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丨江蘇海安李堡鎮:搭上信息化智能化快車 農業發展呈新態

2020-12-17 南通網

鄉村振興丨江蘇海安李堡鎮:搭上信息化智能化快車 農業發展呈新態

2020-11-16 09:58:45 來源: 海安市李堡鎮

  在江蘇海安衛東富民合作社蔬菜大棚內,只見技術工人一鍵操作,原本繁雜的遮陽、通風等工作就已完成。「我們有100多個大棚,主要種植草莓和各種蔬菜等,通過控制溫度、溼度、光照度,改變大棚內的生長環境。」合作社負責人張衛東說,「這些年,我們的大棚種植技術不斷發展,如今已經實現了自動澆灌、自動噴藥、自動採摘。」

  如今,在江蘇省海安市李堡鎮,科技已成為這裡推動農業生產、推動脫貧攻堅的「金鑰匙」。李堡鎮光明村這個傳統的農業大村通過發展設施農業,調整產業結構,農村經濟逐步走上高質量發展的路子,農業活力增強,農民收入增長,農村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處處呈現出朝氣蓬勃的田園景象。

  「原先,我們給一畝地施肥,需要兩個熟練工至少工作五小時,現在只需要六分鐘就可以了。」張衛東介紹道,「光明村種植業勞動力老齡化日趨嚴重,針對設備老化、知識老化、技術老化等問題,我參加了海安市農業農村局組織的技術輔導班,學習『生態種植』,改進傳統種植四茬甚至五茬輪作方式,只種三茬,讓耕地輪作休耕,冬季翻耕施肥,早春再行育種,既減輕化肥對土壤環境的副作用,還分解了積存畜禽糞便,解決了生態環境保護問題。」

  從原先的走南闖北販蔬菜,到現在遠近有名的蔬菜承包大戶,張衛東有效把握了市場規律,帶領周邊菜農避開了過去供過於求蔬菜賤賣的局面,被村民親切地稱為「農博士」。2019年,他通過土地流轉承包了50畝地用於「萵苣、冬瓜、豇豆」三茬輪作,畝產收入可以達到2.3萬元,年收入100多萬。

  隨著群眾收入水平普遍提高,消費結構快速升級,品質、綠色、個性、多元化消費成為新的消費趨勢。質量興農既是消費升級的需要,也是農業轉型發展的需要。

  連日來,李堡鎮園墩村的兆東蔬菜專業合作社內,呈現一片忙碌的景象。菜農們忙著從車上卸貨,工作人員在用試劑為蔬菜進行檢測,貼上合格證。合作社負責人繆東波介紹,消費者只要拿起手機,掃一掃合格證上的二維碼,就能看到生產流程、收穫時間,還能查到農業監管部門的監督巡查記錄。這種「二維碼」也倒逼種養戶完善農產品生產鏈,不斷提高農產品品質。「受疫情影響,之前還擔心今年蔬菜的效益,沒想到,小小的『二維碼』成了暢銷市場的『通行證』,3月份銷量比2019年同期上升了10%。」

  今年以來,李堡鎮將推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作為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治理能力一項重要抓手,也為此次疫情防控期間保障農產品供應保駕護航。食用農產品合格證成為「高密農品」的「身份證」,成為農產品生產主體落實質量安全責任的「承諾書」,成為貫穿農田到餐桌的「通行證」和「安全閥」。

  2015年,兆東蔬菜專業合作社自成立以來,已與280多戶菜農合作,除了收購蔬菜外,繆東波還為他們提供種子、農藥、技術指導等「保姆式」服務,確保蔬菜的質量。作為開展農產品質量溯源的先行者,在農產品質量溯源的基礎上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不斷提升其品牌、質量等附加效應,得到客戶的充分肯定。「過去增效增收看產量,現在必須比質量、拼市場。這張小小的證書,就是我們合作社蔬菜的標籤,我們的蔬菜送到上海、浙江的市場和超市,人家一看就知道是我們合作社的蔬菜,我們心裡底氣都足了。」繆東波說,有了合格證,菜農銷路不愁,商家更放心。

  從線下到線上,從農田到餐桌,完善農產品安全溯源系統,實現農產品質量可追溯是提升農產品銷量的關鍵。數字科技的運用使農產品從種植到成熟有跡可循,從而能夠更加放心地購買。據統計,李堡鎮45家種植業監管對象已有42家註冊江蘇省農產品質量追溯平臺並開始實施溯源,註冊使用率高達93.33%。

  「隨著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的全面覆蓋,使得農產品像工業品一樣身份透明了,也讓生產主體自覺接受社會監督,進一步提升了我鎮農產品質量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將為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李堡鎮農業農村和社會事業局高級農藝師許海霞介紹,為了幫扶轄區內合作社銷售蔬菜,擴展銷售渠道,李堡鎮農業農村和社會事業局還積極採取「請進來」和「走出去」兩種辦法。一方面,及時聯繫區內企業、商家上門採購蔬菜;另一方面,及時推出微信小程序,通過線上訂單、線下配送的方式,將優質綠色蔬菜配送至市民手中。(作者:劉墾擇 許海霞 儲亮)

一鍵分享至

相關焦點

  • 海安李堡鎮高質量發展綠色優質種植
    中國江蘇網12月9日南通訊 今年以來,海安市李堡鎮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戰略,探索高質量農業發展方式,通過實踐建立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李堡鎮綠色優質小麥基地,基地面積36000畝,約佔全鎮小麥種植面積的80%。
  • 海安李堡鎮:分秒必爭 打好收官戰
    【註:本文轉載自海安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在海安李堡鎮東海集團的工具機裝配車間,巨大的雷射切割機精準地切割開一塊塊鋼板,工人在一排排尚未組裝好的工具機前緊張忙碌著,這是一批急等著年前出貨的訂單。
  • 海安市李堡鎮:「富民強村」鋪就小康路
    引導村民順應時代發展,把握電商「新風口」富起來。李堡鎮通過「網際網路+農產品」,推進農村經濟發展,該鎮已培育了15家農產品電商主體,入住抖音、「尋味海安」公眾號、淘寶、阿里1688、微店等平臺,主要銷售麻蝦醬、大米、草雞蛋、羊肉、百葉、時鮮蔬菜水果等。
  • 浙江省江蘇商會「引鳳入巢」105億助力發展海安數字經濟
    這次盤石集團與海安市開展合作,將為海安引入與培養數字經濟,網紅直播經濟,獨角獸、準獨角獸企業與上市公司,為賦能推動海安實體、製造業、高端裝備製造業,中小企業,美麗鄉村轉型升級,打造數字經濟城市新名片,為建設助推海安數字經濟添磚加瓦。「發展直播經濟,海安具有得天獨厚的基礎和優勢。海安產業基礎雄厚、樞紐優勢明顯、特色品牌眾多、網絡文化濃厚,是發展直播經濟頗具潛力的市域。」
  • 海安搭上「一帶一路」快車 物流直驅中亞歐洲
    海安城市風光。   7月22日,上海鐵路局海安物流基地暨甘肅國際陸港華東物流基地正式運營啟動儀式在江蘇海安商貿物流園舉行。海安與甘肅武威共建「點對點」國際貨運班列,為海安周邊地區、長三角經濟帶乃至華東地區產品出口中亞、中歐開闢了更加便捷、安全、迅速的國際運輸「綠色通道」。這是海安積極策應「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打造「蘇甘合作」基地平臺的具體成果。   搭上「一帶一路」快車,海安搶抓機遇,放大樞紐優勢,延伸產業觸角,西連甘肅、新疆等地,直驅中亞、歐洲;南下東南亞,拓展東協市場。
  • 浙江省江蘇商會「引鳳入巢」 105億助力發展海安數字經濟
    在海安市委書記顧國標,浙江省江蘇商會名譽會長、盤石集團董事局主席田寧和會長、杭州蘇商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祝斌等的共同見證下,浙江盤石集團與海安市人民政府籤署直播經濟戰略合作協議。海安市副市長張元春,盤石集團聯合創始人、副總裁劉焱代表雙方籤約,充分表明浙江省江蘇商會日前組織的「長三角蘇商江蘇行」首家聯姻成功,終獲效益。
  • 南通海安縣長調研濱海新區和李堡鎮重點企業
    原標題:縣領導調研濱海新區和李堡鎮重點企業 9月8日,縣委副書記、縣長顧國標帶領相關部門負責人調研濱海新區和李堡鎮部分重點企業。縣委常委、副縣長盧忠平參加活動。 顧國標一行實地踏看了濱海新區的海安華強染整有限公司、南通市華安襪業有限公司、南通大明玉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蘇啟航研磨科技有限公司(在建項目)、南通源和金屬科技有限公司,李堡鎮的萬洲膠粘製品(江蘇)有限公司、南通容潤汽車配件有限公司、江蘇東洲重工機械有限公司(在建項目)等企業和項目現場,詳細了解企業發展狀況和需求願望,鼓勵企業做大做優做強。
  • 海安農民用水戶協會:節水增收推動綠色發展 助力鄉村振興
    近日,江蘇省79個有農業水價綜合改革任務的縣(市、區)全部通過了省級驗收。至此,江蘇率先完成了農業水價綜合改革任務。海安市農民用水戶協會以「水」為筆,踐行「水價有核定、用水有管理、計量有設施、工程有管護、節水有獎勵」的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海安模式,讓農業節水增收為鄉村振興增添了綠色發展新元素。  海安市位於江蘇中東部,分屬長江和淮河兩個水系,耕地面積81.17萬畝,其中有效灌溉面積73.5萬畝。
  • 發展休閒農業 推進鄉村振興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完善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制度政策,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除了加大對農村的投入,更要激活農村發展的內生動力,推進農村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
  • 臺商創業,讓「大陸阿里山」搭上致富快車
    光明網訊(記者 郝悅)福建省漳平市位於閩西地區,這裡農業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超過80%,是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位於漳平的永福鎮,是全國著名的花鄉,優越的自然條件和優厚的政策扶持,吸引了不少臺商來此投資、創業,由此帶動了當地產業發展。因生態環境與臺灣阿里山相似,這裡也被臺商們親切地稱為「大陸阿里山」。
  • 南通海安鋪就「四好農村路」 敲開鄉村致富門
    原標題:鋪就「四好農村路」 敲開鄉村致富門 農村,因路而變化;發展,因路而提速。改革開放40年來,從土路、砂石路到水泥路和瀝青路,我市農村公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四通八達的交通路網仿佛一條條緞帶,裝點著鄉村大地,撐起了農民增收、鄉村振興的新希望,海安大地煥發勃勃生機。
  • 江蘇農業信息化覆蓋率超六成
    江蘇農業信息化覆蓋率超六成   智慧農業體現在農業產前、產中、產後的全產業鏈條中。它一般指利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實現耕種作業精準化、基礎設施智能化和產業發展現代化。   「智慧農業是現代農業最先進、最典型的方式。」
  • 杭情施意丨配好鄉村振興「金鑰匙」
    很大程度上要看「三農」工作成效。杭州與恩施繼續瞄準鄉村振興目標,紮實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產業振興、人才振興、人居環境整治、鄉村旅遊……一張張擘畫的新藍圖,正在逐步變為現實。恩施州借鑑杭州打造全國鄉村振興示範區的經驗,不斷完善鄉村振興體制機制,配好解鎖鄉村振興的「金鑰匙」,朝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蹄疾步穩再出發。
  • 江蘇品牌賦能計劃專家團走進永鴻集團 探討鄉村振興新路徑
    江蘇品牌賦能計劃專家團走進永鴻集團 探討鄉村振興新路徑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田園綜合體」的概念,2018年一號文件再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田園綜合體」作為鄉村新型產業發展的亮點措施,更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和主平臺。
  • 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江蘇實踐」
    在省會南京、在以傳統農業為主導的宿遷、在經濟發展新高地無錫……在江蘇省各地,讓企業「走出去」、產業有出路、創業有希望的堅強後盾,正是當地金融業對實體經濟、鄉村振興的傾力支持。  與改革開放相伴,一直以來,江蘇金融業與地方發展共成長,特別是從支持鄉鎮企業開始,江蘇金融業在推動農村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和經驗。
  • 【學習十九大】王超:以鄉村旅遊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如何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呢?根據近些年來湖南發展研究中心、湖南智庫協調中心、湖南紅色文化研究院以及湖南智庫聯盟等單位在「三農」方面所作的大量的調查研究表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科學制定規劃,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大力發展和推廣鄉村旅遊,以鄉村旅遊帶動鄉村和經濟、文化、生態文明等各項建設,進而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條極其重要而現實的有效途徑。
  • 第七屆海安鄉村旅遊節暨風情濱海海鮮節開幕...
    濱海新區黨工委書記王晨在開幕式上致辭。他說,美景宜人,迎四海賓朋;美食誘人,宴八方來客。在這美好的季節裡,我們相約濱海、歡聚濱海共慶海安第七屆鄉村旅遊節暨風情濱海海鮮節開幕。他代表老壩港濱海新區黨工委、管委會以及熱情好客的濱海人向出席現場開幕式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各位朋友表示熱烈的歡迎!
  • 江蘇淮安:發展鄉村旅遊 賦能鄉村振興
    近年來,江蘇淮安積極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唱響「水懂我心、自然淮安」生態文旅品牌,創新體制機制,打造項目品牌,完善服務體系,推動鄉村旅遊賦能鄉村振興,提升農民獲得感和幸福感。 金湖科技農業+旅遊助推鄉村振興   梁德斌攝  完善體制機制,統籌全域發展。淮安市成立以市委書記、市長任主任的市全域旅遊工作委員會,將鄉村旅遊融入全域旅遊整體推進,並作為促進鄉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進行培育。
  • 鄉村振興正當時 「三農」發展鋪畫卷
    工作的重中之重,黨工委加強對「三農」工作的領導,持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深化農村改革,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全區鄉村振興工作實現了健康快速發展。成立了高規格鄉村振興工作領導組,全區三級幹部齊心協力開創鄉村振興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新局面。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農事+旅遊、家庭農場+貧困戶...江蘇海安多...
    近年來,海安市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積極發展現代農業,通過網際網路+農業、農事+旅遊、家庭農場+貧困戶、黨建+農業等模式,積極開闢農民增收新途徑。廣袤的農村地區興起了一批新產業、新業態、新主體,帶動了農村發展向生產美、生活美、生態美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