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關注 | 每日精品咖啡文化雜誌咖啡工房
厄瓜多是南美洲裡面既出產阿拉比卡咖啡又出產羅布斯塔咖啡的少數國家之—,位於南美洲哥倫比亞和秘魯中間的厄瓜多,咖啡栽種的歷史可是相當悠久了。
咖啡在十九世紀早期在厄瓜多引入,到20世紀70年代仍然是厄瓜多最大的出口作物之一。
20世紀80年代,因為種植土地的數量開始下降,產量也開始下降。1997年至今,已經大大減少,現在只有1%的咖啡來自厄瓜多。
近年來,由於新的專業實踐,以及當地農民和烘焙商的努力,厄瓜多咖啡產業再次起飛。
厄瓜多最知名的Galapagos Islands加拉帕戈斯島上,棲息著達爾文發現的巨龜原生物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人類文化與自然遺產",因此嚴格禁止使用肥料、除草藥、殺蟲劑等所有化學製品,加上島上終年有濃密的霧氣外人鮮少進入,航海員稱其為惡魔島。
| 產區
其實厄瓜多的咖啡園種植面積普遍不大,約百分之八十的咖啡農種植面積低於5 公頃,13%介於5到10公頃之間,10公頃以上種植面積只佔7%。根據統計,在全國約三十萬公頃種植面積中,有百分之二十的咖啡園土地為非法佔用。
●Intag山谷
瓜亞基爾以南的安第斯山脈西部山麓以及馬納比省沿海的丘陵地區,這裡以種植阿拉比卡咖啡豆而聞名,咖啡豆具有酸度,甜度和苦味的完美平衡。
●皮欽查省
位於厄瓜多的西北地區,主要種植羅布斯塔咖啡豆。
●洛哈地區
洛哈地區在厄瓜多南部,緊鄰安地斯山脈,是世界上栽種咖啡最高的地區之一,海拔1450-2000米,也是該國重要的咖啡出口城市。咖啡豆品種為鐵皮卡,以水洗法處理,多以林蔭的自然栽種為主,當地海拔高、氣候變化以及土壤品質都非常適合咖啡生長,擁有眾多種植咖啡的優良栽種條件。
●加拉巴哥群島
南美厄瓜多海域,位於赤道正下方,是個神秘又魅惑的島嶼群,在加拉巴哥諸島上棲息著,許多這裡才有的固有種,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誓為」人類文化與自然遺產」。
因此法律嚴密地禁止肥料、除草藥、殺蟲劑或所有其它化學製品的進口或用途。
| 處理法
厄瓜多的咖啡處理方法以水洗法為主,這種處理方式可以生產口感更為乾淨的咖啡。
選豆→去除果肉→發酵→水洗→乾燥→脫殼
先在咖啡櫻桃中加大量的水,衝去浮在水面上未成熟的果實與雜質,進行選豆,再以脫肉機脫去果皮果肉。接著放入發酵槽發酵18~36小時,使發酵菌溶掉咖啡櫻桃表面的果膠,清水清洗後,曬乾1~3周再用機器乾燥,用脫殼機去除內果皮、脫殼、去種殼與銀膜,手續相當煩瑣。
| 咖啡品種
厄瓜多咖啡豆有加拉帕戈斯(Galapagos)和希甘特(Gigante)兩個品種,都有顆粒大、份量重的特點。但厄瓜多種植的咖啡品種主要還是波旁種。
波旁跟鐵皮卡一樣是比較古老的咖啡品種。
波旁(Bourbon)
早期(咖啡史前)鐵皮卡移植到葉門後的變種,豆形從瘦尖變成圓身。1715年,法國移植葉門摩卡的圓身豆到非洲東岸的波旁島(法國大革命後改稱留尼旺島Reunion)後才起名波旁。
波旁圓身豆1727年輾轉傳到巴西和中南美洲、1732年英國移植葉門摩卡到聖海倫娜島(後來囚禁拿破崙的地方)也是波旁圓身豆。波旁是美洲精品咖啡杯測的常勝軍。
厄瓜多咖啡按質量可分為一等(No.1)和特優(ExtraSuperior)兩種。
| 交易制度
厄瓜多國內咖啡業買賣非常特殊,主要系由國內買家分赴各小農洽商購買,這些中間商不辭辛苦,從一村趕往另一村,逐一探望農戶,磋商價格。洽購後的咖啡集中運往少數咖啡廠處理,再轉送給外銷商或者加工業者。
| 金杯比賽Taza Dorada
金杯比賽(Taza Dorada)是由厄國咖啡出口協會(ANECAFE)每年所主辦,有點像是厄瓜多的卓越杯(COE)年度大賽,但是銷售生豆,還是要各自去找買主,沒有一起的網絡國際競標制度。
| 厄瓜多面臨的挑戰
選擇性收穫困難
由於國家地處赤道,所以全年都需要收穫咖啡。
這個國家的海拔高度從海平面一直到2000米以上——地形和氣候的廣泛差異,加上特定的挑戰與它在赤道上的位置相結合,提供了一個獨特的但並非不可能的挑戰。一個分支上,通常會包含咖啡發展周期的所有階段:未熟的咖啡櫻桃、成熟的咖啡櫻桃、和並排的咖啡花。這迫使一個農民去不斷地採摘咖啡,同時加工以獲得足夠的出口量,導致了由於延長採摘周期而導致的勞動力成本上升。
氣候變化
厄瓜多很容易發生這種微妙的變化,無論是由於海拔和赤道,還是東部的叢林和西部的海洋,輕微的氣候變化都會對農田產生巨大的影響。在早晨和下午的陽光中經常看到霧氣的地方,有時候會整天都籠罩在霧中,甚至在乾燥廠裡也不能幹燥。而在某些情況下,溫度和曝光度對於咖啡農場有會變得太高。為了種植出和往年品質一樣的咖啡,咖啡農們必須付出更多的時間。
厄瓜多人不相信好的咖啡必須在海拔高度生長,他們不僅沿著安第斯山脈的嵴骨種植咖啡,而且還在沿海地區、低洼的亞馬遜盆地、甚至在加拉帕戈斯群島種植咖啡。隨著美國各地的烘焙師們在尋找可持續的、小型的咖啡種植園,他們越來越多地將目光轉向厄瓜多,在當地的咖啡店裡,像Loja、Zaruma和Intag(小型種植園名稱)這樣的名字出現在豆子袋裡並不少見。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網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註明出處,但因數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註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站聯繫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咖啡工房」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