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杭州市出臺了《關於降成本、減負擔、去產能 全面推進實體經濟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共八個方面32條含金量高、針對性強的政策舉措,旨在惠及全市實體經濟發展。
這項一攬子新政主要包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減輕企業稅費負擔、降低社會保險費、降低企業財務成本、降低企業生產要素成本、推進去產能、推進企業提質增效和保障措施。
●從2016年1月1日起,一般工商業用電價格下調4.47分
●從2015年11月20日起,杭州市區非居民用管道天然氣最高銷售價格從每立方米4.64元下降為3.86元
●對列入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的企業執行每立方米降低0.3元的優惠差別水價政策
●推行工業用地彈性出讓制度,出讓年限按30年確定的,土地出讓起價可以按照0.6係數確定
●符合我市產業導向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位造業、信息經濟產業等工業用地項目,可按工業用地最低限價標準的70%確定土地出讓起價
●對按月納稅的月銷售額或營業額不超過10萬元的繳納義務人,免徵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地方水利建設基金
●擔保機構為中小微企業貸款擔保,擔保費率不超過2%的,由各區、縣(市)政府補貼0.5個百分點……
經初步測算,這項為企業減負的一攬子新政,惠企金額將達270億元,這是政府為實體經濟企業獻上的一個大禮包。
當前,實體經濟發展面臨較大壓力。為幫助企業排憂解難,提振發展信心,自去年下半年來,杭州市委、市政府及市、區各相關部門開展了密集調研,特別是開展了市四套班子領導帶頭走訪服務企業專題活動,全市經信系統還建立了幹部與企業「一對一」精準對接的重點企業服務專員制度。在大走訪大調研過程中,實體經濟企業普遍反映生產經營成本較高、稅費等各類負擔較重。
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切實通過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等五大任務推動結構性改革,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健康發展。
在基層有期盼、企業有呼聲的情況下,杭州市政府經過緊鑼密鼓的調研、問卷調查、徵求意見和多輪修改完善,結合國家、省、市已經明確的各項涉企、惠企政策,並力求在減負惠企方面實現新的突破,研究出臺了大力推進企業降成本、減負擔,有效化解過剩產能的系列政策「組合拳」,全力促進實體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為推進政策的落地實施,《若干意見》中還明確了「加強組織領導、健全企業長效服務機制、強化考核督查」等3項保障措施。市裡將成立由市長任組長的杭州市促進實施經濟健康發展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經信委;並成立降低稅費、金融保障、要素保障和去產能提質增效四個專項工作小組。各級各部門要在3月底出臺相關政策條款的實施細則,促進政策真正落地生效。
評論 實體經濟·實降成本·落到實處
本報評論員 徐迅雷
昨日,杭州喜洋洋地發布消息:「水電氣降價,100多項費用免啦!杭州出臺32條優惠政策!」這說的是,杭州市出臺了《關於降成本、減負擔、去產能 全面推進實體經濟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為實體經濟、企業發展服務。
「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是一個國家一段時期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決策部署。這是在經濟「新常態」的大背景下,「供給側」改革的有機內容。就在剛剛過去的2月份,官方製造業PMI指數——即「採購經理指數」為49.0,較1月份下降,這已是連續第7個月低於50這一「榮枯線」,同時創下2011年11月以來最低水平,而且也不及市場的預測。這意味著今年年初實體經濟增長疲弱,央行宣布自3月1日起「降準」——普遍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與此也不無關係。提振實體經濟,既需要宏觀的調控,也需要微觀的制度安排。「供給側」改革,一定要有新的制度供給。杭州出臺《若干意見》,用意就在這裡。
降、減、去,三個動詞,個個都很重要。降成本、減負擔、去產能,都是「向下」的,如果沒有這「向下」的動作,就難以讓實體經濟健康「向上」。在整個政策架構中,有「六大塊」是「向下」的:一、著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二、進一步減輕企業稅費負擔,三、適當降低社會保險費,四、切實降低企業財務成本,五、著力降低企業生產要素成本,六、著力推進去產能工作,而後是「向上」的「大力推進企業提質增效」。
簡單來說,這就是為企業切切實實降低成本。取消或停徵56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免徵47項行政事業性收費、一般工商業用電價格下調4.47分、降低用氣用水價格、降低用地成本等等,都是實實在在的。這是「春江水暖」,做實體經濟的企業當然會是「鴨先知」。
網際網路很重要,但不能取代實體經濟。快人快語的格力董事長董明珠曾說,「沒有馬雲不行,但是全是馬雲就更不行了」,「沒有製造業,馬雲他才真正完蛋了」,就是這個意思。好在杭州始終把「助推企業強實力」擺在抓發展的關鍵地位,高度重視發展實體經濟,堅定不移地實施「一號工程」,繼續鞏固新興產業發展的好勢頭,加快推進智能製造,著力補齊實體經濟中傳統工業轉型升級這一短板,逐步形成了新老動力互促共進的格局。有了這麼好的底子,那麼「降成本、減負擔、去產能」就能事半功倍。
杭州一向關心企業、支持企業、服務企業,要求幹部做好「店小二」,做到「精準服務」。現在出臺的「32條」,更是衝著「精準」而去,沒有虛的。這樣的政策最需要傳播到位、落實到位,真正落到實處、切實用好用足,而不是停留於「點讚」。
聲音 新政力度很大,含金量很高
杭州汽輪動力集團董事長聶忠海:
是減輕企業負擔、促進工業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
作為中國裝備製造業的龍頭企業,杭州汽輪動力集團有限公司在七八年前就已經開始淘汰一些效率低的產能。董事長聶忠海說:「企業要轉型要輕裝上陣,淘汰效率低的產能是必經之路。」隨著中國經濟環境的變化和「中國製造2025」的推行,以推進精品工程為著力點,通過實施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來實現公司業態轉型和產業鏈的延伸已經成為杭汽輪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來,企業訂單減少、毛利下降、庫存增加、成本上升,這些都是困擾製造業企業發展的阻力,杭汽輪實現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也迫切希望得到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聶忠海認為:「出臺這樣的政策,是減輕企業負擔、促進工業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是一個實惠利好的消息。」
市財政局企業處處長郭順華:
為的就是提振企業家們的信心,營造良好的經濟環境。
對於這個「大禮包」,市財政局企業處處長郭順華認為,杭州市對經濟的扶持一如既往、一視同仁,不分產業、不分所有制,無論是國有、民營還是外資企業,「32條新政」也是如此。
政策的落實,會牽涉許多個部門。對於財政部門而言,重點做到兩方面:一是去產能。事實上,杭州市幾年來在國家標準的基礎上提高了去產能標準,這次出臺相關的政策,是為了扶持和鼓勵一些企業特別是製造業企業繼續淘汰落後產能;二是降成本。「32條新政」中有降低企業生產要素、財務等成本的利好政策惠及企業,特別是在融資、補貼發展方面資金、降低擔保費率等,鼓勵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發展的扶持。
郭順華說:「這些政策的出臺,是政府看到了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和中小企業的困難,希望切實幫助他們解決困難。政府是一個引導的角色,為的就是提振企業家們的信心,營造良好的經濟環境。」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教授陳疇鏞:
惠及企業的力度很大、含金量很高。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教授陳疇鏞對杭州經濟發展一直非常關注。陳教授說:杭州經濟增長一直處於兩位數,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切實通過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等五大任務推動結構性改革,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健康發展。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杭州市根據情況來出臺這樣一個「實實在在惠及實體經濟的好政策。」
根據「2015年福布斯中國經營成本最高城市榜單」來看,去年杭州企業的勞動成本在全國排名第四、能源成本排名第六、稅收成本排名第七、辦公成本排名第十一。從這組數據看,杭州企業無論從融資、稅費還是勞動力來看,經營成本還是很大的。
這次出臺的政策,惠及企業的力度很大、含金量很高。「力度很大」在於以往對新興企業、創業企業、科技型企業的政策扶持比較多,而這次是個普惠的政策。「含金量」高在於:一是惠及企業金額將達270億元;二是針對性強。在出臺政策之前相關部門專門走訪了一些企業,實地了解他們面臨的困難。對製造業企業而言,通過出臺相關政策鼓勵他們去產能,來提高他們的生產效率和經營能力,提振信心。對中小企業而言,減免部分稅費以及出臺一些金融政策,能迅速幫助他們脫困。特別是能將困難企業進行分類,有針對性地進行幫扶,這樣既考慮了去產能的大趨勢又考慮到企業的轉型升級,既顧及了製造業大企業的困難又兼顧中小企業的實際情況。這是實實在在幫助企業減負。
1.建立健全「四張清單一張網」
2.鞏固「五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成果
3.推進「零土地」技改
在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軍事航空等要求前提下,工業企業廠區範圍內容積率、廠房高度不再設定上限指標限制,綠地率不再設定下限指標限制。
4.取消、免(停)徵、降低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
取消或停徵徵地管理費、企業註冊登記費、個體工商戶註冊登記費等56項行政事業性收費。
停止收取出租汽車經營權有償使用費。
5.清理規範涉企收費
6.清理規範社會團體收費
7.降低小微企業稅費負擔
免徵小微企業土地登記費、房屋登記費、住房交易費等47項行政事業性收費。
8.加大排汙權交易政策支持力度
9.臨時性減徵醫療保險費、降低生育保險費率
對企業繳納的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費部分每年減徵1個月,生育保險費率下降0.2個百分點。
10.降低工傷保險費率
企業繳納的工傷保險基準費率平均下降0.2個百分點。
11.引導金融機構對市場前景好、誠信經營,但暫時有困難的企業不斷貸、不抽貸,對破產重組企業提供必要資金支持
12.幫助有市場、有回款、有效益但暫時資金周轉困難的小微企業
13.建立健全企業應急資金管理機制
14.降低擔保費率
擔保機構為中小微企業貸款擔保,擔保費率不超過2%的,由各區、縣(市)政府補貼0.5個百分點。
15.落實電價調整政策
從2016年1月1日起,一般工商業用電價格下調4.47分。
16.降低用氣價格
從2015年11月20日起,杭州市區非居民用管道天然氣最高銷售價格從每立方米4.64元下降為3.86元。
17.降低用水價格
18.降低用地成本
19.清理規範物流收費
20.降低通關費用
21.降低企業非生產使用要素資源成本。
22.加大對低端和過剩產能的淘汰力度
23.優化處置特困企業
24.建立健全目標責任制
嚴格執行《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淘汰落後產能的若干意見》(杭政函〔2011〕149號)的要求,及時落實獎補政策,按照各區、縣(市)政府實際支付企業補償資金的30%給予各區、縣(市)一次性獎勵。
25.加大對去產能行業的金融支持力度
26.加強執法,樹立公平競爭市場環境
27.支持骨幹企業帶動產業鏈或配套體系發展
28.鼓勵優先採購
29.支持企業通過實施「工廠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等智能化改造推動實現降本增效
對企業在實施「工廠物聯網」和「工業網際網路」項目方面的直接投入,按其實際投資額的30%給予資助,單個項目最高不超過80萬元;對市政府認定為「工廠物聯網」和「工業網際網路」示範樣板工程的,單個項目再給予不超過5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30.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由市長任組長的杭州市促進實體經濟健康發展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協調推進企業降成本減負擔去產能具體工作。
31.健全企業長效服務機制
深化市領導領銜服務,每年集中開展不少於一次的市領導帶頭走訪服務企業專項活動;
對市級重點項目、重大平臺和戰略合作企業,實施跨部門組團服務;
對年銷售產值2億元以上工業企業和重點信息經濟企業實施VIP式企業專員服務。
32.強化考核督查
本意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7年12月31日。
來源: 杭州日報 轉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