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上半年疫情過去,很多行業開始復甦,但有一行業出現了「用工荒」,這個行業就是——卡車司機。今年上半年,人社部發布了一份全國就業數據報告,報告顯示,目前我國最短缺的職業是銷售,其次是服務員,保安員和卡車司機。而隨著疫情的結束,工廠和企業的復工和產,物流行業恢復運營,對卡車司機的需求越來越大。很多企業開出萬元以上月薪,但卻很少有人報名。
卡車司機缺口有多大?大數據顯示,中國大約需要3000萬卡車司機,目前缺口在1000萬左右。更令人擔憂的是,在所有員工中,70後是卡車司機中的主力,佔比達50%,而90後的比例不足20%。通過這些數據顯示,卡車司機行業的「老齡化」現象嚴重,只有中年人願意幹,而年輕人不願意幹這份工作,可以說這個行業後繼乏人。甚至於有些單位將卡車司機的價格開到1萬至1.5萬之間,很多年輕人也不願意去幹。
其實,早在上世紀80-90年代,卡車司機絕對是「高端職業」。當時,一些村裡人認為,開卡車的司機要學習交通規則、要分析路況,還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識,這是腦力和體力勞動相結合的工作,要學習這樣的技能是有錢人家,窮人家哪有錢學這門技術?而且,村民們也覺得,只要村裡出一個卡車駕駛員,村子邊就會修築公路,就會把外面的東西帶進來,把村裡的特產帶到外面去,這樣農村當地的經濟就搞活了。所以當時就有「卡車動一動,全村跟著動」,就是說,只要村裡出了卡車司機,這個村的經濟就會被車輪帶動起來。由此可見,當時卡車司機是很吃香的行業。
也許有人會覺得奇怪,過去卡車駕駛員這個「高端職業」,為啥現在沒有人願意幹了呢?我們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第一,現在的年輕人與過去不同了,他們喜歡做做管理和文職工作,坐在辦公室裡面很體面,沒什麼壓力,收入少點也無所謂。但是,像卡車司機這種高強度,又辛苦的工作,基本上沒有人願意去幹了。
第二,卡車司機工作壓力很大,駕駛卡車絕對是份體力活,尤其是開長途的卡車司機,時限很緊,有的規定你一天要幾個來回。有些駕駛員通常是整夜駕車,在路上吃飯和睡覺,生活沒什麼規律,有的時候連上廁所的地方都找不到。而且,由於生活沒規律,還容易引起一些慢性疾病。此外,在駕駛過程中,駕駛員的精力要高度集中,稍微有一絲一毫的鬆懈都不行。
第三,從表面上看卡車駕駛員的收入並不低,但是駕駛員長期處於疲勞駕駛狀態之中,難免會出現交通事故,所以,這個行業的風險性還是很大的。輕一點的碰到交警開出罰單,重一點的與人家車輛相撞,造成別人損失的,還要陪出很多錢。而這些都是卡車駕駛員要自己來承擔。另外,在運貨過程中,萬一遇到天氣或其他原因而延誤,這些損失也要由司機來承擔的。所以,卡車司機工資雖高,但是風險系統數大,而且發生各種事故和損失都要由自己承擔。
從大數據看,現在卡車司機這個工作存在較大的缺口,而且月薪都過萬元。為什麼卡車司機這個崗位卻招不到人?這主要是年輕人覺得坐在辦公室舒服,整天在外面跑長途實在太辛苦。此外,卡車司機的精力要集中,不能有一絲懈怠,而且生活沒規律,容易影響到身體的健康,患上各種疾病。更可怕的是,做卡車司機由於長期疲勞駕駛,容易發生交通事故,輕則被交警罰款或扣分,重則給對方造成財產損失等一切要自己來承擔。與其幹這樣的苦差使,還不如送外賣、做快遞、以及去做網際網路行業,這樣生活壓力可能更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