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航母還要大的海上巨輪,最終殞命印度,只留下一個36噸的船錨

2020-12-15 北鬥觀察者

世界最大的海上巨輪,比航母還要大很多

遨遊在大海上的航船,是近百年才出現的龐然大物,而人類一直在操縱超越力量極限的物體上面,不斷地有所突破,那迄今為止,人類建造過最大的可移動工具是什麼呢?在普通人搬動和自己體重等重量的物體時,可能已經面紅耳赤、氣喘籲籲了,但如果人類藉助聰明的大腦,結果可能就會出乎意料。

其實發動機就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在力量極限方面有著巨大突破。一臺發動機安裝在相應的工具上,人類便可以上天入海,操縱比自己質量高出若干倍的龐然大物。如果談到人類有史以來建造過最大的可移動工具,有人會想到直衝雲霄的太空飛船,或是擔任移動飛機場的航空母艦。

但是這兩個龐然大物,與我們今天所說的簡直微不足道,它就是人類有史以來建造過最大的可移動物體---「諾克耐維斯」號油輪,它專門用於原油運輸,屬於超大型原油運輸船。

排水量高達825344噸,單船錨就有36噸,最終卻不幸殞命印度

「諾克耐維斯」號油輪建造於上世紀70年代,它全長458.45米,寬68.86米,排水量達到了825344噸,這些數據讓它成為了世界最長、排水量最大的船隻,同時也是最長的人工製造水面漂浮物,如果把船身和橫躺下來的艾菲爾鐵塔相比,「諾克耐維斯」號依舊要大很多。

該船的吃水深度達到了驚人的24.61米,但要談起它的命運,那真稱得上是命運多舛。最初它的名稱為「海上巨人」號,不得不說這個名字對它的描述簡直是清晰明了,這艘巨輪最初的主人是一名希臘船運業者,但不幸的是主人破產變賣船隻。

1988年,兩伊戰爭正打得不可開交,嚴重影響到了波斯灣地區的石油運輸,「海上巨人」號不顧伊拉克警告,冒險進入波斯灣海域進行運輸,結果招致不幸,當它途徑荷姆茲海峽時,被伊拉克的飛魚反艦飛彈重創,最終沉沒在伊朗哈爾克島外海淺灘裡。

直到兩伊戰爭結束,「海上巨人」號才被打撈起來進行修復,這次的維修耗費3200噸的鋼原料,更換掉的管線長達32公裡,修繕費用約6千萬美元。2009年12月,該船被出售給印度的拆船業者,改名為Mont。2010年1月4日,該船於印度古吉拉特邦亞蘭市拆解。其36噸重的船錨則保存於香港海事博物館用作展覽。

相關焦點

  • 美國九萬噸的航母,船錨重多少噸?
    那麼船錨的工作原理是什麼?它是如何固定比自己大數萬倍的巨輪的呢? 而起錨的時候只需要把船開到下錨地的正上方,或者向相反方向運動,錨爪無處著力,也就不起作用了。接下來順著錨鏈把錨吊上來就可以了,當然在萬噸巨輪的情況下,人力是無法完成這個流程的,此時必須藉助起錨機。
  • 世界最大可移動物體,船錨就有36噸,簡直就是一座狂奔的大山
    排水量高達825344噸,單獨船錨就有36噸,最終卻不幸殞命印度。伊拉克宣布任何載運伊朗(或其他阿拉伯國家)所生產原油的船隻都將成為伊拉克襲擊的目標,但海上巨人號仍然冒險進入波斯灣海域進行運輸工作,最終招致不幸。在1988年5月14日航經荷姆茲海峽時,遭遇伊拉克戰機飛魚反艦飛彈的攻擊,沉入伊朗哈爾克島海岸外的淺海海域。所幸當時所處海域水深較淺,海底也較平坦,海上巨人號仍有部分露於水面,也可說處於擱淺狀態。
  • 航母上幾百米長的船錨,到底有多重?看完大開眼界
    航母上600多米長的船錨,到底有多重?看完大開眼界我們都知道,船隻想要在海上或者河裡停泊,都需要藉助船錨來完成,就連巨大航母也不能例外,常規的航母重4到5萬噸,我國的遼寧號航母就重達5萬噸,約等於220多個自由女神像的重量那麼航母那麼巨大,它們裝載的船錨到底有多長多重呢?其實船錨並不是根據海底有多深來設計長度的,通常來說,船錨都在離陸地不遠的淺海域才用到,所以船錨不會太長。
  • 航母的船錨到底有多重?使用時該如何收放?
    根據船舶建造規範來看,船隻的船錨重量是根據船裝數來確定的,一般20萬噸的海輪所需要的船錨重量在10噸左右,當年全世界最大的油輪——日本製造的諾克·耐維斯號,滿載排水量82萬噸,其船錨重量達到驚人的36噸,這就比較接近船舶建造規範。
  • 小小的船錨是怎樣固定,比它大很多的巨輪的?
    每當看到海上的大船在行駛的時候,總是很期待,後來才發現那並不是很酷,在開船的時候會拋錨,防止出現翻船的事故,但是很好奇小小的一個鐵爪子,就能決定一艘船的命運?船錨是用錨鏈連接船和船錨的,在扔到水裡的時候,它可以非常輕鬆地進入到海床深處,如果是遇到了大風大浪的天氣,長長的錨鏈受到很強烈的拉動,反而會在海底的泥沙裡埋得更深,也就更穩定了,再大的風浪也不可撼動它的位置。這樣一來,大船就能夠被拉動,不會被海浪吹走。
  • 印度又有大動作,第三艘航母即將開建?排水量高達65000噸
    印度作為南亞大國從來沒有停止過晉升為世界大國的野心,最近一則消息傳來,印度又有了大動作。 據了解,印度海軍前段時間發消息聲稱,正打算提出增購第三艘航空母艦的申請,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目前已經擁有兩艘航母,此舉讓印度的野心暴露無遺。
  • 印度海上大擴軍
    它是印度惟一一個由海軍中將指揮的三軍聯合司令部,除負責加強對印度洋的控制外,還把觸角進一步延伸到了太平洋。目前,印度已不甘心只在印度洋上顯示實力。據印度官方發表的消息說,今年10—11月,印度海軍將派遣一支六艦編隊進入南中國海,與韓國、越南等舉行聯合軍事演習。演習結束後,這些艦艇將繼續留在南海,再加入一艘「基洛」級潛艇和反潛巡邏機,舉行單方面海上軍事演習。
  • 小小的船錨如何固定大它上萬倍的航母?看完原理秒懂
    不管是航母,軍艦還是巨輪,船錨固定的原理都是一樣的,這和魚鉤有點類似,你想像一下,一個小小的大概0.2克重的魚鉤能釣起2千克的魚,僅僅是靠鉤子本身做到的嗎?顯然不是,是因為鉤子鉤進了魚肉裡面,魚肉對鉤子有很大的阻力和拉力,把魚釣起來了。
  • 印度歡呼20年後再部署雙航母 關注中國航母發展
    法新社稱,冷戰時期建造的這艘前蘇聯航母於11月中旬駛離俄羅斯北德文斯克市,它在印軍艦護送下進入印度海域。印海軍一名發言人說,「維克拉瑪蒂亞」號已經抵達位於卡納塔克邦的基地卡爾瓦爾。「維克拉瑪蒂亞」號用2500噸特種鋼材進行翻新,僅這些鋼材就足以從頭開始建造一艘中型護衛艦,該艦將配備俄米格-29戰鬥機和卡莫夫直升機。這艘航母能攜帶8000噸燃料行駛1.3萬公裡,維持1600名船員在海上航行45天。
  • 最新照片流出,印度的國產航母今年進度如何,什麼時候海試
    2020年7月29日星期三,印度傳來新消息,由於COVID-19大流行,印度第二艘航母的調試工作已推遲至明年9月。在順應這一挫折的同時,印度海軍仍然更加渴望為第三艘航空母艦和兩個新的戰鬥機中隊提供支持,以應對大國在印度洋地區不斷擴大的足跡。
  • 世界上最大的十艘船舶,哪艘都比航母噸位大
    提起世界上比較大型的船隻,很多人先想到的應該是航母這類裝備,尤其是上世紀核動力航母的發展,使得這類裝備成為海上的巨型武器,不過世界上除了航母之外,還有很多大型的船隻,其中有些甚至比航母還要大。下面就來具體介紹一下世界上最大的十款船舶。
  • 以戚繼光命名的軍艦,人稱「海上大學」,比航母還要重要
    近年來,中國海軍的發展速度稱得上是一日千裡,各種軍艦像下餃子一般下水,上個月第一艘國產航母山東艦正式入列,前幾天萬噸大驅055型驅逐艦首艦南昌艦舉行了入列儀式,令人歡欣鼓舞!中國軍艦命名是有規律可循的,航母用的是省名,比如遼寧艦、山東艦;驅護艦用的是市名;至於登陸艦、補給艦分別用的是山名、湖名,而訓練艦用的是人名,今天我們要介紹的艦艇名氣十分霸氣,用的是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的名字,它就是有著「海上大學」美譽的戚繼光號訓練艦。
  • 東亞大國的壯志雄心:雙航母遠遠不夠 還要造3萬噸的大航母
    目前,「獨島」和「馬羅島」這兩艘兩棲攻擊艦的武器和電子系統雖然雖然有點差異,但其艦體尺寸是一模一樣的,空載排水量均為14300噸,滿載排水量均為18800噸。相比之下,沒有直通航空甲板,專職重裝備運輸的中國海軍071型船塢登陸艦滿載排水量達到2.5萬噸,艦內車輛艙位的空間自然要比「獨島」級大出不少。
  • 大海深不可測,航母深海停泊時,錨鏈到底有多長才可以固定不動?
    但是對於海上航行的船隻來說,拋錨可不是代表船壞了,只是代表停船了。一般的小型船隻在靠岸的時候,只要用繩索進行固定就夠了。但是船隻的體積只要稍微大一點,那麼光靠繩索的力量是不夠的,於是人們便發明了錨這個東西,將一根繩索固定在海底,牽扯住船隻。雖然現在的科技在不斷發展,人們建造的船隻體積也越來越大,但是現在的船隻依舊在使用錨來對船體進行固定。就連大部分時間都在遠洋航行的航母也不例外。
  • 中國航母小步快跑!003驗證電磁彈射,004大概率10萬噸核動力
    從遼寧艦服役之後,我國航母發展明顯加速,002航母於2019年底服役,短短十個月內就初步形成戰鬥力,而003航母目前在江南造船廠也已經初具雛形,分段合攏工作即將完成,預計將在2021年下水。如果不出意外,傳說中的十萬噸核動力004航母也早已在計劃當中,明後兩年必定開工。
  • 船錨是怎麼在海上固定比它大上萬倍的輪船呢?看完讓你懷疑人身!
    船隻需要在無邊無際的大海中航行,因為船隻是浮在海面上的,所以很難將船隻進行固定,這個時候就需要船錨了,船錨能夠把上萬噸的大船固定好,可是船錨本身的重量是比較輕的,一般來說只有幾噸重吧,那麼船錨是如何固定比甄姬重上萬倍的大船呢?
  • 萬噸商船一周下水,戰略級航母三年翻番
    50艘,排水量6530噸;   以上共有重型的艦隊航母24艘、輕型航母10艘、護航航母113艘,總計147艘。一個是1萬噸的「自由輪」,另一個是1.5萬噸的「勝利輪」。   最開始,美國人建造一艘「自由輪」至少需要244天,而到了戰爭中期一艘「羅伯特皮爾裡」號的建造時間只用了4天15小時,再加上後續的舾裝和試航工作也只花了3天,滿打滿算還不到8天!
  • 對於航母,從地理位置看,印度的需求比俄羅斯要大
    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目前還在論證階段,論證什麼?論證修還是不修,目前俄方內部有兩種聲音,繼續修,大國海軍地位的門面不能丟,航母就是門面;另一派則認為如果只是簡單維修而不做出升級,這樣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繼續服役的意義不大。
  • 印度:中國有我也要有,印度要建第2艘國產航母,成為3航母國家
    如果要保證新德裡在內印度主要城市的陸上安全,印度要麼得在目前的中印邊境地區陳設重兵,要麼就需要改變中印邊境態勢,搶佔更多的中國領土,以建立安全緩衝區。但這兩種方法對於目前的印度來說,操作難度都太大了。陸上比不過,只能「以海制陸」了但如果印度擁有與中國海軍相近,甚至強於中國海軍的海上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