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網絡直播在「央視新聞」微博中的應用
摘 要:「央視新聞」微博作為國家級媒體在新媒體的傳播平臺,具有互動性、開放性和權威性的特徵,在發布國內外重大新聞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和智能設備的增多,網絡直播逐漸成為新媒體新聞報導的一種方式,「央視新聞」微博在運用直播方面也有了不少實踐。
-
大數據時代可視化新聞的特點及發展趨勢
摘要:大數據時代對新聞生產的改變,不但是讓報導擁有了海量的數據,關鍵在於數據的「廣度」和「深度」,讓新聞報導的方式也發生了深刻的改變。可視化新聞就是隨著數據在新聞中的廣泛運用出現並發展起來的。從最初英美主流媒體率先實踐,到如今全球各國媒體重視發展讓其擁有廣闊應用前景,本文總結歸納了可視化新聞一路走來的發展特點和發展趨勢。這將有利於探索大數據時代對新聞報導的影響,以及未來新聞生產方式變革的合適途徑。
-
新時代、新媒體、新故事,第二屆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來了!
新時代、新媒體、新故事,第二屆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來了! 作為以兩岸網絡新媒體為主體舉辦的重要新聞交流活動,海峽兩岸新媒體聯合採訪報導活動自首屆開始,就吸引到大批關注兩岸脈動的優秀新聞記者和自媒體人士參與其中。
-
官方新聞報導和新媒體民間話語的對抗性解讀
新媒體成為了網絡輿論的集散地,所以新媒體上民間話語的力量不可小覷。所以本文中民間話語主要就是指社會化媒體上的網絡民間話語。 2. 所有關於「PX項目」的新聞報導都是建立在這一立場的基礎上的。 (二) 中央和地方官方新聞報導特點與差異 儘管中央級官方新聞媒體和省級地方新聞媒體在對昆明PX項目形象的塑造上具有一致性,但是兩者之間在報導的側重上還是有所差異。
-
[學子論文]淺析融合新聞報導的運作與特點
網絡的普及帶動了網媒的發展,利用網絡的平臺性優勢,融合新聞報導在近幾年越來越多地呈現。本文將以新浪網新聞中心對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代表大會的特別報導為例,主要結合結構的融合、信息採集的融合、故事敘述呈現的融合幾個方面,淺析融合新聞報導的特點和優勢。 【關鍵詞】融合新聞 新浪 十八大 互動 一、什麼是融合新聞?
-
新媒體時代下報紙編輯的提升策略
而在新媒體時代下,編輯的策劃職能得到了一定的強化,對於後兩者自然也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這就需要他們應該更加主動地參與到整個報紙編輯工作中,去深入地挖掘一些有意義、有內涵的新聞素材。在這種角色轉變的過程中,也需要強化編輯人員的創新意識,堅持在日常的工作中抱有堅持創新的意識,以此來滿足新媒體時代的發展需求。
-
盤點各國網絡用語規範:美新聞報導禁用粗俗語言
原標題:盤點各國網絡用語規範:美新聞報導禁用粗俗語言 2016年度十大網絡用語出爐 盤點各國網絡用語規範 央廣網北京12月22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小鮮肉」、「顏值」,近幾年,這些詞頻頻鑽進我們的耳朵。有些人聽習慣了覺得沒什麼,但也有人提出,一些網絡詞語在公共媒體出現不夠規範。
-
新媒體時代,為什麼還要訂報紙?
新媒體時代,為什麼還要訂報紙?對正在架構人生和建立自己語言體系的孩子們而言,一份嚴謹的報紙是靠譜的。孩子可以從報紙上了解新聞及各類有趣的知識,了解我們這座城市正在發生著什麼,了解一切Ta想知道的有益事物。
-
《安徽日報》:從2018地方兩會等報導看新媒體影像傳播路徑創新
內容提要 如何在新媒體環境下發揮黨報攝影報導的影響力?本文介紹了《安徽日報》攝影報導在新媒體方面的做法和嘗試,強調黨報新媒體影像傳播的優勢,用新傳播平臺重構攝影記者的傳播思路。 關鍵詞 新媒體 攝影欄目 黨報 安徽日報 □ 文/黃連廣 一、權威性與深入性是黨報新媒體影像傳播的優勢 (一)關鍵節點迅速發聲 新媒體傳播的立體化、即時性、容量大等特點使新聞產生放大效應,和報紙組合發力,在關鍵節點快速引導社會輿論焦點。
-
融媒時代下新聞生產特點研究
在中國媒體融合語境下,中國媒體在不斷探索符合時代需求、用戶需求的融合新聞生產模式。 (二)融合新聞 談到融合新聞的起源,就必須溯源到美國等西方國家。但目前也有學者認為這兩種形式都屬於「融合新聞」。另外,關於「融合新聞」和「多樣化新聞報導」的概念辨析也一直處於爭論中。學者顧潔認為,多樣化的命名反而提醒我們,在當今媒介技術不斷發展和融合的背景下,產品類型的邊界正在不斷模糊[3]。新媒體技術日新月異,「融合新聞」不是一個既定不變的固定概念,它處於動態的發展中。
-
新媒體環境下政府如何應對網絡謠言
【關鍵詞】新媒體 網絡謠言 政府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以電腦、手機、數位電視為代表的新媒體傳播工具拓寬了人們獲得信息的渠道,加快了信息的傳播,並為人們參與各類信息討論提供了便利的平臺。
-
重大主題網絡新聞報導的創新
特別是08年以來,在南方雨雪冰凍災害、拉薩「3.14」暴力事件、四川汶川大地震、北京奧運會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新聞報導中,網絡媒體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貼近網民、開拓創新,推動新聞報導形成規模、形成聲勢,打造了凝聚人心、匯集力量,建設中國特色網絡文化的網上平臺。重大主題網絡新聞報導已經成為具有鮮明時代特徵和網絡特色的宣傳品牌,成為網際網路新聞報導和黨的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
專訪北大計算機所萬小軍:寫稿機器人是新媒體時代的產物| CCF-GAIR...
比如說「分詞」這個事情,你在新聞上面分可以達到95%以上,在微博上可能會降幾個點,因為難度會更高,但是方法是可以用的。也可以進一步做些針對性處理,提高精度。寫稿機器人是新媒體時代產物雷鋒網:您從事新聞文本挖掘已久,您怎麼看待新聞這種文字體裁?機器人的新聞寫稿得符合哪些基本的要求?(還需要傳統的新聞五要素、客觀性、準確性這些標準嗎?)
-
北京語言大學:新增「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兩個隔年招生專業恢復招生
王悅:北京語言大建校於1962年,是教育部直屬高校。學校是對中外學生進行文學、經濟學、法學、工學、歷史學、教育學、管理學和藝術學等專業教育,以語言學科為引領的多科性大學,素有「小聯合國」的美譽。學校在保持語言教學和研究特色優勢的同時,北京語言大學不斷開拓優勢學科、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等建設,目前已涵蓋文學、經濟學、法學、工學、歷史學、教育學、管理學和藝術學等8個門類。現有37個本科專業,其中有5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漢語國際教育、漢語言文學、英語、法語、阿拉伯語;1個省部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翻譯專業。
-
軍網談新媒體運用:網絡空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競爭
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網絡空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競爭。毋庸諱言,新媒體時代,我們對善於駕馭新媒體、運用新媒體的新型軍事新聞人才的呼喚,也是如此焦慮而迫切。面對新媒體,我們撞上了哪堵「牆」過去,軍報的老編輯輔導初學新聞的後生晚輩時常常說:「寫新聞的門道就像一層窗戶紙,一捅就破。」
-
向上向善:四川民生報導網新媒體中心2021年會召開
會議由四川省政法委網宣智庫成員、四川省科技新聞學會副會長、四川民生報導網新媒體中心負責人劉建國主持。會議由劉建國主持成立於2016年的四川民生報導網隸屬四川省科技新聞學會,其以前功能主要係為會員發表作品、會員單位發布行業資訊、撰寫調研報告的二級網絡平臺,因其涉及的「科技民生」而深受網友信賴。
-
網絡時代,我們的語言變貧乏了嗎
網絡語體也和廣告語體、詩歌語體、法律語體、新聞語體一樣,是眾多語體中的一種。為什麼網絡出現以前,語言的變化沒有現在大,新詞也不像現在這樣多這樣活躍呢?因為在過去,文體差異比較小,參與寫作、發表文章的人也很少。要出版一本書,要發表一篇文章,都要經過媒體編輯修改,如果其中有的地方寫得不夠規範,會被編輯刪掉。
-
指尖上的「微」校園——上海外國語大學官方網絡新媒體平臺
】(各類需要集體智慧的求助信息)、【西索生活】(在校學生日常校園生活的百態)、【西索心語】(布問候祝福信息或在校師生感言)、【我愛上外】(應屆或已畢業校友的感想)等欄目,關注學生成長、傾聽師生心靈、暢通師生互動;【講座預告】(最新學術講座信息)、【上外新聞】(學校要聞及與學生有關的新聞)、【西索公告】(學校重要通知和社會公開信息)、【西索關注】(校內外媒體刊載涉及我校的新聞報導)、【就業實習
-
「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在京啟動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據悉,此次歷時17天的聯合報導是國臺辦新聞局首次以兩岸網絡新媒體為主體舉辦的重要新聞交流活動。中新社記者 王捷先 攝 此次歷時17天的聯合報導是國臺辦新聞局首次以兩岸網絡新媒體為主體舉辦的重要新聞交流活動。兩岸50家網絡新媒體100多名記者組成聯合報導團,將以北京為起點,前往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廣東等地採訪,多角度立體報導大陸改革開放40年發展成就,展示兩岸同胞融合發展的碩果和美好前景。
-
「第二屆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聯合報導活動走進深圳
「第二屆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聯合報導活動走進深圳 2020年12月21日 10:00:00來源:中國臺灣網 「第二屆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聯合報導活動走進深圳。(廣東省臺辦供圖) 中國臺灣網12月21日訊 12月7日-8日,中國臺灣網組織的「第二屆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聯合報導活動走進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