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卡蒂姆
處理法:紅櫻桃日曬處理
品種:卡蒂姆
海拔:1450-1550米
雲南地處北緯15°至北回歸線之間,大部分地區海拔在1000-2000米,地形以山地、坡地為主,且起伏較大、土壤肥沃、日照充足、雨量豐富、晝夜溫差大,這些獨特的自然條件形成了雲南小粒種咖啡品味的特殊性—濃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帶果味。
保山潞江壩從20世紀50年代起開始了大規模的咖啡產業種植,常年高氣溫,適宜雨量,光照充足,富含礦物質的紅色火山灰土壤,使得種植咖啡的自然條件格外優越,所產咖啡品質優良、香味醇和,現在潞江壩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咖啡良種基地和重要產地之一。
【咖啡品種】卡蒂姆並不是純粹的阿拉比卡血統,它是Timor種(屬於羅布斯塔種)和caturra(波邦種的變種)的雜交種,所以catimor有著25%的羅布斯塔血統。前街咖啡的這款雲南紅櫻桃日曬就是卡蒂姆品種的。
【紅櫻桃日曬】1.採收成熟的咖啡果實
2.初步先挑除雜質與劣質豆
3.篩選浮豆:將咖啡果倒入水槽,成熟飽滿的果實會沉入水槽底部,未成熟或有殘缺的果實將會浮上水面。
4. 日曬乾燥:將沉在水槽底部的成熟咖啡果實撈出,鋪在曝曬場中進行日曬乾燥,把水分從70%降到10-12%左右。每日需翻動數次使果實均勻風乾,夜晚則需覆蓋以避免受潮。
5. 去除外殼:曝曬約兩周至四周的時間後,咖啡種子的外層已幹硬,這時再使用脫殼機來去除外殼就完成了。
優點:處理的過程很簡單,不需要投入太多的工具與設備,且除了去除浮豆的步驟之外,都不需要用到水,成本較低,在水資源不豐富與較不富裕的地區被廣泛使用。
【前街咖啡烘焙展示】爐溫至攝氏200度入鍋,風門開設3,1分鐘後調火力160度,回溫點1:36秒,烘至4『50」轉黃,溫度150.7度,青草味完全消失,脫水完成,火力不變,風門變4;
第6分鐘,火力調到140,第7分鐘,火力再調至120,第8分鐘,豆表出現醜陋胡皺褶和黑斑紋,烤麵包味明顯轉為咖啡香,可以定義為一爆的前奏,這時候要聽清楚一爆爆點的聲音,到8』33」開始一爆,火力調90,風門全開5,第9分鐘調小火力至20度,一爆發展2'05",在198.5度下鍋,屬於中度烘焙。
【前街咖啡杯測和風味】
前街咖啡在杯測的時候有柔和柑橘,水果發酵,可可,堅果,黑巧克力,草本,木質
在經過杯測評分後,討論出2號線風味相對高分,風味和口感取得均衡,同時3號線焦糖的風味濃鬱,酸味沉穩,也保留了卡蒂姆的特色,所以對2條曲線進行手衝對比。
【前街咖啡衝煮實驗】第一次衝煮
濾杯:V60濾杯,水溫:90度,粉水比:1:15,研磨度BG 5R,萃取時間:2:00s 。
手法:30-125-225g,30克悶蒸30秒,第一段小水流注水至125g,第二段稍微大水流至225g。
前街咖啡衝煮後入口苦澀,雖然有焦糖、黑巧克力風味,但是口感並不討喜,喝起來像苦茶,所以前街咖啡決定用稍低溫的水來衝煮。
第二次調整
V60濾杯,水溫86度,粉水比1:15,研磨度BG 5R,萃取時間2:00s
手法:30-125-225g,第一段小水流注水至125g,第二段稍微大水流至234g。
前街咖啡衝煮後覺得像加濃版的苦瓜水,涼茶,口感不好,可能是因為水溫還不夠低,萃取過快,所以決定再次調整。
第三次調整
V60濾杯,水溫82-83度,粉水比1:15,研磨度BG#5R,萃取時間:2:00S
手法:30-125-227g,稍微快一點繞圈速度,第一段大水流注水至125g,第二段較大水流至225g。
前街咖啡草本味沒有之前的重,出現清晰的沉穩果酸,放涼後,有焦糖、果乾、可可、黑巧克力、草本、木質的風味,這樣的快衝,可以讓中後段的苦味釋放減少。
總結:通過三次衝煮對比後,前街咖啡覺得82度-83度更能突出卡蒂姆的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