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加入海上風電制氫朋友圈 還有哪些國家正積極布局?

2020-12-13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氫能網訊:隨著首個國家級深遠海融合示範風電場項目取得新進展的消息傳來,我國已正式加入海上風電制氫朋友圈。

6月29日下午,青島藍谷召開重點在談項目調度會。會上透露出,作為首個國家級深遠海融合示範風電場項目,青島深遠海200萬千瓦海上風電融合示範風場項目取得新進展。

青島深遠海200萬千瓦海上風電融合示範風場項目風電部分直接投資300億元以上,可拉動風電場與海洋牧場一體化融合產業、風電制氫、風能海水淡化和裝備製造等相關產業合計投資500億元以上。項目實施地點距離藍谷海岸線外海70公裡,水深約30米,總建設容量為200萬千瓦,達產後可年產風電60億度,實現年產值30億元。

據了解,今年4月23日,藍谷管理局、中能融合公司、電建集團西北院在青島藍谷籤訂合作開發框架協議。

項目擬分兩期開發,一期工程計劃於2021年開工建設,2022年實現達產。一期開發海上風電場規模約100萬千瓦,重點對海上風電+海洋牧場融合、漂浮式風機基礎、遠距離海上送電、餘電制氫和海水淡化等進行試驗示範,開展新型風電首臺套裝備試驗研究。

二期開發約100萬千瓦,根據首期開發示範項目試驗成果和經驗,穩妥推進創新型浮體式海上風電機組在深、遠海海域的示範應用,全面開展海上風電+海洋牧場融合應用和新型技術裝備等應用,推動海上風電+波浪發電、海上風電+制氫儲氫、海上風電+海水淡化、海上風電+海洋化工、海上風電+海洋科學研究等多樣化融合試驗與示範應用,打造世界一流的「海上風電+」融合項目的示範基地。

除了中國以外,目前還有5個國家正積極布局海上風電制氫。

荷 蘭

全球首個海上風電制氫示範項目

荷蘭PosHYdon項目是世界上第一個海上風電制氫項目。建設該試點項目,目的是驗證海上風電制氫的可行性,以及能源系統一體化運行情況。

2019年7月初,荷蘭海王星能源公司( Neptune Energy)的 Q13a-A海上平臺被選為全球首個海上風電制氫試驗點,項目名為PosHYdon,將把北海海域的三種能源形式:海上風能、海上天然氣和氫能,有機統一到一起。該試驗由Nexstep、荷蘭退役和再利用協會(DADR)以及TNO三家機構,聯合一些荷蘭的能源行業企業共同發起。項目將於2021年底之前正式生產。

Q13a是荷蘭北海的第一個完全電氣化的平臺,位於Scheveningen海岸約13公裡處。

2020年4月21日,能源基礎設施公司Gasunie加入項目。Gasunie在荷蘭和德國北部管理和維護大規模運輸和儲存天然氣的基礎設施。此前,在北海擁有大型天然氣運輸管道的NOGAT BV和Noordgastransport BV兩家公司,也加入了PosHYdon項目。作為天然氣基礎設施公司,Gasunie也在努力加快能源轉型,包括在陸上進行了多個制氫試驗。新加入的三家海上管道基礎設施公司,是氫能產業和能源一體化的合作代表,共同推動PosHYdon項目的發展,有助於將荷蘭大量的海上風電資源,轉換為能源,傳輸給工業和居民使用。

2020年5月份,比利時能源服務公司DEME Offshore以及荷蘭和比利時能源轉型領導者Eneco公司作為合作夥伴加入到PosHYdon試點項目,DEME將以提供風能專家顧問服務的形式加入項目,Eneco將以其Luchterduinen海上風電場的模擬數據來支持海上制氫示範項目的發展。

另有消息稱,荷蘭石油巨頭殼牌公司已宣布啟動歐洲最大、也可能是全球最大的的綠色氫氣項目的計劃。

項目名稱為NortH2,即北海的制氫項目,由荷蘭殼牌公司,荷蘭天然氣網運營商Gasunie和格羅寧根港聯合開發。該項目計劃到2030年在北海建成3-4GW的海上風力發電能力,完全用於製造綠色氫氣,並在荷蘭北部沿岸的埃姆斯哈文或者近海區域建造一座大型電解制氫站。項目預計在2027年實現首次送電,並計劃到2040年在區域達成10GW海上風電裝機、年產80萬噸綠色氫氣的目標,項目規模堪稱全球第一。

到2030年,荷蘭的海上風電目標是11.5GW,按計劃下一輪700MW海上風電競標將於今年4月份舉行。如果NortH2項目按計劃得以實現,那麼到2030年荷蘭地區三分之一以上海上風電將專門用於綠色氫氣生產。

項目初期的計劃是將氫氣輸送給荷蘭以及西北歐更遠的工業用戶。Gasunie已經安裝了1兆瓦的電解槽,並正在與SkyNRG合作在附近的Delfzijl擬建20兆瓦的電解槽。

英 國

世界最大海上風電場制氫

英國政府表示,rsted的1.4GW Hornsea 2海上風電場將與Gigastack項目連接生產綠色氫氣,為英格蘭東北部的一家石油和天然氣精煉廠提供動力。該風電場計劃於2022年建成投產,將取代1.2GW Hornsea 1,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風電場。

另一個綠色氫項目Dolphyn也獲得了英國政府提供的312萬英鎊的資助。計劃在北海開發一個4GW的浮式風電場,採用10MW機型,在每颱風機上都安裝一個制氫子單元,最後通過管道外送,預計總投資超過120億英鎊(約合人民幣1088億元)。根據計劃,樣機工程的最終投資決策將在2021年底前完成,並在2023年投運,2026年前實現在10MW機型上制氫。2019年9月,由ITMPower 牽頭,rsted 和Element Energy參與,三家企業組成聯合體負責的Gigastack項目,旨在通過5MW電解器輸送綠色氫,在去年結束的Gigastack項目的第一階段,ITM開發了5MW電解器模塊的設計,並研究了該技術的工業應用。

2020年2月18日,Gigastack 氫能項目獲得來自英國政府的750 萬英鎊財政補貼。該項目是英國旨在減少工業和家庭碳排放的9000萬英鎊一攬子激勵計劃中的一部分,一同獲得補貼的4 個低碳制氫示範項目還有Dolphyn、HyNet—low carbonhydrogen plant、Acorn Hydrogen Project、Bulk Hydrogen Production by Sorbent Enhanced Steam Reforming,而Gigastack項目拿到了最多的補貼。

比利時

有望建成世界首個投運商業化海上風電制氫項目

日前,比利時發布了一個名為「Hyport Oostende」的海上風電制氫項目的規劃,根據其進度時間表,有望成為世界上首個投運的商業化海上風電制氫項目。該項目由海工巨擘DEME、投資機構PMV和比利時Ostend港共同開發,在Ostend港實施。項目分兩階段,第一階段,開發一個50MW的示範項目,第二階段,開發一個規模更大的商業化項目,並在2025年前完成。

到2020年底,比利時大約會有400臺海上風機投運,總裝機容量2.26GW。根據比利時新的海域規劃,還將新增1.75GW,總量達到4GW,大約可以供應全國一半的電力。

法 國

能源巨頭道達爾也玩「花活兒」

一家成立於2017年的法國公司Lhyfe已開發出一種在不連接電網的情況下使用可再生能源通過電解生產氫氣的方案,並已經籌集了800萬歐元,將於幾個月內在法國西北部建立法國第一座風電制氫示範工廠。同時,該企業計劃在2025年前將其概念部署到海上風電項目中。

此外,近日,法國能源巨頭道達爾發起了一個研究項目,旨在探索綜合利用浮式海上風電、波浪能、氫能等多種能源形式,為海洋油氣平臺供電的模式。

項目名為「O/G Decarb創新工程」,除道達爾外,參與的公司或機構包括丹麥海洋能源公司Floating Power Plant A/S、丹麥碳氫研究與技術中心、全球最大的風能公共研究中心丹麥DTU Wind Energy、氫能研究機構Hydrogen Valley、丹麥天然氣技術中心等。項目得到了歐洲區域發展基金的支持。

德國

最新海上風電制氫戰略,投入20億歐元

根據一份德國經濟與能源部正在起草的氫能發展戰略,德國正在考慮在海上風電競標中,指定部分海上風電場專門用於生產綠色氫氣。對於德國國內氫能市場,草案建議在2030年前開發至少3GW的電解制氫容量,綠色氫氣佔氫氣總供應量的20%。這是一個頗有難度的目標。德國海上風電總裝機容量為7.5GW,這是通過過去整整10年建立起來的。

提出了34條氫能發展的具體措施,目前這份草案正由其他政府部門審議中。草案中的舉措還包括總額達數十億歐元的財政支持,並強調,德國應儘快建立綠色氫氣市場,走在世界的前列。氫能戰略是德國能源改革——從核能和化石能源轉型為可再生能源——的組成部分。中長期,德國計劃將原本難以脫碳的行業,如交通運輸、重工業、取暖等,改由氫氣作為能源。

Engie旗下的兩家公司Tractebel Engineering和Tractebel Overdick也將在德國建設一座400MW的海上風電制氫站。

來源:綜合整理自:歐洲海上風電、風能專委會CWEA、北極星風力發電網、知乎、Rege、《風能》、青島藍谷、半島官網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電力新聞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荷蘭啟動全球最大海上風電制氫計劃!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綠色氫氣是海上風電的下一個舞臺。——歐洲海上風電不久前,本號撰文介紹了綠色氫氣知識,和其他制氫工藝的比較、發展前景等情況。他們希望在一年的可行性研究期間尋找其他人合伙人加入,共同發展「歐洲氫谷」集群。Gasnuie將承擔NortH2項目氫氣存儲、運輸、基礎設施的開發建設工作。2到2030年,荷蘭的海上風電目標是11.5GW,按計劃下一輪700MW海上風電競標將於今年4月份舉行。
  • 丹麥1.3GW海上風電制氫項目上馬!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風力發電網訊:丹麥沃旭能源(rsted)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風電公司,目前正在與哥本哈根機場、航運公司Mrsk、運輸物流集團DSV、渡輪公司DFDS和SAS航空公司等五家丹麥跨國公司合作開發一個新的大型綠色氫氣項目
  • 中廣核如東海上風電併網 成為我國首個滿足「雙十」標準的海上風...
    1月28日,由中國廣核集團(以下簡稱中廣核)自主開發建設的江蘇如東150兆瓦海上風電場示範項目(以下簡稱如東項目)成功實現首批6颱風機併網發電。中廣核風電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亦倫表示,如東項目作為我國首個滿足『雙十』標準的海上風電場示範項目,成功實現併網發電是我國海上風電開發的重大突破,將為中國風電進軍深藍海域起到積極示範作用。
  • 海上風電優勢有哪些?
    海上風電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具有不可持續性且對環境造成了日益嚴重的影響。出於對化石能源枯竭的擔憂,以及降低化石能源的依賴,各國和地區紛紛把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作為國家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及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 殼牌聯合Eneco奪得荷蘭HollandseKustNoord海上風電項目開發權
    日前,荷蘭政府經濟事務與氣候政策部宣布,由殼牌和荷蘭電力企業Eneco組成的聯合體CrossWind贏得了荷蘭最新的HollandseKustNoord海上風電項目的開發權。該項目由於計劃結合漂浮式光伏、風電制氫等多種低碳新興技術,被業界稱為「超級混合體」。
  • 看國家電投能源科技工程海上風電發展之路
    作為國家電投海上風電專業化建設平臺,能源科技工程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電投「2035一流戰略」,在國家電投建設世界一流清潔能源企業的歷史進程中,積極主動擔當作為,立足科技創新與智慧融合,瞄準管理能力提升,在海上風電業務領域吹響了轉型發展的號角。
  • 我國首個中外合資海上風電項目在東臺正式落地
    這標誌著我國首個中外合資海上風電項目正式落地,也表明我國海上風電市場正式向外資打開了大門,為「一帶一路」倡議再添能源合作項目。江蘇省省長吳政隆、法國駐華大使羅梁、國家能源局總經濟師郭智、國家能源集團總經理劉國躍、法國電力集團副總裁傅楷德(Fabrice Fourcade)出席揭牌儀式,並就進一步深化中法合作進行了交流。
  • 明陽的「海上風電時代」
    企業篇本報記者 李曉紅風從海上來,海洋正在成為風電產業新的「角鬥場」。近年來,我國海上風電裝機規模增長迅速,截至2018年年底,我國累計核准的海上風電裝機總容量超過了6000萬千瓦,成為全球海上風電裝機增長最快的國家。
  • 國家能源集團與法國電力攜手開發我國首個中外合資海上風電項目
    國家能源集團與法國電力攜手開發我國首個中外合資海上風電項目 來源: 中國電力新聞網 時間: 2020-12-07 16:13
  • 潮間帶和近岸海上風電項目遭遇發展瓶頸
    然而與國際海上風電的普遍發展趨勢——深水遠岸相反的是,目前我國海上風電項目大都選擇在近海海域和潮間帶上。可當海上風電遭遇近海海域用海矛盾重重,風電場對近海生態環境、海上旅遊等造成較大影響時,我們的海上風電該何去何從?未來發展之路又在何方?    作為清潔能源,風電的發展是「十二五」期間國家重點支持的領域。其中海上風電既是國際能源開發的潮流,也是我國風電未來的開發重點。
  • 風電「後平價」時代:海上風電成「最後一座山峰」?
    實際上,中國不僅總裝機規模達全球第一,每年新增裝機量同樣領跑世界,2019年,中國以26.2GW的新增風電裝機位列全球首位,同時在陸、海的單一領域均保持裝機領先。然而,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大風電市場,這樣的成績並未達到最終目標。在國家碳中和目標已經確立的背景下,清潔、可再生能源——風電的進一步布局正當其時。
  • 全球最大海上風電巨無霸定樁臺灣 海上風電競爭加速
    這意味著亞太地區和美國大西洋海岸海上風電,進一步加速進入西門子歌美颯的全球競爭版圖。西門子歌美颯將再次以自己在海上風電領域的創新,使自己在競爭中佔得先機。發力美國和亞太主戰場,全球海上風電競爭加劇西門子歌美颯海上風電亞太區執行總經理Niels Steenberg則表示,雙方一起宣布在中國臺灣地區部署SG 14-222 DD海上風電巨無霸,符合雙方的共同願景,即在亞太地區建立具有競爭力和可持續性的海上風能中心。
  • 中國海裝「海上浮式風電裝備研製」項目擬落戶湛江徐聞
    11月16日,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與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舉行海上浮式風電裝備研製項目洽談會,就相關事宜進行洽談。會上,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衛民就「海上浮式風電裝備研製」項目示範工程有關情況作了介紹。
  • 廣西首個海上風電示範性項目開工建設!
    2021年1月6日,廣西·欽州國際海上風電產業園華能西門子海上風機總裝項目暨海上風電示範性項目正式開工。項目總投資1100億元,將建設1000萬千瓦標準化海上風電場,年發電量近350億千瓦時,可每年節約標煤10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過2700萬噸。
  • 低成本制氫只是其中一環!
    被稱為「未來能源」和「終極能源」的氫能已經成為近兩年的一個熱門話題,在各個國家都成為了重點發展產業,在國際上,美國、歐盟、日本都出臺了相應的氫能戰略規劃,日本甚至提出了「氫能社會」的宏大構想;在國內,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國家能源集團、國家電投等能源央企紛紛入局氫能產業鏈,多個地方政府出臺了氫能發展方案和扶持政策。
  • 海上風電未來發展,國電投將設海南總部開發遠海風電透露啥信號?
    來源:能源一號發展十數年,國內海上風電市場終於一朝騰飛,不僅年新增裝機量突破GW級,各省新增核准及開建的容量亦已達到歷史新高。今年以來,海上風電大風機賽道的角逐日漸激烈,第一梯隊整機商投入的大兆瓦機組產品集中落地。
  • 國家能源集團攜手法國電力集團建設全國首個中外合資海上風電項目
    10月20日,國家能源集團與法國電力集團(EDF)合資建設的國華投資江蘇東臺5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落地揭牌暨深化中法合作儀式在南京舉行。這標誌著我國首個中外合資海上風電項目正式落地,為「一帶一路」倡議再添能源合作項目。 2019年3月25日,國家能源集團與法國電力集團籤署了江蘇東臺海上風電項目合作協議。
  • 中法合資東臺海上風電項目落地揭牌
    這標誌著我國首個中外合資海上風電項目正式落地,為「一帶一路」倡議再添能源合作項目。江蘇省省長吳政隆、法國駐華大使羅梁、國家能源局總經濟師郭智、國家能源集團總經理劉國躍、法國電力集團副總裁傅楷德(Fabrice Fourcade)出席揭牌儀式,並就進一步深化中法合作進行了交流。
  • 三峽集團上海院技術引領海上風電高質量發展
    「新能源是三峽集團的第二主業,海上風電是第二主業的戰略核心,國家賦予了三峽集團集中連片規模開發海上風電的新使命,同時也給上海院海上風電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機遇與挑戰。」上海院新能源業務總監李健英告訴記者,上海院自搭乘上三峽集團這艘巨輪,緊跟集團海上風電的戰略布局,開啟了海上風電的「開掛模式」,先後成立了福建、大連、廣東、山東、江蘇5個片區分公司,是全國唯一一家在沿海8個省市均實質性開展了海上風電勘測設計業務的設計單位,業務範圍涵蓋海上風電的規劃、資源評估、勘測設計、諮詢、技術評審、後評估等全過程勘測設計諮詢服務,以及國內外項目工程總承包。
  • 發力氫能源產業布局 鴻達興業與日本旭化成株式會社籤署《氯鹼制氫...
    來源:證券日報網style="width:884px;font-family: 微軟雅黑;text-align: justify;"> 本報記者 曹衛新鴻達興業氫能源產業布局再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