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0日,我隨XX國際旅行社一行23人的旅行團,赴臺8日遊,從臺灣南部經中部、北部、東部繞臺灣一周再回到南部,行程2300多公裡。3月27日晚7時15分,從臺灣高雄機場乘坐東方航空公司MU2662航班,離開臺南重鎮高雄市離開了寶島臺灣。結束了環臺8日遊的美好遊程,實現了我幾十年赴臺的夢想。
記得在我兒時的1950-1960年代。臺灣是一個邪惡的代名詞,在我腦海裡記憶最深的一句話是——我們一定要解放臺灣。當然,那是國共兩黨長期政治鬥爭的產物,隨著形勢的發展,時間的推移及海峽兩岸關係的緩和。這種狀況已經不復存在了,但臺灣在我心中總是那麼神秘,那樣嚮往。
3月20日晚9時10分,飛機離開武漢已經兩個多種頭了,廣播裡傳來了播音員優美的聲音。旅客們,飛機馬上開始下降了,請系好安全帶。出於好奇我把頭靠近機窗往下眺望,那一望無邊,繁星般的燈光在眼前閃爍。街道上汽車燈光流星般在馬路上流動,海岸邊上的漁船隨著海浪在輕輕的搖晃,高雄的夜色實在太美了。
飛機緩緩降落在高雄國際機場。我隨著旅遊團領隊按序進行安檢。走近安檢臺,一位女安檢員用標準普通話(臺灣稱為國語)說:「先生,歡迎你來臺灣旅遊。請伸出你的雙手按下指紋。」那種彬彬有禮,溫柔甜美的聲音,仿佛一下子拉近了大陸和臺灣隔離了半個多世紀的距離。走出候機大樓,一輛嶄新漂亮的旅遊大巴停在門口,接團的導遊是一位身材高大壯實的男性,看上去四十多歲的樣子。有的團員說他三十多歲,後來才知道他已經五十一歲了。
上車後,導遊先作自我介紹,他說他姓吳,叫吳湘晃,家裡有兩個弟弟一個妹妹,姊妹四個他排行老大。父親是湖南省新晃縣人,是國民黨軍人,1948年隨國民黨大軍來到臺灣。母親是臺灣本土人。母親生他時,父親因思念家鄉,就用湖南省的簡稱『湘』和新晃縣的『晃』,給他取名叫吳湘晃。
交流中大巴車停在了飯店門前,在導遊的帶領下,我們用完晚餐,入住酒店。酒店是幢6層樓房,房間面積很小,但非常乾淨。收拾得井井有條。房間臨街,不時傳來汽車馬達的轟鳴聲。由於旅途疲勞,洗涮完後就入睡了,很快進入了夢鄉。
一覺醒來,仿佛聽見窗外的鳥叫聲。窗簾的縫隙中射進一綹日光。看看手機上的時間,已是早晨6:50分。剛到7點整,導遊叫早的電話鈴聲響了。用完早餐,開始了赴臺遊第一天的行程。當天的旅遊景點是阿里山。從高雄到阿里山景區,大約三個多小時的行程。大巴車駛離高雄市區。進入臺灣修建最早也是臺灣最長的高速公路——臺北至高雄高速公路。據說這是1980年代臺灣經濟繁榮時期修建的。雖然公路設施有些老舊,但保養的相當不錯,車輛行駛在高速公路上,使人感到舒適順暢。大巴車在臺南平原上行駛,團員們欣賞著窗外的旖旎的風光。
兩個小時後,車輛進入阿里山山區。大巴車在盤山公路上S形前行。由於坡陡彎急,不少團員感到不適。進山一個半小時後,到達阿里山景區。「高山清、澗水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我知道阿里山是從這首歌開始的,當下真實的阿里山就在眼前。在景區用完午餐後,徙步向山裡進發。
初春的阿里山春意盎然。在蒼松翠柏映襯下,各種奇花異草爭相鬥妍,不時飄來陣陣清香。如織的遊人紛紛用照相機、手機、攝影機狂拍不停。走進大山深處一排排蒼天大樹映入眼帘。據介紹,山裡最大的樹有二千多年的樹齡。是阿里山最名貴的樹種——檜木。原本山上有30多萬株檜木。日本強佔臺灣50年裡,發現檜木的材質高貴,分批砍伐運回日本,僅存的47棵檜樹是當年日本人認為有瑕玼才能倖免保存下來。現在已成國寶級樹種。遊完阿里山美景後,乘坐當年日本人為砍伐檜木修建的小火車下山,回到旅遊大巴原路返回。
大巴車下山至半山腰,停在了一個製作高山茶的茶場,大家心裡明白,這是來臺旅遊的第一次購物。
根據當地習俗,茶場經理在地上擺放了很多鞭炮,還親自在一個大鐵爐裡焚燒紙錢,意為祈福生意興隆。走進接待室,一群穿著豔鮮民族服裝的姑娘在迎候我們。經介紹,都是青一色的阿里山姑娘。他們跳起歡快的民族舞,給每位客人獻上一杯沏好的高山茶。
所謂高山茶,裡面有兩層含意,一是高山族人種的茶;二是這種茶生長在海拔一千多公尺的高山上。那裡雨露充沛,無汙染,所以茶的品質很好。
另外,該茶場是臺灣領導馬英九特別關照的地方,他幾次親臨茶場視察,茶場的姑娘們暱稱馬英九為小馬哥。茶葉的包裝盒上印有馬英九和茶場經理的握手肖像,使該廠生產的茶葉身價培增。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後,達成購銷協議,每位團員購買了一定數量的高山茶。購物結束後,回到嘉義吃完晚餐,入住酒店,結束了來臺第一天行程。
日月潭,邵族文化村是我們第二天觀光的主要景點。日月潭是臺灣最大的淡水湖,由於南形如月弧,北形如日輪因此得名日月潭。也是我嚮往已久的地方。旅遊大巴車離店行駛一個多鐘頭後,駛入日月潭景區。景區四周群戀迭翠,潭景霧薄如紗,水波漣漣,果真名不虛傳。據當地導遊介紹,臺灣有近4個月沒有下雨,日月潭處於有史以來最低枯水季節。儘管如此仍不失她的秀美,。我們乘坐遊輪,繞潭一周,遊輪在霧紗中穿行,駕駛員用一口生硬的邵族國語介紹周圍的風景,讓人好不愜意。
日月潭中間有一個小島,上島欣賞臺灣最少人數的少數民族邵族歌舞表演,是遊覽日月潭景區主要項目之一。邵族,是臺灣最少少數民族。主要居住在日月潭周圍的山裡,全族總人口只有283人。臺灣當局政府為了讓邵族人民更好地繁衍生息,每年每人補助6萬新臺幣改善他們的居住和生活條件。欣賞邵族歌舞表演,我們領略到了當地少數民族風情和他們熱情與好客。
遵照導遊規定的時間和地點,全體團員準時集合在一起。吳導每人給我們分發一枚茶葉蛋。按照當地習俗。吃了這枚茶葉蛋,會保佑每位遊客一路平安。也體現臺灣導遊的細心與周動。很快就要乘車到下一站了,我和團員們久久不願離去。中午在「總統府」餐廳用完午餐後,參觀了邵族人辦的靈芝廠。據說他們經營的靈芝屬從山裡採摘的純天然靈芝。可治療各種疾病。也是家庭必備的最佳保健藥品。和我們一同進廠參觀的還有大陸其它不同省份的5個團。陸客們爭相購買靈芝和靈芝產品。此後一路北上,晚上入住苗慄市,結束第二天的行程。
3月23日,在苗慄用完早餐後,上午參觀中臺禪寺。走進中臺禪寺,無不為她的雄偉壯觀以及室內的陳設所折服。
據介紹,1987年,惟覺大和尚應大眾之請,開建靈泉寺。開山以來,大和尚大振宗風,使弟子人數激增,原有空間不夠使用,決定創建中臺禪寺。自1992年開始籌建中臺禪寺起,歷經三年規劃,七年建設,中臺禪寺於2001年9月1日正式落成啟用。
中臺禪寺建築風格特別,選址科學。遠望整體建築,恰似一位修行人澄心靜坐於群山之中。及藝術、文化、科學及弘法功能如一體。該建築修建期間,經歷過1996年臺灣大地震。臺灣許多建築在大地震中不同程度受損,中臺禪寺卻安然無恙。由於建築質量優良,裝修別致,因此,榮獲2002年臺灣建築獎,2003年國際燈光設計卓越獎。是一個可供觀賞的好地方。
臺北是臺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1949年國民黨來臺後歷屆政府所在地,也是這次旅遊的主要遊玩點。更是我多年嚮往的地方。
大巴行至臺北市郊,天公下起久違的小雨。把天空衝刷得清徹透明。使人感到心曠神怡。公路兩側的小山上,蒼松翠柏鬱鬱蔥蔥,把臺北點綴得如畫如圖。
越接近市中心,雨下得越大。很快來到臺灣的標誌性建築101大樓。有人說不到101,等於沒到臺北。每年年三十晚上,101燃放的焰火,讓過人記憶猶新。眼前的101大樓果真雄偉壯麗。我們乘坐世界上最快的電梯,50秒的時間被送到第88層。倚窗遠眺,臺北市景盡收眼底。由於天下著小雨,從88樓往下眺望,雲霧繚繞、美綸美渙,仿佛進入仙境。團員們爭先恐後拍照留念。
離開101,參觀國父紀念館,走進紀念館,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大廳中央懸掛著孫中山先生的巨幅畫像。禮兵凋塑般守護兩旁。如織遊人用相機、手機狂拍不停。
紀念館分11個單元,以延生到逝世為主線,精選相關珍貴文物,史料照片,展現先生一生感人的故事與輝煌的業績、以表達對中山先生崇敬與永恆的追思。
最讓人難忘的是蔣介石官邸,官邸三面環山,四周綠樹成陰,花草蔥鬱。教堂玫瑰園應有盡有。據資科記載,蔣介石一生相信風水。選址此地建官邸,肯定有高人指點。
教堂和玫瑰園專為宋美玲而建。據介紹,宋美玲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徙,每晚都要安排一定時間前去祈禱。玫瑰花是宋美玲最喜歡的花卉。根據宋美玲的喜好特意為其所建。因此,臺灣所謂「國花」也是玫瑰花。
蔣介石住宅是一幢設計精美的兩層中式小樓。主樓兩旁建有接待室、會客室、保衛室。各種設施一應俱全。小樓兩旁建有暗堡。雖說現已廢棄,推想當時警衛等級可見一斑。據介紹,蔣介石自1949年來到臺灣後,在此生活了25年。直至1975年逝世。
在蔣介石官邸遊玩還經歷一個小雜曲。剛遊完官邸,導遊組織我們上車時,身後有一名七十多歲的老人放聲痛哭。老人滿臉彤紅,全身顫抖,隨時都可能倒地。我和團友們立即跑過去將老人扶住。問清原由,得知老人來自湖北十堰第二汽車製造廠。老伴和子女都沒有陪伴,一個人報名參加旅行團來臺旅遊。在遊玩蔣介石官邸時掉團。即沒有留下導遊手機號,也沒有記清車牌號,所以急哭了。
詢問中還得知老人患有高血壓。為了穩定老人的情緒,告知老人我們也來自湖北,是湖北老鄉,讓他別急,我們來幫忙聯繫他所在旅行團。這才讓老人慢慢緩過神來。終於露出了微笑。我們把老人扶上我們的旅行車,隨我們來到午餐點吃午飯。我們團的湖北領隊是一位小姑娘,叫洪力,長得小巧玲瓏、白晰漂亮。戴一付度數不高的水紅色邊匡的眼鏡。是我們旅行團公認的小精靈。他在我們就餐前,用微信聯繫上了老人所在團的導遊,導遊乘計程車將老人接走。
送走老人後,下午遊覽臺灣故宮博物院。臺灣故宮博物院始建於1965年,選址於臺北士林外雙溪。1931年為避日本侵華戰爭,故官文物遷離紫禁城,避難於西南大後方,1949年,由於內戰,國民政府將總數約60多萬件左右故宮及中央博物院籌備處精品文物運到臺灣。
臺灣故宮是一幢現代化建築,館藏文物豐富,有清代翠玉白菜、北宋玉鏤空龍紋盤、商晚期龍冠鳳鳥玉飾,西周晚期毛公鼎等鎮館之寶。此外,還有許多館藏精品。對我們了解和知曉中華民族5000年文化,是一次不可多得機遇。
按照行程安排,當晚就宿基隆。我了解基隆是在一首「美麗的基隆港」歌曲中。再加上基隆這個充滿神秘的名稱。在祖國大陸很少有象基隆這種外國名稱的城市。
當晚晚餐自理,所以導遊安排我們住宿在基隆市美食一條街上的旅店。雨下得很大,美食一條街屬於老街,街道很窄,加之美食小攤佔滿了整個街道。旅遊大巴不能通行。我們拖著旅行箱,冒雨前往旅店入住。
據介紹,基隆美食一條街享譽全臺灣。出於好奇,加上需要填飽肚子,團員們三五成群在美食一條街上徘徊。希望能找到一頓可口的飯菜。雖然各類小吃琳琅滿目,確難找到適合湖北口味的飯菜。沒辦法,只好將就對付一餐算了。回到旅店後,團友們聊天聊到很晚才休息。
基隆下了一整夜大雨。第二天七點,叫早的電話鈴聲響起,洗漱完畢後去餐廳吃早餐,雨還在不停的下,只是比晚上的雨小了許多。昨晚的夜攤早已收攤,旅遊大巴可以開到旅店門前。團員們依次上車,上午的景點是野柳風景區。
半小時車程後,大巴停在風景區停車場。停車場幾乎被大巴車停滿,說明別的旅遊團比我的行程更早。
野柳風景區瀕臨太平洋,海風很大,小雨還在下,海浪拍打著海岸,發出振耳的吼聲。面朝天海注目遠眺,一眼望不到邊的海浪互相追逐著,翻滾著,可謂氣勢磅礡。
風景區景色很美,特別對那些內陸沒有見過大海的遊客,增添了些許對大海的神秘感。玩完野柳,重新返回臺北。用完午餐,參觀蔣公館。蔣公館存列著蔣介石生前文物,照片,文字圖片、坐騎(轎車)等,公館四樓有蔣介石仿真蠟象。走進蔣公館,基本可以了解蔣介石一生的人生軌跡。
安排到土特產中心,臺北精品店,免稅店購物,是臺北之行必不可少項目。不過在臺灣旅遊,導遊不強迫遊客購物,旅遊市場比較規範。儘管如此。團員們還是豪不吝嗇的慷慨解囊。購買自己比較稱心的物品,或自己享用,或贈送親友。晚餐後,入住宜蘭幸福旅店。
雨還在淅瀝的下,晚7點到達宜蘭幸福旅店。旅遊大巴剛停下,酒店經理就在大門口迎候。服務員撐著雨傘把我們的行旅箱一件一件搬進酒店大廳。然後撐著雨傘把沒帶雨具的團員一個一個接進大廳。
因為天氣很冷,怕我們受涼感冒。服務員將事先熬好的綠豆湯送到我們手上,為我們驅寒。讓我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讓我們感受到宜蘭人的周到與好客。使我們有一種賓至如歸之感。
明天行程是環太平洋沿岸行,終點是臺東。天還下著雨,一夜未停,給我們的行程帶來了不便。據說從宜蘭到花蓮有很險的山路。特別是雨天,不少路段會有塌方。為了安全起見,從宜蘭到新城改乘火車。那就幸苦了大巴車師傅。大巴車師傅必須凌晨5點起床,提前開車去新城,在新城等候我們坐火車到來。
早上7點剛過,宜蘭當地一輛小型客車停在旅店門前。是來送我們到火車站的。
宜蘭火車站很小,設施很陳舊。臺灣的火車是窄軌列車,看上去象玩具車。沒有大陸的火車那麼威武、那麼雄壯。在候車室休息一不會,火車來了,我們依次上車。車廂內十分簡陋。除了兩邊各有一排座椅外,另有兩排拉手的吊環。很象我們大城市的地鐵。
我們上車後沒空坐位。只能站著。坐位都被在前面站上車的旅遊團坐滿了。臺灣本地人坐車的很少,我隨便問了幾個當地人,他們說陸客沒有來臺之前,火車上坐率很低,鐵路公司每年都賠本,由政府補貼維持運營。
為了儘早候到座位,我告訴團友們站在本地人跟前候坐。因為前面旅行團上車的人可能和我們在一個站點下車,當地人每一站都有人下車,就可以空出座位來。我這一思路果真湊效,沒過幾個站,都候到座位了。
列車速度很慢,基本上是在山裡穿行。鐵道兩旁的地形地貌,當地老百姓種植的農作物,山裡的樹木植被盡收眼底。壯麗的叢山竣嶺,險陝深谷之鬼斧神工不禁讓人連聲驚嘆。大約一個半小時後,列車到達花蓮新城車站,重新回到旅遊大巴上。大巴車沿花東海岸線前行,繼續觀賞海岸山脈,欣賞太平洋海岸奇景及蔚藍海水。沒過多久汽車在大山峽谷中停下,原來峽谷中建有一座築路老兵紀念亭。
據介紹,上世紀70年代未80年代初,蔣經國執政臺灣領導人期間,臺灣10大工程之一的東西高速公路修建期間(即貫穿東部與西部的高速公路),招募了大批49年來臺的大陸老兵。當時這些老兵都已退休,身體尚好。在蔣經國的倡導下,積極投入到臺灣的10大建設工程中,蔣經國作為臺灣地區領導人,也身體力行的穿著工作服,在各個建設工地穿行。
東西高速公路距離並不長,也就一百公裡以內,但地勢險峻,施工難度大。在修這條高速公路期間,有283名老兵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為了紀念這些老兵。當局在峽谷中也是公路終點修建紀念亭供後人瞻養。因為老兵們都來自大陸,我們對他們的無私奉獻深表崇敬,唅淚為他們上了幾注清香。
大巴繼續往東行駛,中午在珊瑚展示中心欣賞美麗的珊瑚藝術品,不少團員購買了一些藝術品作為紀念。在藝展中心吃完午餐後,繼續東行。一路上觀賞了北回歸線紀念碑,水往上流,近海觀魚等景點後,穿越南回公路,前往墾丁國家公園,悠遊恆春半島。同時遊覽了臺灣海峽與巴士海峽分界點的「貓鼻頭」。遙望有東亞之光美稱的「鵝鑾燈塔」。當時由於風雨交加,大部分團員只能坐在車上觀賞,少數團員冒著風雨拍照留念。晚7點多,來到臺灣東部最大的城市——臺東市。晚飯後,部分團員徒步臺東的大街小巷。領略當地的風土人情,欣賞臺東市的夜色美景。
3月26日,用完早餐後,大巴車駛往高雄,駛向我們來臺的起點。意味著我們繞臺灣一周的行程快要合攏了。高雄是臺灣第二大城市,市容整潔交通秩序良好。這天除了欣賞高雄街景外,基本以購物為主,參觀了臺灣當地特有的八心八箭鉛石藝術館等幾個購物中心。晚上入住高雄較為繁華路段的酒店。
當晚的晚餐屬於自理,因此,入住酒店後團員們漫步高雄小吃一條街,尋找適合湖北口味的美食。可以說來臺幾天,生活安排無可挑剔,只是我們吃不習慣臺灣口味。最後找到了一家餐館,經交涉,老闆同意我們自己掌勺炒菜,餐館掌勺師傅不樂意,要我們點好菜後,按我們的要求炒,這樣才吃了一頓飽飯。
高雄有一條流涇市內的河叫「愛河」,故名思意是年青人談情說愛的地方。據說這條河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河兩岸垃圾成堆,臭水潢流。後來市政府花大錢改造後才有今天的景色。我們入住的酒店離愛河只隔兩條街。晚上我們漫步愛河兩岸,欣賞愛河兩岸的夜色美景。
3月27日,是我們在臺的最後一天。上午我們遊覽高雄西子灣。西子灣瀕臨臺灣海峽。與高雄港隔海灣相望,高雄港那高大的塔吊在海霧中時隱時現,國立中山大學座落在西子灣畔,景色十分迷人,讓人留連忘返。
打狗英國領事館建在西子灣的山崗上,建立於1885年,是清朝時期外國人在臺灣正式建造的第一座領事館。領事館內陳列高雄珍貴的歷史數據、圖片、實物及模型,所以領事館有高雄史跡博物館之稱。也是遊覽高雄的好去處。團員們在此玩得十分愜意。
午飯後,參觀鄧麗君紀念館,就要準備前往高雄國際機場離臺返航了。
在臺灣的7天行程,給我們印象是,交通四通八達,雖說交通設施有些老化陳舊,但道路平坦暢通,交通秩序良好。城市汽車、摩託車、自行車擺放得井井有條。全臺灣城鄉衛生乾淨,環境優美,空氣品質優良。
臺灣老百姓有強烈的思鄉情結,對大陸同胞有深厚的感情,因為臺灣百分之九十八的人來自大陸,特別60歲以上的老人,對來臺旅遊的大陸遊客十分好奇和友好。但對祖國大陸的發展知之甚少。有一次我們在大街上閒逛時碰到一位老人,騎著一輛自行車。車簍裡放著一個飯盒。主動攔下我們和我們攀談。自我介紹說1948年他兩歲時和父母姑姑一起從廈門坐漁船來臺灣。父親今年93歲了,因病在醫院治療,正準備給老父親送飯遇上了我們,問了我們一些有趣而無知的問題。比喻說三顧茅廬在湖北的哪個城市。劉備坐荊州在哪裡。我們分別回答在湖北的襄陽市和荊州市,他連聲說「有意思、有意思」。他接著說今天9月想回廈門老家看看,專程去湖北玩玩,他說廈門到武漢有火車嗎?我們哭笑不得的回答他,在大陸,高速公路、高鐵四通八達,飛機隨時可坐,你可選擇任何一種交通方式出行。可見他們對大陸的印象還停留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類似這種情況我們碰到多次,這與臺灣當局的宣傳教育有直接關係。
在臺灣你會感受到治安環很好,民風純樸。民眾素質很高。如果在大街上你給後面的行人讓路,他會主動回頭向你道謝。
臺灣旅遊市場很規範。雖說旅遊資源無法與大陸比較,但接待無可挑剔。車輛是純青一色嶄新豪華大巴。旅店乾淨舒適,熱情周到。沒有宰客和強迫購物的現象。即是購物,商品質量基本可以信得過。
不足之處是,臺灣物價很高,經濟很簫條,無論城市鄉村,沒有大陸那種欣欣向榮的景象。
半個小時後,高雄機場到了。吳導親自為我們辦好登機的一切手續,在候機廳與旅遊團其他團員一一握手道別。我和吳導來了一個深深的擁抱。兩人的眼眼噙著淚水,久久不願分開。
由於天氣原因,飛機晚點兩個小時,晚九點十五分開始登機,半小時後飛機順利起飛。飛機開始爬高。高雄的燈光漸漸在我們視野中消失,寶島臺灣漸漸離我們遠去。別了,高雄;別了,臺灣!如果有機會,在有生之年我會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