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復性」需求來了,旅遊市場如何迎接「大考」?

2020-09-21 邁點網

「『五一』和端午假期都沒出去,這次『十一』假期放了8天假,時間比較充足,也想好好玩一玩。」9月16日,在北京望京附近工作的白領張女士對記者說,今年她打算先從北京飛到寧波,然後再從寧波租車自駕去舟山玩幾天。

當前,國內疫情控制逐漸穩定,國人旅遊消費的信心進一步提振。不少遊客都和張女士一樣,計劃在「十一」假期「好好玩一玩」。多家在線旅遊平臺的數據顯示,今年「十一」假期,一些熱點城市酒店預訂量同比出現大幅增長甚至翻倍,此前積壓的旅遊消費需求可能集中釋放,旅遊市場或出現一輪「報復性」增長。

有關專家表示,今年「十一」假期是旅遊業向高質量發展的契機,旅遊城市、旅遊行業面臨一次大考。疫情期間一些小散亂的旅遊企業已被淘汰出局,洗牌之後,行業需要思考如何抓住機會、為遊客提供優質的產品及服務。

景區降價或免費,旅遊平臺給補貼

相比往年,今年的「十一」假期的確有點「不一樣」。

「首先是和中秋節疊加為8天假期,時間更長,遊客的選擇空間更大,可以去更多的地方;其次這是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首個長假,憋壞了的遊客有出遊的動力;最後就是出國旅遊仍存在諸多限制,往年出國遊的遊客將回流國內。」馬蜂窩旅遊研究中心負責人馮饒介紹說,在這些因素影響下,國內旅遊市場有望迎來復甦高潮。

為此,不少地方和在線旅遊平臺早早開始推出優惠活動吸引遊客。記者注意到,不少省市推出了促進旅遊發展的利好政策和優惠措施,全國數百家知名景區將實施免費或者降價優惠政策。各平臺也紛紛推出補貼政策,備戰「黃金周」。

例如,為迎接「十一」假期,攜程在9月初啟動「旅遊會員日」大促活動,平臺整合優勢產品並給予補貼,度假產品最高立減1000元;同程則推出10億元補貼計劃,涉及機票、火車票、酒店的爆品秒殺。

「此次各大旅遊平臺的補貼,不同於以往局限於跑馬圈地、搶佔用戶,更重要的目的在於提振用戶消費信心,加速旅遊經濟的復甦。」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說。

雖然景區門票降價、企業給予補貼,但在市場火熱預期之下,機票、酒店的價格並不比往年低。去哪兒網數據顯示,目前該平臺已預訂的「十一」假期國內酒店支付均價同比上漲達15%。

景區壓力比往年更大?

遊客出遊熱情高漲,國內市場成為唯一消化途經,這會是一個更為擁擠的「十一」假期嗎?

「經歷此次疫情,遊客比以往更加注重旅行的安全和服務品質。因此,今年『十一』出遊,安心遊、品質遊是核心。」陳禮騰表示。

「有過出國遊的遊客一般更加注重旅遊品質和過程體驗,因此不大會去熱門旅遊景區『擠人頭』,他們更願意去小眾的目的地,進行深度遊。」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科學學院院長谷慧敏說。

谷慧敏表示,往年學校師生是「十一」假期出遊的主力軍之一。但出於安全考慮,今年不少地方要求「十一」假期師生儘可能不跨省出行,有的高校縮短假期甚至要求學生不能離校,這能減少不少遊客。

「各地在開門迎客的同時,疫情防控不敢鬆懈。」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教授魏翔表示,目前不少熱門景區都在實行「門票預約、分時遊覽」舉措,因此不必擔心景區的壓力比往年更大。

從各平臺目前的搜索及預訂情況來看,今年「十一」假期,國內旅遊的熱點有所變化。去哪兒網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與往年不同,今年「十一」熱門目的地從沿海向西南、西北兩個方向發展。截至9月10日,西藏、青海、海南、甘肅和雲南,成為該平臺「十一」假期酒店預訂量同比增幅最高的省(區),這樣也會分流三亞、杭州等熱門目的地的人流。

旅遊業如何迎接「大考」

疫情過後,遊客更願意為更優質的旅遊產品買單,這也給旅遊業升級產品提供了機會。馮饒表示,相比跟團遊和自由行,定製遊、自駕遊在今年「十一」旅遊市場佔據C位,成為「當仁不讓」的出行熱點,行業需要積極適應這些變化,為遊客做好服務。

「比如,此前遊客前往呼倫貝爾,主要是遊覽林區和草原風光。而今年隨著旅遊直播等新旅遊內容的出現,越來越多遊客了解到了當地馴鹿、民族手工藝等特色民俗文化,也希望實地探訪,體驗這些新的玩法。而這類小眾玩法更需要藉助商家對目的地資源的深入了解,才能幫助遊客設計定製化的行程和產品。」馮饒說。

「門票價格下降會把遊客吸引過來,但如果配套設施跟不上、服務做不好,會影響景區和城市的形象,不利於長遠發展。」陳禮騰表示,旅遊城市應樹立全域旅遊的理念,在餐飲、住宿、交通、購物等方面下功夫,抓住機會為遊客提供優質的產品及服務。

此前的長假旅遊市場,每年都會曝出宰客新聞。一些遊客擔心,今年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旅遊、餐飲等企業,會趁機「撈一筆」彌補此前損失。

對此,魏翔表示,總體上來看,疫情期間,旅遊業已經歷了一輪洗牌與重組,一些小散亂的旅遊企業已經被淘汰出局,剩下的都是一些實力較強的企業。經歷前期的苦練內功之後,行業整體的服務質量會比之前要好。「當然也不排除宰客現象的出現,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加強執法、加大對旅遊者合法權益的保護。」

相關焦點

  • 「報復性」需求來了,旅遊業如何迎接「大考」?
    「十一」長假在即,遊客出遊熱情高漲,各景點、旅遊平臺摩拳擦掌積極「備戰」,旅遊市場有望迎來高峰。專家認為,疫情期間,旅遊業已經歷了一輪洗牌與重組,一些小散亂的旅遊企業已經被淘汰出局,剩下的都是一些實力較強的企業。今年「十一」假期,品質遊成為市場熱點,旅遊業迎來高質量發展契機。
  • 「報復性」需求來了,旅遊市場能接住嗎?
    「十一」長假在即,景點降價「搶人」,平臺給予大規模補貼,遊客出遊熱情高漲  「報復性」需求來了,旅遊市場能接住嗎?專家認為,疫情期間,旅遊業已經歷了一輪洗牌與重組,一些小散亂的旅遊企業已經被淘汰出局,剩下的都是一些實力較強的企業。今年「十一」假期,品質遊成為市場熱點,旅遊業迎來高質量發展契機。
  • 動態丨「報復性」需求來了,旅遊市場能接住嗎?
    當前,國內疫情控制逐漸穩定,國人旅遊消費的信心進一步提振。不少遊客都和張女士一樣,計劃在「十一」假期「好好玩一玩」。多家在線旅遊平臺(OTA)的數據顯示,今年「十一」假期,一些熱點城市酒店預訂量同比出現大幅增長甚至翻倍,此前積壓的旅遊消費需求可能集中釋放,旅遊市場或出現一輪「報復性」增長。
  • 旅遊市場或出現一輪「報復性」增長 市場能接住嗎?
    【民生經濟看點】「報復性」需求來了,旅遊市場能接住嗎?閱讀提示「十一」長假在即,遊客出遊熱情高漲,各景點、旅遊平臺摩拳擦掌積極「備戰」,旅遊市場有望迎來高峰。專家認為,疫情期間,旅遊業已經歷了一輪洗牌與重組,一些小散亂的旅遊企業已經被淘汰出局,剩下的都是一些實力較強的企業。今年「十一」假期,品質遊成為市場熱點,旅遊業迎來高質量發展契機。
  • 旅遊市場或出現「報復性」增長 市場能接住嗎?
    「十一」長假在即,遊客出遊熱情高漲,各景點、旅遊平臺摩拳擦掌積極「備戰」,旅遊市場有望迎來高峰。專家認為,疫情期間,旅遊業已經歷了一輪洗牌與重組,一些小散亂的旅遊企業已經被淘汰出局,剩下的都是一些實力較強的企業。今年「十一」假期,品質遊成為市場熱點,旅遊業迎來高質量發展契機。「『五一』和端午假期都沒出去,這次『十一』假期放了8天假,時間比較充足,也想好好玩一玩。」
  • 「如程」會員制預訂平臺升級2.0,備戰疫後旅遊市場「報復性反彈...
    如程官方強調,疫後復工是大環境所趨,是對企業的一場大考,亦是企業自我錘鍊、謀求更大發展的時機。本次疫情加速了中國進入數字經濟時代,改變了消費者需求遷移和習慣轉向,旅遊需求成為強需求之一,而「宅」在家中的消費者或將開始神遊式的報復性反彈。
  • 「如程」會員制預訂平臺升級2.0,為疫後旅遊市場「報復性反彈...
    如程官方強調,疫後復工是大環境所趨,是對企業的一場大考,亦是企業自我錘鍊、謀求更大發展的時機。本次疫情加速了中國進入數字經濟時代,改變了消費者需求遷移和習慣轉向,旅遊需求成為強需求之一,而「宅」在家中的消費者或將開始神遊式的報復性反彈。
  • 「十一長假」在即 旅遊市場迎來報復性增長|青創熱點事件
    「報復性」需求來了,旅遊市場能接住嗎?「十一」長假在即,遊客出遊熱情高漲,各景點、旅遊平臺摩拳擦掌積極「備戰」,旅遊市場有望迎來高峰。專家認為,疫情期間,旅遊業已經歷了一輪洗牌與重組,一些小散亂的旅遊企業已經被淘汰出局,剩下的都是一些實力較強的企業。今年「十一」假期,品質遊成為市場熱點,旅遊業迎來高質量發展契機。「『五一』和端午假期都沒出去,這次『十一』假期放了8天假,時間比較充足,也想好好玩一玩。」
  • 報復性旅遊將來,旅遊企業準備好了嗎?
    當前,國內疫情控制好、疫後復甦快,提升了國人外出旅遊消費的信心。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雖然距離國慶假期尚有10天時間,但遊客出遊的熱情已經格外高漲。不少遊客都和張女士一樣,想在國慶假期「好好玩一玩」。多家在線旅遊平臺的數據顯示,今年國慶假期旅遊市場或出現「報復性消費」。去哪兒平臺數據顯示,今年國慶假期,大理、麗江、西安、三亞、畢節等多個城市酒店預訂量同比翻倍。
  • 文旅部解答中國旅遊業現狀及如何應對「十一」大考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倪浩】一場百年來最嚴重的疫情大流行讓中國的旅遊業突陷困頓,但隨著及時有效的控制,中國的旅遊業又得以迅速恢復。那麼中國旅遊業目前現狀到底如何?在秋冬疫情容易反彈的情況下,又該如何迎接「十一」黃金周的到來?
  • 清明小長假,「報復性」旅遊要來了
    那麼,「報復性」旅遊要來了? 所謂「報復性」旅遊,大體上是說,因為疫情來襲的幾個月,好好的春節沒過成,深夜酒吧沒去成,攜家帶口看看祖國大好河山的心願也沒兌現,心裡覺得受到虧欠,在疫情退去後,出遊計劃會立馬被提上日程,來彌補之前的缺憾。
  • 皇包車旅行孟磊:等著迎接疫後全民旅行「報復性」反彈機會
    36氪:同行業,面臨的市場環境是什麼樣的?機會和痛點分別是什麼? 孟磊:目前來看,行業的走勢肯定是取決於疫情的走勢,短期來看,2020年旅遊全行業的虧損可能不可避免。但從長期來看,疫情過後,旅遊行業必然會迎來報複式的反彈。本來旅遊已經逐漸成為民眾的剛需,只要市場需求在,旅遊業崛起的基礎就在,翻盤也很快。
  • 疫情大考:惠東濱海旅遊停擺後如何重啟?
    不過,目前遊客回流情況遠不能彌補第一季度損失,在他看來,更重要的是探索疫情後市場,在逆境中尋找發展商機。受疫情影響,作為冬季出遊的熱門濱海景區,惠東巽寮旅遊業遭受重創。這既是對惠東的「大考」,也是對旅遊企業生存能力的挑戰。當下,很多問題亟待解決,疫情對旅遊行業的影響究竟會有多大?旅遊企業要如何活下去?旅遊業何時才能回暖?
  • 為迎接黃金周,海南開始整治旅遊市場
    9月14日下午,海南省三亞市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國慶假日旅遊市場管理整治工作。海南日報記者從會上獲悉,三亞市將積極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加強對旅遊市場監管整治,提升旅遊服務水平,為遊客營造舒適安全的旅遊環境。據介紹,三亞將對旅遊市場12類行為進行監管整治,具體包括全面開展安全隱患排查,加強重點涉旅項目監管,完善安全應急預案
  • 今冬冰雪旅遊市場會「報復性增長」嗎,資源方和渠道方思考什麼?
    與旅遊者的躁動相比,疫情下的今冬,冰雪旅遊市場似乎比往年更為躁動。國內冰雪旅遊市場是否將迎來新的機遇與挑戰,未來需要補哪些短板,目的地、景區等資源方和旅行社、OTA渠道商如何打造產品另外,隨著奧運臨近以及冰雪文化的不斷培養,冬季滑雪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再加上疫情近一年來對老百姓旅遊需求的壓抑在冬季釋放可能性最大,所以今年大概率會出現冰雪旅遊的開門紅。」韓元軍說。
  • 酒店業助力返程返崗 機構預測疫情結束後個人旅遊需求將出現報復性...
    另外,記者從華住集團方面了解到,目前華住旗下覆蓋全國400多個城市的幾千家在營酒店推出了「安心住」服務,還針對外地務工人員陸續返回原工作城市需先「居家隔離觀察」的特殊需求,推出7天或14天及以上的連住特惠活動,助力各大企業落實員工返工前的居家隔離住宿需求。
  • 英媒觀察:中國鼓勵「報復性旅遊」以提振經濟
    英國《衛報》網站10月1日發表了題為《中國鼓勵「報復性旅遊」以提振經濟》的報導。報導稱,今年黃金周這8天的消費情況將成為中國經濟從新冠疫情中復甦的一個關鍵指標。全文摘編如下:在經歷近一年的隔離、封鎖和旅行限制後,數以億計的中國人正在全國各地「報復性旅遊」。
  • 貴陽旅遊疫情後第一場大考結束,市場復甦勢頭強勁
    這是貴州省降為疫情低風險地區後的第一個小長假,也是貴陽市旅遊市場復工復市後的第一次大考,而來自景區和商家的反饋顯示,這個「五一」,市民出遊消費意願強烈,景區管理服務秩序井然,市場復甦勢頭強勁,貴陽市旅遊消費市場整體呈現出和諧平穩的態勢,首場大考交出滿意答卷。部分景區預約已滿!
  • 報復性旅遊、報復性消費 萬億巨頭美團3天暴漲1500億
    國慶8天假期,中國消費市場迎來了「遲到的春節」。10月8日,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國慶假期1-7日,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6.18億人次,同比恢復79.0%;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543.3億元,同比恢復69.9%。數據顯示國內旅遊市場復甦態勢強勁。
  • 國慶假期過半全國旅遊收入超兩千億?報復性消費真的回來了嗎?
    今天(10月4日)是假期第四天,全國主要旅遊目的地、熱門旅遊景點和網紅打卡地的客流和消費,繼續保持高位、有序運行。各地推出持續的文化活動讓全國旅遊市場熱度不減。江蘇、湖北等地舉辦的鄉村旅遊節,推出惠民採摘、文化展演、非遺項目展等項目吸引了大量市民遊客前去觀賞和品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