復開門營業的也還不到一半。」
  • 「十一」會迎來「報復性旅遊增長」嗎?
    2020-09-29 09:01:39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多家旅遊和售票平臺數據顯示,國慶假期機票、酒店預訂均已超過去年同期水平 「十一」會迎來「報復性旅遊增長」嗎?據中國旅遊研究院發布《中國國內旅遊發展報告2020》分析稱,全年旅遊經濟呈「W型」將是大概率事件。作為今年最後一個法定長假,「十一」能否帶來「報復性旅遊增長」尤為關鍵。去哪兒網數據顯示,8月31日至9月20日,國慶假期火車票搜索量同比增長超過80%。從目前機票酒店預訂情況來看,已超去年同期水平,而酒店預訂超過去年同期50%。「報復性旅遊出行」趨勢顯現。
  • 國慶你會報復性消費嗎
    #國慶你會報復性消費嗎#假期間多地酒店已經復甦,甚至連58888一晚的套房都已售罄,報復性消費來了?據某旅行平臺數據分析員透露,十一期間的酒店生意已經同比超過去年。以三亞網紅酒店亞特蘭蒂斯為例,十一期間的各種房型價格與平時持平,部分略有上漲一萬元左右,連58888一晚的套房都已售罄。
  • 黃金周的「報復性旅遊」,是一次性的嗎?
    作為最有「年味」的特殊國慶,這樣的數據給行業帶來了信心,需求的持續壓制後的「迸發」,被視作「報復性旅遊」的姍姍來遲。在欣喜之餘,不少從業者也充滿了擔憂惶恐,最明顯的莫過於,下一次「報復性旅遊」還會不會來?
  • 酒店業助力返程返崗 機構預測疫情結束後個人旅遊需求將出現報復性...
    另外,記者從華住集團方面了解到,目前華住旗下覆蓋全國400多個城市的幾千家在營酒店推出了「安心住」服務,還針對外地務工人員陸續返回原工作城市需先「居家隔離觀察」的特殊需求,推出7天或14天及以上的連住特惠活動,助力各大企業落實員工返工前的居家隔離住宿需求。
  • 近5萬家企業倒下後,旅遊業的報復性消費來了嗎?
    隨著國內受壓抑的旅行需求開始釋放,旅遊市場也顯露出復甦跡象。報復性旅遊真的來了嗎?2、OTA奔忙搶用戶市場需求起來了,那報復性消費來了嗎?出行需求的限制下,報復性消費沒來,旅遊業的競爭反倒更激烈了。「抄底給的是救命錢,但是明年市場是否能如預期恢復仍然沒有定論,所以是否投資,投資機構也還在論證過程中。」另一位FA(財務顧問)也向「創業最前線」表示,他年前才籤了幾個旅遊項目,疫情之後就徹底擱置了。
  • 英媒觀察:中國鼓勵「報復性旅遊」以提振經濟
    英國《衛報》網站10月1日發表了題為《中國鼓勵「報復性旅遊」以提振經濟》的報導。報導稱,今年黃金周這8天的消費情況將成為中國經濟從新冠疫情中復甦的一個關鍵指標。全文摘編如下:在經歷近一年的隔離、封鎖和旅行限制後,數以億計的中國人正在全國各地「報復性旅遊」。
  • 山東一烤肉店顧客點遍整本菜單 報復性消費來了?
    中新經緯客戶端3月13日電(閆淑鑫 常濤)有人一次下單77杯奶茶,有人一次點了「一本兒」烤肉,海底撈恢復營業首日線上排號爆滿……疫情還沒結束,報復性消費已經來了?江蘇省一項消費調查顯示,疫情過後,近九成居民將出現補償性消費和報復性消費。
  • 今年國慶長假各地景區再現「人從眾」,網友:「報復性」旅遊來了
    導讀:你有多長時間沒有好好的放一次假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了?原本今年計劃的旅遊目的地是不是很多都沒有實現?是不是一直期待著一次能夠安心的踏實的旅行?是的,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因為「疫情」,我們不得不放棄很多的旅行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