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磐新公路邊,皇城湖畔的陳界村好似一位溫婉女子靜靜地坐在湖邊臨水而照。依湖而建的長廊、白牆黑瓦的老房子、新式氣派的新洋樓,一併浸潤在蒼翠欲滴的花草樹木之中。呼吸之間,空氣中融合了花兒的芬芳,綠葉的清香,還有湖水清新的氣息……
山水藥園 賞心悅目
陳界村位於尖山鎮西南部,地處浙中磐安臺地,坐落在風光旖旎的五丈巖水庫邊,平均海拔530米,氣溫適宜,風景秀麗。全村有農戶74戶,220人口。新農村建設頗有成效:2007年,被評為「縣級示範整治村」,2008年,被評為「市級示範整治村」。2012年,村裡投資70多萬元完成了磐新公路到村裡的道路硬化,投資25萬元建設了村口牌坊,投資200餘萬元在皇城湖周邊修建文化活動長廊600多米,投資200餘萬元建造村綜合大樓,總建築面積850多平方米。2013年,投資12萬元建設秸稈沼氣工程太陽能增溫設施配套項目,投資30餘萬元更換村中綠化植物。村裡的亮化工程共進行了三次,首次安裝路燈60盞,後全部更換為仿古路燈,去年又投資10多萬元在新建成道路兩旁安裝路燈30盞。
陳界村在2007年開展農村示範整治以後,全村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依託水庫資源,狠抓「藥園」文化特色建設,並在此基礎上,大力發展以「逛藥村、賞藥園、沐藥香、品藥膳」為主要特色的「藥園」農家樂。2008年,村裡剛開始建設藥園村的時候,周紅星、厲杭彪、陳波蘭三家率先辦起了農家樂。2009年,全村有十來戶人家辦起了農家樂。如今,全村已有22家農家樂。「藥園」農家樂以藥園、自然山水景觀為依託,突出「藥文化」和休閒養生特色,利用皇城湖水域優勢,推出休閒垂釣、水上娛樂等活動項目,開發「藥膳」和「五丈巖野生魚」特色菜,建設藥材科普教育基地和生態休閒養生基地。
2008年,村裡開始建設以藥為特色的藥園村。全村以藥用植物綠化為特色,種植了苦丁、山楂、百合、鳶尾、厚樸、芍藥、木瓜等百餘種中藥材,已建立了香櫞園、桂花園、野菊花園等幾個遊覽區塊。村黨支部書記周仲賢告訴我們:「藥用植物和普通的景觀植物不一樣,很多藥材都不容易種植,村裡每年都要投入資金更換。」六月時節,在陳界村隨處可見多種花:藍鳶尾、白百合、梔子花、火紅石榴花……
漫步在藥園之中,不僅各色各樣的花草樹木讓人賞心悅目,整潔的村容村貌也是藥園村的一大亮點。周仲賢對陳界村的村容村貌十分自豪:「我們村安排了村幹部專管衛生,保潔員王花女更是一天不停地把村中所有道路衛生搞好。村民們也很自覺,大家都把藥園當做自己的小家一樣來對待,看到有什麼髒亂的現象,都會自己動手去清理掉。」周仲賢又陪同記者參觀了村中心的防火塘,周仲賢介紹:「這個防火塘在90年代就已經造好了。2008年,村裡進行了綠化。防火塘四周也都種上了樹木,有石榴樹、柳樹、樟樹、紅豆杉……在樹周圍我們也填充了各種藥用植物。」在記者眼裡,這不僅是一個功能性的水塘,更像是一個景觀塘,蒼翠欲滴的樹木倒影在清澈的水面上,一年四季常有各種花色點綴其中,煞是好看。
農家之樂 人人共享
44歲的村民周紅星原來是客運公司的一名長途客車司機。2008年,當村裡開始建設藥園特色村,懷著一身廚藝的周紅星率先辦起了農家樂——紅星農莊。在開始辦農家樂之前,周紅星每天開客車往返於尖山和杭州之間,雖然工作比較辛苦,但是收益還不錯,一家人也過著十分舒坦的日子。在沒有任何開農家樂經驗的情況下,周紅星放開膽子辦起了農家樂。剛剛辦起來的時候,周紅星也擔心過如何讓自己的農莊有聲有色地經營起來。隨著陳界藥園村的名氣越來越大,從上海來的遊客絡繹不絕,只有兩間房的紅星農莊已經無法滿足遊客的住宿。由於紅星農莊的菜品有特色,十分地道,在本地和上海旅行社都有了一些名氣,給紅星農莊帶來了回頭客和慕名而來的新客人。周紅星分析了農莊無法招待更多客人住宿的劣勢和農莊菜品吸引了越來越多客人的優勢,與妻子周鶯姣商量決定:不做農家樂住宿,專心做藥園土菜。在紅星農莊的飯廳裡,牆上醒目地掛著一張照片和一張獎牌。照片是2008年省委書記趙洪祝來紅星農莊的時候拍攝的。周鶯姣告訴記者:「那天趙書記就是在這個飯廳品嘗了我們自己炒的龍井茶的。趙書記還說了,下次有機會就來我們紅星農莊嘗嘗土家菜。」牆上的獎牌是周鶯姣在參加縣裡首屆「農家樂」烹飪大賽時,做的雞肉山藥黑木耳煲獲得的藥膳三等獎。這幾年,紅星農莊的生意紅火,夫妻二人忙不過來,每年都要在鄰近村子請來1~2位幫工。當記者問起農莊收入情況時,周紅星笑呵呵地說:「每年十幾萬總是能保證的,像前兩年都可以達到二十多萬一年。兩口子一塊幹,勁頭更足些。」
蘇杭山莊是陳界村最大的一家農家樂,一共有八間洋房。當記者來到蘇杭山莊時,山莊經理厲杭彪正在外面辦事。厲杭彪的嶽母告訴我們:「山莊每天都會有客人,很忙,平時根本抽不出時間走動。今天稍微空一些,杭彪就趕緊去外面辦事情了。」蘇杭山莊不僅接待村裡分配的上海旅行團帶來的客人,自己也在上海開了個辦事處單獨拉團。現在農家樂已經辦了五個年頭了,蘇杭山莊也有了一大批回頭客,每天都有相對固定的客流量,山莊每年可以收益20多萬元。厲杭彪不僅是村裡的農家樂大戶,還是村裡的茶葉大戶。厲杭彪承包了村裡的6畝茶園,發展生態龍井,炒制的茶葉很受上海遊客青睞。
去年,30多歲的李曉強從寧波來尖山考察,看中陳界村的商機,在陳界村買了576平方米土地要建造七層農家樂大廈,現在已建好一層。李曉強說,陳界村一面接壤磐新公路,三面臨水,在這裡可以感受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詩情畫意,憑這一點,就可以吸引上海等大中城市的遊客。
文化建設 助推和諧
漫步在藥園之中,記者深深感受到陳界村是一個特別融洽和諧的村莊。2006年該村被評為「金華市文明村」;2007年獲得市級「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2008年獲得「市級科普示範村」;2009年陳界村通過了「省級旅遊特色村」驗收,成為磐安縣第二個省級旅遊特色村。陳界村在藥園特色村建設中注重生態保護和文化建設,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在竭力營造一個「藍天、青山、綠水、淨氣」的自然環境的同時,也在不斷促進村裡的文化活動建設,將人文環境推向一個更高的境界。2009年,村裡投資4萬元建造了藥園文化廣場,村裡的男女老少在閒暇時間都可以到廣場鍛鍊、跳舞。從去年開始,村中的古老四合院也在忙碌地修葺之中。周仲賢告訴記者:「這個四合院一共有17間房子,是乾隆年間留下的古物,也代表著我們陳界村一種古老的文化。在過去我們沒有重視起來,也沒有能力去維修。現在村裡經濟越來越好,我們是下了決心要把它搞好來。到現在,已經投資50萬元了。」
村民生活條件好了,文化活動也多了起來。2010年,村裡建起了腰鼓隊和鬧花臺。腰鼓隊的領隊是46歲的厲亞娟,一共有10多名成員,周仲賢的妻子張寶女也是花鼓隊的一員。張寶女說:「腰鼓隊是我們自發建起來的,空閒時間裡玩玩跳跳,人的心情都會跟著好起來,感覺自己更年輕了。節日的時候就會在村裡表演表演,有時候鎮裡有活動也都會去參加,縣裡文化局對我們腰鼓隊也有補助。」說起鬧花臺,周仲賢告訴記者:「這還是自己當時突然的一個想法搞起來的。別的地方都有鬧花臺,為什麼我們就不能自己搞一個?說幹就幹,鬧花臺就這樣慢慢做起來了。鬧花臺不像別的活動,需要懂樂器,有二胡、簫、鑼鼓、鼓板等等,我們當時就去鄰村請來了師傅。沒想到,村民們三個月就學會了。周瑞龍是鬧花臺的鼓板手,也就是整個團隊的指揮,鼓板怎麼敲,大家就跟著怎麼演奏。周紅民在隊裡既負責吹西風,又負責吹簫。厲朋餘在隊裡負責拉二胡。去年文化局還給村鬧花臺隊獎勵了2000元。」除了腰鼓隊、鬧花臺,村裡還有一支特殊的老人秧歌隊。隊裡的成員林荷香、趙王女都年近八旬了,年齡較小的隊員周巧玲也將近60歲了。老人們在秧歌隊唱唱跳跳,身體也越來越硬朗了。
藥園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