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5 16: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今天進入二十四節氣中的小寒
這預示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到來了
此時自然界陰盛陽衰,寒氣襲人
極易損傷心腎陽氣
極寒天氣如何養生?
上海長徵醫院中醫科趙婧副主任醫師昨天做客《X診所》,和大家聊一聊簡單便捷的養生方法。
陽氣對於身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保溫杯加養生藥材,這種便捷又簡單的養生法成了很多人的標配,但究竟是不是人人都適用呢?
01
兩招判斷該補還是瀉?
中醫強調「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就比如說同樣是疲勞沒精神,有些人的確需要進補,有些人卻需要的是先瀉。如何判斷自己屬於哪種呢?
1.觀察排便情況
如果排便次數為2—3天一次,並且有秘結、費力的情況,那麼你要引起注意了,身體裡有溼邪,屬於實證。
2.觀察舌像
早上刷牙前,觀察舌苔,如果舌苔上覆蓋了一層厚厚的舌苔,無論黃膩苔還是白膩苔都屬於實證。
如果你的舌苔出現很淡、水滑、有齒痕的現象,屬於虛症。
02
更精準的體質判斷
下面跟著診君一起進行體質測試吧,看看下面這些情況你有嗎?
1.老被人說懶,總是沒精神——氣虛
如果你有易疲勞、沒精神、舌體較胖且有齒痕等症狀,這些在常人看來比較「懶」的行為,排除器質性病變或慢性病外,從中醫理論講,有可能是氣虛發出的信號。長期處於氣虛狀態,沒有得到改善,還容易引起肥胖、習慣性便秘、各種炎症等問題。
專家放大招——代茶飲
1.黨參 2.黃芪 3.甘草 4.白朮 5.陳皮
平時可以將這個方子中的藥材裝入茶包放在保溫杯或者養生壺裡烹製。
2.五心煩熱、顴紅口乾、心煩失眠、眩暈耳鳴——陰虛
中醫所說的五心指手心+腳心+心火,如果你有怕熱,常有面色潮紅、少氣無力、頭暈耳鳴、心煩失眠等症狀,是陰虛最明顯的體現。
同時還要注意看舌像,下面圖片中的這種情況也是陰虛的表現。
很多陰虛的人,一燥熱不安,就想吃點清涼藥把火給瀉了,這其實是大錯特錯的。陰虛自然要補陰!
專家放大招——代茶飲
1.西洋參 2.麥冬 3.五味子 4.枸杞
西洋參、麥冬、五味子,這三位藥就起到很好的補陰滋潤的功效,再加上一味枸杞調和溫補,堅持一段時間飲用達到心神寧靜。
3.畏寒肢冷、小便清長、夜尿頻多——陽虛
如果有平時手腳冷,睡一晚上被窩裡還是冰冷,尿頻且清亮,夜尿次數超過2次以上的情況,再觀察一下舌像,如果和下面圖片中的一樣,你要引起注意了,這是腎陽不足,陽虛的表現。
專家放大招——從生活入手
陽氣是我們身體裡自帶的「小太陽」,陽氣足了才能抵禦寒冷的侵襲,所以不管是健康的還是虛弱的人,都要有固陽的意識,比如說戴個帽子、穿個背心甚至多泡泡腳,就可以達到補陽氣的效果了。
完整視頻請戳������
視頻|X診所
監製|季瑩
編審|王丹琳
編輯|方梅蘭
主管|長徵醫院政工處
投稿|2577239181@qq.com
原標題:《【媒體聚焦】今日小寒,中醫科趙婧和你談談「保溫杯裡泡枸杞」》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