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讀了幾本日本人寫的書。提到一個詞:守破離。
這個詞是一帶而過的,不過我記住了。我是這樣理解的。
守,就是老師教什麼,你就記住什麼。
破,就是靈活應用。
離,就是完全忘記老師教的東西了。從「記得」變成「曉得」。
還記得前幾天我引用華杉老師引用的王陽明的話嗎:哪個要你記得?你若記得,便不曉得。
不過,你還是要從記得開始的。解哥德巴赫猜想,也是從背九九表開始的。
學習首先是「守」。我教「四問學習法」,你就要掌握:劉瀾是怎麼用四問學習法的?
守很重要。守是一種能力,但首先是一種態度。
華杉老師也很強調,讀書時不要有勝心和糾錯心。我肯定很多錯誤。但是你一上來就糾錯,對誰有好處呢?對我有好處。對你學習有什麼好處嗎?沒有。
我以前讀書,也喜歡看別人錯在哪裡。後來不幹這個事了。如果我看他錯在哪裡,對他可能有幫助,對我沒有。
主要不是看他錯在哪裡,而是看他對在哪裡。
解決了態度問題,就是能力問題了。要掌握老師講了什麼,這也是需要能力的。
然後是「破」:劉瀾是這麼學習的。我可以怎麼靈活運用呢?
如果你只知道劉瀾是這麼學習的,你很可能難以靈活應用。如果你知道劉波是那麼學習,劉海又是那麼那麼學習的,你可能就能靈活應用了。
然後是「離」:你可能變成了一個XYZ學習法,看起來跟四問學習法完全沒有了關係。
守破離,就是四問學習法的前三步。
守,就是我聽到什麼?
破,就是我想到什麼?
離,就是我變成什麼?
(這是「劉瀾每日一講領導力」在豬年的第121篇公眾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