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論文]淺析融合新聞報導的運作與特點

2020-12-15 人民網傳媒

【摘要】融合是近年來新聞業的一種形態,它包括所有權融合、戰術的融合、結構的融合、信息採集的融合以及故事敘述呈現的融合。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管理局公布的數據稱,截至到2012年6月底,我國網民數量達到5.38億人,網際網路普及率已經達到39.9%。網絡的普及帶動了網媒的發展,利用網絡的平臺性優勢,融合新聞報導在近幾年越來越多地呈現。本文將以新浪網新聞中心對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代表大會的特別報導為例,主要結合結構的融合、信息採集的融合、故事敘述呈現的融合幾個方面,淺析融合新聞報導的特點和優勢。

【關鍵詞】融合新聞 新浪 十八大 互動

一、什麼是融合新聞?

融合是新聞業革命性進化的趨勢。在數位技術和網絡迅猛發展的今天,傳播方式和媒體格局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受眾的細分、可得到的相對便宜的數位技術以及社會和法律結構的改變使跨媒體所有權成為可能。」 新聞的概念已經改變,它正變得「更加私人化、更加面向服務、不再單調」 為了能在數字時代生存下去,不同形態的媒體開始取長補短,融合越來越多地湧現。

「融合是使用最適合的媒體來做新聞和報導。根據新聞事件的重要性指定報導覆蓋的深度和類型,以及所涉及的隊伍規模。多媒體的責任編輯要決定做報導所需的合適媒體。」

二、融合新聞的運作

①信息採集的融合——「超級記者」

融合新聞的製作大大提高了對記者和編輯的要求。對於記者來說,通過單一手段表達信息已經不能夠滿足現在融合新聞的需求。「融合的早期思想集中於『超級記者』,一個能夠用照相機、筆記本和磁帶錄音機為各類媒體報導新聞的記者。」 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記者必須了解表達不同新聞信息最合適的媒介,並在最短的時間內將之製作完成。

在應對突發事件時,更需要記者對信息的敏感度和掌控力。「突發事件要求不同的思維方式。在這種情形下,『超級記者』的理念作用更好。」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兩棲』或多媒體的記者也許會從他們的領域中顯露出來。」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融合新聞雖然提高了對記者的要求,但是改變的是工作的方式,而非工作的內容。

在新浪新聞中心對中共十八大的特別報導中,圖片、視頻、文字等多種媒介形式的融合需要記者採訪、視頻製作編輯、圖片製作編輯等多方面的能力。雖然每個記者有著分工不同,但當遇到新聞時,懂得挑選最合適的表達方式並在短時間內完成製作,再融合新聞的時代裡顯得尤為重要。

②結構的融合——信息的二次編輯

「通過整合多類資源,得到關於這一事件的多角度觀點。基於一種資源的片面報導是不被接受的。」 一個網站如果想要使新聞儘可能豐富具體,或者想要多角度、多方面地展現新聞,由於人力、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僅僅依靠該網站的記者努力必然是不夠的。在這種情況下,網絡獨特的平臺性優勢就顯得尤其重要。

文字、圖片、視頻的呈現方式有著很大的差異性。舉例而言,文字新聞通過視頻語言表述時,就必須儘可能地口語化。因此,不同形式的信息在網絡平臺上需要進行二次編輯。新浪網十八大的特別報導中,做了大量策劃類的圖片新聞報導。「十年房改:安得廣廈千萬間」的圖片新聞報導從房價、房地產業、保障房等多個角度梳理了我國十年的房改。這個房改系列共做了13張圖片,整合了《中國統計年鑑》(1999年—2012年)、《城鎮房屋概況統計公報》、《中國發展觀察》、《城市規劃通訊》、《2011保障房白皮書》、《2012房地產藍皮書》,住建部網站、統計局網站、人社部網站、新華網、光明網、中國網,另外還有人民日報、經濟參考報、北京日報、齊魯晚報等多家媒體的信息。通過整合和二次編輯,信息以最合適的方式呈現,最大程度地吸引受眾。

③故事敘述呈現的融合——多媒體形式的使用

融合新聞最大的優勢在於多媒體形式的使用。「依據新聞記者的觀點,由於為報導者提供了工具以使其能在最合適的媒體平臺上做節目,融合提供了做新聞更好的機會。技術使他們從單一媒體的限制中解放出來」

「多技能新聞工作者的整體概念的關鍵是思維的模式,即收集的信息將經過多種媒體傳播,並且也要認識到單一的元素也必須被捕捉並結合到故事中傳遞給觀眾。 」在新浪製作的十八大特別報導中,除了有常見的文字、圖片、視頻報導,頁面還製作了數字十年的特別版塊,連結了央視新聞中心製作的系列報導,用動畫形式展現了十年間的變化。

三、融合新聞的特點

①形式多樣性

在融合新聞出現以前,傳統媒體的新聞報導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印刷品是可以攜帶的和耐用的,它提供了深入和詳備的內容,但是它受到一種條件的限制——新聞只有在最後印刷完成後才能流通。它同時也需要在提高受眾吸收信息方面努力。」 相比較而言,廣播和電視的信息傳達要豐富得多。其中,電視傳播的最大優勢便在於其通過聲音和畫面來有效地傳遞信息,從而為觀眾提供更為完整和更為詳實的信息,並使之獲得更為深刻的精神體驗。「電視和廣播是快捷和易感動人的,它利用現場圖像和聲音可以使人身臨其境。但它們是瞬間的,一旦你看到或者聽到它們講述的新聞事件,它們就消失在空間了。」

文字、聲音、圖像都具有各自的優勢和局限性,這是他們本身的性質所決定的。文字承載大信息量,但是卻抽象生澀;聲音富有感染力,但受到語言差異性的限制;圖像具體而生動,但傳達信息量小。從這個角度來說,文字、聲音和圖像都是無法相互取代的。融合新聞的出現解決了單一媒體傳達信息局限性的難題。「聲音、圖像和文本的結合和交互——以下簡稱多媒體新聞——給媒體從業者一種報導新聞的新方式,利用每一種媒體優勢製作出更引人注目的新聞包。」

「融合使人們在需要新聞時以他們想要的形式得到新聞」。 在新浪網對十八大的特別報導裡,採用了多種呈現方式。文字、照片、圖片、視頻、動畫等多種形式都在網頁中得到了運用。比如圖片的運用,新浪採用了圖片新聞的方式連續推出系列報導:「十年醫改:理想與現實之間」、「十年房改:安得廣廈千萬間」。新聞用圖片的形式呈現,大量的圖表代替數據,相比於單純的文字書寫形式更加豐富,避免新聞過於枯燥。視頻策劃「數字十年:用數字展示十年變化」採用動畫的形式講述了十年間我國建設成就、經濟、環保、民生四個方面的變化。數字十年-中國航天開啟空間站時代數字十年-中國航天開啟空間站時代數字十年-中國航天開啟空間站時代數字十年-中國航天開啟空間站時代

②內容豐富性

融合新聞內容的豐富一方面通過職業記者的新聞採編,另一方面也來自於受眾的內容分享和信息反饋。同時,多媒體新聞把所有內容整合到一起,大大豐富了網頁新聞的內容。

「多媒體新聞業也代表了一種不同的敘事方式和不同的敘述結構。當可能使用網絡的時候,對於再發現和再分配資料也是可能的。」

新浪對於十八大的特別報導中,關注的視角涉及到了會場內外的方方面面。「要聞」部分每天更新當日的熱點話題,「十年」版塊更多地反映了各方的觀點。另外,為了使報導更加具體和生動,網頁特別製作了多位人物特寫。通過文字、微訪談互動、視頻等方式多方面地展現人物個性,使榜樣不再高高在上,而是最大程度地貼近百姓。

③互動性

「網絡結合了廣播的敏捷快速性和印刷品可以給人們提供解釋和背景資料的能力,如果新聞記者們知道如何恰當地使用這種力量,它還是可以互動的。」

互動性是融合新聞報導中很重要的部分,它為受眾提供了直接和新聞發布者對話的機會,使受眾不只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通過問答、留言、投票等發表自己對於報導的觀點。「由於它的非線性形式,它歡迎交互性和雙向交流。觀眾可以操作它一遍一遍地循環播放,還可以添加反饋和評論。其中最棒的是它可以反映出很多感覺,我們可以聽,可以看,正是因為有了好的視頻的情感衝擊,我們也能切身體會。」

除此之外,媒介融合促使新聞媒體重新認識了「 受眾」 這一在傳播學理論中被作為信息接受者看待的群體。被新技術武裝起來的「受眾」能夠成為信息的生產者, 並能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 他們不僅具有原創能力, 也有自主權。這種角色轉換使新聞報導由單向轉向雙向多向。

新浪十八大的特別報導利用了新浪微博的廣泛影響力,開闢了「省級領導微博寄語」、「政務微博辦事廳」等版面。訪問者可以直接在頁面中「微博問政」和不同省的政府辦公廳對話,也可以通過「微訪談」和十八大代表直接提問對話。這些版面的開闢提高了訪問者的參與度,拉近了政治與普通老百姓之間的距離,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得反映了民意。 (作者系:中國傳媒大學 新聞傳播學部電視學院)

相關焦點

  • 第四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揭曉
    本次獲獎論文緊緊圍繞當前聞傳媒業改革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問題,選題新穎,內容紮實,視野開闊,體現出我國高校新聞學子較高的理論素養和研究能力。 第四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獎勵辦法第四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歷時一年,於2008年
  • 災難新聞報導的特點與作用
    新聞媒體對災難新聞的報導在滿足受眾需要的同時也顯現出自身的特點和作用,這些特點和作用與一般新聞報導有相同之處,但也體現出自身的內涵。關鍵詞:災難形勢 新聞報導 特點和作用所謂災難性事件報導,就是通常意義上的「災難新聞」,它是指對給人類帶來災難的事件的報導。
  • 新媒體時代網絡新聞報導的語言特點
    網絡新聞因其語言簡練、信息容量大、成本低廉等特點越來越被市場青睞。隨著網絡媒介的迅速崛起,網絡新聞不再是簡單地轉載傳統新聞,而是逐漸形成區別於傳統媒體新聞的語言特點。本文通過對主流網絡媒體和平面媒體的新聞進行對比,對網絡新聞語言特點作綜合考察。
  • [學子論文]香港中文報刊新聞框架建構研究【2】
    新聞標題能夠對新聞內容加以概括或評價,能夠揭示新聞的內容,吸引讀者的目光。就表4中四份報紙有關內地客的報導來看,有73.0%的報導用了單一型的標題,省下27%的標題使用了複合型的標題。從表7來看,這四張報紙對內地客有關報導所處的位置大多數都為內頁新聞,有少數的頭版新聞與頭版導讀。 新聞報導的字數直接決定了新聞報導能夠傳遞的信息量。從表8來看,200字以下的報導有12篇,佔全部的10.8%;200字到800字的報導有46篇,佔全部的41.4%;800字到2000字的報導有8篇,佔全部的7.2%。過長或者過短的報導數量都有限,以中等篇幅的報導數量為最多。
  • 媒介融合背景下BBC的立體化新聞報導平臺構建
    摘 要:在媒介融合的高潮中,新聞內容的生產機制和傳播機制已出現了根本性的變化。在新聞報導的實踐過程中,怎樣打破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各自獨立運行的狀態,運用網際網路思維,從內容生產到終端接收與反饋都形成信息整合的深度融合報導,維持和保護新聞的價值體系成為當今新聞傳播急需應對和解決的問題。
  • 嶽陽市社會科學優秀論文篇目
    嶽陽市社會科學優秀論文篇目(論文類)嶽陽市首屆社科優秀成果(論文類)發表日期:1995年1月1日以前1,《發展糧食生產的新視點》,朱亞生2,《工業設計與工業成本設計》,李薦名3,《決策過程中的認識路線》,文啟龍
  • 論文工廠報導被點名者回應:僅參考英文表達
    《科學美國人》指中國學術論文造假,英國《診斷病理學》論文評審人表示《科學美國人》的報導有誇大之嫌。12 月 21 日、22 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連續對《科學美國人》指中國學術論文造假的問題進行報導。
  • 「媒體融合新聞報導」-2019年第十屆美國密蘇裡新聞學院西安歐亞...
    「媒體融合新聞報導」-2019年第十屆美國密蘇裡新聞學院西安歐亞教學周啟幕 http://www.huaue.com  2019年12月3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2019年12月
  • 融媒時代下新聞生產特點研究
    美國學者達裡爾莫恩將融合新聞稱之為多樣化新聞(Multiple-journalism),運用各類媒介技術進行宣傳報導,例如將廣播、電視及報紙的信息集中於同一平臺後再根據分眾化的用戶習慣進行精準投放,最大限度地發揮各類媒介的傳播優勢,更好地提高傳播效率[2]。 關於融合新聞的形式,是圍繞一個主題在一個平臺上以多種媒體形式呈現,還是一個主題在多平臺上呈現,學界和業界一直存在爭議。
  • 2016年度「人民網獎學金優秀論文獎」獲獎名單揭曉
    人民網12月23日電 2016年度人民網獎學金頒獎儀式今日在內蒙古呼和浩特舉行,頒獎儀式現場公布了2016年度「人民網獎學金優秀論文獎」獲獎名單,一等獎13篇,二等獎26篇,三等獎40篇。
  • 2018年度「人民網獎學金優秀論文獎」獲獎名單
    跨文化傳播中同質性符號的建構:以 2017 年「英國小哥侃兩會」視頻為例 作者:張 馳(武漢大學) 23、融合報導中短視頻的功能與表達邏輯——以江歌案為例" 作者:馬嘉陽(中國傳媒大學) 24、社交媒體的使用對青年女性物質主義觀念的影響——基於「間接影響模式」的研究 作者:常博 朱雯文 謝亞喬(南京大學) 25、媒體融合背景下文化類節目的創新之道
  • 2019年度「人民網獎學金優秀論文獎」獲獎名單
    用數據講好新聞:基於財新網「數字說」數據新聞特點分析 作者:鄒凱欣(復旦大學) 35. 基於微博平臺的政府危機傳播與情感引導研究 作者:白金星、吳益姜(北京大學) 36. 社交媒體的個人信息權利保障——基於六份服務協議的文本分析 作者:慕海昕(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37.
  • 新聞傳播學畢業論文寫什麼?看看這些選題!
    正在讀研或者大四面臨畢業的新聞傳播學小夥伴,不得不面對畢業論文的問題:開題沒思路,文獻不知從何看起,即將到來的開題答辯更是讓人頭大!這裡搜集新聞傳播學科年度10大黃金畢業論文選題,適用於新聞、傳播、媒介管理、電視新聞、網絡新聞新媒體、數字媒體藝術等多個專業方向,收下這些選題點,並結合你的研究方向發揮腦洞,大膽嘗試塑造屬於你的論文吧!
  • 閃電新聞手遊《東遊記》獲十九大融合報導TOP10
    齊魯網11月24日訊(記者 劉玉良 李翔睿 劉巖)11月24日,由人民日報全國黨媒公共平臺主辦,中國報業協會黨報分會、人民日報媒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無錫日報報業集團聯合承辦的人民日報全國黨媒公共平臺籤約入駐儀式暨全國黨媒十九大融合報導精品
  • 青年來信傳心聲--新聞報導-人民網
    在總書記的指導下,不同時期的大學生們總結出了《正定養雞養兔產業調查報告》《淺析我國農業土地集中問題》等報告,這為他們更好地走出校門,走好報效祖國的成長路徑打下了紮實的理論基礎。 二是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的故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向前發展的青春縮影。
  • 從新聞英語的特點看新聞的翻譯
    美英新聞刊物形形色色,內容涉及十分廣泛,如時事報導、社論、述評、特寫、廣告等,所以其採用的文體也不盡相同。新聞有其獨特的文體特徵,新聞報導的翻譯,除遵循一般的翻譯原則外,還應遵循新聞翻譯的基本規律。詞彙特點第一,常用詞彙有特定的新聞色彩。
  • 如何寫好畢業論文——摘要的特點
    因為中國每年有數百萬大學生面臨畢業,他們一面找工作,一面要完成學校生涯的最後一個任務——寫一篇合格的畢業論文。雖然讀書多年,寫畢業論文還是第一次。人面對新東西總是感覺恐懼。大多數對畢業論文是一頭霧水,百忙交集,缺無從下筆。畢業論文的要求更是知之甚少。一篇好的畢業論文必然要配好的摘要。好的摘要滿足五大特點。
  • 淺析俄譯《史記》的研究特點與內涵
    淺析俄譯《史記》的研究特點與內涵 2018年05月10日 09:2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陶源 字號 內容摘要:俄羅斯漢學是世界漢學的重要分支,俄羅斯漢學界在語言學
  • 臺灣傳媒學子參加實習暨航拍體驗活動 感受傳播四川發展魅力
    在四川媒體融合前沿陣地——四川日報新媒體中心,大家了解了融媒體平臺構成、運作模式和生產流程。此外,還「觸電」空拍、AR等新媒體產品。整個參訪過程,手機拍照、二維碼掃描成了大家的「標配」動作。「團團組」組長林冠佑在MORE大數據工作室,親眼見證了大數據統計在新聞上的實際應用。「非常厲害!臺灣在數據新聞發展上沒有大陸發展得這麼快。」他覺得,數據新聞是以後的趨勢,自己也打算未來往大數據方向做研究。
  • 省實驗學子"燕園杯"歷史論文寫作大賽再獲特等獎
    12月14日在南開大學歷史學院進行的全國第三屆「燕園杯」中學生歷史論文寫作大賽決賽中,山東省實驗中學學子有3人進入全國總決賽情況,其中李家赫(指導老師胡鋒)、張睿驍(指導老師王吉英)獲得全國特等獎,劉潤啟(指導老師宋玉鵬)獲得全國三等獎。山東省實驗中學再次獲得 「優秀組織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