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20年 品質新隨州③」特色發展,「四大基地」鑄造產業新城

2020-12-13 隨州日報

2000年

地級隨州市成立

在歷史嬗變、區劃更迭中

隨州,這座湖北最年輕的地級市

打開了跨越發展的機遇之門

「最年輕」,是優勢,也是短板。相對於兄弟市州,塊頭小、基礎差、底子薄。20年來,隨州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探索出一條契合隨州實際的「特色發展、特色突破」的發展路徑,一座產業新城正在崛起。

01

方向決定取向,思路決定出路。20年來,歷屆市委市政府根據隨州不同階段的實際出發,先後提出興工富市、工業興市、「聖地車都」、品質隨州等發展戰略。在這些戰略的引領下,隨州產業特色逐漸明晰,產業結構日趨優化,經濟發展由高速向高質量邁進。

特色是城市的品牌,有特色才有生命力,有特色才有競爭力。2006年,隨州提出以特取勝,立足現有產業基礎,發揮比較優勢,優先發展特色工業,打造「特色隨州」。專用汽車、食用菌(香菇)、風機等隨州特色產業得到突破性發展,市場佔有率顯著提升。

2012年,「聖地車都」戰略確立。「聖地」建設借文化平臺唱經濟大戲,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產業優勢;「車都」建設推動了專汽規模、產業鏈集群發展,「一業興帶百業旺」。

在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2019年初,我市提出建設品質隨州,打造「三城四基地」,依託現有產業優勢,優化產業發展布局,打造特色品牌,推進高質量發展。

20年來,隨州產業發展由改革開放前的農業為重,轉變為以專用汽車及零部件、農產品加工、生態文化旅遊產業「三極支撐」,以新能源、風機製造、晶體材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生態旅遊等新興產業「多點突破」的特色產業發展格局。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由2000年的28.3:42:29.7調整為2019年的13.4:46.8:39.8,實現了由「農業主導」到「工業支撐」,再到「服務業拉動」的華麗蛻變。

隨州工業規模從小到大,高端產品「無中生有」,競爭實力由弱變強。2019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525.6億元,比2000年底增長18倍;工業增加值383.9億元,是2000年的14倍;規模工業企業694家,比2000年增加381家;規模企業實現利潤近100億元,比2000年增長44倍。

02

一臺臺改裝車載著「中國專用汽車之都」,向專汽千億元重點特色產業邁進;一朵朵香菇種出「中國香菇之鄉」,打造從田間到餐桌的重點產業集群;一臺颱風機走進地鐵市場,擁抱軌道交通發展新機遇;一套青銅樂器敲響「中國編鐘之鄉」,成為響徹中外的文化經典。

特色產業是優勢,也是品牌。今日的隨州,以專汽、風機、香菇、曾隨文化資源為依託,打造應急、地鐵裝備、香菇、編鐘文化「四大產業基地」,撬動一二三產業融合,助推上下遊1000億產業發展。

專汽特色領航,搶佔應急產業風口——20年來,隨州專汽產業從楚風公司、雙龍專汽等幾家企業發展成為全國品種最齊全、特色最鮮明、資源最富集、區域集中度最高的產業集群,30公裡「專汽長廊」貫穿隨城。2007年,隨州被授予「中國專用汽車之都」稱號。隨州不斷做大專汽特色,尤其是近年來,舉全市之力推進以專汽為主的應急產業基地建設。2015年,隨州成功創建首批「國家應急產業(專用汽車)示範基地」,搶佔應急產業風口,以專汽產業為核心,集聚壯大應急產業集群,全力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目前,隨州已發展形成以應急專用汽車、應急醫藥製造、應急救災帳篷、應急風機為核心的應急產業體系,多款應急產品被運用於國內外重大應急救援事件。近年來,隨州應急產業快速發展,持續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增速,規模企業達到130多家,年產值達300億元以上。隨州的應急產業在全省、全國名列前茅。

風機入地鐵,地鐵用上「廣水造」——2004年,廣水風機企業「領頭羊」湖北省風機廠由國有企業轉制為民營企業,更名為湖北省風機廠有限公司。從此,廣水風機產業開始裂變。目前,廣水有60多家風機製造及配套企業,連續11年被納入全省重點成長型產業集群,風機產業規模達到100億元。2012年,廣水市榮獲「中國風機名城」稱號。近年來,全國各地發展軌道交通,地鐵風機迎來發展機遇。廣水風機搭上了這趟「快車」。目前,以三峰透平、雙劍風機為龍頭,廣水風機產品先後走進武漢、貴陽、成都等地鐵市場,訂單突破億元。廣水規劃建設佔地1000畝的地鐵裝備產業園,大力發展地鐵裝備產業,讓地鐵用上更多「廣水造」。

從「大山深處」走向「世界餐桌」,隨州香菇香飄海外——從零星栽培、提籃小賣,到基地生產、出口創匯、精深加工。經過20年的發展,香菇產業已成長為隨州最富民、外向度最高的特色產業之一。全市香菇常年栽培量2億袋以上,幹菇產量6萬噸,佔全省產量50%以上,年產值200餘億元,從業人口超過30萬,外貿出口最高峰近7億美元,多年位居全國地級市前列。隨州是享譽中外的「中國香菇之鄉」,香菇產業已躋身全省重點成長型產業集群,是中南地區最大的香菇集散地,全國最大的香菇菌種生產基地之一。「隨州香菇」相繼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和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註冊,入選全國100個特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知名度、影響力不斷提升。

古韻編鐘悠揚「敲響」,曾隨文化享譽世界——1978年,隨州擂鼓墩出土的曾侯乙編鐘,改寫了世界音樂史。2010年,中國音樂家協會授予隨州「中國編鐘之鄉」稱號。近年來,曾侯乙編鐘作為國之禮樂重器,頻頻亮相重大外交場合,成為增進中外友誼、促進文化交流的「特使」。隨州用心打造編鐘文化產業基地,以青銅古鎮建設為「引爆點」,加速推動曾隨文化主題展示區「四園多點一走廊」格局的形成,更好地促進曾隨文化資源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03

梳理隨州產業發展脈絡,我們不難發現,以特製勝是最鮮明的特徵。20年的發展經驗告訴我們,隨州產業發展的優勢在特色、出路在特色、潛力在特色。必須鍥而不捨走特色發展之路,做大做強特色產業,推動經濟實現更高質量發展。

20年來,我們搶抓機遇,特色產業搭上發展「快車」。

在中部崛起、武漢城市圈建設、「兩圈一帶」「一芯兩帶三區」一系列政策機遇帶動下,隨州的產業發展邁入「快車道」。我們要緊緊抓住當前的黃金機遇期、政策窗口期,積極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漢江生態經濟帶等國家和省級戰略,當前,特別是要對接中央支持湖北一攬子政策機遇,科學謀劃項目,加強要素保障,推進項目建設,推動產業發展邁上中高端。

20年來,我們堅持特色領航,特色產業發展之路越走越明朗。

經過20年的裂變,隨州形成專汽及零部件、食品加工、冶金建材、醫藥化工、紡織服裝、電子信息六大支柱產業。我們要依託現有產業基礎,聚力打造「四大產業基地」,進一步放大優勢,加快優化產業布局和結構調整,進一步彰顯產業特色,延長產業鏈條,讓特色產業成為品質隨州的重要支撐。

20年來,我們向轉型升級要動力,特色產業發展質效穩步提升。

近年來,我市大力實施《中國製造2025》戰略,50多家企業實施「機器換人」,4家企業入選全省智能製造試點示範企業,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106家。相繼組建湖北省專用汽車研究院、湖北香菇研究院、武漢大學隨州工業研究院、湖北省應急產業技術研究院,目前已轉化成果近50項。我們要繼續堅持創新驅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提升產業發展品質。要圍繞應急、地鐵裝備、香菇、編鐘文化等重點產業,引導企業積極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推進傳統產業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

20年來,我們擇優扶強,龍頭企業領跑特色產業。

近三年,我市34家企業被評為全省支柱產業細分領域「隱形冠軍」,1家企業被評為全國「專精特新小巨人」,2家企業進入全省民營企業100強。泰晶科技成為隨州首家在A股主板上市的企業。齊星集團20年來銷售收入增長50倍。當前,我們要繼續強化龍頭企業引領,強化骨幹企業支撐,打造一批細分領域「隱形冠軍」,帶動特色產業向高品質、高附加值穩步前行。

編審:許享紅

記者:劉詩詩

編輯:伍雅兮

來源:隨州日報

日報君特選

相關焦點

  • 隨州打造四大特色產業基地
    隨州打造四大特色產業基地發布時間:2020年11月24日 09:46 來源:湖北日報 大家一致認為,隨州要樹立「不比規模比質量、不比塊頭比魅力」理念,著眼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布局,打造全省特色增長極。  連日來,隨州各地各部門、廣大黨員幹部以集中研學、討論交流、對接拜訪、宣講調研等多種形式,原汁原味學習五中全會精神,結合自身實際抓好宣傳貫徹。  10月30日,隨州市委常委會傳達學習五中全會精神。
  • 「復工復產·隨州四大產業基地觀察①」香菇產業·危中尋機 逆勢升級
    編者按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我市各地復工復產有序推進,應急產業、地鐵裝備產業、香菇產業、編鐘文化產業「四大產業基地」建設迎來新一輪的發展,將繼續為品質隨州建設提供強大支撐力。本報自今日起推出系列報導《復工復產狀態下四大產業基地建設觀察》,報導我市四大產業如何主動求變、化危為機、激發潛能、創新發展,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 復工復產·隨州四大產業基地觀察
    編者按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我市各地復工復產有序推進,應急產業、地鐵裝備產業、香菇產業、編鐘文化產業「四大產業基地」建設迎來新一輪的發展,將繼續為品質隨州建設提供強大支撐力。本報自今日起推出系列報導《復工復產狀態下四大產業基地建設觀察》,報導我市四大產業如何主動求變、化危為機、激發潛能、創新發展,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 長三角議事廳|上海新城建設20年③「十四五」新城發展建議
    長三角議事廳|上海新城建設20年③「十四五」新城發展建議 曾剛 易臻真 朱貽文 2020-12-11 09:59 來源
  • 「東西南北」建新城——隨州城市發展紀事
    城市規劃展覽館保存著一張隨州解放時的照片,少有兩三層的樓房,多是瓦房。 歷史浪潮中,我們早已突破了「琵琶」界線,向東、南、西、北拓展著。 新修編的《隨州市城鄉總體規劃(2016-2030年)》,按照「東進、西優、南拓、北聯」的原則拓展,一座座「新城」在「老城」的基礎上崛起,形成「五城」鼎立之勢。
  • 隨州打造國內最大專用汽車基地 瞄準千億產業鏈
    隨州打造國內最大專用汽車基地 瞄準千億產業鏈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2015年11月07日07:49 同時,該院正加大集成創新、協同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力度,建成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的專用汽車研究基地,為促進全省專用汽車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技術支撐。 與華中科技大學的雙贏合作,可以看出「中國專用汽車之都」的決心。為了發展好專用汽車,隨州市委市政府一屆接著一屆幹,全市上下齊心聚力,形成做強做大專用汽車的強大幹事業氣場。
  • 買房看配套,隨州萬達廣場VS新城吾悅廣場,你更看好哪一個?
    ,所屬地區為隨州城市規劃發展、雙百城市空間發展「東進」、「南拓」的重點區域。作為新城控股集團布局全國第98座城市綜合體,隨州吾悅廣場項目佔地約21萬㎡,總建築面積約70萬㎡,其中商業約20萬㎡,住宅約42萬㎡,將打造成為隨州新地標。 品牌PK
  • 「品味隨州香稻」精選的優良品種
    精選的優良品種——「品味隨州香稻」系列報導之二隨州日報全媒記者 劉詩詩 見習記者 楊儀凡種子是農業的「晶片」,是產業發展的核心,抓好優質品種是做大做強優質稻米產業的一個關鍵。 近年來,我市增強優種、優質、優品意識,精選推廣優良品種,全面提升隨州大米的品質,「好看、好吃、濃香」的「隨州香稻」成為我市特色農業新名片。試種40餘個品種,優中選優隨州地處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交匯地帶,土壤和氣候條件適宜發展優質稻。作為全省中稻種植重點區域,隨州常年種植面積約200餘萬畝,年產大米70萬噸以上。
  • 隨州:新城崛起,從「一河兩岸」到「生態綠城」
    從老城區「單核」驅動,到「一主一副、雙軸多組團」全面發展,新時代,隨州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城市工作的重要論述,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以品質隨州引領,把對高品質的追求貫穿融入到城市建設發展的全方面和各環節,不斷放大自身優勢,努力打造特色品牌,持續增強城市的核心競爭力,始終保持旺盛生命力和持續影響力。
  • 14圖揭秘金華「魅力新城」的底氣!
    據《金華(樓盤)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17年金華的旅遊總收入突破千億元,邁入浙江省第一方陣。金東區是金華主城區發展建設的核心板塊,也是金華城市發展中最年輕的「活力新區」和「魅力新城」。金華山大佛寺俗稱「石佛寺」,興建於南朝粱大同元年,距今已有近1500年歷史。寺院依千層丹崖而築,為金華乃至浙江地區最為著名的古代名剎之一。寺院古佛院中供奉的石刻釋迦牟尼佛為我國著名的古代四大石佛之一。  景區內古木參天,森林繁茂,山丘重疊,巖勢雄偉,環境清雅。每年農曆三月三廟會是大佛寺的傳統節日,是朝聖禮佛的好去處。
  • 「百日攻堅」酉陽縣桃花源街道:砥礪奮進新時代
    田群策介紹:「這裡是天山堡村烤菸種植基地,天山堡共有烤菸2750多畝。以前交通不便,可謂寸路難行。為了改變天山堡村的貧困面貌,我們修建了通村路,硬化了產業路,村裡通了水電、通訊、網絡,村民們進出務工回家方便了,我們下村幹工作也方便了。我們還把產業放在網絡平臺上進行銷售,賺錢門路省時又省力。」
  • 天津市健康產業發展行動計劃——靜海區團泊新城
    發展目標:推動健康產業規模、技術水平、自主創新能力邁上新臺階,建成充滿活力、特色鮮明、產學研有效互動的健康科技和產業體系。到2022年,天津健康產業規模達到2500億元左右,培育100家具有較大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形成50項國際知名的重點產品,將天津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健康產業創新基地、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生物醫藥研發轉化基地。重點任務:圍繞健康產業發展關鍵要素,重點實施「七四百一」工程,即提升七大產業聚集區、搭建四大產業服務平臺、引育百家龍頭企業、建設一批重點項目。
  • 新加坡未來10-15年發展目標,正在成都這座新城變為現實
    02 「CBD氣質」日漸濃厚 在最初的規劃中,光華新城便以決定要大力發展現代化商貿和商務服務業、文化創意和總部經濟等大商務、大文化產業。
  • 再向北,八大新城看龍盛,龍盛看誰?
    「八大新城 」包括江北嘴金融城、禮嘉商務旅遊城、照母山科技創新生態城、保稅港國際金融城、龍盛產業新城、果園港國際物流新城、悅來會展城、水土高新城。最初的「八大新城」由「六大新城」衍變而來,分別的人口數據如下:
  • 深讀丨西江產業新城:產城融合,高明高質量發展的探路者
    作為佛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一區五園」的重要組成部分,滄江工業園曾獲評「國家火炬計劃新材料產業基地」「省級經濟開發區」頭銜,先後引入海天味業(高明)、本田金屬等一批龍頭企業。滄江工業園內的海天味業(高明)工廠。
  • 閔行將打造四大文創產業集聚基地
    這些由工業廠房改造轉型而來的園區,正在逐步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特色發展之路。但作為老工業基地的閔行,仍有大量閒置廠房正亟待轉型。 經過大量走訪調研後,閔行區委、區政府於2018年出臺了《閔行區加快推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若干意見》和《閔行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對文創產業進行統一規劃。
  • 「聚焦新動能·引領新發展」,東莞松山湖功能區向世界發出邀約
    2020年12月2日,東莞松山湖一帶風和日麗,這一天,以「聚焦新動能·引領新發展」為主題的松山湖功能區投資推介會隆重舉辦。本次活動由東莞市人民政府主辦,松山湖功能區「一園九鎮」聯合承辦,OFweek維科網協辦。
  • 砥礪奮進四十年,福田河鎮譜寫福白菊特色產業壯麗詩篇
    藉助國內外貿易交流和農村電子商務平臺,福田河鎮發展了一批「網際網路+菊花」的微商、網店,極大地提高了福白菊的知名度,推動了特色菊花產業發展。2017年,福白菊產業共帶動全鎮2100餘戶貧困戶分別通過土地流轉、基地務工、產品訂單和小額信貸分紅等幫扶措施參與福白菊產業發展和增收,戶均增收在3000元以上。截至到目前,福田河鎮已累計實現6個貧困村出列,1980戶6161名貧困人口脫貧。此外,福田河鎮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掘福白菊產業附加值,因地制宜促進農旅結合,推動福白菊產業的融合發展。
  • 常州高鐵新城入選省科技服務業特色基地
    會上,對第四批江蘇省科技服務業特色基地進行授牌。常州高鐵新城投資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成為常州唯一獲得授牌的特色基地。副市長楊芬出席會議並致辭。近年來,常州市科技服務業發展良好,研發設計、創業孵化、檢驗檢測認證、技術轉移等服務業態快速發展,服務內容不斷豐富,服務模式不斷創新,新型科技服務組織和服務業態不斷湧現,服務質量和能力穩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