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口
千年古村
3月6日,春寒料峭。從柘榮城關驅車40分鐘左右便到了溪口村,雖然路途漫長,但一路山巒起伏、修竹疊翠,伴著溪水潺潺,絲毫不覺疲憊。
溪口村位於柘榮縣乍洋鄉東南部,素有「十裡翠竹、萬擔茶鄉」之稱,系寧德市歷史文化名村之一。到達溪口村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彎石橋臥在潺潺碧波之上,這便是溪口村最出名的永安橋。該橋建於清同治二年(1863年),橫跨兩岸,橋面用千斤重的條石築成。
溪口村黨支部副書記袁亦光介紹,經專家鑑定,這座橋是華東地區現存單孔跨度最大的半圓石拱橋。遠看永安橋似半輪明月,水中的倒影與水上橋拱「雙拱」合璧,構成一幅完美的圓月圖,疑是天上明月飛落人間跨過永安橋,漫步在古村道上,但見城牆綿延、牌坊聳立,在這其間,民房鱗次櫛比,村民悠然自得,看見遊客也習以為常。自從兩年前,溪口村成為柘榮最先啟動的一個攝影旅遊點後,其優美的自然生態和深厚的人文景觀,讓眾多攝影家及遊客紛至沓來。袁亦光說,「這兩年,每年來溪口觀光旅遊的遊客都超過萬人村民吳麗容原本和眾多溪口村民樣靠農業為生,但隨著近幾年溪口旅遊業的發展,她也搞起了副業,開起了「時髦」的民宿,把自家民房改建後,裝修了6個房間共12個床位,去年正式開業。「平時生意一般,但是碰到節假日,經常爆滿。」吳麗容樂呵呵地說。
鄉村旅遊的不斷升溫,也為村裡的農產品帶來了銷路。土雞、竹筍、茶葉等備受遊客青睞。四方筍是溪口村最具特色的農產品,每年10月,是四方筍上市的季節,也是溪口村旅遊旺季。每逢這時,村裡的四方筍都供不應求。「去殼的筍一斤10元左右,去年十月我就賣了近6000元。」豐厚的收入讓村民袁良候樂開了花。位於溪畔的玉龍峰茶業有限公司,去年也因為遊客的購買帶來額外5萬多元的收人。不僅經營茶葉公司,老闆袁良成還投資近16萬元,修建了遊客接待點和民宿。「現在來溪口的遊客不僅僅局限於柘榮附近,也有北京、遼寧、上海的遊客遠道而來。」袁良成說,去年有一波上海的遊客來溪口遊玩,原本只打算住一個晚上,但被溪口的美景所吸引,最後住了四個晚上才依依不捨地離開。
慕名而來的遊客湧入溪口後,村裡的道路、公廁等基礎配套設施、鄉村環境衛生整治等工作也隨之加大力度。為了方便遊客,村裡設置了景點介紹、導覽圖、指示牌。2017年,溪口村投入60多萬元完成汙水處理系統建設,改廁67戶。同時投入近100萬元修繕了古牆古道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袁氏宗祠。「除完善提升基礎設施建設外,我們還深入挖掘原汁原味特色古村文化,致力於將迤邐的自然風光和濃鬱的文化底蘊相結合,促進鄉村旅遊發展推陳出新。」袁亦光說。
去年,柘榮縣委宣傳部和縣廣電局影視製作團隊攜手精心製作的微電影《煙雨溪口》獲得了福建廣播電視藝術獎一等獎,影片藉助溪口自然風光及人文景觀的展現,將溪口村的特色民俗、文化宣傳出去,推動了溪口村鄉村旅遊的發展。
來源:閩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