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山高水遠 鄉城洞松鄉居民搬新居(組圖)

2021-01-07 四川新聞網

 藏式新居

新居人畜分離通道。

  「紅軍長徵在甘孜80周年」系列報導

  告別山高水遠 鄉城洞松鄉居民搬新居

  四川新聞網甘孜6月3日訊(記者 杜玉全)經過一年多的建設,鄉城洞松鄉熱鬥村的洛容呷一家在今年春節前住進了新村居住點的新居,一起住進新家的還有同村的另外28戶人家。因為地處高山,山體貧瘠,汛期時常滑坡,熱鬥村居民必須避險搬遷。2013年,新村居住點在老村6公裡外的一處平臺上開建。2014年底,29戶居民搬入新居——卡新移民搬遷點。

  山高水遠條件惡劣 95戶居民「移民」

  甘孜州鄉城縣處於金沙江上遊乾旱河谷地帶,是「大香格裡拉國際精品旅遊環線」和「稻城亞丁兩小時旅遊圈」核心腹地。時下,鄉城縣氣溫已在30度以上,冬日最低氣溫也處於0度以上。乾熱的氣候讓地處山區的鄉城不得不面臨「旱」境。山高水遠,生存條件惡劣,讓居於鄉城縣高山區多個鄉村的居民不得不另尋新的居住點。洞松鄉5個行政村95戶居民就位居其中。

  「你像克鬥村,近年來的水位不斷下降,飲水難越發凸顯,除此就是風沙大,生存條件惡劣。」洞松鄉黨委書記丁泉介紹,克鬥村是鄉裡調節最為惡劣的村之一,處於高山區,人畜飲水已非常困難。風沙的影響甚至讓餵馬都成問題,「人家是栓馬餵草,克鬥村卻是栓草餵馬。」

  沒水就得找水,而找水還不一定就能找到。丁泉介紹,克鬥村取水地位於村落10公裡外,距離遙遠,如果邀請專家在當地勘測水源似乎又不太划算,且解決不了根本問題,「萬一找不到水怎麼辦,還不如把這個錢花到移民上,解決後顧之憂。」另一個村落熱鬥村儘管飲水問題不大,但地質災害頻發,安全問題凸顯。在經過專家勘探後,原有居住點必須進行搬遷。

  於是,洞松鄉包括熱鬥村、克鬥村在內的5個村子95戶居民成為了搬遷戶。搬離原有居住點,其中,克鬥村搬離到20公裡外的新居住點,熱鬥村搬到如今的卡新移民搬遷點。

  政府群眾籌資共建 居民住進新藏房

  今年春節,熱鬥村卡新移民搬遷點的29戶居民在新家過了第一個春節。今日,記者走進這裡,一排排整齊劃、樣式美觀、特色濃鬱的新藏房格外亮眼。每棟房屋均為兩層,統一為240平米,每戶築有畜圈,實行人畜分離。同時,還建有5米寬的環村路,5000立方米的儲水池保證飲水。

  據丁泉介紹,新村居住點於2013年開始建設,2014年底建成,政府在建設過程中統一規劃,並對居民進行補助,居民自己再投入一定資金,進行共建。現在,居民以全部入住。「不過,這僅是安居,對於樂業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政府部門也正在對原有土地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幫助居民創收。」丁泉說。

  事實上,對於搬遷工作並非易事。「以前做工作就是先把大家說下來再說其他的,但後來發現水也不對,電也不對,路也不好,居民就難以滿意。」丁泉說,「因此到了後來,可以說,我們搬遷已經搬出經驗來了,所有搬遷首先必須要考慮三個因素,水、電、路,其次就是其他的。」

  「不管如何,這裡的居民現在已經開始新生活了。」丁泉笑著說。

相關焦點

  • 洞松鄉「易地扶貧」不僅「安居」還要「樂業」
    紅軍長徵在甘孜80周年暨文明鄉村行大型採訪活動本報記者 餘如波6月3日下午,陽光灑在鄉城縣洞松鄉卡心壩,71歲的崩底在家裡收拾客廳,擺放整齊的眾多酒水飲料和杯具尤為顯眼。
  • 洞松鄉木信村:告別高山遠水 獲得幸福滿滿
    「採著樹椒摘窮帽、趕著山羊奔小康」,這是鄉城縣洞松鄉木信村村民美好生活的真實寫照。2014年,包括木信村在內,洞松鄉自然條件最為惡劣的5個村完成了易地扶貧搬遷。「以前我家還住在高山上,人均有一畝土地,因為缺水,種不出像樣的農作物,每年收成的大麥、小麥自家吃都不夠,從山上挖出來的藥材要走很遠去縣城賣。」今年46歲的青真是木信村3組村民,他向記者回憶了曾經的生活。
  • 瀘州傾情傾智助力鄉城脫貧攻堅
    瀘州傾情傾智助力鄉城脫貧攻堅 夏日鄉城。 美麗鄉城。 瀘州援建的鬆通村全景。 鄉城新居和田園美麗如畫。 冬日晨曦中的鄉城縣城。 鄉城卡心壩新村。 秀美鄉城青稞飄香。
  • ...來自四川省民族影像藝術協會成員眼中的鄉城——組圖《白藏房》
    【遇見鄉城】來自四川省民族影像藝術協會成員眼中的鄉城——組圖《白藏房》 2020-11-13 18: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搬舊址、住新居 安徽推進淮河行蓄洪區居民遷建
    今後,會有越來越多蓄洪區居民像老楊一樣,搬離舊址、住上新居。2020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安徽時指出,要根據蓄洪區特點安排群眾生產生活,揚長避短,同時引導和鼓勵鄉親們逐步搬離出去,確保蓄洪區人口不再增多。我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充分尊重群眾意願,精準確定實施方案,目前,淮河行蓄洪區居民遷建順利推進。
  • 展扶貧成效 | 搬新居 謀新業 奔向小康新生活
    告別舊日窮窩圓夢安居樂業,門口就能掙到錢,日子過得有希望,吃水不忘挖井人,感謝政策感謝黨……」這是沁水縣固縣鄉13個村36個自然莊204戶669口人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富茗小區居民自編的順口溜,這也是異地搬遷居民真實的幸福生活寫照。
  • 搬新居,安新家!這個鎮11個村800餘戶動遷居民喜提新房~
    那或許就是祝祥苑安置回搬的現場啦!7月18日起祝橋鎮3號地塊安置工作正式啟動現場人頭攢動、氣氛熱烈800餘戶動遷居民終於能入住期盼已久的新居!3 資金結算組資金結算組負責本次回搬安置動遷戶的資金核算工作,對於核算出的差額向動遷戶作詳細說明,確認後辦理相關手續,並組織編制本項目資金的統計報表。
  • 【遇見鄉城】遇見穿著瘋裝遊鄉城的雲南小姑娘
    【遇見鄉城】遇見穿著瘋裝遊鄉城的雲南小姑娘 2020-10-16 18: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三沙趙述島漁民告別油氈房喜遷新居
    三沙趙述島漁民告別油氈房喜遷新居 2019-10-01 21:51:1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潘力維
  • 辛口鎮當城村居民即將遷入新居:新順園小區
    天津北方網訊:辛口鎮示範鎮新順園小區抓緊內外裝修和配套建設,新增住宅面積72000平方米,當城村居民即將搬入新居。目前,新惠園上辛口村、新民園下辛口村和嶽家開村以及中心村改造的新水園水高莊村一期部分居民已遷入新居。(北方網編輯馮丹丹)
  • 南川啟動東街片區舊城改造 4000戶居民將搬入新居
    南川區發改委供圖「住了幾十年的舊房子,各種配套設施都跟不上,我們早就盼著快點搬入新居。」就在最近,隨著南川區東街片區舊城改造的持續推進,原先居住在此的居民陸續籤約,並將通過貨幣安置和就地回遷兩種形式,很快住上屬於自己的新家。
  • 過大年,搬新家!範縣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程張莊鄉安置區搬遷新居了
    1月16號,範縣舉行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程張莊鄉安置區搬遷新居啟動儀式。 縣委書記王秋芳為搬遷戶代表頒發新居鑰匙,並宣布範縣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程張莊鄉安置區正式啟動搬遷。
  • 最新川藏線夏季攻略—第五天:鄉城—奔子欄—白馬雪山—梅裡雪山
    最新川藏線夏季攻略—第五天:鄉城—川滇新通道—奔子欄—月亮灣—白馬雪山—德欽—飛來寺【240KM】今天介紹第六天的行程,在海撥較低的四川鄉城整體一晚,開始今天新的行程以前從鄉城前往雲南都是要翻大小雪山才能到達浪都,再到達香格裡拉。這段路由於都是拉礦的貨車能行,路面被壓的坑坑窪窪,加上要翻兩座海撥接近四千多米的山,路況非常難走,現在都不推薦這麼走。
  • 山高水遠,終是來日方長
    山高水遠,終是來日方長。餘生漫漫,不急於一時,安穩前行比什麼都重要。我在,晚安。From,輕描淡寫Hxh
  • 東餘杭路(一期)啟動「二輪徵詢」,6000餘戶居民將圓夢新居!
    9月28日下午北外灘區域舊改工作再傳喜訊《虹口區110、111、112、113、114、115街坊房屋徵收與補償方案》在房屋徵收範圍內張貼公示,虹口舊改歷史上體量最大的東餘杭路(一期)舊區改造項目正式啟動第二輪方案徵詢籤約工作,6000餘戶居民將告別蝸居
  • 即墨將還原歷史文化古城 4798戶告別百年老宅
    目前涉及古城片區的拆遷工作已經啟動,4798戶居民也將隨著古城改造工程,很快告別百年老宅搬進新居。  4798戶居民將搬新居  昨天上午,記者在有著1400多年歷史的古縣衙看到,即墨古城片區改造指揮部已經從今年2月正式掛牌,並啟動古城片區的改造工程,而古城片區內的老房子都在半個世紀以上,最早的建築已經超過了百年歷史。
  • 記19年國慶瑪娜茶金穿越下載刺激山道至鄉城
    他們建議我們出觀景臺返回主路後向左前行,走巴亨,穿越山道走子星,格伊村,然後抵達水洛河,過橋然後沿著水洛河左邊穿出山路就可以到達俄倫村到達蒙自鄉,晚上就可以在亞丁住宿或者趕往鄉城。 沿著格伊村前往水洛河的道路蜿蜒山道崎嶇不平
  • 朋友要入住新居 奉上新居祝賀詞
    朋友要入住新居 奉上新居祝賀詞 來源: 房天下   2013-06-06 17:33 [摘要] 朋友要入住新居,奉上新居入夥賀詞。
  • 喬遷新居賀詞:個人喬遷新居
    搬家搬家,搬來好運連軸轉,搬來福星照滿屋,搬來平安把手牽,搬來健康樂開懷,搬來幸福久又長,搬來祝福繞著跑。祝喬遷開心,如意!  小窩變大窩,新居來報導,揮手別老宅,親友齊歡笑,全新的牆,嶄新的房,還有祝福來祈祥。快樂搬,幸福遷,願你生活事業展新顏。  喬遷新居住新房,改變環境精神爽。棄舊迎新新氣象,一年更比一年強。
  • 出懸崖記——四川涼山「懸崖村」貧困群眾走下「天梯」搬新居
    在戰亂紛爭的年代,易守難攻的地勢保護著居民免受侵擾,人們在此過著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生活。然而,「桃花源」裡並非只有詩意的棲居。「買一包鹽巴,來回要走一上午。背100斤苞谷下去,山下的人可以賣100塊,我只能賣90多。因為知道我是從山上下來的,不可能再背回去。」某色達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