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威茗茶業有限公司 總經理 徐彬
認識徐彬有五年的時間了。
五年前,機緣巧合,筆者曾到徐彬經營的、位於乳山的茶場採茶、品茶,其和藹、謙遜以及談茶道時的坦誠與安靜,給筆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彼時,威茗綠茶雖小有名氣,卻還遠遠沒有叫響。
五年中,筆者走過一些地方,品過一些茶,每當茶香氤氳時,腦中總會浮現出乳山那個安靜的小村大片的茶園、那一杯綠茶的清香以及茶主人徐彬。可筆者深知做農業產業的難度,因而時常會想:那片茶場還在麼?徐彬還在堅持麼?
今年六月,筆者在威海食品博覽會上閒看,忽然就看到威茗茶業,看到徐彬,簡短的交談間,得知徐彬不但堅持下來了,而且威茗茶業已經十分「了不得」
第二、三、四屆中國威海國際人居節指定用茶;
威海地區第一家正式通過國家食品安全認證的茶業企業,威海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參與制訂《山東省威海地方綠茶標準》,站到了行業至高點;
……
六月的一天,筆者隨徐彬來到威茗茶場。徐彬泡好一杯綠茶,談起他這些年的種茶生活。
夢想,鎖定北緯37度
「總認為,生活很複雜,幸福很遙遠,日子很漫長。偶然的相遇,讓一切做了改變!其實,讓自己變得幸福很簡單,一杯茶,讓時光在北緯37度輪迴……」這是寫於威茗綠茶宣傳冊扉頁上的一段文字。不了解內情的人,會認為是宣傳語,但若真了解徐彬的創業經歷,便會知道,這正是徐彬來乳山種茶葉時的心境寫照。
徐彬,1971年生於臨沂市莒南縣,1994年從山東大學社會學專業畢業後,曾先後在兗州市礦務局、臨沂市總工會工作。從1994年至2004年,他過了10年朝九晚五的公務員生活。總工會的工作,與種茶有什麼交集?當他選擇「下海」,為什麼鎖定了茶業?既無親人在乳山生活,又無朋友在乳山工作,是什麼樣的機緣讓徐彬來到了乳山?
面對筆者的問題,徐彬笑笑:「當年我和我愛人不在一個城市工作,想了很多辦法都沒能調到一起,索性辭職下海了。」徐彬的愛人出生於日照的種茶世家。徐彬經常利用休假時間,和愛人一起幫著家裡在茶園幹活。茶場的寧靜清新與城市裡喧囂的生活形成了鮮明對比。徐彬也開始研習茶道,並了解綠茶種植在山東省內的分部情況:上世紀70年代開始,日照、青島、乳山一起成為中國進行「南茶北移」的示範區域。幾十年過去了,日照茶在全國已有名氣,而乳山茶卻仍然「待字閨中」。但實際上,乳山境內緯度在北緯36度至37度之間,晝夜溫差大,且土壤有機質含量高,富含微量元素,較適宜茶葉種植,非常適合發展茶葉產業。
2004年,徐彬辭職「下海」,與他人合夥註冊成立威海威茗茶業有限公司,茶園就在位於北緯37度的銀灘旅遊度假區稗子劉家村。
從此,徐彬的夢想,在北緯37度定格。
用心,請喝一杯放心茶
但凡創業,無一例外地有風險。而農業產業,自不必說。天氣原因帶來的減產時常遇到,豐產時又常會遇到整體價格的下跌。種茶八年,徐彬都一一經歷。但當筆者問及其創業體會時,他的回答只有兩個字——用心。
八年,徐彬用心種茶,茶園從銀灘旅遊度假區稗子劉家村的一個茶葉加工廠發展到400餘畝生態茶場,不但收購農戶種植的茶業,而且在岠嵎山種植髮展了170畝的有機茶園。筆者來到岠嵎山是在一個山雨欲來的傍晚,山腳下的水庫裡瀰漫著薄霧,若駐足觀看,可見魚兒嬉戲,山上是長得正旺的茶葉,一望無際,得此天地之靈氣,茶葉的品質,給人的直覺就是:信得過。
在這時,徐彬向筆者講起有機茶的概念。有機茶是一種按照有機農業的方法進行生產加工的茶葉。在其生產過程中,完全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農藥,植物生長調節劑、化學食品添加劑等物質生產,並符合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合會(LFOAM)標準,經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有機茶發展中心組織發給證書。作為威海茶業的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和領軍企業,威茗茶業主動肩負起威海區域茶葉的質量安全和品質之責任,在全省率先提出針對食品質量追溯的最新標準FTS體系,對食品、農產品進行全程信息跟蹤,消費者可以通過網際網路、手機簡訊、電話、觸控螢幕等方式了解產品的相關情況,給消費者充分的信息知情權。消費者若想了解,完全可以通過這一系統,了解威茗茶業從茶樹種植栽培到茶園管理,從原料採摘到產品加工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確保人們喝到的,是一杯「放心茶」。
不但如此,如果人們想訂製自己的茶葉,只需要出三萬元錢,便可以得到威茗有機茶園一年的養護權,專業茶園管理人員詳細記錄茶樹生長情況,並有專門人員進行養護,提供國家、省級的產品檢測報告。除此之外,訂製者可以得到50斤有機綠茶,威茗茶業提供以其個人名義生產的個性化包裝。
悟道,傳播一份茶文化
茶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中,茶文化扮演中重要角色。用心做一杯好茶,必須要傳承茶文化。徐彬一直為此而努力。
威茗茶葉都有著很好聽的名字,比如綠茶中的問雪·悟道,問雪·品談,雲劍·臨風,翠芽·怡情,紅茶中的齊魯風韻·和韻,齊魯風韻·儒風,東方金枝·天香等等。從茶的名字中,不難看出其中蘊含的思想。
在徐彬的眼中,茶是有靈氣的植物,做一杯好茶,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北緯37度佔據天時地利,只需人和,威茗茶業便能長遠發展。因此,徐彬十分看重茶文化。
他在乳山建立了威茗國際茶文化交流中心,集茶藝表演,品茗賞藝、商務洽談、文化交流等功能於一體,為廣大茶友提供了一個全方位感知中國茶文化魅力的平臺,成為乳山茶文化的地標。
2008年,乳山的民間文化組織——乳山讀書沙龍成立,一些愛好讀書的人每周相聚,交流讀書心得體會。得知這一消息,徐彬主動提出為書友們提供交流場所,並提供茶飲。茶香氤氳,書香瀰漫,茶文化於不覺中傳播,滋潤著人們的心靈。
種茶多年,趟過山裡的泥水,採過茶上的晨露,品過打拼的滋味,徐彬對於茶,對於人生,有了新的認識。他相信茶道如人道,茶品如人品,在用心種茶、做茶之餘,他更多地參與和支持公益事業。作為臨沂商會的副會長,他每年定向捐助來自臨沂的貧困大學生;作為一位企業家,他贊助城市桌球賽等體育項目,並通過書法、攝影、徵文比賽等多種形式,傳播茶文化……
九月的威茗生態茶場,茶葉生機勃勃,又一個豐收季節即將來臨。而茶主人徐彬,又何嘗不是在迎接自己生命中的豐收季節呢?文 圖/冉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