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農業先驅者"致力於打造中國現代農業園區
說起民宿,我們大家想到較多的是日本和臺灣的民宿,今天我們回顧臺灣民宿的發展過程,探究臺灣民宿的精髓,看看能為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啟發?很多人在大陸做了十幾年農家樂,以為那就是民宿,實際到臺灣考察以後,才發現農家樂和民宿其實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我們一起來梳理臺灣民宿的發展過程。灣有很多高山、農村,我們的民宿過去也是參照歐洲、日本發展到現在,算蠻成熟的,很多朋友也很喜歡我們這樣的產品。一般民宿的界定是在旅館和家庭私人接待中間,這其中有幾個很重要的特性,第一是經營者(也就是民宿主人)親自接待的熱情,第二是提供餐飲跟專業住宿方面的服務。在臺灣來說,直到2010年,我們才對民宿有一個完整的定義。它是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閒房間,結合當地人文、自然景觀、生態、環境資源以及農林漁牧生產活動,以家庭副業方式經營,提供旅客鄉野生活之住宿處所。我們在經營上必須做到與酒店有所區別,我們在臺灣有一個桃米村,它擁有全臺灣最大的生態,包括青蛙、蝴蝶等,在那邊做民宿的人,他們做一件事情一定會和當地的資源聯合起來,比如晚上,主人會帶客人出去看青蛙,可是一般的酒店不會做這種事情。灣的民宿有一些硬性規定,比如經營者因為必須要親自接待遊客,而且在民宿能夠提供住宿房間的數量上有嚴格限制,不可以超過5間,且加起來不超過150㎡。極個別的特色民宿最多提供15個房間。一般通過申請之後,政府會頒發一個標誌,各位如果哪天去臺灣住民宿沒有看到這個標誌,很可能是違法的,在消防及衛生等方面沒有保障。第一:1980年代是臺灣最有錢的時候,很多小孩到城市導致很多農村的房間有空餘,然後他們開始賣房間。第二:1980年代,臺灣的農業衝擊很大,政府部門為了讓這樣的衝擊收到最低,就將轉型觀光作為其中一個項目進行發展。第三:臺灣有很多原住民,經濟條件比較差,當時為了配合臺灣人的旅遊,就把他們的房子順勢作成民宿。第四:都市返鄉的尋夢人口,他們因為在城市生活久了很累所以希望返鄉,尋找自己夢想中的住宅。在這幾個背景下,臺灣民宿就慢慢的發展起來了。可以分成三種,第一種就是運用當地食材親手做早餐,第二種是把客人當朋友,分享私房景點,第三種是跟客人旅行,親自解說在地人文生態。這三點,臺灣90%以上的民宿主人都會去做。設計方面十分注重空間美學的打造,它有三個用意,一是展現主人自己的品味。二是可以營造主客互動媒介。三是提升顧客休閒滿意度。臺灣空間美學依照建築形式來說可以分成三個部分,第一是建築的外觀,第二是庭院、房間等的設計,第三是公共空間的設計。經營如果抓住空間美學和感動服務兩個方面,民宿的基本形態應該可以呈現出來。總結:我們用臺灣民宿的發展來反觀自己,當下中國南北方民宿發展的差異都十分巨大,北方相對落後,而且在整體民宿行業在服務方面的重視程度普遍不高,設計方面的個性化差異化還有較大提升空間。這都是需要我們去深耕的點。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公眾平臺,內容僅供各位參考,如有侵犯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及時刪除!
專業規劃:
休閒農業觀光園、農業主題公園、
創意農業產業園區、光伏產業園
專業建造:
高標準智能(光伏)溫室、
生態餐廳、無土栽培、陽臺農業、
自動施肥灌溉系統的設計與施工;
智慧農業物聯網;
農業種植技術輔導諮詢;
關注微信公眾號:nongyexianquzhe518
諮詢電話:18612567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