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大咖說史工作室的大慧,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民間非常有名氣的「蟈蟈白菜」和「翠玉白菜」。
在臺北最有名的博物館內放著一件寶貝,雖說這件寶貝並不見得價值有多高,但是在民間卻有非常高的知名度。這件寶貝就是翠玉白菜,是晚清光緒皇帝其中一個妃子的陪嫁品。其實這顆白菜本身的價值並不是很高,至少無法與國寶級的寶貝相比。但是這顆玉白菜的雕刻手法卻非常精緻,表面上看起來就像真正的白菜一樣。工匠在製作這顆白菜的時候,根據材質特定工藝,用白玉雕刻成白菜的菜身,再把翠玉雕刻成白菜的菜葉,而且菜葉上還有兩隻昆蟲。大家可不要覺得雕刻師刻意雕刻這兩隻昆蟲,是為了表達白菜沒有注射農藥的意思,其實這兩隻昆蟲寓意在於多子多孫。整顆白菜用白玉和翠玉結合而成,象徵著未嫁之人的清白,同時也有祝願家庭美好的意思。雖然玉本身非常貴重,但是白菜非常接地氣,其中所象徵的寓意更是簡單又親民,就連普通的百姓都可以輕易看懂,所以這件寶貝非常受歡迎。
很多人都知道臺北博物館內的寶貝,卻不知道天津的博物館內,同樣收藏著工藝和價值足以和臺北故宮的寶貝並列的蟈蟈白菜。這個蟈蟈白菜同樣來自清朝時期,材質上有點比不上臺北的翠玉白菜,菜身除了白色以外還多了一層灰黃。不得不佩服清朝工匠的奇思妙想,看起來並不是那麼好的材質,卻被工匠們大膽的修改,直接把材質中的缺陷進行雕琢。反而把整棵白菜做得更加接近現實,這顆白菜也因此又被稱為「凍白菜」。
翠玉白菜的菜身只有白色一種顏色,蟈蟈白菜的菜身部分除了正常的白色以外多了一層灰褐色,連菜身上的經脈也雕刻的非常分明清楚。菜葉呈自然卷,菜心中間還有三隻正在吃菜的昆蟲,兩隻蟈蟈,另外一隻螳螂,讓這顆白菜看起來更加逼真。從這兩顆白菜中就可以了解到整個清朝對於白菜和蟈蟈的搭配有多常見了。不過工匠們巧妙的思維和精湛的雕工,還是讓人敬佩不已。這兩顆白菜的問世,也可以了解到清朝時期的雕刻工藝已經爐火純青了。
白菜造型之所以在清朝如此受歡迎,主要是因為它和「百財」諧音,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求財得財。白菜也預示著做人需要清白,所以為官者和女性都非常喜歡白菜。據說慈禧的眾多陪葬品中就有兩顆極品白菜,可是因為盜墓者作孽,最終兩顆白菜下落不明。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獨家原創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