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德國政府宣布將延長封鎖令,進一步限制民眾的社交活動。餐飲業作為受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在日漸延長的封城措施中艱難求生。
總臺記者 餘鵬:自從11月的防疫措施實施以來,除了郵局、藥店、超市等生活必需的設施,其他的零售業都已經關閉,餐廳只接受外賣和自取服務,不再提供堂食。這一政策在新防疫規定得到延續,將持續到至少1月31日。
走進德國最大的購物中心可以看到,服飾、化妝品等店鋪都已經關門。雖然餐廳可以繼續營業,但仍堅持營業的其實寥寥無幾。
柏林某中餐廳老闆 馬師傅:最晚到下午四點,我們就差不多關門了,因為從下午三點以後到晚上八點,基本上就很少有人。
柏林某烤肉店員工 艾哈邁特:我們之前每天有四到五個工人上班,但現在只有一個人上班。沒有顧客,每天大概就六七個客人。
根據德國統計局的最新數據,自疫情發生後,在去年三月和八月之間,餐館、咖啡館和酒吧的銷售額比同期減少了40.5%;餐飲業僱工數量則減少了約六分之一。 而隨著疫情持續,封城時間延長,餐飲業的損失越來越大。儘管餐廳可以提供外賣服務,但是外賣仍然難以彌補損失。許多餐廳不得不解僱員工,降低開支,艱難求生。
與餐飲業類似,文化藝術產業也受到到了巨大的衝擊。在新版的防疫規定中,關閉文化設施的禁令也被再次延長。目前,柏林所有的電影院、劇場都處於關閉的狀態。
總臺記者 餘鵬:我身後是柏林最著名的劇場之一。自疫情發生以來,文化藝術行業是遭到的衝擊最為嚴重。雖然在去年夏天曾經歷過短暫的重啟,但是自二次疫情以來,這家劇場再度關閉。文化藝術作為柏林的特色產業之一,不管是業內人士還是普通民眾,都希望文化生活儘快恢復正常。
(編輯 胡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