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朕知道了」紙膠帶 看臺灣文創與傳統文化有機融合)
「朕知道了」紙膠帶。 |
「電音三太子」。 |
說到臺灣文創產品,臺北故宮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其最為人所熟知當數「朕知道了」紙膠帶,簡單的四個字,是清康熙皇帝真跡的複製品,幾乎滿足了網絡傳播的所有元素,引發了網友的瘋傳和熱烈討論。 本次「逐夢他鄉重慶人」採訪組臺灣之行,從北端的臺北到南端的高雄,所到之處,發現臺灣的文創產品相當發達,這些產品與「朕知道了」紙膠帶一樣,深受市場歡迎。 賣萌膠帶,讓傳統文化走向時尚 在臺北故宮,三層樓都有一到兩個小型文化創意類小商品店,小店內每小盒紙膠帶賣200新臺幣,折合人民幣40餘元,一盒內有三個膠帶。其實價格小貴,但依然無法阻止遊客的熱情,一買就是數盒。除「朕知道了」外,還有五個系列共十多個品種,加入了青銅器圖紋和故宮院藏印章等圖案。 據宣傳資料顯示,臺北故宮的文創產品歷經50餘年,一開始,就是賣簡單的仿真品;到2000年,臺北故宮向全球徵集創意,設計了許多產品,這一發展思路至今還在執行。這個火爆兩岸的紙膠帶,就是兩個學生的方案。第三個階段則是臺北故宮自己做高端開發,創作高仿瓷器和畫作,自己發行出版品。 經過多年發展,臺北故宮的文創產品線豐富,達兩千多種。這些衍生品,已成臺北故宮博物院主要收入來源,直逼門票收入。 黃金撲克,將主題文創做到極致 臺灣善於將文創產品根據地域、人文、歷史特點做到極致,緊扣一個主題,衍生出豐富多彩的產品。 新北市瑞芳區的九份金礦博物館是一個金礦遺址公園,小地名叫金瓜石。整個景區緊緊圍繞金礦做文章,遊客可以在裡面體驗淘金、鍊金的全過程,這一活動很受遊客歡迎。同時,景區遍布各類以黃金、礦工生活為主題的文創產品。工藝品小店內,有黃金撲克、黃金手工香皂、金磚樣式的開瓶器、冰箱貼、鑰匙扣等琳琅滿目,品類有數十種。這些最具人氣商品,每天銷量可觀。 此外,臺北101大廈、眷村遺址、艋舺老街等地方,均有與之相配套的文創產品,這些地方的旅遊商品櫃檯前,隨時能看到圍滿爭相購買的遊客。 電音三太子,時尚外衣下的傳統之魂 細細梳理便能發現,對傳統文化的「活化」傳承,已然成為臺灣的一大特色,風靡臺灣青少年群體的「電音三太子」就是最好例子。電音三太子源於廟會的哪吒三太子陣頭,陣頭也稱為藝陣文化,是臺灣宗教活動的傳統習俗,早年皆以傳統鑼鼓為背景音樂。在陣頭文化中加入流行動感音樂,傳統民俗結合現代節奏,成為另類流行圖騰,意外地受到年輕族群歡迎。現在電音三太子已被引入新加坡,同樣在年輕人中掀起追捧熱潮。 本報記者 楊野 |
(原標題:從「朕知道了」紙膠帶 看臺灣文創與傳統文化有機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