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田宜龍 通訊員 李豔 李秀一
不久前,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公示了「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欒川縣成功入選。這是繼獲得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創新實踐基地之後,欒川縣再獲殊榮。
「國字號」綠色招牌緣何青睞欒川?據介紹,黨的十八大特別是「十三五」以來,欒川縣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關乎縣域經濟長遠發展的重中之重,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全域旅遊,以特色鮮明、綠色生態、產業融合的溝域經濟,助力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打通了「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通道,走出了一條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互促雙贏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欒川印象(王閃閃 攝)
早在 2018 年,欒川縣委就做出了優先實施「生態立縣」戰略的決定,不論是工礦產業、旅遊產業或其他任何產業,只要不利於生態環境保護就一定要為生態讓路。
在全省率先成立縣委生態文明建設委員會,制定了「欒川縣產業發展負面清單」,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生態文明建設及「兩山」實踐方面的工作機制和工作制度,以前所未有、異乎尋常的態勢抓生態、抓環保。
氣象萬千山川美(曾憲平 攝)
「欒川最大的優勢在生態,最可持續的資源在生態,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生態。對此,我們實行最嚴格的保護政策,提出了建立全國靠前、省市一流的生態環保『欒川標準』。」欒川縣政府有關負責同志說。
與此同時,欒川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群眾生活質量的著力點,對工業企業進行綠色化改造,關停了眾多規模小、資源利用率低、環保工藝落後的企業,一大批礦山開採場、尾礦庫生態植被得到恢復,大氣、水質有了明顯改善,以全域綠化為抓手的林業建設也在不斷擴大欒川的生態優勢,初步實現產業生態化。
山水田園美如畫(常世峰 攝)
一邊是眼下可觀的經濟效益,一邊是未來美好的生態環境,欒川縣選擇了舍「近」求「遠」,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將生態建設與旅遊業、溝域經濟、特色農業等綠色產業深度融合,不斷在推進生態產業化上做足文章,讓綠水青山源源不斷地釋放生態紅利。
依山傍水好風光(曾憲平 攝)
從2017年至今,旅遊項目投資累計佔全縣項目投資總額的60%以上。目前,欒川縣已建成2個5A級景區、7個4A級景區,旅遊鄉村51個,打造 11條溝域經濟帶,直接或間接帶動1.3萬餘名群眾脫貧致富。開發的「欒川印象」6大類107款優質農產品,帶動5000餘名貧困群眾實現增收。通過發展生態旅遊產業,把貧困群眾變成了旅遊從業者,把貧困山村變成了美麗鄉村,把農產品變成了旅遊商品,把山區貧困縣變成了全國知名旅遊目的地。
欒川縣還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空氣品質優良天數常年保持在 320天以上,森林覆蓋率達到了82.7%,各項工作均居全省前列。
遊山玩水憶鄉愁(王東惠 攝)
2014 年以來,欒川先後榮獲了全省首家國家級生態縣、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全省唯一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等多項「國字號」榮譽,這也正是欒川縣優先實施生態立縣戰略,深入踐行生態文明理念的實踐成果。
欒川縣委負責同志表示,多年的生態文明建設實踐讓欒川人民明白,實施好「生態立縣」戰略、保護好欒川的綠水青山、踐行好綠色發展理念,既是上級黨委政府的工作要求,也是對人民群眾期盼美好生活的積極回應,更是充分發揮欒川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必須堅持改革創新、一以貫之,不斷取得新成效。
編輯:洛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