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下一個十年大趨勢,有人早已揭示了方向!

2020-12-16 智谷趨勢

40歲,對人來說,稱為不惑。對城市來說,才剛剛開始。

當城鎮化突破60%,第三產業在GDP中的佔比突破50%,中國同時遇到了兩道坎:一道是後發國家邁進發達國家的坎,一道大國真正崛起的坎。

中美之間目前上演的一切,都在告訴中國,想要邁過這道坎之難。

深圳就這樣被推上了一個新的歷史節點。

今年對深圳來說,特殊之處不僅在於特區40周年,更是先行示範區和全面建設國際創新中心的首年,深圳第二次發展的起點。

所有人都在關注深圳的下一步,我們發現,「粵海街道」已經顯示出了方向。

縱覽全球三大灣區的發展,一般呈現出港口經濟、工業經濟、服務經濟、創新經濟四個階段演進過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東京灣區已經進入了創新經濟階段。

深圳藉助「放權」的制度優勢、港口優勢和創造一流的營商環境,僅僅40年就走到了第四步。現代服務業、先進位造業發展呈上升趨勢,出現明顯的創新型經濟的特徵,持續的產業結構調整,新技術和科技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逐步增強。

2018年,深圳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總數1.44萬家,居全國第二。2019年,第三產業GDP佔比60.9%,第二產業佔比39%。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持續增長,2018年達到了67.3%。

去年出臺的先行示範區意見在經濟建設方面再明確方向: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形成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新格局、引領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對應的重點發展行業有科技產業、新金融業以及國際貿易等其他現代服務業。

其中,科技產業包括高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前者指國民經濟行業中研究與試驗發展( R&D)投入強度相對高的製造業行業,後者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等對經濟社會和長期發展具有重大引領作用的知識技術密集型等產業。

意外發現,這些其實暗含了粵海街道過去十年呈現出來的產業結構變遷方向。

事實上,「粵海街道」早已經不只是一條街道,而是深圳40年產業變遷史最有力的標籤,深圳科技產業、新金融業的代名詞,指向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截至2019年4月,該區域上市公司112家,總市值4.85萬億元,同期杭州市全市上市公司總市值5.3萬億元,廣州2.33萬億元,重慶0.63萬億元。粵海街道辦上市公司總市值約等於1個杭州、2個廣州、8個重慶的上市公司總市值。

這裡密集分布了212個產業園,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超過4000家,聚集了幾乎所有核心科技公司,是國內唯一能見到BAT同框的地方。除了誕生於此的騰訊、華為、平安、中興、大疆等等,「總部經濟」還在不斷引入恆大、阿里以及高通、IBM、甲骨文、ARM等企業。

也因為有這些企業,所屬南山區成為了科技創新的標杆地區,PCT國際專利申請量超過7000件,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的比重達到4.71%。

(粵港澳大灣區 PCT 專利數量近年突飛猛進)

2019年,南山區第三產業佔比66.4%,戰略新興產業增加值佔南山區GDP總量的55.6%,佔全市戰略新興產業總額的1/3,增速高達14.9%;先進位造業佔工業比重達到65.7%,高技術服務業佔營利性服務業比重達到72.3%。

具體到個例,《財富》剛公布的世界500強名單,深圳有8家企業入圍,其中騰訊、華為、平安等幾家皆誕生於此,並且每家主營業務也具有非常強的指向意義。華為希望在第三代半導體時代共建國內半導體產業鏈體系,騰訊在已有的社交和數字內容業務基礎上,發展產業網際網路改變工業等傳統產業,還有向新金融轉型最徹底的平安。

除了大公司外,這裡還隱藏著無數從最簡單初級的粗放型作坊,成長為全球生產鏈條中一環的中小企業,他們是高端製造業潛在的爆發力。

這張進化圖展現了深圳的上升通道。

與十年前相比,深圳產業專業化分工和集聚效應更強、營商環境和創新環境更成熟,在從一個加工製造業基地轉向一個集設計、研發、孵化、製造和商業化全鏈條的科技創新中心城市。

但今年,中美貿易摩擦,加上新冠疫情衝擊全球政治經濟秩序,也衝擊全球供應鏈,外向型經濟特徵明顯的深圳乃至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節奏被打亂。

(一線城市中深圳工業用地均價最高)

最突出的兩個現象,一是疊加較高的地價房價等各類生產要素成本的上升,造成勞動密集型等市場競爭力較低的產業外遷,一部分是國內區域間的外遷,一部分是往東南亞等地區的外遷。另一方面,改變技術依賴,發展自主科技創新迫在眉睫。

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例,雖然國家一直大力發展晶片技術,已有華為海思、紫光展銳等科技公司,但無法改變底層核心技術的依賴,做不到真正的「晶片獨立」。

可以預見,深圳乃至粵港澳大灣區接下來產業轉型升級將加快,尤其是科技產業。

參考美日貿易戰後東京灣區崛起的案例,首先灣區內部的區域發展更加協同。傳統勞動密集型製造外遷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必經之路。

自2017年發布大灣區規劃以來,深圳已經在發揮中心城市的集聚作用和輻射效應,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高汙染高能耗企業及部分企業生產基地外遷至惠州、東莞等地,將總部、研發部門留在深圳。同時,深圳也在避免「製造業空心化」的困境,保留通信高端器件等部分高端製造業。

整體越來越呈現出,深圳的科技產業與金融業、港澳的金融業和高端服務業、佛莞惠的製造業與其他城市的特色產業格局互補。

同時,研發投入將加大,幫助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美日貿易打響後,日本加快了技術更新和產業升級的節奏,從技術引進加工向知識密集型產業傾斜。

(各市研究與試驗發展 (R&D)投入強度)

相比京津冀地區,廣東發展時期短,早年既缺乏產業基礎,又缺乏教育資源。隨著產業發展呈現的科研現狀是,90%的創新型企業為本土企業,90%的研發人員位於企業,90%的科研投入來源於企業,90%的專利生產來源於企業,90%的研發機構設立在企業內,90%以上的重點科研項目發明專利就來源於龍頭企業。華為,騰訊、中興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在技術產出上領跑,是深圳在技術創新上取得突破的主力。

這種模式的好處是科技創新具有更強的實用性和市場轉化能力,缺點是源頭創新不足,來自於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數量明顯偏少,導致一些關鍵技術高度依賴進口。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數據顯示,49.9%的戰略性相關產業企業使用的專利技術是來源於美國。

近幾年,深圳市政府也在積極引入知名高校設立分校,將每年三分之一的財政科研資金用於基礎研究,針對性引入大量優勢科技資源,建設了8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3個諾貝爾獎科學家實驗室等等,創新載體195家。

再以粵海街道所屬南山區為例,2019年自主創新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安排發放18.6億元,2020年計劃安排23.25億元,增長25%。

同時,政府也在通過加大稅收優惠、保障智慧財產權、創造良好營商環境等降低企業經營成本的方式,讓企業將資本投入到研發中。

普華永道《2018中國城市營商環境質量報告》等多份報告皆顯示,深圳的營商環境質量指數在全國城市中排在首位。今年,深圳又再頒布《優化營商環境改革重點任務清單》進一步提升更好的營商環境,例如通過數字政府、數字廣東、廣東政務網等平臺,已經將企業開辦流程時間優化至1天。

通過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也是實現產業升級的重要途徑。深圳其實有非常強的自我進化能力和創新能力,從最早的「三來一補」靠提供勞動力,到模仿式創新,再到自主創新,這裡誕生的許多企業大都如此。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開放的市場競爭環境讓這些企業和企業家養成了自我進化和自主創新的意識。尤其是能在粵海街道成長起來的大公司,都非常具有代表性。

華為,從注資2萬元的深圳企業到全球通信產業龍頭,全球市場佔有率高達28%,是深圳計算機及外設製造產業鏈、通信設備製造產業鏈等六大高新技術產業鏈中出現的翹楚之一。

騰訊,從最早的一個社交軟體,發展到現在融入生活、消費的方方面面。原本已經屬於社交和內容消費領域的巨頭了,又突然轉型進入完全不相干的產業網際網路賽道,成了深圳乃至粵港澳灣區產業升級的建設者之一,也是看中其中發展的巨大經濟潛力。

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湯道生曾提到疫情後工業製造業復工的難題,網際網路公司的技術能幫助製造業工業解決經營信息數位化、數位化辦公平臺工具以及產業鏈信息互通等難題,也是將人工智慧等技術運用到生產流程中,實現製造業工業降本增效的有效方式。

大公司的動向,其實是整個經濟和產業發展趨勢的風向標。

(廣東省主要高技術工業增加值率)

如他所說,5G、網際網路等面向未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僅附加值高,帶來的經濟效益大,並且能利用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實現傳統產業升級。

深圳乃至粵港澳灣區向創新經濟轉型,風險投資、金融科技等多元化金融業態也需要與之適配。

在深圳先行示範區經濟建設中的金融板塊著重提到,開展數字貨幣研究與行動支付等創新應用、與港澳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和金融(基金)產品互認。

目前,深圳在高新技術、先進位造、金融三大主導產業中的前兩者已經超過了香港。在金融業,形成了較好的基礎,直接融資市場發達,風投市場較為發達,傳統金融和新興金融互補發展。相較於金融最發達的香港,特點是科技屬性。

金融科技,簡單說是以新技術對傳統金融進行改造或從中產生出新業態,例如招商銀行國內首家推出的人工智慧投顧服務,再例如微信支付。

在深圳,具有代表性企業包括中國平安、騰訊金融科技等大公司,也包括樂信等新興創業公司,這幾家公司同樣位於粵海街道。

以平安為例,平安以產險為起點,向壽險、信託、證券、銀行等領域擴張,建立起一個綜合金融集團,2018年正式確立了「金融+科技」戰略,是傳統金融向現代金融轉型的代表企業。

騰訊金融科技是網際網路公司切入金融領域的代表,基於微信社交關係發展起來的支付業務,已經延伸出來信貸、保險等理財業務,以及滲入到幾乎所有的生活場景和消費場景中。儘管騰訊較少公開其金融科技業務進展,但從財報和剛上市的螞蟻集團不難推測出體量。

當然,這都離不開科技研發的投入,騰訊本身是網際網路巨頭,已積累了有競爭力的科研基礎。平安以金融起家,十年間累計投入也超過了500億。

總體來說,深圳地區發展金融的優勢在於金融、科技和產業的互補,將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用在普惠金融、風控、供應鏈金融等領域,提升粵港澳地區金融場景能力,才能成為國際化的金融科技中心。

(戴德梁行整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

目前,深圳已經在開展前瞻性布局,例如在數字貨幣研究與行動支付等創新應用方面先行先試,同時基於金融科技加強跨境金融探索。微信香港錢包已經實現了內地、香港、澳門跨境支付服務的互聯互通,香港已經發出虛擬銀行牌照,背後皆能看到騰訊、京東、眾安、小米等內地科技公司的身影。

與此同時,深圳也在不斷創造有利於科技創新的金融業態和金融服務。例如近期深交所創業板改革,註冊制降低中小科技型企業的上市融資難度。再例如擴大風投市場規模,為初創型企業提供更便利的融資環境,以培育更多「獨角獸」。

同樣在南山區,尤其是粵海街道,已經呈現出突出的投資環境,轄區VC、PE機構總量約佔深圳的80%、全國的1/8,科技金融城入駐股權投資基金規模已超千億。

( 廣東省的孵化器、眾創空間數量均位居全國第一)

更有利的是,這裡誕生的科技公司成了孵化器,不僅提供資本,更提供各自領域的資源。具有代表性的有騰訊、華為,前者已經形成了創業社群南極圈,2019年南極圈披露騰訊系校友創業項目1372個,後者也有華友會,其中深信服等早已成成長為另一家大公司。

過往的40年,深圳每一步都可以說是中國改革開放風雨歷程的投射。

1980年,中國第一個商品房小區在東湖開盤;

1983年,中國第一張股票在寶安誕生;

1985年,中國第一家主題公園在錦繡中華破土;中國第一座摩天大樓國貿大廈竣工;

1987年,招行成為中國第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

1988年,平安成為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保險公司;

1999年,騰訊推出中國第一個即時通訊軟體……

現在,歷史的機遇又落在深圳身上。

當年的深圳,曾經面臨「你被誰拋棄」的天問。如今深圳,又再次迎來了「你是否能引領第四次浪潮」的考驗。

深圳的回答,關乎中國的國運。

40歲,對人來說,稱為不惑。對城市來說,才剛剛開始。

相關焦點

  • 深圳下一個五年大趨勢曝光,機會來了
    依「火線哥」(DChuoxian)看來,深圳樓市仍會走出一個「分化上漲期」,即牛掰的地方繼續牛,優質資產更加受到追捧。 當然,這要依託並分析深圳的大周期。 進入十四五,我們要清楚,深圳五年的大趨勢和發力點在哪裡?
  • 深圳下一個十年看這裡!深圳中悅園區,未來可期!
    深圳下一個十年看哪裡?40年來深圳發展一路向西有人說80年代的深圳看羅湖90年代看福田21世紀初看南山接下來要看在寶安前進的路上有這麼一個既具備無限發展潛力又擁有超高性價比的辦公場所值得重點關注!它就是今天的主角深圳中悅園區作為深圳市公共科技創新大樓地處粵港澳大灣區A字中軸的寶安福永依託「寶安空港新城」規劃優勢以打造福永最具活力的
  • 深圳文創園下一個十年:屬於第三代產業園
    2004年,深圳誕生第一個文化創意產業園(專題閱讀)——大芬油畫村。這是2004年深圳首屆文博會第一個也是當時唯一的分會場。  十年過去,深圳文化產業蓬勃發展。本報記者走訪多家產業園區、採訪園區運營者和業內專家,為深圳文創產業園區「把脈」。  54家園區 涵蓋十大文創領域  十年的發展,深圳成就了大芬油畫村、華僑城LOFT創意產業園、田面設計之都創意產業園等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文化產業園區。  由舊廠房改造而成的華僑城LOFT創意產業園可謂深圳創意園區的「佼佼者」。
  • 下個十年,深圳比肩世界的豪宅就在這裡!
    深圳從2000年左右開始,經濟就有了向西發展的趨勢,深圳灣新興豪宅區的誕生也得益於此。畢竟有錢人在哪,豪宅的聚集地也隨之遷移。 目前深圳新興的頂級豪宅幾乎全部集中在中心路沿線,這裡是純粹的住宅區,同時擁有頂級城市資源、自然(海景)資源和最新時代的房子。從2008年期10幾年間演繹著一個又一個時代傳奇,詮釋著深圳灣的價值。
  • 深圳發展一路向西,下一個十年看哪裡?
    數據來源:深圳市統計年鑑在「三來一補」模式下,深圳低成本的勞動力和土地,獲得的來自香港的產業轉移。1990年,深圳形成了「產業以電子為主,資金以外資為主,產品以外銷為主。」的經濟發展格局。從經濟發展模式的不斷優化,可以看出深圳是一個時刻緊抓機會,結合實際情況找到適合自身發展模式的城市。這些邏輯在城市的發展中,也可以看出來。
  • 阿里雲丁奇解析雲端資料庫發展大趨勢
    今年年初,阿里雲在雲棲深圳分會上發布了針對PB級海量數據處理的雲資料庫ApsaraDB for PetaData,著實在資料庫業界吸睛不少。在剛剛結束的雲棲北京峰會上,阿里雲關係資料庫服務內核開發和運維團隊負責人林曉斌(花名:丁奇)攜幾位資料庫核心成員面對媒體,分享了整個資料庫產業發展的大趨勢與阿里雲在資料庫系統研發方面的新進展。
  • 《蝶》戀深圳十年情
    從《白蛇傳》到《蝶》——深圳見證中國音樂劇十年在深圳華富路曾經有一個娛樂地標—21世紀演藝中心。從1997年到2002年,這裡上演過一臺美輪美奐的民族音樂劇《白蛇傳》。他經歷了深圳歌舞廳娛樂業最輝煌的一段時期,以導演、製作人和歌舞廳協會會長的身份參與了深圳娛樂的每一次高潮。1988年前後,李盾有機會出國,在倫敦西區和紐約百老匯,他異常欣喜地看到了一種新穎奪目的舞臺藝術形式,那就是音樂劇。回國內後,在李盾的心中,一種日漸清晰的預感已經在形成,他感覺,這種高投入、大製作的娛樂工業必將是中國演藝行業的發展方向。
  • 廣州萬隆:二十餘年歷史規律揭示A股後市方向
    摘要 【廣州萬隆:二十餘年歷史規律揭示A股後市方向】無數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不考慮市場風格的變化,一味的迷信於某一種策略,很容易出現別人都賺錢,自己還虧錢的窘境。
  • 對話未來——我給十年後的深圳寫一封信|繆思寒假深圳項目學員作品展示(上)
    親愛的深圳:     你還記得上一次我是什麼時候見到你的嗎?沒錯,就是在十年前的那個繆思「這就是深圳」的研學班。此次我剛從火星回來,想通過一封信,來分享一些我的感受。     十年前的冬令營,最令我難忘的是去大疆體驗實操人工智慧和無人機,我們小組親手操控機器人模擬雷射戰。原來,無人機不止可以用於航拍跟蹤和運送快遞,還已經廣泛地運用預測災難險情。
  • 深圳奶茶的十年沉浮簡史(2008-2017)
    2015年是中國社會極其重要的一個年頭,年中動蕩的股災使得人心浮動,隨後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大閱兵終於激起了許多人心中的那一點兒情懷。在一片祥和的氣氛下,數據界網紅DT君正式誕生。那一年的年底,又一個未來的網紅——深圳的第一家喜茶悄然出現。彼時沒有人會想到,在這樣一片奶茶教的聖地,新銳勢力居然可以廝殺而出,而後一路北伐,佔領全國諸多重鎮。
  • 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四大趨勢今日發布
    原標題: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四大趨勢今日發布   1月5日,中國工程院發布「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四大趨勢(2021)」,綜合闡述國內外電子信息領域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 九卦|下一個十年,中國銀行業迎來寒冬期(上)
    但是,在我看來,中國商業銀行在今後的十年裡將進入寒冬期,面臨一個生死難關。可以說銀行業相當於整個經濟的衍生行業,總體經濟好,銀行業會更好,總體經濟不好,銀行業也會更差。過去的十年裡,中國商業銀行跟全球銀行業一樣,已經從行業皇冠的寶座上跌落下來了。比如說2010年,全球十大市值的公司,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各佔一席,加上滙豐銀行,共佔了世界十大中的三席。
  • 十四大趨勢!中國工程院提出新型網絡概念「數字孿生網」
    作者 | 陳左寧近日,中國信息與電子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在中國工程院發布「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四大趨勢(2021)」。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陳左寧院士致辭並介紹背景情況,信息與電子學部主任盧錫城院士發布「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四大趨勢(2021)」,餘少華院士介紹了研究工作和撰寫過程。
  • 上海生科院揭示植物花粉管生長方向調控機理
    該研究發現CNGC18是控制擬南芥花粉管生長方向最主要的一個質膜Ca2+通道,並用遺傳學證據證實了其通過調控花粉管頂端Ca2+濃度梯度的動態變化,從而調控花粉管生長方向的假說。該研究很好地解決了這一植物生殖生物學領域的重要科學問題,為進一步解析整個花粉管生長方向的信號調控網絡打開了一個突破口。
  • 深圳奶茶的十年沉浮簡史(2008-2017)
    2015年是中國社會極其重要的一個年頭,年中動蕩的股災使得人心浮動,隨後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大閱兵終於激起了許多人心中的那一點兒情懷。在一片祥和的氣氛下,數據界網紅DT君正式誕生。那一年的年底,又一個未來的網紅——深圳的第一家喜茶悄然出現。彼時沒有人會想到,在這樣一片奶茶教的聖地,新銳勢力居然可以廝殺而出,而後一路北伐,佔領全國諸多重鎮。
  • 十年一品,深圳難得一院
    從2002年打造泰禾中國院子伊始,到2013年第二座院子誕生,從院子到院子系泰禾足足走了十年有餘。這十年,泰禾中國院子歷經兩次封盤整改,原因都是黃院長對細節的極致苛責。泰禾中國院子有人說,情懷在這個年代創造不了利潤。但歷史會記住認真做事的人。
  • 合肥:下一個大發展的方向在哪裡?
    相較於原來的那一片老城區,合肥可以說又多了兩大中心,一個是省政府所在的濱湖新區,一個是政務中心。目前的合肥基本上是在這三點連線然後向外擴展。最近這十幾年,合肥重點向南向西發展的很多,那麼未來,合肥的重點發展方向會是哪裡呢?
  • 2017廈門金磚會議的影響:為下一個十年鋪路
    至誠網(www.zhicheg.com)9月3日訊  金磚十年  走進峰會  BRICS  9月3日-5日,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將在廈門舉行。廈門會晤將圍繞「深化金磚夥伴關係,開闢更加光明未來」的主題,引領金磚機制步入第二個「黃金十年」。
  • 致敬下一個十年 十年清水灣十全十美
    下一個十年的海南,將承載著國之盛世的使命,而雅居樂清水灣,將懷揣文旅產業發展的蓬勃之力與海南並肩同行。饕餮晚宴,共襄蔚藍之夢蔚藍的海水緩緩流動,這是生命的起源,是雅居樂清水灣的源泉,讓清水灣的「第二人生」散發勃勃生機,指引著我們向下一個美好的十年出發。夜幕下的海灣,躍動著炫彩的燈光,雅居樂清水灣十周年慶典官方答謝晚宴拉開帷幕!
  • 下沉市場爆發揭示中國消費升級可持續性
    首先是電商比拼的焦點從價格轉移到了產品,尤其是新品和非主流產品;其次是下沉市場爆發,三線及以下城市的消費能力被進一步喚醒,這也揭示了中國消費升級的可持續性。這也可以視為進行時態下的消費升級的一個註腳。根據菲利普·科特勒的消費行為三階段論,消費者行為的成長可以分為量的消費、質的消費和感性消費三個階段。在滿足最基本的量與質的需求後,在面臨功能和品質相近的不同品牌商品時,消費者會追求最能表現自己個性和價值的商品,並且越來越看重感性的情緒體驗。從目前來看,我國正處於從質的消費向感性消費過渡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