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馬維衡走進沙區森林實驗小學 以古琴潤童心

2020-12-18 華龍網

學校聘請馬維衡為古琴藝術顧問 重慶市沙坪垻區森林實驗小學供圖 華龍網發


馬維衡講解古琴藝術 重慶市沙坪垻區森林實驗小學供圖 華龍網發

華龍網11月21日8時50分訊(李卓君)19日下午,一陣輕快得如泉水叮咚的琴聲,在重慶市沙坪垻區森林實驗小學的校園裡迴旋。原來,中國著名斫琴家、古琴演奏家、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馬維衡攜「古琴進校園」系列講座走進該校,與師生進行了親切互動。學校特聘馬維衡擔任非遺課程《古琴彈奏》藝術顧問。

馬維衡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藝術(廣陵琴派)代表性傳承人,本次來到重慶,主要是與重慶地區的古琴傳承人進行學術交流。當他聽聞重慶市沙坪垻區森林實驗小學重視傳統文化藝術教育,是重慶第一所「古琴進校園」小學,率先實踐把古琴彈奏引入學校教學中時,當即表示要到這所學校去看看。

講座現場,馬維衡的弟子張為,率先以一曲古琴經典曲目《流水》,讓在座師生感受了一次不一樣的聽覺盛宴。隨後,馬維衡向師生介紹了古時的文人賢士彈奏「高山流水」,所寄託的「伯牙子期,知音難尋」之意。他還說到:古琴的魅力不在於演奏者的技術多嫻熟,而在於用琴聲來「修身養性」,古琴以其特有的聲音,給人以中正平和,心胸豁達之感。

緊接著,馬維衡又與在座師生進行了親切的互動,欣賞了該校三位一年級小朋友演奏的《靜夜思》《寒夜》《秋風詞》。孩子們自信展示,以琴交流,讓馬維衡嘖嘖稱讚,並對學校古琴的普及與推廣深感欣慰。

活動最後,馬維衡針對老師們在學習古琴過程中的疑問,為大家講解了如何分辨好琴、琴譜等知識,最後以一曲《大胡笳》將本次活動推向高潮。

學校一年級學生彈奏琴曲 重慶市沙坪垻區森林實驗小學供圖 華龍網發

 孩子們與馬維衡合影 重慶市沙坪垻區森林實驗小學供圖 華龍網發

學校教師與馬維衡師生合影 重慶市沙坪垻區森林實驗小學供圖 華龍網發

古琴是中國音樂最具代表性的樂器之一,重慶市沙坪垻區森林實驗小學積極落實古琴進校園活動,成為首批「古琴進校園」重點學校,在本學期向全體一年級新生開設了古琴體驗課,成立古琴師生社團,希望讓更多的老師和學生認識古琴、喜歡古琴,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相關焦點

  • 浙派古琴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徐曉英去世 曾創作《關雎》等名曲
    據澎湃網報導,記者8月19日上午從多名徐曉英女士弟子處獲悉,浙派古琴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著名古琴家徐曉英女士,因病醫治無效,於2016年8月19日2時26分在杭州去世,享年79歲。 1954年,徐曉英拜浙派古琴大師徐元白先生為師,後師從於張味真、查阜西、管平湖、溥雪齋、吳景略、張子謙等古琴大師及浙派古箏大師王撰之先生,一生致力於浙派古琴的發掘、傳承和發揚。 徐曉英的演奏具有浙派古琴清、微、淡、遠的獨特風格,並以聲情並茂的琴歌演唱而蜚聲海內外。
  • 港澳國家級「非遺」又添5位傳承人 古琴藝術南音說唱等項目在列
    2018年5月26日訊,文化和旅遊部近日公布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共計1082人上榜,其中香港和澳門地區各有1人和4人。香港特區此次入選的傳承人是古琴藝術的劉昌壽。澳門特區入選的4名傳承人,分別是南音說唱項目的區均祥,澳門媽祖信俗項目的陳鍵銓,澳門哪吒信俗項目的鄭權光和葉達。
  • 多位古琴流派非遺傳承人福建永春以琴會友話傳承
    原標題:多位古琴流派非遺傳承人福建永春以琴會友話傳承  【解說】當地時間11月4日晚,中國多位古琴演奏家匯聚福建永春,演奏《風雲際會》、《廣陵散》、《梅花三弄》等經典古琴曲目,為當地民眾獻上一場精彩的古琴演奏會。
  • 他攜23張精品古琴來山水重慶 高山流水覓知音
    馬維衡此次來渝,不僅帶來了精彩演奏,更是帶來了館藏珍寶,多年來收藏和製作的23張精品古琴,在三峽博物館展出。他本人和重慶也是有著深厚的淵源,而對於目前的「古琴熱」,非遺傳承人馬維衡有這怎麼樣的看法?展出30多種類型的古琴
  • 沙區又一所優質公辦小學開學 由森林實驗小學領銜發展
    森林實驗小學校長黃玲給孩子們點上硃砂寓意開啟智慧 李卓君 攝孩子們走過「知夢門」「知禮門」「知書門」 李卓君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9月2日19時18分訊(李卓君)今(2)日上午,重慶市沙坪垻區聯芳小學正式開學了,沙區又添一所優質公辦小學。
  • 重慶酉陽桃花源迎雅客 古琴大師馬維衡「陶醉桃源」
    知名古琴大師馬維衡2日在重慶酉陽桃花源景區以一曲《大胡笳》「醉」桃源。此次「陶醉桃源——名家雅集」中,來自南山琴社、南風琴社的雅客們獻上《歸去來辭》、《神人暢》等經典曲目,餘音嫋嫋繞桃源,情醉武陵弋遊人。1963年出生的馬維衡早年拜北方崑曲劇院名家洪雪飛、馬玉森學習崑曲。
  • 您「跟著『非遺』遊揚州」了嗎?|盆景|揚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級...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6月14日上午9:20,「跟著『非遺』遊揚州」順利開播。節目以線上直播的方式,探訪了精彩紛呈的非遺項目,為網友描繪了一幅好吃又好玩的揚州旅遊地圖。
  • 描木屐、打太極、玩木偶戲……東莞非遺走進大朗鎮實驗小學
    11月30日下午,2020莞脈傳承之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在大朗鎮實驗小學舉行。本次活動有非遺展演和非遺手工體驗兩個項目,讓同學們近距離感受非遺的魅力,親身體驗非遺傳統技藝的樂趣。本次活動在「我是小小傳承人」萬人籤名活動中拉開序幕,同學們在了解各項非遺項目後,認識到保護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紛紛要爭做優秀傳承人。在我是「小小傳承人」萬人籤名活動上,同學們鄭重地留下自己名字。此次非遺展演過程中,傳承人們集中展示了木偶戲、詠春拳、陳氏太極拳、茶山公仔製作技藝、紅漆描花傳統木屐製作技藝。
  • 港澳又添「非遺」傳承人
    文化和旅遊部近日公布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共計1082人上榜,其中香港和澳門地區各有1人和4人。香港特區此次入選的傳承人是古琴藝術的劉昌壽。澳門特區入選的4名傳承人,分別是南音說唱項目的區均祥,澳門媽祖信俗項目的陳鍵銓,澳門哪吒信俗項目的鄭權光和葉達。
  • 非遺走進校園,培養小小傳承人 弘揚傳統文化從娃娃抓起
    當天,「戲曲進校園」活動走進紫茶小學,粵劇大師們給孩子們帶來了精彩的戲曲盛宴。「別看古代的燈長得像個燈籠,做起來還挺複雜的呢。」在蓬江區棠下鎮沙富小學,五年級學生周博文上了一節特殊的手工課。10月28日,蓬江區2020年「非遺進校園」活動走進棠下鎮沙富小學,上百名小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江門東藝宮燈製作技藝,體驗非遺魅力。
  • 秦州區文化館「傳統文化進校園非遺文化進課堂」活動走進太京鎮窩...
    在秦州區文化館組織的「文化潤童心 經典永傳承」傳統文化進校園非遺文化進課堂活動現場,窩駝學校孩子們剪剪紙、練書法、畫國畫、彈古琴,好不熱鬧。在活動啟動儀式上,太京鎮窩駝學校校長黃應軍說:「學校是文化的聚集地,傳統文化和非遺文化走進窩駝學校,必將在傳統藝術薰陶中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和人文情懷,豐厚學生的文化底蘊,掀起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潮。」
  • 廣州:打開校門 歡迎非遺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2名、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79名、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208名。豐富的非遺資源,以及開拓創新的工作精神,使得廣州成為全國最早開展「非遺進校園」的城市之一。1998年,番禺區沙灣西村育才小學成立醒獅隊和廣東音樂社團;2002年,海珠區前進路幼兒園在小班和中班開展學前刺繡活動;同年,番禺區沙灣鎮實驗小學成立沙坑醒獅、武術、舞龍、舞鳳傳承研究小組;2003年,番禺區紅基學校開始開設「民間灰塑藝術特色德育校本課程」;2004年,海珠區大元帥府小學、番禺區大龍街沙湧小學、白雲區長紅小學分別把鹹水歌、鰲魚舞、醒獅加入到教學內容
  • 「古琴藝術」傳承人謝東笑網絡直播覓知音
    27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藝術」(嶺南派)代表性傳承人酷狗直播「非遺大師課『』,與年輕網友分享古琴藝術。  古琴是中國最早的彈撥樂器,千百年來一直是中國文人、士大夫愛不釋手的器物,更被視為中國文人理想人格的象徵。現代年輕人對古琴的認識大多通過影視劇,對古琴真正的文化內涵知之甚少,更不懂欣賞古琴的高雅精緻。
  • 連續兩年入選全國非遺「雙十佳」,廣州「非遺進校園」步穩行遠
    目前,全市擁有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項目2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7項、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81項、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16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2名、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79名、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208名。 豐富的非遺資源和開拓創新的工作精神,使得廣州成為全國最早開展「非遺進校園」的城市之一。
  • 13家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藝術館落戶前門 非遺如何走近大眾消費
    ,更深入地了解非遺產品。此外,在這個過程中,除製作高價值的產品、結合現代人生活外,非遺產品品牌的打造也極具重要性。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蘇繡傳承人姚惠芬  借教育提升大眾對非遺產品興趣  我出生在蘇州刺繡世家,從小就開始學蘇繡。1980年代的時候我學的還是繡金魚、小貓等。但到現在,蘇繡已經成為藝術品。
  • 愛樂實驗小學舉行2020滑雪體驗季暨冬奧非遺主題展活動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12月7日下午「愛上冰雪 樂繪冬奧」 ——愛樂實驗小學2020滑雪體驗季暨冬奧非遺主題展活動在學校成功舉辦。活動開始,學校王淑鳳校長致歡迎詞,介紹了學校作為冰雪特色校和非遺示範校、校各項工作的開展情況,並希望在此次冰雪體驗活動中學生們感受到冰雪帶來的快樂,各個成為熱愛運動,健康向上的冰雪小達人。學生代表將親手繪作的冬奧郵票畫送給在座嘉賓,傳遞孩子們對2022北京冬奧會的美好期盼。
  • 王昶:首位國家級祁紅非遺傳承人!
    近日,經各地申報、專家組初評、社會公示、評審委員會審議等程序,文化和旅遊部公布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祁門紅茶協會會長
  • 感受歷史文化 體驗非遺傳承——清河路小學走進張家口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館
    2020年12月18日上午,橋西區清河路小學組織學生走進位於大境門內的張家口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館,體驗非遺傳承項目,了解非遺悠久歷史文化。截至目前,我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入選人類非遺名錄一項,國家級名錄五項、省級名錄55項、市級名錄230項。國家級傳承人9名,省級傳承人49名,市級傳承人233名。
  • 千年古琴邂逅當代大師,三峽博物館聯合QQ音樂發布「古琴新聲」專輯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日前聯合QQ音樂,共同發布「古琴新聲」專輯。即日起,觀眾可在QQ音樂平臺搜索「古琴新聲」,免費聆聽藝術家用三峽博物館館藏古琴演奏的《醉漁唱晚》等16首曲目。「松石間意」琴據了解,三峽博物館目前共收藏古琴48張,自唐以下年代序列完整、精品迭出、彌足珍貴。在全國博物館界,三峽博物館收藏的古琴無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位列前茅。「古琴新聲」專輯特精選出三峽博物館珍藏的唐代「襄」琴、北宋「鳳鳴」琴、北宋「松石間意」琴、明代潞王「中和」琴進行專輯錄製。這幾張名琴無論從音質、形制還是歷史價值,皆是歷代琴器中的頂級至寶。
  • 第四批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公布
    第四批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公布   記者昨從省文化廳非物質文化遺產處獲悉,在文化部剛剛公布的第四批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中,我省有18人成功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