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且東西狹長,非常適合發展航空旅遊,在一年一度的內蒙古自治區航空旅遊研討會上,記者就如何使航空更好地服務於旅遊、發展內蒙古的航空運輸業採訪了內蒙古機場集團公司總經理董志毅。
記者:請您簡要介紹一下內蒙古發展航空旅遊的優勢。
董志毅:在內蒙古自治區狹長的區域內,幾個「大」字顯現了內蒙古旅遊的特點,那就是大草原、大沙漠、大森林、大雪山,在這樣大的區域內,決定了內蒙古更適於發展航空旅遊。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有關方面加大了對航空運輸的投資力度,並推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加快民航事業的發展。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在《加快發展第三產業若干政策的規定》中對航空運輸企業的優惠包括:在自治區機場新建基地的航空公司,三年內免徵房產稅和土地使用稅,三年後減半徵收兩年,返還已繳納營業稅的50%,航空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及飛行員個人收入所得稅先徵後返。
記者:目前制約內蒙古地區航空運輸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董志毅:內蒙古自治區屬於欠發達地區,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及產業結構抑制了對航空市場的需求。
另外,受地域影響,全區機場分布大體呈東西一字排開,航線設置均為點對點的城市對結構,這種單一的航線結構有明顯的局限性。呼和浩特機場作為自治區首府不能很好地發揮區域性樞紐機場的作用,所有機場都有直達北京的航線,使北京成為內蒙古實際的樞紐機場。狹長的地形和地理位置要求當地航線必須以外向發展為主,服務相鄰幹線,為幹線提供和疏散旅客,實現與幹線運輸優勢的互補,共同發展。此外,內蒙古周邊地區經濟不太發達,甚至比較落後,這就大大制約了內蒙古與周邊地區航空市場的發展。
由於內蒙古航空市場需求不旺盛,因此採用大型飛機運營肯定不經濟,但機型小、安全性能和經濟性能良好的機型在國內非常缺乏。區內大部分機場建造年代較久,設施設備老化嚴重,已限制了機場的發展,不能滿足航空安全的需要,急需進行改造。
記者:在發展航空旅遊上機場集團公司是怎樣規劃的?
董志毅:依託自治區豐富的旅遊資源,集團公司將繼續按照「大力開發華東和海南旅遊,積極穩妥地擴大西南旅遊市場,努力開闢沿海旅遊」的總體思路,採取多方合作的形式,塑造精品旅遊路線,在航空旅遊包機上取得新突破。按照自治區旅遊業的發展規劃,集團公司一方面繼續為航空公司與旅行社的合作發揮紐帶作用;另一方面將在自治區旅遊局的支持下,儘早成立航空旅遊包機公司,為航空旅遊的規模化經營奠定基礎。(下轉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做好航空旅遊大文章》)集團公司要圍繞自治區旅遊發展總體規劃所確立的四大旅遊協作區,加強與自治區旅遊局和各盟市旅遊局的合作,認真做好旅遊市場調研工作,邀請航空公司進行實地考察,加大在其他各省區的宣傳力度,為開闢新航線做好準備。集團公司相關的實體要依託自身的優勢,多方引進航空公司,承包旅遊航線,並加強與旅行社的合作,組成航空旅遊聯合體,共同經營,共擔風險。集團公司鼓勵所轄各機場承包旅遊航線,對包機業務給予政策扶持。
記者:請介紹一下內蒙古機場集團今後的發展思路。
董志毅:通過多年的發展,內蒙古自治區的航空運輸逐步形成了「兩個樞紐、三個基點、地域依存、規模經營」的網絡布局。
兩個樞紐,即以北京、呼和浩特為內蒙古航線網絡的中心樞紐。現有的航線布局中,北京已成為內蒙古航線網絡越來越重要的樞紐,區內旅客由此通達全國。同時,要逐步將呼和浩特機場建成內蒙古航線網絡的另一個中心樞紐。
三個基點即以包頭、海拉爾、錫林浩特為基點,建立城市對的航線網絡布局。包頭是內蒙古地區的重要經濟中心,目前內蒙古西部三個盟市沒有機場,主要依託包頭與外界建立空中聯繫。依據這一地區市場需求,開闢包頭通往全國重要經濟城市和旅遊城市如廣州、成都、昆明的航線。
海拉爾和錫林浩特依託本地區的旅遊資源優勢,合理安排航線布局和航班數量。在旅遊旺季增加現有的錫林浩特—北京、海拉爾—北京的航班密度,積極組織國內及國際的旅遊包機飛行,隨著豐富的旅遊資源的開發,逐步開闢海拉爾到上海、大連、瀋陽、青島等地的航線,恢復海拉爾至哈爾濱、赤塔的航線。
地域依存,即赤峰、通遼、烏蘭浩特機場要根據其地域特點,進行航線布局,開闢赤峰至大連、瀋陽,通遼至長春,烏蘭浩特至瀋陽、大連的航線,以瀋陽為樞紐,以大連為對外開放的窗口,從而解決目前以北京為航線樞紐造成的航班密度小的問題。
規模經營,即航線運營要保持一定的規模。內蒙古地區航空市場現有的航線航班很多都是密度小,航線運營沒有形成規模,難以滿足航空運輸市場的需求。所以在今後的發展上,內蒙古的航線運營必須實現規模效應,進而促進航空運輸的快速發展。
>>我要評論這篇新聞<<
0薦聞榜
(《中國民航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