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併流風景名勝區是中國境內面積最大的世界遺產地。三江併流是指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並肩在崇山峻岭中並行奔流數百千米而不交匯的自然奇觀。地處滇西北青藏高原南延的橫斷山脈縱谷地區,包括怒江州、迪慶州、麗江市、大理州的部分地區。景區內有怒江、瀾滄江、金沙江3個風景片區,8個中心景區,60多個風景點,總面積3500多平方公裡。三江併流共同孕育了數千年的「江邊文化」。
長江的第一大拐灣在著名的石鼓鎮旁,因石鼓鎮上有一面漢白玉雕刻的鼓狀石碑而得名。石碑直徑1.5米,厚0.7米,系明代嘉靖年間麗江木氏土司白壯擴張勢力得勝的紀念功碑,它是目前麗江所發現的年代最早的石碑之一。石鼓鎮鎮左側有鐵虹橋,橋用17米長的鐵鏈作梁,上鋪木板,兩邊用鐵鏈作欄杆,橋兩頭均建有門樓。石鼓歷來是藏區與漢族地區交易的重鎮,藏民把皮毛和中草藥帶來這裡出售,又買回茶葉、鹽巴、布匹等日用品。
老君山是三江併流風景名勝區的主體部分之一,為金沙江/長江和瀾滄江/湄公河的分水嶺。地處雲南麗江境內,主峰海拔4247米,被歷代史家稱為「滇省眾山之祖」,因傳說太上老君曾在此煉丹而得明。景區面積710多平方公裡,主要有九十九龍潭片區、金絲石金山玉湖片區、利增滇金絲猴自然保護區、黎明/美樂丹霞地貌片區、新主植物園片區等景點。
金沙江是中國長江的上遊,長江江源水系匯成通天河後,到青海玉樹縣境進入橫斷山區,開始稱為金沙江。金沙江流經雲南高原西北部、川西南山地,到四川盆地西南部的宜賓接納岷江為止,全長2316公裡,流域面積34萬平方公裡。
瀾滄江是湄公河上遊在中國境內河段的名稱,是中國西南地區的大河之一,是世界第九長河,亞洲第四長河,東南亞第一長河。瀾滄江在中國境內長2179千米,流經青海、西藏和雲南三省;湄公河流經寮國、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越南,於越南胡志明市流入中國南海,總流域面積81萬平方千米,是亞洲流經國家最多河,被稱為「東方多瑙河」。
怒江是中國西南地區的大河之一,又稱潞江,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熱拍格。它深入青藏高原內部,由怒江第一灣西北向東南斜貫西藏東部的平淺谷地,入雲南省折向南流,經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保山市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流入緬甸後改稱薩爾溫江,最後注入印度洋的安達曼海。從河源至入海口全長3240公裡,中國部分2013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