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真東渡日本,真是去當漢奸的?也有人說,他是被聖德太子感動了

2020-12-13 騰訊網

聲明:本文素材來自《東亞佛教史》一書,作者原創,獨家首發,轉載必究,拒絕偽史,保證不涉時政。

鑑真東渡,在東亞歷史上一直都被視為中日兩國友好的典範。但是,由於近代中日之間的仇怨,很多人不自覺採用「輝格史觀」來看待鑑真東渡,認為鑑真東渡是去當漢奸的,並且還帶走了一些東西,讓後世詬病數千年。那麼,鑑真東渡的目的是什麼?並且,他帶走了哪些東西?據史料記載,7世紀的新羅(韓國)和日本,都奉行佛教立國思想。佛教社團在日韓社會日益壯大,並且,也讓日韓各自處於歷史的十字路口上:

因為按照這樣發展下去,日韓的世俗政權必然會被傾覆,最終成為佛教統治下的國家。好在唐朝初年,唐朝擊敗新羅,並且在唐朝的影響下,新羅清洗了佛教社團,改而以儒家思想立國。這一決定對韓國歷史產生深遠影響。時至今日,韓國依舊有一定的儒家文化氛圍。日本當時也面臨這樣的尷尬:當時的日本佛教教義混亂,戒律也互相牴觸。甚至僧侶可以娶妻生子。

並且佛教社團掌握了大量的土地、人口,並且,佛教社團掌握的土地和人丁都不必繳納賦稅。此長彼消,日本朝廷掌握的社會資源越來越少,面臨統治危機。因此,日本朝廷考慮從大唐尋找精通佛教戒律之人,將正宗的佛教戒律引入日本,整頓日本佛教亂象。因此,日本的孝謙天皇多次派人來大唐,向李隆基遞交國書,希望李隆基能派遣大德高僧東渡日本傳播佛法和戒律,並且,還讓遣唐使在日本民間尋找可以信任的僧侶。

鑑真大師就這樣被遣唐使發現。當鑑真大師了解到日本的情況以後,尤其是當鑑真得知,日本的聖德太子打算革新佛法,尤其是希望佛法能夠永世興於佛法的事情以後,鑑真被聖德太子的態度所打動,並覺得此生的使命就是東渡日本鴻傳佛法。於是,鑑真決定東渡日本。不過,當時的航海技術極為落後,因此,東渡日本意味著九死一生,但是,鑑真還是堅定地踏上了東渡之路,並經歷了五次失敗,直到第六次,才成功。

鑑真到日本以後,廣傳佛法和戒律,讓處於混亂的日本佛教走上正軌,並且,還將各種唐朝先進的工藝帶到了日本。讓日本社會有了飛躍前進。而最讓人詬病的是:鑑真東渡的時候,還將王羲之的墨寶《喪亂帖》也帶到了日本。王羲之的墨寶,王羲之在世的時候,就已經被視為無價之寶。

在當代,《喪亂帖》的價值更是難以估量,甚至可以將其視為國寶。因此,有人認為:鑑真將《喪亂帖》帶到日本,是漢奸行為。不過,這種認知其實是不對的。因為,鑑真時代的人,只有天下觀——既天下一家。對於鑑真那個時代的人來說,不論是大唐還是新羅、日本,都是天下的一部分。因此,不能用現代人的觀念,來衡量古人的行為。

相關焦點

  • 鑑真東渡日本,真是去當漢奸的?也有人說,他是被聖德太子感動了
    鑑真東渡,在東亞歷史上一直都被視為中日兩國友好的典範。但是,由於近代中日之間的仇怨,很多人不自覺採用「輝格史觀」來看待鑑真東渡,認為鑑真東渡是去當漢奸的,並且還帶走了一些東西,讓後世詬病數千年。那麼,鑑真東渡的目的是什麼?並且,他帶走了哪些東西?據史料記載,7世紀的新羅(韓國)和日本,都奉行佛教立國思想。
  • 從鑑真六次東渡,淺析慧思轉世日本聖德太子說法之真偽
    引子在中日兩國的交往歷史上,有過這樣一段佛教奇緣,1400多年前的隋朝時期,在後世日本人心目中有著崇高地位的聖德太子,彼時正主政日本,作為天皇的後代,他曾自述為衡山高僧惠思轉世,到了唐朝,著名的鑑真大師曾聽聞此事,因而同意日僧的邀請,歷經六次磨難東渡日本。
  • 從鑑真六次東渡,淺析慧思轉世日本聖德太子說法之真偽
    引子在中日兩國的交往歷史上,有過這樣一段佛教奇緣,1400多年前的隋朝時期,在後世日本人心目中有著崇高地位的聖德太子,彼時正主政日本,作為天皇的後代,他曾自述為衡山高僧惠思轉世,到了唐朝,著名的鑑真大師曾聽聞此事,因而同意日僧的邀請,歷經六次磨難東渡日本。
  • 歷史上鑑真東渡日本,為何讓後人詬病?網友:帶走一物,不能原諒
    在日本大化改新時期,鑑真曾經六次東渡,弘揚佛法,當時日本正處於動亂時期,鑑真的出現改變日本當時的局勢。因此,他在中日兩國,尤其是日本有極高的聲譽,但是由於他的跨國傳播存在著眾多疑點,一部分人也對他持有批判的看法。
  • 唐朝時鑑真東渡日本,給日本帶去了什麼?以致後人一直詬病
    (鑑真東渡油畫)  744年第三次,修好船準備出發,又在舟山海面觸礁,只得又回去休整,在休整期間,有佛教徒向官府告密,說有人誘使鑑真出國渡海,官府因此抓了日本留學僧榮叡。又失敗了。  鑑真如此瘋狂不顧生死的六渡東海,他為的什麼啊?傳法嗎?鬼才會相信是傳法這個動機。但是除了傳法,中國人找不出鑑真必去日本的原因,因為他去日本帶去的是大唐文化之精華,直接促進日本快速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邁進。
  • 古代日本的佛學是學習中國?佛學外教鑑真和尚東渡日本!
    公元622年,聖德太子去世了,四年之後,蘇我馬子也死了,生前他們兩個雖然在政治上就是互相利用,但是兩個人也都默契地維持著這種平衡,保持著一個良好的關係,但是到了兩個人的兒子這一代,微妙的平衡就被打破了,蘇我馬子的兒子蘇我蝦夷,蘇我蝦夷的兒子蘇我入鹿,他們認為聖德太子享有盛譽,他的兒子山背大兄王子擁有皇位的繼承權,他將來肯定是皇位的有力競爭者,而這種形式對蘇我家是非常不利。
  • 歷史上鑑真東渡日本,為何讓後人詬病?網友:帶走一物,不能原諒
    在日本大化改新時期,鑑真曾經六次東渡,弘揚佛法,當時日本正處於動亂時期,鑑真的出現改變日本當時的局勢。因此,他在中日兩國,尤其是日本有極高的聲譽,但是由於他的跨國傳播存在著眾多疑點,一部分人也對他持有批判的看法。
  • 歷史上鑑真東渡日本,到底帶走了什麼,讓後人詬病
    (鑑真東渡油畫)744年第三次,修好船準備出發,又在舟山海面觸礁,只得又回去休整,在休整期間,有佛教徒向官府告密,說有人誘使鑑真出國渡海,官府因此抓了日本留學僧榮叡。又失敗了。744年第四次,鑑真一行30多人瞞著官府,想秘密從福州出發。誰知道鑑真的弟子靈佑,向官府採訪使告密,鑑真他們被追回後,遣返揚州。
  • 鑑真和尚為何執意要東渡日本?
    (圖片來源於網絡)在探討鑑真東渡原因之前,有必要對鑑真東渡前的經歷做一介紹。鑑真是揚州人,14歲時隨父遊至揚州大雲寺,見佛像心中有感,自願出家。公元705年鑑真從南山律宗(指佛教宗派)大師——道岸受菩薩戒(指佛教戒律),兩年後,他從揚州出發到洛陽和長安求學,次年,在長安實際寺從恆景大師受具足戒(亦指佛教戒律)。
  • 歌劇《鑑真東渡》何以感動日本
    原標題:何以感動日本 用音樂詮釋鑑真心路引發共鳴 歌劇《鑑真東渡》何以讓日本人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這個問題,創作前就一直徘徊在導演刑時苗的腦中。為此,他特意拜訪早稻田大學的一位教授:鑑真對日本人而言到底意味著什麼?教授只回答了兩個字:恩人。
  • 鑑真東渡 帶到日本的這些,影響日本到現代
    早在公元604年,聖德太子制定的《憲法十七條》裡,就明確宣布要「篤敬三寶」。所謂「三寶」,指的就是佛法僧。佛教東漸日本,對當時還在熱衷巫術崇拜的古代日本人精神世界產生的衝擊是不言而喻的。就像日本佛教學者村上專精所說,「佛教初傳到本土,東海靈島之民深深領悟佛陀大悲的圓音,佛法真如衝破無明長夜的黑暗,呈現明月般的光輝。」
  • 鑑真東渡日本,給日本帶去哪些影響?
    我們中學課本就知道唐朝的鑑真和尚為弘揚佛法,六次東渡日本的事跡。前五次雖歷經千險,卻始終沒有成功,第六次東渡時,鑑真大師已經66歲高齡,且雙目失明,但是他屢挫屢敗永不放棄的決心終於感動了上天,成功踏上了前往島國弘揚佛法之路。
  • 歷史上的鑑真東渡是「傳播佛法」,為何有人說他是「賣國賊」?
    在我國的歷史上,佛教雖然屬於是一個外來教派,但是卻在我國發展的十分興盛,尤其是在唐朝的時候,李世民就非常信奉佛教,甚至有著西天取經這樣的故事,而那些佛教徒也希望自己的教派可以傳播到世界各地,而今天要給大家說的就是歷史上的鑑真東渡是「傳播佛法」,為何有人說他是「賣國賊」?
  • 歷史上鑑真東渡日本,到底帶走了什麼,讓後人詬病?
    鑑真是揚州人,他經歷了歷經6次,歷時12年的東渡,如此這般執著只能用「瘋狂」形容,最終終於在熬死若干弟子後,東渡成功。公元742年秋天,榮睿和普照遵天皇旨意,專程打長安奔赴揚州,聘請鑑真東渡日本。鑑真已經55歲了,身體不是很好,所以他的弟子都不讓他去日本,但是鑑真說,這是我的天職,我必須讓日本人能聆聽佛法。
  • 六次東渡日本的鑑真和尚給日本帶去了什麼,他的行為是對還是錯
    在長安期間,鑑真勤學好問,不拘泥於門派之見,廣覽群書,遍訪高僧,除佛經之外,在建築、繪畫,尤其是醫學方面,都具有了一定的造詣。他已成為對佛學具有較深造詣的高僧。之後他回到大明寺並成為了主持,以這裡為中心,開始了他此後三十年在淮南地區廣泛的宗教活動和社會活動。733年成為當地佛教領袖、大明寺方丈,受其傳戒者前後有四萬餘人。時人譽其"江淮之間,獨為化主"。
  • 鑑真和尚東渡,真的到日本了嗎?
    日本派遣了很多遣唐使來唐學習關鍵的技術,這在當時實在是友好的往來,不過他們去還有別的目的那就是邀請唐代的高僧鑑真和尚去日本傳授佛法,究竟鑑真和尚到日本了嗎?他在日本真的傳授佛法有什麼樣的影響呢?那一年正好是公元742年,鑑真和尚正在大明寺,突然就來了兩個人要見他。原來是日本來的遣唐使,在當時中日友好,而鑑真和尚也出於這種友誼,決定去日本傳授佛法。
  • 鑑真東渡日本,為何被後人詬病?
    這也是後人站在中國立場上對籤真詬病的地方,如果站在印度人的立場上,唐玄奘也不見得招人待見,所以對鑑真東渡就不能帶太多個人成見,否則鑑真東渡日本就變成肥了日本虧了大唐的蝕本生意!鑑真為什麼要六次涉險東渡日本?
  • 鑑真東渡弘法
    唐鑑真大和尚東渡日本傳法是為法事也,何惜身命,諸人不去,我即去耳。據《宋高僧傳》載,幼小的鑑真就具有很深的佛緣:「見佛像,感動夙心,因白父求出家。父奇其志,許焉。」 就這樣十四歲的鑑真在大雲寺出家為僧,法名鑑真。十八歲時受菩薩戒,與他授戒的法師就是當時在佛教界非常有名的道岸律師。道岸是高僧文綱的弟子,於佛法戒律的修養都非常高超,他曾是唐中宗李顯的授戒師,亦被推為天下四百餘州的「受戒之主」。出家後的鑑真跟隨道岸學習律學,經過兩年多的刻苦學習,他已在佛法上卓有成效。
  • 陶生侃大唐16-鑑真東渡
    鑑真問弟子們有誰願意冒著生命危險遠渡重洋去日本傳法。弟子們全都沉默不語。鑑真生氣地說:「為了弘揚佛法,命又算什麼!你們不肯去,那就我去!」弟子們被鑑真的勇氣所感動,當場就有21個人表示願意一起去。743年,55歲的鑑真及弟子21人,連同4名日本僧人,開始造船。當時唐朝嚴禁私人出國,但同行的日本僧人搞到了宰相李林甫的公函,所以地方官沒有阻攔他們。
  • 鑑真東渡日本,為何被後人詬病?
    這也是後人站在中國立場上對籤真詬病的地方,如果站在印度人的立場上,唐玄奘也不見得招人待見,所以對鑑真東渡就不能帶太多個人成見,否則鑑真東渡日本就變成肥了日本虧了大唐的蝕本生意!鑑真為什麼要六次涉險東渡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