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產地 | 既種阿拉比卡也種羅豆的赤道之國-厄瓜多

2021-02-17 咖啡工房

點擊關注 | 每日精品咖啡文化雜誌咖啡工房

厄瓜多是南美洲裡面既出產阿拉比卡咖啡又出產羅布斯塔咖啡的少數國家之—,位於南美洲哥倫比亞和秘魯中間的厄瓜多,咖啡栽種的歷史可是相當悠久了。

咖啡在十九世紀早期在厄瓜多引入,到20世紀70年代仍然是厄瓜多最大的出口作物之一。

20世紀80年代,因為種植土地的數量開始下降,產量也開始下降。1997年至今,已經大大減少,現在只有1%的咖啡來自厄瓜多。

近年來,由於新的專業實踐,以及當地農民和烘焙商的努力,厄瓜多咖啡產業再次起飛。

厄瓜多最知名的Galapagos Islands加拉帕戈斯島上,棲息著達爾文發現的巨龜原生物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人類文化與自然遺產",因此嚴格禁止使用肥料、除草藥、殺蟲劑等所有化學製品,加上島上終年有濃密的霧氣外人鮮少進入,航海員稱其為惡魔島。

|  產區

其實厄瓜多的咖啡園種植面積普遍不大,約百分之八十的咖啡農種植面積低於5 公頃,13%介於5到10公頃之間,10公頃以上種植面積只佔7%。根據統計,在全國約三十萬公頃種植面積中,有百分之二十的咖啡園土地為非法佔用。

●Intag山谷

瓜亞基爾以南的安第斯山脈西部山麓以及馬納比省沿海的丘陵地區,這裡以種植阿拉比卡咖啡豆而聞名,咖啡豆具有酸度,甜度和苦味的完美平衡。

●皮欽查省

位於厄瓜多的西北地區,主要種植羅布斯塔咖啡豆。

●洛哈地區

洛哈地區在厄瓜多南部,緊鄰安地斯山脈,是世界上栽種咖啡最高的地區之一,海拔1450-2000米,也是該國重要的咖啡出口城市。咖啡豆品種為鐵皮卡,以水洗法處理,多以林蔭的自然栽種為主,當地海拔高、氣候變化以及土壤品質都非常適合咖啡生長,擁有眾多種植咖啡的優良栽種條件。

●加拉巴哥群島

南美厄瓜多海域,位於赤道正下方,是個神秘又魅惑的島嶼群,在加拉巴哥諸島上棲息著,許多這裡才有的固有種,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誓為」人類文化與自然遺產」。

因此法律嚴密地禁止肥料、除草藥、殺蟲劑或所有其它化學製品的進口或用途。

|  處理法

厄瓜多的咖啡處理方法以水洗法為主,這種處理方式可以生產口感更為乾淨的咖啡。

選豆→去除果肉→發酵→水洗→乾燥→脫殼

先在咖啡櫻桃中加大量的水,衝去浮在水面上未成熟的果實與雜質,進行選豆,再以脫肉機脫去果皮果肉。接著放入發酵槽發酵18~36小時,使發酵菌溶掉咖啡櫻桃表面的果膠,清水清洗後,曬乾1~3周再用機器乾燥,用脫殼機去除內果皮、脫殼、去種殼與銀膜,手續相當煩瑣。

|  咖啡品種

厄瓜多咖啡豆有加拉帕戈斯(Galapagos)和希甘特(Gigante)兩個品種,都有顆粒大、份量重的特點。但厄瓜多種植的咖啡品種主要還是波旁種。

波旁跟鐵皮卡一樣是比較古老的咖啡品種。

波旁(Bourbon)

早期(咖啡史前)鐵皮卡移植到葉門後的變種,豆形從瘦尖變成圓身。1715年,法國移植葉門摩卡的圓身豆到非洲東岸的波旁島(法國大革命後改稱留尼旺島Reunion)後才起名波旁。

波旁圓身豆1727年輾轉傳到巴西和中南美洲、1732年英國移植葉門摩卡到聖海倫娜島(後來囚禁拿破崙的地方)也是波旁圓身豆。波旁是美洲精品咖啡杯測的常勝軍。

厄瓜多咖啡按質量可分為一等(No.1)特優(ExtraSuperior)兩種。

|  交易制度

厄瓜多國內咖啡業買賣非常特殊,主要系由國內買家分赴各小農洽商購買,這些中間商不辭辛苦,從一村趕往另一村,逐一探望農戶,磋商價格。洽購後的咖啡集中運往少數咖啡廠處理,再轉送給外銷商或者加工業者。

|  金杯比賽Taza Dorada

金杯比賽(Taza Dorada)是由厄國咖啡出口協會(ANECAFE)每年所主辦,有點像是厄瓜多的卓越杯(COE)年度大賽,但是銷售生豆,還是要各自去找買主,沒有一起的網絡國際競標制度。

|  厄瓜多面臨的挑戰

選擇性收穫困難

由於國家地處赤道,所以全年都需要收穫咖啡。

這個國家的海拔高度從海平面一直到2000米以上——地形和氣候的廣泛差異,加上特定的挑戰與它在赤道上的位置相結合,提供了一個獨特的但並非不可能的挑戰。一個分支上,通常會包含咖啡發展周期的所有階段:未熟的咖啡櫻桃、成熟的咖啡櫻桃、和並排的咖啡花。這迫使一個農民去不斷地採摘咖啡,同時加工以獲得足夠的出口量,導致了由於延長採摘周期而導致的勞動力成本上升。

氣候變化

厄瓜多很容易發生這種微妙的變化,無論是由於海拔和赤道,還是東部的叢林和西部的海洋,輕微的氣候變化都會對農田產生巨大的影響。在早晨和下午的陽光中經常看到霧氣的地方,有時候會整天都籠罩在霧中,甚至在乾燥廠裡也不能幹燥。而在某些情況下,溫度和曝光度對於咖啡農場有會變得太高。為了種植出和往年品質一樣的咖啡,咖啡農們必須付出更多的時間。

厄瓜多人不相信好的咖啡必須在海拔高度生長,他們不僅沿著安第斯山脈的嵴骨種植咖啡,而且還在沿海地區、低洼的亞馬遜盆地、甚至在加拉帕戈斯群島種植咖啡。隨著美國各地的烘焙師們在尋找可持續的、小型的咖啡種植園,他們越來越多地將目光轉向厄瓜多,在當地的咖啡店裡,像Loja、Zaruma和Intag(小型種植園名稱)這樣的名字出現在豆子袋裡並不少見。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網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註明出處,但因數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註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站聯繫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咖啡工房」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南美洲厄瓜多咖啡豆|厄瓜多鐵皮卡咖啡豆波旁咖啡豆風味口感
    加拉巴哥群島南美厄瓜多海域,位於赤道正下方,是個神秘又魅惑的島嶼群,在加拉巴哥諸島上棲息著,許多這裡才有的固有種,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誓為」人類文化與自然遺產」 。因此法律嚴密地禁止肥料、除草藥、殺蟲劑或所有其它化學製品的進口或用途。
  • 什麼是阿拉比卡咖啡豆?為什麼阿拉比卡咖啡最受歡迎?
    什麼是阿拉比卡咖啡豆?阿拉比卡咖啡(Arabica)也就是小果咖啡,源自於非洲所產的野生咖啡,後通過阿拉伯傳入歐洲並廣為人知故而得名。阿拉比咖啡豆產量佔據世界咖啡產量的70%以上;與之對應的還有中果咖啡和大果咖啡。
  • 拉美風情·厄瓜多篇|你不知道的「赤道之國」
    拉美風情·厄瓜多篇|你不知道的「赤道之國」 2016年11月18日 17:49   來源:新華網
  • 「赤道之國」,距離太陽最近的國度,厄瓜多
    厄瓜多是個神奇的國家,也有人說,這是距離太陽最近的國度,因此也被譽為「赤道之國」。這裡沒有過度開發,仍是一片純淨美麗的聖地!也曾經被評為:一生要去的50個地方之一!距離地心最遠的地方——厄瓜多,欽博拉索山。
  • 赤道之國—厄瓜多:左腳北半球右腳南半球,竟還是「香蕉之國」
    今天,小編就要向大家介紹一個處於赤道上的國家,就是位於南美洲的厄瓜多。基本信息厄瓜多有很多個稱號,諸如「香蕉之國」,「赤道之國」等等。「香蕉之國」可能大家都可以理解,但是對於「赤道之國」這個稱號,就不免得有些疑問了。
  • 咖啡產地地圖 第二大阿拉比卡產國宏都拉斯咖啡概況
    前言  本系列文章為開發荔枝微課《咖啡產區地圖》和生豆貿易中產生的系列衍生文章。非洲主要產區已經寫完,從今日起按照咖啡這兩年咖啡國家咖啡產量世界排名來寫,今日更新第二大阿拉比卡產國宏都拉斯咖啡概況。
  • 如果咖啡豆種有人設……
    每一種咖啡豆都有屬於自己的風格和特色,目前市場上最重要的咖啡種是阿拉比卡種、羅布斯塔種、利比瑞卡種,這三種稱為「咖啡三大原生種」,那你知道他們都有怎樣的風格和特色嗎? 如果給他們立人設...
  • 「收藏」了解咖啡產地,徹底告別小白
    三五知己一起到咖啡廳喝喝咖啡,聊聊人生。在大家都還在說這杯拿鐵就是有幾份奶加幾份咖啡做的時候,你突然冒出一句:這杯拿鐵用的豆應該是XXX的。此時的你必定成為朋友目光的焦點!當聊到產地,就說明你對咖啡認知的逼格提高到了一定的程度。
  • 探訪拉美赤道國——厄瓜多的旖旎風光
    今天就讓我們先來感受一下厄瓜多的風土人情。 厄瓜多:一個國家 兩個半球 四種地區 由於被赤道橫貫國境,厄瓜多這個南美洲小國因此有「赤道國」的美稱,就連國名「厄瓜多」也是赤道的意思。因為距離遙遠,1500多萬人口的厄瓜多對中國人來說顯得有些陌生。
  • 艾多美 阿拉比卡咖啡
    阿拉比卡 咖啡阿拉比卡咖啡(學名Coffea arabica據考證阿拉比卡為世界上第一個被人工栽培的咖啡品種,最主要的咖啡樹種之一,佔據了全球咖啡消費的七成。該種在阿拉伯西南部有超過1000年的種植歷史,16世紀經過阿拉伯世界傳入歐洲,成為全世界人們共同喜愛的飲料。
  • 組圖:「赤道之國」厄瓜多今迎國家館日
    上傳照片贏佳能550D單反 | 免費發明信片贏大獎 | 訂製世博精彩資訊 東方網世博報導組記者裘穎瓊8月14日報導:今天是厄瓜多國家館日厄瓜多位於南美洲西北部,赤道橫穿國境北部,因此人們把它稱作「赤道之國」。今天上午,厄瓜多國家館日官方儀式在世博中心(網上世博中心)舉行。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張志軍,厄瓜多外交、外貿與一體化部長裡卡多?帕蒂尼奧等中外嘉賓出席了儀式並致辭。張志軍在致辭時表示,在往屆世博會上,厄瓜多多次給世界各國人民帶來精彩的展示。今天,我們再次看到了設計獨特、寓意深刻的厄瓜多館。
  • 「赤道之國」訪赤道(圖)
    到厄瓜多不訪赤道,就像到北京沒登長城。  順著地球儀當腰的那條直線,從東往西數,與赤道沾邊的國家不下10個,但敢理直氣壯自稱為「赤道之國」的,卻只有南美洲的厄瓜多。第一,「厄瓜多」,在西班牙文裡就是「赤道」的意思;第二,它的首都基多,是全世界唯一建在赤道上的首都。  從基多老城驅車北行,不過20來分鐘,就到聞名遐邇的赤道紀念碑了(見圖,吳酩 攝)。  寬闊的甬道兩旁,10多尊雕像靜靜地迎著來客,他們都是為準確測定赤道位置做出突出貢獻的人物。
  • 史上最全的世界咖啡產區知識!
    不過,近年來,由於受到氣候、經濟及咖啡樹老化減產等影響,其咖啡產量已不復往日榮景。既然象牙海岸也是非洲咖啡的主要生產國,為什麼我們對象牙海岸的咖啡卻無法達到耳熟能詳的程度呢?這是因為,象牙海岸的咖啡幾乎全都是羅布斯塔種,僅有少數實驗性質的阿拉比卡種咖啡。
  • 你真的了解雲南小粒咖啡嗎?
    其實咖啡這個舶來品在國內也找到了屬於它的生長之地——雲南。國產的咖啡有99%都來自雲南,雲南咖啡屬阿拉伯原種的變異種,經過長期的栽培馴化而成,一般稱為雲南小粒種咖啡,已有一百多年的栽培歷史。今天咱們就來說說這「關於雲南咖啡,那些你所不知道的秘密」。
  • 一杯國內找不到的厄瓜多精品咖啡,什麼滋味?
    我決定下午去咖啡館來一杯在國內很小眾的厄瓜多咖啡消消愁...厄瓜多咖啡知多少?咖啡在世界各地種植。 你可以找到來自亞洲,非洲和整個南美的混合咖啡,但是如果你想品嘗真正的好咖啡,就必須去厄瓜多。厄瓜多是同時種植咖啡的兩個主要類別阿拉比卡咖啡豆和羅布斯塔咖啡豆的僅有的15個國家之一。作為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高的國家之一,厄瓜多獨特的生態系統是咖啡樹蓬勃發展的理想之地,咖啡很快成為厄瓜多的主要出口商品之一。
  • 你想知道的雲南小粒咖啡的秘密這裡都有!
    咖啡一直都是一個舶來品,一提到咖啡人們腦海裡第一想到的就是衣索比亞或者美國吧!其實咖啡這個舶來品在國內也找到了屬於它的生長之地——雲南。國產的咖啡有99%都來自雲南,雲南咖啡屬阿拉伯原種的變異種,經過長期的栽培馴化而成,一般稱為雲南小粒種咖啡,已有一百多年的栽培歷史。
  • 2013最期待旅遊國 探秘赤道之國厄瓜多
    這條線路以軟體動物海菊蛤命名,這種生物主要棲息於厄瓜多太平洋沿海地區,它象徵著豐富的自然和文化遺產。此線路蜿蜒穿過埃斯梅拉達斯、馬納比、聖塔艾勒納等9個厄瓜多省市。這些地區的文化古蹟,傳統工藝,美食佳餚,自然生態,運動和探險,休閒觀光農業對遊客來說都極具吸引力。而選擇來到鄉村遊玩或者參加水上活動,遊船,以及在沙灘放鬆休閒也是一日遊中的一部分。
  • 咖啡品牌都喜歡用阿拉比卡咖啡豆?你知道為什麼嗎?
    目前已知的咖啡屬植物大約有120多種,並且人們還在不停地發現和培育新的咖啡品種,使得人們越來越難以確切地弄清楚咖啡屬植物的種類和數量。但是,我們會發現很多咖啡品牌都喜歡用阿拉比卡咖啡豆,都以「精選阿拉比卡咖啡豆」作為賣點,這是為什麼呢?咖啡屬植物中有四個重要的種類:阿拉比卡種、羅布斯塔種、利比裡卡種、艾克賽爾薩種。
  • 左腳在南半球,右腳在北半球,「赤道之國」厄瓜多的神奇之旅!
    要是2015年前問我厄瓜多在哪裡?我會問你厄瓜多是啥,國家還是城市?後來厄瓜多在2016年8月18日起對中國免籤,就這樣走進了我的視野,引起我的興趣。沒過多久,我頭腦還沒想好要不要去時,手很自覺地買了機票,於是成就了截止目前我旅遊史上最輝煌的戰績,一個人雄赳赳氣昂昂地飛了35個小時,從亞洲穿過北美洲來到南美洲這個不甚出名但神奇的國家。
  • 科普 | 咖啡品種很複雜!什麼是阿拉比卡、瑰夏、波旁、鐵皮卡、帕卡馬拉
    首先介紹的是原生種,我們都知道,咖啡的發源地是埃塞俄比,(太長了,可以回顧之前的推文從零開始學咖啡丨咖啡從被發現到被傳播的歷史, 阿拉比卡種的起源)               阿拉比卡 ,其實阿拉比卡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咖啡樹種之一,全世界咖啡豆中,阿拉比卡種的咖啡佔據65%-80%左右,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很多咖啡豆都是阿拉比卡種,例如藍山鐵皮卡,巴西波旁,巴拿馬瑰夏,而所謂100%阿拉比卡僅能代表豆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