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醫保門診報銷最新政策來了 個人帳戶可為親屬看病付費

2020-12-24 觀察家網

醞釀多年的職工醫保個人帳戶改革終於「破冰」。8月26日,國家醫保局發布《關於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下稱《徵求意見稿》)。

此次改革的思路是「待遇置換」,兩項改革同步進行,包括建立門診共濟保障機制和職工醫保個人帳戶改革,從而提高醫保基金使用效率。

根據《徵求意見稿》,職工醫保個人帳戶將發生新變化:每月劃入個人帳戶的錢少了,單位繳存的30%不再劃入個人帳戶;這部分錢直接劃入統籌基金,用於提高在門診看病的職工醫保待遇。此外,職工醫保個人帳戶現有的資金不會受到影響,但使用範圍增加了:除了可以在醫院看病、藥店買藥之外,還可以為本人以及配偶、父母、子女支付相關費用。

國家醫保局相關負責人特別強調,改革後醫保待遇不會減少,門診保障待遇增加,且不增加個人負擔。

「這樣一增一減,就解決了中國醫保基金長期以來存在的一項結構性問題。」一位地方醫保官員告訴《財經》記者,提高醫保統籌基金的保障能力,就是提高風險共濟水平。

醫保基金現有的「統帳結合」建立於1998年,包括統籌基金與個人帳戶兩部分。其中,統籌基金用於風險共濟,即通常所說的「醫保報銷比例」,健康人為生病的人分擔風險;個人帳戶則主要用於個人自付的看病、買藥費用。

然而經過多年運轉,問題也逐漸暴露。「以往統籌基金主要用於住院報銷,門診保障成了短板,大部分門診費用都要依靠個人帳戶支付。」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醫保研究室主任王宗凡,在接受《財經》記者採訪時分析,「但是大部分健康人的個人帳戶大量結餘,少部分年老、體弱人群的個人帳戶卻入不敷出,沒有在人群之間分散醫療費用風險。」

此次調整正是為破解這一癥結。

個人帳戶的錢怎麼變?

目前,職工醫保的個人帳戶每月收到的錢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職工個人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約佔工資的2%,另一部分是單位醫保繳費的30%。

此次改革,並沒有完全取消個人帳戶,只是公司繳費部分不再劃入個人帳戶,全部納入醫保統籌基金,但個人繳納的醫保費用,仍然計入個人帳戶。

尤為關注這一變化的是退休人員。由於已經退休,這部分人員已經不再有繳費,個人帳戶每月的資金是從統籌基金中劃撥。此前,各地的劃撥標準不同。

此次《徵求意見稿》給出了統一方案:今後退休人員的個人帳戶,原則上仍從統籌基金中劃撥,且改為固定數額。劃入額度按所在地區改革當時基本養老金2%左右測算,且未來不會再調整。同時也給出了地方調節空間,具體標準,由各省結合實際研究確定。

「無論是在職員工還是退休人員,個人帳戶每月的錢大概會減少一半。」上述地方醫保官員介紹。

其實,對職工醫保個人帳戶改革思路早在醞釀。2010年頒布的《社會保險法》,要求「基本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而在基本醫療保險的描述中,未提及醫保個人帳戶。此舉也被視為對職工醫保個人帳戶進行改革的「苗頭」。

「職工醫保個人帳戶是歷史產物,隨著醫保體系的完善,個人帳戶的弊端和爭議也越發顯現。」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仇雨臨教授對《財經》記者分析,深化醫保依賴於強大的基金量,尤其是統籌基金的規模,個人帳戶卻分散了統籌基金的總量,降低了保障能力。

上述地方醫保系統官員告訴《財經》記者,此次調整後,當地醫保統籌基金會增加20%左右。

多位業內人士告訴《財經》記者,此前,多地醫保部門曾嘗試過改革個人醫保帳戶,但最終仍需要國家層面邁出這關鍵的一步,一錘定音。

「我十年前就開始研究這一改革,調整標準這一句話的含金量勝過所有文件。」上述地方醫保系統官員說。

門診能報銷,「不用想辦法住院了」

「如果以後門診看病就能報銷,我就不用再託關係想辦法住院了。」聽聞職工醫保門診統籌的改革,黑龍江省一名高血壓患者告訴《財經》記者。

按照《徵求意見稿》的規定,在門診開展的一些手術,將納入統籌基金的報銷範圍,參照住院報銷管理。

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中國醫院的住院率持續攀升,到2019年已經高達19%。而此次門診統籌的建立,或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一問題。部分地區,比如北京、上海等,已經實現了門診統籌,且報銷比例較高。多個省份已經將一些大病、慢病的門診治療和日間手術等納入到統籌支付範圍。

「門診統籌支付較差的地區存在明顯的過度住院現象,意味著統籌基金的極大浪費。」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朱恆鵬撰文指出,門診統籌支付待遇較好的地區,如北京、上海,參保人百人住院人次大大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北京整體的經濟條件較好,較早就開始了門診統籌,社區門診的報銷比例可達90%。越是門診統籌做得好的地方,患者越覺得有保障,醫療消費越多。」一位原北京醫保系統官員告訴《財經》記者。北京的個人帳戶雖然是開放的,但是在門診統籌上也設置了1800元的起付線,2萬元的封頂線。

退休人員待遇的提升,在此次調整中廣受關注。普通門診統籌覆蓋全體職工醫保參保人員,支付比例從50%起步,隨著基金承受能力增強,待遇支付可適當向退休人員傾斜。

慢病管理也成為主要保障內容。按照規定,普通門診醫療費用統籌保障機制,將「從高血壓、糖尿病等群眾負擔較重的門診慢性病入手,逐步將多發病、常見病的普通門診醫療費納入統籌基金支付範圍」。

而且對於醫保基金承受能力更強的地區,《徵求意見稿》還建議逐步擴大門診慢特病病種範圍,將部分治療周期長、對健康損害大、經濟負擔重的門診慢性病、特殊疾病醫療費納入統籌基金支付範圍。

甚至部分門診看病可以參照住院標準。對部分需要在門診開展、比住院更經濟方便的特殊治療,可參照住院待遇進行管理。

華中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王超群告訴《財經》記者:「在未來的落實中,有限的個人帳戶資金轉移為門診統籌的使用,對門診統籌基金的管理能力也提出了要求。」

《徵求意見稿》也指出,要科學測算起付標準和最高支付限額,並做好與住院支付政策的銜接。

個人帳戶的錢可以給家人花

未來,個人帳戶的錢可以做什麼呢?

除了可以在醫院看病、藥店買藥之外,此次《徵求意見稿》還增加了不少項目,可以用來為本人以及配偶、父母、子女支付相關費用。

「這是一種家庭共濟,無論其家屬是否參加基本醫療保險,都可以共享使用。」國家醫保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

這項改革,為參保人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對各地醫保結算系統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結算時如何識別是否是一家人?如果一家人在不同地區參保,如何操作?很多細節有待今後落實。」上述原北京醫保系統官員說。

《徵求意見稿》特別強調了個人帳戶的禁區,不得用於公共衛生費用、體育健身或養生保健消費等不屬於基本醫療保險保障範圍的其他支出。

此前,各地對醫保個人帳戶的管理存在差異。例如北京的職工醫保個人帳戶可以提取現金,相當於對使用範圍不設限制。

福建省在2020年7月實施的職工醫保個人帳戶改革中,不僅設立家庭共濟帳戶,用於本人及其未成年子女、配偶等直系親屬之間健康綜合保障,還將帳戶的使用範圍擴大至接種二類疫苗、體檢等。

「未來是否可以用於購買商業健康險?這也是對健康保障的一種投入,還有很多探討的空間。」上述地方醫保系統官員說。

國家醫保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財經》記者:「會進一步研究醫保個人帳戶的使用規範。」

相關焦點

  • 職工醫保將有大變化!普通門診費擬納入報銷,個人帳戶將可支付子女...
    未來,醫保將有這些改動:普通門診費用可以報銷!個人帳戶可支付子女就醫費用了!↓↓為更好解決職工醫保門診保障問題,切實減輕職工醫療費用負擔,昨日,國家醫保局發布了《關於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
  • 職工醫保門診費用擬納入報銷,報銷比例50%起步
    《關於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今日(8月26日)由國家醫保局向社會公布並公開徵求意見。意見擬規定普通門診費用醫保可以報銷,報銷比例從50%起步。同時,意見提出了醫保個人帳戶的計入辦法將有調整。
  • 咱們的醫保,看門診的錢也能報銷了!
    就目前來說,我們的職工醫保主要是保障住院開銷,但如果是普通門診,保障還是非常薄弱的。 絕大部分城市,沒有辦法報銷門診的費用。 比如說北京地區,門診看病報銷的起付線是1800塊錢,一年門診看病花到1800元的概率,其實也並不大,絕大部分時候,還是需要自己掏錢看門診的。
  • 醫保門診報銷將有大改革!報銷比例擬從50%起步,個人帳戶可支付父母...
    今天,國家醫保局正式向社會公布《關於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意見擬規定普通門診費用醫保可以報銷,報銷比例從50%起步。同時,職工醫保個人帳戶計入辦法也將有變,醫保單位繳費部分不再計入個人帳戶,全部計入統籌基金。想了解具體哪些新變化?
  • 個人醫保帳戶全家都可用 職工住院費報銷八成以上
    《方案》還提出要打造醫保跨制度的轉換通道、激活職工醫保個人帳戶功能將個人帳戶拓展為家庭帳戶等改革措施。要點1外來工子女可參加城鎮醫保沒有工作無法參保、困難人群難以參保等現象是醫保無法全面覆蓋的一大難題,《方案》提出改革措施,將重點做好異地就業人員、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從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以及關閉破產企業退休人員和困難企業職工參保工作。
  • 繳納兩份醫保,看病時能同時報銷嗎?
    在外地打工,單位一般會給員工繳職工醫保;同時,老家的家人很可能還會幫著繳納一份居民醫保。也就是說,可能有一些人在不同的地方擁有兩份醫保。那麼,萬一生病了兩份醫保能同時報銷嗎?哪種醫保的報銷比例更高?首先,我們先來了解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能否同時報銷。
  • 職工醫保新政為何要動個人帳戶的「錢袋子」
    圖/新華  職工醫保個人帳戶的「錢袋子」被動了以後  本刊記者/霍思伊  8月26日,醫保改革中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調整職工醫保個人帳戶的政策正式落地。單位為個人繳納的醫保費,30%劃入個人帳戶,70%計入統籌帳戶。統籌資金被統一放到一個資金池中,如果住院,可以用此資金事後報銷。在個人帳戶的錢款裡,單位繳費佔絕大部分。因此,改革後,個人帳戶嚴重縮水。  國家醫保局官方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職工醫保的統籌基金是10005億元,個人帳戶中的單位繳納部分約是4300億元,約佔個人帳戶基金的73%。
  • 職工醫保迎三大變化 個人帳戶可支付家人醫療費用
    已有20多年歷史的職工醫保制度,實行統籌基金和個人帳戶相結合的制度模式。目前,我國職工醫保參保人數約3.29億人,職工醫保個人帳戶累計結存8276億元。個人帳戶在職工醫保制度改革過程中曾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時間推移,它對於參保人門診保障不充分、共濟保障功能不彰顯的弊端逐漸顯現,是新一輪醫保改革必須啃下的「硬骨頭」。
  • 職工醫保門診費用擬納入報銷真的嗎?具體還做了哪些改變
    未來,普通門診費用也可以報銷了!為更好解決職工醫保門診保障問題,切實減輕職工醫療費用負擔。8月26日,國家醫保局發布了《關於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其中明確,要針對包括在職職工和退休人員在內的全體職工醫保參保人員,建立完善普通門診醫療費用共濟保障機制,支付比例為50%起步,並適當向退休人員傾斜。這意味,門診小病、常見病也將納入醫保統籌基金支付範圍。
  • 「學思平治」李玲:醫保個人帳戶改革,有進步意義,但仍未根本解決...
    這是「統帳結合」的職工醫保制度建立22年來第一次對個人帳戶進行重大改革。此次改革主要帶來三大變化:一是職工醫保門診費用擬納入報銷,門診報銷提高至50%起;二是單位繳費擬不再進入個人帳戶,調整統帳結構後減少劃入個人帳戶的基金主要用於支撐健全門診共濟保障;三是個人帳戶的使用範圍擴大至家屬。
  • 醫保的門診和住院怎麼報銷?無死角分解醫保報銷!
    醫保,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目前,醫保已經在全國各地普及,大的城市,小到農村,都是居民醫保。醫保是國家給老百姓的一項福利政策。醫保的好處多多,它保費低,普及廣,人人都能參保,但是關於醫保的報銷,很多人卻不了解。今天小編就來聊聊醫保怎麼報銷門診和住院,無死角的分解醫保報銷!感興趣的一起來了解下。
  • 2020年醫保新改革!「醫保全家用」實行,8000億閒置資金動起來!
    一方面,職工醫保統帳結合,除了數量有限、費用較高的門診慢病納入統籌基金支付範圍外,享受高保障待遇,其他大部分門診費用主要通過個人帳戶支付,另一方面,個人帳戶不具備互幫互助的功能,沒有能力在人與人之間分攤費用的風險,導致我國門診費用負擔過重,大部分人身心健康,個人帳戶存在大量盈餘,還有少數老弱病殘,個人負擔過重。
  • 國家醫保局公開徵求意見:職工醫保門診費用擬納入報銷 比例50%起步
    為進一步健全互助共濟、責任共擔的全民醫保制度,更好解決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保障問題,切實減輕職工醫療費用負擔,按照中央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有關任務部署,國家醫療保障局研究起草了《關於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深圳醫保「家庭帳戶」:要求比較高
    深圳:花親人社保費看病可直接刷自己的卡  醫保個人帳戶家庭統籌關聯程序今日啟動,建立關聯後可為家人直接付醫藥費  深圳市社保局今日正式啟動醫保個人帳戶家庭統籌關聯程序,使用醫保「家庭帳戶」參保人關聯後,直接刷本人的社保卡即可,無需現場填單,但被授權者的個人帳戶餘額需為零或無個人帳戶
  • 醫保還能二次報銷?看病省錢報銷全攻略
    最近有朋友問二次報銷的事兒,那醫保如何報銷,什麼又是二次報銷呢?這份醫保報銷全攻略大家一定要收藏啦。醫保主要分為三類: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醫保報銷其實是用醫保統籌基金支付。我們在醫院看病時出示了醫保卡,那麼在結算費用時,系統會自動計算有多少是可以報銷的,然後這部分錢醫保會直接結算給醫院。醫保報銷通常分為四種:普通門診、住院、慢性疾病和門診特定項目。在這個範疇內的才可以報銷。
  • 二姐聊保障——2020年底取消醫保個人帳戶,餘額會清零?
    其實只有職工醫保,才有個人帳戶和統籌帳戶。大部分的居民醫保,只有一個統籌帳戶,沒有個人帳戶。前兩年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合二為一的時候,有的地方設置了個人或家庭帳戶來過渡。3接著說說大家最關心的,居民醫保個人帳戶將取消,餘額會清零?大可放心的是,餘額不會清零!取消個人帳戶≠「醫保清零」。
  • 漳州醫保卡本月底實現個人帳戶全家人共用
    ­  現實生活中­  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同一個家庭裡­  有的人醫保裡的錢看病不夠用­  而有的人帳戶裡的錢很多­  但卻沒法將醫保給家人用­  好消息來啦!­  從5月31日開始­  漳州醫保個人帳戶錢不夠­  可以家人來湊了!
  • 職工醫保改革擬實行門診統籌對你有什麼影響?你的醫療費用負擔是...
    8月26日,國家醫保局發布了《關於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這是我們國家醫保政策的一項重大改革,涉及每一個參保職工,對你會有什麼影響呢?
  • 濱州市醫保政策大調整,數字看變化!
    【居民醫保:取消個人帳戶每年60元的政策,實行每年200元門診統籌制度】居民醫保取消個人帳戶實行門診統籌。從2020年1月1日起,取消個人帳戶每年60元的政策,實行每年200元門診統籌制度。貧困人口使用大病保險特藥取消起付線,提高報銷比例為60%,封頂線為20萬元。強化醫療救助「四重救助」政策落實。門診救助,對重點救助對象在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政策範圍內門診慢性病醫療費用個人負擔部分按照不低於20%的比例給予救助,年救助金額不超過2000元。
  • 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有哪些區別,按照哪個繳費,更划算?
    2.居民醫保。按年繳費,每年繳費成本幾百元。(四)個人醫保帳戶有差異1.職工醫保。建立個人醫保帳戶,每月個人繳納醫保費用計入個人醫保帳戶,可以去藥房買藥、門診看病等。2.居民醫保。沒有個人帳戶,沒有醫保費用計入個人帳戶。(五)報銷比例不同1.職工醫保。報銷的比例大約在70%-90%。2.居民醫保。報銷的比例大約在50%-70%。二、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有哪些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