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反封鎖令背後的複雜勢力:疑歐派、極右翼分子、陰謀論者等都在...

2020-12-17 央視網

  【環球時報駐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特約特派記者青木 紀雙城 姚蒙 劉玲玲 韓碩 王會聰】在英國倫敦市中心,人們高呼要「爭取自由」;在德國法蘭克福,有人拉起「無國界大團結」「反法西斯」等橫幅;在義大利那不勒斯,有抗議者向警察投擲石塊,用棍棒破壞車輛……最近一段時間,此類示威場面出現在歐洲各處。在第二波疫情衝擊下,歐洲多國相繼回到「封鎖」或「部分封鎖」的狀態,這引發部分民眾的不滿與憤怒。然而,在為生計發愁的小企業主、自由職業者以及擔憂公民權利受限的抗議者群體中,一些「不同尋常」的人也現身了:在德國,有人打著新納粹群體中常見的旗幟,有人舉著與陰謀論組織「匿名者Q」相關的牌子;義大利當局表示,上月底襲警的一些抗議者是受黑手黨指揮。打著反封鎖令的旗號出現在集會現場的人來自不同勢力、有著不同的目的,而在議會對政府不斷提出批評的歐洲政客也有著自己的算計——在政府防疫政策備受爭議的情況下,此類批評聲也是一種「順應民意」。

  德國示威的主要組織者:宣揚「反納粹」,卻被外界視為「極右」

  10月某天早晨,一個簡易爆炸裝置在柏林市中心的一家科研機構建築附近爆炸,發出不算大的響聲與閃光,不遠處散落著一張要求結束疫情限制措施的紙條。在此幾個小時前,一些燃燒彈被擲向負責控制疫情的德國聯邦機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11月7日,德國東部城市萊比錫爆發2萬人參加的示威活動。21日,這座城市有8場抗議集會獲批在市中心進行。22日,柏林也有一系列示威活動,申請的規模從數百人到上千人不等。

  「儘管在今年春季新冠肺炎病例激增期間,德國是歐洲執行封鎖令最不嚴格的國家之一,但如今,它爆發的反封鎖運動是歐洲最喧囂的。」《華盛頓郵報》說。德國電視一臺稱,示威者高舉「停止新冠癲狂」「終結新冠獨裁」等標語,高呼「反抗」「我們是人民」等口號。抗議活動經常演變成暴力活動,在「橫向思維」組織於本月18日號召在柏林市中心舉行的示威中,一些人向警察投擲瓶子、石塊,並使用胡椒噴霧。

  「橫向思維」是德國反防疫封鎖措施示威的主要組織者,由計算機企業家米謝艾爾·布爾維格創立。21日,在「橫向思維」組織於漢諾瓦搭建的一個舞臺上,一名年輕女性將自己比作二戰時期德國反抗組織「白玫瑰」的成員蘇菲·紹爾,此事在德國引發軒然大波。德國外長馬斯在推特上說,無論誰將自己比作蘇菲·紹爾或1945年死於卑爾根·貝爾森集中營的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都是在對她們抵抗納粹的勇氣進行嘲笑」。在圖林根州憲法保衛局局長克拉默看來,此類言論是對新右派的「培訓」和誘導。

  「德國之聲」說,不少參加「橫向思維」的人都直接將防疫措施與法西斯、專制獨裁掛鈎,尤其是針對上周三在議會表決通過的《傳染病防治法》新增條款(主要內容是政府可不用通過議會直接推行防疫措施),有人將其與1933年通過的《授權法案》(日後成為納粹獨裁的法律基礎)聯繫在一起。文章強調,其實兩者完全沒有可比性。

  德國《焦點》周刊說,「橫向思維」經常選擇與納粹有關的數字開展活動,比如在11月9日進行示威,1938年的這天,大規模迫害猶太人的「水晶之夜」悲劇發生,而一些活動開始的時間是18時18分,1和8被視為是「阿道夫·希特勒」的代稱。

  布爾維格曾表示,極左與極右思潮都不屬於「橫向思維」的運動,然而,該組織被《焦點》周刊等媒體視為「帶有明顯的極右翼色彩」。據「德國之聲」描述,在法蘭克福的一個集會現場,「橫向思維」與一個左翼陣營團體對峙了起來,他們都將對方稱為「法西斯」。德國柏林內政問題學者奧利弗·福克斯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該組織負責人曾稱,要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包括極右翼的德國選擇黨。上周,德國選擇黨議員米勒參加了「橫向思維」在布蘭登堡門前的集會並發表演說。

  黑手黨混入義大利抗議人群

  參加德國反封鎖令抗議的人群十分混雜,既有不滿自身公民權利受到太多限制的民眾、擔憂生計的企業主、反對疫苗的中產階層母親,也有極右翼分子、陰謀論者、反猶太主義者、新納粹等等。「帝國公民」也是發起並參與遊行的力量之一,該組織不承認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法律,聲稱「德意志帝國」繼續存在,組織成員會囤積武器、傾向於使用暴力,部分成員被德國當局視為「極右翼分子」。據估算,全德約有1.8萬名「帝國公民」成員。「為達到反憲法的目的,極右翼分子將繼續利用未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抗議。」薩克森州安全部門表示。《華盛頓郵報》稱,與2015年爆發的反移民遊行一樣,德國極端團體如今又利用起反封鎖情緒。

  有分析人士表示,令人擔憂的是,「新冠肺炎懷疑派」正與陰謀論者合流,比如美國「匿名者Q」組織,它宣揚的內容包括戀童癖者將把數千名兒童關押在洞穴中、前總統歐巴馬等人將共同計劃發動政變等。《華盛頓郵報》說,德國大約有7.7萬人加入與「匿名者Q」相關的Telegram聊天群組,這些陰謀論在「帝國公民」的支持者中尤其受歡迎。

  香港01網站稱,反防疫示威並不能代表德國民眾的主流民意,有大約6成民眾認同相關措施,不過,極端組織抬頭卻是顯著的。今年以來,德國內政部取締了至少3個極右翼組織。《華盛頓郵報》說,這些示威活動給予極端思想煽動者與社會中更廣泛「中間派」接觸的機會。圖林根州州級情報機構負責人史蒂芬·克萊默表示,大多數抗議者都知道他們正與誰一起在示威活動中行進,「他們多多少少相互接受且相互視為夥伴,這正是真正危險之處」。

  類似擔憂在歐洲其他國家也有。自10月30日法國二度「封城」以來,社會上的反對聲浪就沒有停止過,集會、示威等抗議活動也出現在各個城市。法國裡爾天主教大學教授蒂埃裡·蕭邦表示,示威者是在對嚴格的限制措施、愈發艱難的生活、日益突出的社會矛盾做出反應,但需要警惕民粹主義者「滲透」抗議活動或藉機造勢。民眾的不信任與憤怒,恰恰是民粹運動的基石。法國地緣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阿娜伊斯·沃伊-吉利斯提醒道,極右翼的主張在危機中「很容易被人們信服」。

  在義大利,極右翼勢力、無政府主義者也被認為摻雜進和平示威者的隊伍。據法新社報導,在上月底羅馬和都靈的示威現場,義大利一個極右翼政黨約200名蒙面分子向警察投擲雜物,放火燒自行車。另據安莎通訊社說,羅馬警察在一次暴亂中逮捕了示威者,其中半數來自極右翼組織。

  義大利的反封鎖示威背後也有黑手黨的身影。美國政治新聞網說,儘管經濟動蕩為黑手黨提供了趁亂收購陷入困境公司的機會,但政府出臺的宵禁措施以及部分大區的封鎖限制了他們的行動,打擊其敲詐勒索活動,導致毒品銷售收入減少。據警方估計,夜生活的暫停給黑手黨毒品收益造成60%的損失。

  英國議會中,「封鎖懷疑派」多為「脫歐派」

  「在歐洲國家出現反封鎖浪潮並不令人奇怪。」德國政治學者梅耶爾對《環球時報》表示,這是西方社會民粹主義抬頭的結果。另一方面,德國等歐洲國家在抗疫中確實存在反應不及時、措施不到位等各種問題,這為一些政客站出來發聲提供了基礎。法國學者沃伊-吉利斯說,自首次「封城」以來,反對派一直對法國政府的行動持批評態度,認為其缺乏計劃、組織和動員的能力,在現任總統馬克龍遭受疫情和恐襲威脅「腹背受敵」的情況下,這是一種「順應民意」的批評,有助於增強公眾對反對派的好感度。義大利總理孔特曾表示,政府中的人必須向公民交代自己的選擇,為自身行為負責,「而不是為了民調中某一百分比的共識對一些弊端火上澆油」。

  在英國,對首相詹森「封城」措施提出批評的則是其黨內人士。據BBC報導,保守黨約50名議員組成了一個名為「新冠復甦團體」的組織,他們反對封鎖措施,稱這對經濟的影響是「毀滅性的」,主張學會與新冠病毒「共存」。

  11月4日,英國議會下院以516票贊成的壓倒性多數通過第二輪封鎖議案,在投出反對票的39名議員中,34人來自保守黨。「封鎖懷疑派與疑歐派有關聯嗎?」智庫「變革歐洲中的英國」本月早些時候刊文說,在議會中,並非所有「脫歐派」都是「封鎖懷疑論者」,但基本上所有「封鎖懷疑論者」都是「脫歐派」,在4日投反對票的保守黨議員中,有大約30人是2016年的「脫歐派」。

  從一些跡象看,雙方似乎不是志同道合的夥伴,比如「封鎖懷疑派」認為詹森的計劃是「商業斷路器」,但在他們當中,大部分人支持無協議脫歐——這被認為會對英國經濟造成嚴重打擊。不過「變革歐洲中的英國」認為,兩者之所以產生聯繫,答案可能是許多保守黨「脫歐派」恪守的新自由主義。他們擔憂國家主權,追求成為「泰晤士河上的新加坡」,即使做不到,至少爭取形成一種更盎格魯-撒克遜式的資本主義。另外,這些人普遍反對國家幹預經濟和公民社會。「變革歐洲中的英國」稱,無論如何,有一個根源對保守黨議員反對封鎖令的動機很重要,那就是公眾支持。YouGov民調發現,「脫歐派」(23%)比「留歐派」(16%)更有可能反對詹森的封鎖措施。

相關焦點

  • 歐洲極右翼勢力的崛起,是因文化衝突,而非文明衝突
    這兩個國家都處在歐洲的邊緣,都不屬於歐盟,有人笑言,「歐洲在庇里牛斯山脈的起點結束」,但如果把法國和西班牙之間的山脈視為歐盟邊境,另一個邊境就是博斯普魯斯海峽,我常常覺得,我好像經常是從歐洲的一端到另一端旅行。我所經歷的西班牙充滿活力,熱情好客,儘管老一代偶爾會有抱怨,西班牙還是接受了西方議會制度,我多麼希望土耳其也這樣做。
  • 歐洲極右翼赴靖國神社拜鬼
    8月13日,東京,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的主席勒龐發表演講。  12日,來自歐洲9個極右翼政黨的15名代表在東京與日本極右翼團體「一水會」約85名成員聚會。媒體驚呼這「史無前例」,是要「建立世界極端民族主義政黨聯盟」。
  • 歐洲危險時刻:極右翼崛起
    法國巴黎遭遇連環恐怖襲擊,造成17人遇害一事,已在歐洲引發了一場新的不安,也為歐洲反移民、反伊斯蘭勢力的興起提供了新的機遇。    「這是歐洲社會的一個危險時刻。」綜合新華社電    當地時間1月12日,德國反伊斯蘭遊行規模再度升級,在右翼組織佩吉達的號召下,2.5萬人聚集在德勒斯登舉行反伊斯蘭的抗議活動。    民眾呼聲「讓愛國主義不再被視為一種犯罪」    隨著鄰國法國首都巴黎的《沙爾利周刊》總部遭恐怖分子血洗,德國境內反對歐洲伊斯蘭化的聲浪更是一浪高過一浪。
  • 歐洲衰落折射西方民主制度危機
    執政的保守黨內部以及反對黨存在強大的「疑歐派」勢力,這對卡梅倫構成嚴峻挑戰。面對脫歐的棘手難題,卡梅倫本人不願開罪「疑歐派」力量,於是決定公投。此舉一石雙鳥,既不承擔脫歐的歷史責任,同時要挾歐盟(歐盟果然開出優惠條件以挽留英國)。  是否留歐,這本是個複雜嚴肅的政治問題,必須從全局出發、權衡利弊、反覆論證才能做出準確判斷。
  • 全球觀察丨歐洲的右翼勢力是如何崛起的?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在義大利,薩爾維尼領導的聯盟黨獲得了34%的得票率,薩爾維尼宣稱,「一個新歐洲誕生了,我很自豪我的聯盟參與了新歐洲的文藝復興」。在法國,勒龐的國民聯盟以24%的得票率擊敗馬克龍的政黨取得全國第一。在英國,脫歐黨以32%的支持率擊敗了親歐派的自由民主黨,黨魁法拉奇稱這個結果為英國傳統主流政黨傳遞了一個重要信號。在德國,極右翼的德國選項黨得到了第三高的得票率。
  • 西班牙中左翼政黨贏得大選,反歐洲極右翼崛起?
    兩黨制自此失效,工人社會黨和人民黨都再也未能在議會選舉中獲多數席位。在此次選舉中,五個主要的政黨更是激烈角逐,為西班牙政壇帶來更多不確定性。在這些新興政黨中,極右翼政黨「聲音黨」2013年「脫胎」於人民黨。該政黨打出的口號是「讓西班牙再次偉大」,同時反對墮胎、反對女權主義、反對同性婚姻、反對移民、反對獨立分子。
  • 議論| 大屠殺紀念碑為何沒能讓歐洲遠離極右翼的惡魔?
    議論 | 大屠殺紀念碑為何沒能讓歐洲遠離極右翼的惡魔?真正的問題是,為何大屠殺紀念碑沒能讓歐洲遠離極右翼的惡魔?就像在柏林一樣,在維也納,也有專門的公共藝術作品紀念大屠殺遇難者。瑞秋·懷特裡德(Rachel Whiteread)的猶太人廣場大屠殺紀念碑像是一個堆滿了書本的圖書館,每一本合上的書本,都代表著我們永遠不能恢復的一段生命。
  • 極右翼政黨在歐洲主流政壇崛起 歐洲"向右轉"趨勢將何去何從?
    德國國會大廈:德國聯邦議會所在地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阮佳聞 許多):2017年是歐洲的大選年,支持民族主義、反歐元、反全球化、反伊斯蘭等主張以及在難民危機中憑藉這些立場籠絡民心的極右翼勢力在多個國家異軍突起,並且取得不俗「戰績」。
  • 歐洲議會選舉:主流政黨席位流失大,極右翼勢力大增
    當地時間5月26日,為期4日的歐洲議會選舉投票結束。最新出口民調結果顯示,歐洲主流政黨雖保住多數席位,但優勢減弱;綠黨、自由派和極右翼政黨勢力大增。《衛報》公布的數據顯示,中間偏右的歐洲人民黨雖然繼續保持議會第一大黨,但失去39個議席,目前得到議席數180個;中間偏左的社會黨也失去39個議席,目前得到152個席位;綠黨則比上次選舉取多17席,目前得到67席。綜合《衛報》《紐約時報》報導,在法國,瑪麗娜⋅勒龐領導的極右政黨「國民聯盟」以23.4%的得票率領先於總統馬克龍領導的共和前進黨。
  • 福建漁船在臺灣海峽沉沒;數萬德國人遊行抗議政府;極右翼分子讓瑞典政府頭疼丨每日大新聞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9日報導,當天,約2萬名來自德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的示威者聚集在柏林布蘭登堡門附近,抗議德國政府的疫情封鎖措施。CNN稱,其中部分示威者為極右翼組織成員,還有一些人則認同美國極右翼陰謀論組織「匿名者Q」(QAnon)的觀點。
  • 數字時代西方政治「變形記」之一:「後真相政治」重塑歐洲
    「後真相政治」背後,是民粹主義運動和社交媒體的結合,是政客對民意的迎合、誘導與操縱,更反映出歐洲傳統政治機制在數位化時代的失靈和失效。可以預見,英國脫歐公投之後,「後真相政治」仍將在歐洲長期存在,繼續衝擊乃至重塑歐洲政治生態。  亂象  時隔半年多,英國脫歐公投帶來的困惑和混亂仍在發酵。
  • 德國祭出最嚴「封鎖令」
    來源:北京商報作者:陶鳳 湯藝甜「鐵娘子」默克爾失控哽咽5天後,德國祭出了最嚴的「封鎖令」,從中小學到零售商,都在被嚴格限制的範圍之列。這背後,是德國當下難以遏制的疫情形勢,是負擔日益沉重的醫療系統,也是默克爾的痛心疾首。
  • 歐洲極右翼政黨分歧多於共識
    據德國電視一臺網站4月25日報導,德國選項黨主席默伊滕(JörgMeuthen)正努力在歐洲議會籌組極右翼聯盟,但各政黨除了在拒絕歐盟這一議題上團結一致外,在其他議題上顯然分歧多於共識。    德國選項黨成立以來經歷了多次分裂和出走,選項黨的歷史也是歐洲右翼民粹主義和右翼極端主義政黨分裂過程的真實寫照。
  • 北緯36°|歐洲又一個極右翼政黨崛起,這次是在西班牙
    西班牙極右翼政黨「民聲」運動領導人阿巴斯卡爾不過,以上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這次西班牙議會選舉的最大焦點,是該國極右翼政黨「民聲」運動異軍突起。該黨以10.3%的得票率成為第五大黨,而且超過進入西班牙議會所需5%得票率的門檻,首次躋身西班牙政治核心圈。
  • 「白人至上」的前世今生:美國極右翼運動發展300年
    「白人至上」的前世今生:美國極右翼運動發展300年美國的種族歧視從來都不是單獨出現的,它基本上沿著兩條脈絡發展,一支是宗教主義的脈絡,以激進的牧師、護教團甚至邪教面目出現
  • 極右翼日本APA酒店到底啥背景?
    兩名紐約大學生上傳日本APA酒店客房內擺放否認南京大屠殺等極右翼書籍視頻後,引發網民對APA酒店集體聲討。APA酒店17日表態稱,不會撤掉極右翼書籍。日輿論指出,雖不能強逼極右翼書下架,但選擇住哪家酒店是消費者的自由,中國遊客用腳投票可以回擊APA的挑釁做法。
  • 雲途物流:歐洲再次告急,英國緊急封鎖,德國祭出最嚴封鎖令
    長達一個月左右的「封城令」陸續到期,但是,隨著新病毒變種的出現,以英國為代表的歐洲疫情再次告急,歐洲各國紛紛頒布最新疫情封鎖令。 英國已淪為「國際棄民」,BBC形容,英國被孤立的程度還在增加 歐洲最新防疫舉措一覽 英國緊急封鎖
  • 非傳統安全挑戰歐洲
    他們普遍缺乏社會歸屬感,對政府極度不信任,很有可能因為不滿自身處境,仇視社會,或被極端分子利用,成為潛在的恐怖主義事件製造者。實際上,歐洲很多移民後裔特別是一些青壯年移民,由於社會認同缺失、政治不滿等原因,更容易受極端思想蠱惑,發生激進化、極端化轉變。 此外,歐洲國家對中東難民的接納面臨協調困境,助長了歐洲社會的分裂和激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