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風電未來發展,國電投將設海南總部開發遠海風電透露啥信號?

2020-12-07 新浪財經

來源:能源一號

發展十數年,國內海上風電市場終於一朝騰飛,不僅年新增裝機量突破GW級,各省新增核准及開建的容量亦已達到歷史新高。今年以來,海上風電大風機賽道的角逐日漸激烈,第一梯隊整機商投入的大兆瓦機組產品集中落地。

4月28日,金風科技(002202.SZ)8 MW海上風電機組完成樣機吊裝。

6月8日,上海電氣(601727.SH)8 MW海上風電機組實現「黑啟動」發電。

6月16日,太原重工(600169.SH)在2019年的年報中披露,其8 MW海上風機已通過設計認證,正式擠入擁有8 MW及以上海上風機的整機企業行列。

而7月7日,明陽智能(601615.SH)發布其最新的11 MW海上風機,一舉再次刷新中國最大風機容量紀錄,此機型功率僅次於西門子歌美颯的14MW與GE的12MW,為目前全球第三大海上風機。

國際國內海風巨頭持續研發大風機為哪般?

從海上風電開發較為成熟的歐洲市場來看,目前裝機的主流海上風電機組已經從過去的6MW提升至8MW,而10MW+的機型也越來越多地受到了海上風電開發商的青睞。

5月19日,西門子歌美颯發布14MW海上直驅風機,型號SG 14-222 DD,葉輪直徑達222米,成為目前全球正式發布的最大容量風電機組。據悉,此款機型樣機將於2021年下線,而上市時間則為2024年。

目前海上風機單機容量排名全球第二的是GE12MW機型。此機型已於2019年11月在美國馬塞諸塞州進行了測試,同年已獲海上風電開發巨頭沃旭集團(Orsted)100臺的批量訂單。

為什麼國際國內海上風電巨頭紛紛大手筆加快步伐推出10MW+機組呢?

據行業資深人士介紹,風機成本佔海上風電項目建設成本約40%。風機的不斷優化使得海上風場的造價有了顯著的降低,關鍵基於兩點:一,風機本身的單位成本持續下降,十年間此項成本降幅達50%;二,更為重要的是,風機單機功率越大,所需機位點越少,非風機成本越低。亦即,項目單位均攤的非風機成本越低。

我們以一個200MW海上風場為例,對比50臺4MW機組和25臺8MW機組兩種方案:使用8MW機組所需機位點從50個降低至25個,整體基礎及塔筒造價將直接大幅下降!同時,項目整體建設周期將大幅縮短,亦即大幅降低了吊裝平臺的租賃時長及費用!

不難測算,幾個關鍵因素疊加對項目的非機組成本下降作用幅度可達30%-50%。即使假設風機本身成本不變,風場整體建設成本下降路徑已經清晰可見。過去的數年裡,海上風機主流單機功率穩步提升至5MW以上,不僅風機單機功率越來越大,風輪直徑也越來越大,塔筒也越來越高了。

摩爾定律揭示了技術進步的速度,以上分析不難看出,風電領域也存在類似規律:風機價格持續降低,而功率及性能均持續提升。為了滿足這一系列變化,風機本身則從軟體到硬體都需要進行一系列升級。

國際巨頭先行試水,深遠海開發近在眼前

2020年7月24日,明陽智能(601615.SH)披露非公開發行股票申請獲得證監會核准批覆,募集資金總額不超59億元,其中10MW級海上漂浮式風機設計研發項目備受關注,此舉被認為是公司高調進軍漂浮式海上風電領域的信號。

無獨有偶,7月24日下午,海南省政府與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在海口舉行工作座談,並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國電投將設海南總部開發遠海風電,此舉又透露了什麼信號?

由陸地向海上風電拓進,由近海向深海風資源探索,由海上固定式向漂浮式創新,風電行業的新浪潮已然掀起。漂浮式風電,被稱為下一代海上風電新技術。當近海資源開發逐漸飽和,海上風電的發展勢必走向風資源更豐富的深遠海,而漂浮式風電技術的應用將使可利用的海上風力資源擴大十倍,從而在能源轉型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幫助實現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提出的將氣溫上升控制在1.5℃以內的目標。

漂浮式風機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它能被安裝在固定基礎風機無法到達的水域,從而使可利用的海上風電資源擴大十倍。截止2019年底,全球共安裝了65.7 MW的漂浮式海上風機,分布於英國、日本、葡萄牙、挪威和法國。

根據目前已規劃的項目,GWEC預測到2030年將會有6.2GW的漂浮式海上風機投入使用,但如果相關成本下降的趨勢加快,屆時的裝機有可能達到19GW。

從國內市場來看,前有整機企業開發漂浮式風電技術,後有開發企業擬開發遠海風電,而國內首個漂浮式試驗風場亦已完成招標。結合國際市場的試驗結果與國內市場的實際開發利用情況,不難看出,漂浮式海上風電市場已經呼之欲出。

展望未來,漂浮式風電規模化商用後,還可以與海上油氣平臺結合,亦可以考慮通過海上風電制氫。不僅有助於實現海上風場的附加收入,也可以推動重工業和交通運輸業實現低碳和環保目標。

相關焦點

  • 看國家電投能源科技工程海上風電發展之路
    下一步將持續完善海上風電技術管理標準,把先進的管理理念推廣應用到國家電投系統內外,為國內海上風電業務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作為國家電投集團海上風電專業化建設平臺,為搶抓海上風電發展窗口期,助力國家電投集團海上風電業務進入國內第一梯隊,邁向世界一流,能源科技工程註冊成立了海上風電安裝船的合資公司,購置了國內最領先的海上風電安裝平臺——「國電投001號」。
  • 潮間帶和近岸海上風電項目遭遇發展瓶頸
    然而與國際海上風電的普遍發展趨勢——深水遠岸相反的是,目前我國海上風電項目大都選擇在近海海域和潮間帶上。可當海上風電遭遇近海海域用海矛盾重重,風電場對近海生態環境、海上旅遊等造成較大影響時,我們的海上風電該何去何從?未來發展之路又在何方?    作為清潔能源,風電的發展是「十二五」期間國家重點支持的領域。其中海上風電既是國際能源開發的潮流,也是我國風電未來的開發重點。
  • 菲律賓首批海上風電!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近日,一家由歐洲和當地企業組成的聯合投資開發主體宣布正在推進菲律賓首批海上風電項目開發,規劃裝機1.2GW。他們正在菲律賓開發500MW規模的陸上風電,最早會在2022年併網首批項目。本次,他們對外宣布獲得了國家能源部門頒布的兩座海上風場「獨家調查和開發權」,這兩座風場分別為位於北部海域的Aparri Bay 和位於中部海域的Guimaras Strait。
  • 中國海裝助力打造「風電產業之都」 繪就海上風電發展新藍圖
    6月8-9日,2020中國(南通)海上風電產業鏈發展大會在江蘇南通成功舉辦。作為國內海上風電領域的先行者和最早落戶南通的整機廠商,中國船舶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海裝」)應邀參會。會上,中國海裝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滿昌在講話中表示,中國海裝參與並見證了中國海上風電從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發展和壯大的全過程。
  • 我國漂浮式風電進入實質性階段:裝備企業開始研發 電源企業開始規劃
    再回到7月24日:海南省政府與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在海口舉行工作座談,並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國家電投將在海南開展遠海風電開發等,如果不出意外,遠海風電劍指漂浮式海上風電。根據原華夏能源在海南島西側初步規劃,海南至少有不低於1500萬千瓦海上風電可以開發。
  • 菲律賓海上風電潛力巨大 將開闢固定式海上風電市場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菲律賓將開發本國首批 海上風電項目。開發商表示,這些項目的面積和規模超過了最初的計劃。從長期來看,菲律賓海上風電潛力巨大。Triconti ECC可再生能源公司董事Bjrn Rosenberger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希望在菲律賓中部的吉馬拉斯海峽(Guimaras Strait)和北部的阿帕裡灣(Aparri Bay)地區開發固定基礎式風電項目,其計劃總裝機量可達1.2 GW,但實際上可能要遠高於此。
  • 廣東陽江「海上風電+海洋牧場」生態發展可行性初探
    4月,由中廣核研究院牽頭申報的2020年省級促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項目「漂浮式海上風電與海洋牧場融合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完成合同籤訂。5月,中新社報導了海南首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這是中國第一個位於熱帶地區的海洋牧場,據了解海南省也正在積極推動深遠海海上風電和海洋牧場的融合發展。
  • 明陽的「海上風電時代」
    隨著近兩年,國內海上風電正步入規模化開發階段,將極大地推動能源結構的轉型。明陽海上風電的探索與實踐之路,源於國內首個海上試驗風電場——龍源如東30MW潮間帶試驗風場項目。此風場共安裝了9個廠家的16臺機組,分別為1.5MW風機6臺、2.0MW風機6臺、2.5MW風機2臺和3.0MW風機2臺,總容量32MW,於2009年開工建設,2010年全部投產發電。
  • 中國海裝助力風電後市場及海上風電運維創新引領、提質增效
    在專題論壇中,中國海裝大數據專家以「中國海裝診斷預警微服務平臺」為題,同與會者做精彩分享。 以需求為導向,以創新運維提質增效 我國海上風資源豐富,風電開發空間大,近兩年國內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呈現突破性增長。隨之而來的海上風電運維相關問題也備受關注。
  • 優化電纜技術,海上風電投資將下降400~500元/kW
    隨著海上風電項目開發逐漸從近海走向風資源更加優秀的深、遠海,作為電力輸送的關鍵通道,海底電纜的重要性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熟知。對於電纜製造商而言,海上風電的大規模發展給企業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增量市場。面對遠海風電規模化開發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電纜商應當如何在全新賽道提前搶跑?
  • 粵海上風電開發 「棄灘涂 謀出海」
    在真正的「風電人」眼中,海上風電的發展仍然有很多困難需要克服。「潮間帶項目只能在漲潮和退潮的時候才能進入風場,成本很高,施工和維護都受到限制。退潮的時候坐拖拉機進場,漲潮的時候就坐小漁船。」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風機樣機運營維護負責人說。而在某海上風機施工隊負責人老曹看來,潮間帶項目不僅對施工時間提出了要求,更要求施工裝備不斷提升。
  • 中國船舶重公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總監張海亞:構建海上風電...
    2018年6月14日-15日,第三屆「海上風電領袖峰會」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辦。峰會匯聚世界各國風電精英,探尋海上風電創新方向。14日下午,在峰會舉辦的「大國重器—海上風電大型機組高峰論壇」上,中國船舶重公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總監張海亞致辭,張總給我們談了海上風電應用的新潮構想。
  • 風電「後平價」時代:海上風電成「最後一座山峰」?
    此前,遠景能源高級副總裁田慶軍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海上風電的平價是中國風電攀登的最後一座山峰,一旦登頂成功,中國風電發展在技術上一馬平川、再無障礙。「最後一座山峰」2019年,我國海上風電市場發展增速創新高,根據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數據,我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2.4GW,同比增長44.71%,佔全球新增裝機比重近40%,穩居海上新增裝機全球第一。同時,隨著我國海上風電市場的高速發展,預計2020年我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量將趕超英國和德國,位居全球第一。
  • 國內又一「海上風電+海洋牧場」結合開發項目,或落地海南!
    北極星風力發電網獲悉,大唐海南海洋牧場與海上風電結合開發專題研究報告編制服務招標。項目建設地點在海南省東方市(樂東市),項目裝機規模50萬千瓦,服務工期:暫定2020年9月10日至2020年11月16日。 以下為招標公告原文:
  • 國際能源網-風電每日報,3分鐘·縱覽風電事!(11月11日)
    國內單體容量最大海上風電項目進入風機吊裝階段11月10日6時50分,由中天科技集團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電投江蘇如東H4#、H7#海上風電場項目首颱風機順利吊裝完成,標誌著國內單體容量最大、如東投資規模最大的海上風電項目全面進入風機吊裝階段。
  • 英國重視浮式海上風電 2021年或獨立競標
    英國制定了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目標,但目前固定式基礎海上風電在用海、環境、雷達幹擾等方面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為實現這一目標帶來阻礙。為此,英國決定加快浮式風電的發,以幫助實現既定目標。近日,英國建議對差價合約機制(CfD)進行修改,並提出將浮式海上風電作為一項獨立的合格技術競標,享受獨立的執行價格(中標價)。據分析,如果這一修改建議被採納,英國浮式海上風電項目在下一輪CfD競標中將有更大的中標概率,從而使這種不成熟的發電技術得到更快的發展。
  • 致力風電葉片生產的艾郎風電獲辰韜資本投資
    12月21日消息,辰韜資本宣布投資上海艾郎風電科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艾郎風電」或 「公司」)。據了解,艾郎風電是國內領先的風力發電機組葉片生產商,總部位於上海,目前在風電資源集中的張北、玉門、興安盟、南匯、臨港、海門布局了6個生產基地。
  • 餘文俊:海上風電將成為新的藍海市場
    會上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高級分析師餘文俊接受了和訊網專訪他指出國內海上風電市場有望快速啟動,並對海上風電從五方面做了詳細解讀。  一、2014,中國海上風電元年  根據能源局2020年20GW的裝機規劃,海上風電未來七年符合增速接近100%,項目投資對應4500-6000億元。
  • 海上風電優勢有哪些?
    海上風電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具有不可持續性且對環境造成了日益嚴重的影響。出於對化石能源枯竭的擔憂,以及降低化石能源的依賴,各國和地區紛紛把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作為國家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及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 明陽智能張傳衛: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推動海上風電規模化開發
    明陽智能董事長張傳衛在接受eo記者專訪時表示,現在全球海上風電方興未艾,以中國的開發規模和創新能力,我們完全有可能在新一輪發展中領跑甚至領導全球。但當下,如何完善產業鏈、降低成本是海上風電參與者需要直面的挑戰。張傳衛認為,海上風電補貼退坡是無可非議的,但應該緩步退坡,海上風電需要至少三年時間,通過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實現成本的進一步下降。如何構建完整高效的供應鏈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