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茶樹原產地和「萬裡茶道」源頭之一,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森林覆蓋率高達67%,蘊藏著豐富的硒資源,自唐代起就是著名的貢茶產區,全國著名的「宜紅茶」核心產地。
據統計,恩施州現有茶園總面積178萬畝,各類茶葉經營主體2247家,茶農80萬名,茶業綜合產值突破150億元。從茶葉到茶業,在稅費優惠政策的滴滴滋潤和納稅服務的一路幫扶下,恩施「茶道」的經濟效益不斷提升。
「鄉間茶道」守護茶農「錢袋子」
恩施州有570個貧困村以茶業為主導產業,涉及貧困人口1.2萬人,參與茶葉種植和售賣的收入佔貧困戶年均可支配收入的50%以上。對當地貧困戶來說,茶葉企業的穩定發展,是「綠葉」變「金葉」,「茶籃子」變「錢袋子」的重要途徑。
御硒源茶業有限責任公司位於鹹豐縣小村鄉,主要製作和銷售「唐崖茶」。該公司的發展為當地村民提供了不少就業崗位。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當地稅務幹部立即向該公司負責人朱家軍宣傳講解延期繳納稅款的政策,並輔導其申請辦理。「延期繳稅緩解了我們公司的資金壓力,讓我們能夠保障茶農工資的照常發放。不僅如此,今年我們還能享受6萬多元的稅費減免,對於處在發展初期的我們來說,這個支持真給力!」朱家軍笑著說。
利川市稅務人員向茶業公司工作人員宣傳減稅降費政策(吳明澤 攝)
在減稅降費的支持下,穩住生產、護住茶農收入的茶葉企業不在少數。今年以來,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方面,位於來鳳縣的金祈藤茶生物有限公司享受到9萬多元減免,位於建始縣的煒豐富硒茶葉有限公司享受到減免8萬多元。煒豐富硒茶葉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稅費優惠政策的支持讓我們在按時發放茶農工資的同時,還幫助我們企業實現了新發展,我們公司10月的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增長20%。」
「雲端茶道」煥發茶業新活力
走進恩施白楊坪鄉洞下槽村,朵朵茶花點綴茶山。
「今年前10個月,我們的茶葉銷量比去年同期增長50%。」恩施藍焙茶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蔣子祥難掩激動地說。據了解,藍焙茶業是湖北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受疫情影響,藍焙茶業轉變經營策略,對接各大電商平臺,及時打通線上銷售渠道。4月底,藍焙茶業生產的恩施玉露產品在央視新聞發起的「小朱佩琦」直播間中亮相,當晚實現銷售收入172萬元。
線上銷路打開,納稅服務緊跟。國家稅務總局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稅務局幹部主動上門輔導該公司財務人員申請開具電子發票,並根據銷量為該公司核定開票限額和用量。
藍焙茶業負責人蔣子祥向恩施市稅務人員介紹產品情況。(於豔芳 攝)
「暖心的納稅服務與接連出臺的減稅降費政策,讓我們進行產業轉型升級的決心和信心更加堅定。」蔣子祥介紹說,2017年至今,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一項,公司就享受到200萬元所得稅減免,為公司增加研發投入、引進先進設備提供了更加充足的資金支持。
據了解,疫情帶來危機的同時,也帶來轉機。在恩施州,大大小小的茶葉企業紛紛布局線上銷售渠道,將「茶道」從線下門店延伸至「雲端」。與此同時,恩施州稅務部門積極跟進,創新納稅服務舉措,與「雲端茶道」一路相伴。
「海外茶道」共享茶韻之美
初冬時節,鶴峯縣木耳山的茶葉基地雲霧繚繞,數萬畝茶樹形成連片綠海。
「受疫情影響,公司資金回籠緩慢,好在有239萬元的出口退稅款及時到帳,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加上稅務部門幫助我們高效復工復產,今年以來,我們公司實現海外銷售收入1253萬元。」鶴峰鑫農茶業公司負責人周吉然如釋重負地說。據介紹,鑫農茶業是恩施州第一家茶葉自營出口企業,其生產的「白果牌」硒茶產品遠銷阿爾及利亞、杜拜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記者走進宣恩縣萬寨鄉伍家臺村伍臺昌臣茶業有限公司的茶葉加工車間,沁人心脾的茶香撲鼻而來。該公司負責人鄭時兵喜氣洋洋地分享道:「今年前9個月,我們公司完成茶葉出口訂單64筆,實現海外銷售收入4769萬元,同比增長79%。」在鄭時兵看來,疫情陰霾下,公司茶葉產品在海外銷售能取得喜人的成績,離不開稅務部門的幫助。「今年以來,我們公司已經辦理出口退稅389萬元,同比增長42.56%。稅費優惠使我們的茶香飄出國門,幫助我們公司實現越來越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