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從小吃到大的美食原來都是「國宴」菜

2021-02-27 北京熱門生活資訊

北京的傳統吃食也許看起來沒有那麼精緻

雖然外表毫不起眼

看似登不上大雅之堂

但它們卻是北京人記憶裡最最珍貴的味道!!

不止如此

就連中外的國家領導人們也都為它們著迷!!


冰糖葫蘆兒大概是北京孩子記憶裡最甜蜜的味道了,不管是什麼年代都一樣!!小時候大人給買的糖葫蘆兒總是捨不得吃,都要細細的舔一舔外面的糖衣,再咬上一口酸裡面裹著甜的山楂……


原以為只是平民吃食玩意兒的糖葫蘆兒,竟然獲得了周總理的青睞!?在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次在國際舞臺正式亮相時,周總理特意從國內帶去兩樣東西讓國際友人感受中國的文化。


一樣是被周總理譽為「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新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梁山伯與祝英臺》,另一樣就是它,冰糖葫蘆兒!!


一般來說,北京的小吃都屬於:「窮人解饞」,可這冰糖葫蘆兒可不一樣,它可是既有錢又有閒的人玩兒出來的。過去,北京小妞兒玩兒跳皮筋兒時還有個順口溜兒,叫:「半膘子,吳大少,賣糖葫蘆兒是玩票。」



三不粘是用雞蛋、澱粉、白糖加水攪勻炒成的,特點是色澤金黃,吃起來蛋嫩沙甜。據說當年乾隆皇帝吃了這道菜後,見它不粘盤子、不粘筷子、不粘牙齒,就當即賜名「三不粘」,並讓命人把此菜餚的製作方法給了御膳房,以備自己和後宮嬪妃及皇親隨時品嘗。

把「三不粘」做得最好的大概要數老北京的「八大居」之一同和居了,他們烹製的「三不粘」色質純美,香甜宜人。慈禧太后據說是這裡的常客,每次到頤和園避暑,路過時都要包下所有的雅間吃一頓。


不只是國人愛吃,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樹來訪北京,曾兩次光臨北京同和居,點名品嘗「三不粘」。


還有人說,日本天皇曾經專門派人到北京同和居購買「三不粘」,然後坐飛機帶回東京給他品嘗,而且吃得津津有味


炒肝兒名裡有一個「炒」,其實並不需要炒。它是由宋代民間食品"熬肝"和"炒肺"發展而來的北京小吃,以豬的肝臟、大腸等為主料,以蒜等為輔料,以澱粉勾芡做成。


炒肝兒的喝法也很有講究,要用手掌託住碗底,不用筷子、不用勺,沿著碗邊轉著圈喝,只有這樣品,才能感受到食「炒肝兒」的妙處,肝尖的滑嫩、肥腸的鮮美,盡在不言中。當然最好搭配著小包子一塊吃,那樣才最正宗!!
2013年12月,習主席到慶豐包子鋪吃飯讓「習大大套餐」成為了網紅款,據慶豐包子鋪月壇店收銀員郭雪琴說,豬肉大蔥包子和薺菜都是自己給習大大推薦的,只有炒肝兒是習大大點名要的。

 

兩二豬肉大蔥餡的包子,一碗炒肝,一份芥菜,這也是北京人最愛的常規搭配!!   


豌豆黃是北京傳統小吃。按北京習俗,農曆三月初三要吃豌豆黃。它原為民間小吃,後因為慈禧太后喜食而傳入宮廷。用上等白豌豆為原料,做出的成品色澤淺黃、細膩、純淨,入口即化,味道香甜。


1971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豌豆黃兒是周總理欽點的國宴頭盤點心。1986年10月,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訪華,這道豌豆黃又一次被端上了國宴的宴席上。

我們敬愛的周總理,他曾說過,要讓美國的總統知道中華民族「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西方人對於點心又極為講究,豌豆黃兒被欽點為頭盤,自然是百裡挑一,地位和口味自然不用說了。


驢打滾原名叫豆面糕,是老北京傳統小吃之一,起源於清朝光緒十四年慈禧統治時期,據說它的推廣,也離不開愛吃懂吃會吃的慈禧老佛爺!!


當年在北京的APEC會議上,豌豆黃攜手艾窩窩、驢打滾和薩其馬一起,組團成為國宴四寶,作為甜品出現在了APEC晚宴上。

驢打滾這可不是頭一次上國宴,不僅在中國,這個貌不驚人的北京小吃,還登上過外國的國宴。1999年春天,護國寺小吃的四名廚師赴新加坡參加「春到河畔迎新年」活動,新加坡總理吳作棟參加活動後,當即預定了驢打滾100個送上國宴。

肉末燒餅是北京地區漢族傳統小吃之一,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曾是清宮中的御膳,又名「圓夢燒餅」,它象徵著夢想成真,並有祝願吃到它的人健康長壽、升官發財的寓意。


其實,所謂的肉末燒餅,就是燒餅夾炒肉末。燒餅外焦裡酥,肉末油潤鹹甜,味厚醇正,別有一番風味。

據說,一天夜裡,慈禧做了個夢,夢見自己吃了一個夾肉末的燒餅,覺得特別好吃。而第二天的早膳,果然廚房給自己送上來的,正是肉末燒餅。慈禧一看,怎麼和夢裡吃的一樣啊!於是就很高興,說這個廚師給自己圓了夢。從那以後,肉末燒餅也就作為圓夢的燒餅流傳開來。


1975年周總理養病期間經常到仿膳飯莊,稱讚到「你們的燒餅不錯,別處比不了,家裡做不出這個味來。」仿膳飯莊的肉末燒餅做的外焦裡酥,鹹中略甜,香酥可口!!




雖然老北京失傳的點心和菜餚很多,但這芥末墩兒卻依然保存到今天,足可見這道菜的特點。其實,芥末墩兒的誘人之處就是這個"衝味兒",淋漓盡致地讓人流出眼淚來,吃到盡興,有的老北京人還會端起盤子,把湯也喝下去!!

據說,在致美齋單間裡張大千畫的梅花冊頁上,裡面配有酒壺和芥末墩兒,並提有"誰言君俗氣,梅花老酒伴君遊"。可見他對芥末墩兒的痴迷之情~


不止古今的中國人喜歡這道簡單、爽口的北京小菜,外國人也對它的味道情有獨鍾。2012年,正在中國進行訪問的加拿大總理哈珀來到「一碗居」,一吃便愛上了味道獨特、刺激的芥末墩兒,好吃到連裡面的芥末汁兒都愛不釋口,於是獨創新吃法——用老湯肘子沾著芥末墩兒裡的芥末吃。



炸醬麵對於北京人來說,是永遠都戒不掉的美味~炸得噴香的肥瘦相間的小碗兒幹炸,拌上鍋挑兒或者是過水的麵條,再碼上各式清爽的蔬菜,怎麼吃都吃不夠!!


直到現在,在北京胡同裡的大雜院,仍可以見到這樣的情景:街坊四鄰在吃飯口聚在一堆兒,端著碗炸醬麵,碗裡擱一根脆黃瓜,在當院或門洞裡一蹲,吃兩口炸醬麵,咬一口黃瓜,不耽誤聊天兒,不耽誤下棋。


2011年,時任美國副總統的拜登5人等,到北京鼓樓姚記炒肝店吃午飯。他們點了5碗炸醬麵、10個包子、拌黃瓜、涼拌山藥、涼拌土豆絲以及可樂等,總費用79元。

  
拜登去炒肝店,沒吃北京特色的炒肝、滷煮,而是點了炸醬麵、涼菜等。炒肝店員表示沒想到他們那麼愛吃炸醬麵,都吃得很香,把炸醬麵吃得乾乾淨淨,只是包子剩了幾個。



「天下第一樓」——全聚德的烤鴨名滿天下,它不僅上得國宴的餐桌,也常在老百姓的食譜中。有一句話說了不由得你不信:凡是到北京來的外國元首,幾乎沒有不吃全聚德烤鴨的!!


據全聚德老師傅回憶說,建國後到文革前,中國的黨和國家領導人中,除了毛澤東、劉少奇以外,其他領導人都曾在全聚德宴請過外賓,來全聚德次數最多的是周恩來總理,有27次之多。


(1971年7月10日,周總理用全聚德烤鴨招待美國總統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博士)

毛澤東主席宴請客人品嘗烤鴨,也是由全聚德烤好後送進中南海或大會堂。20世紀50年代,毛澤東主席訪問蘇聯時曾用烤鴨宴請史達林,被史達林譽為美食一絕。


(1960年9月12日,毛澤東主席用全聚德烤鴨宴請幾內亞總統塞古)

英國前首相希思、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樹、古巴國家主席卡斯楚、羅馬尼亞總統康斯坦丁內斯庫都曾在前門品嘗過全聚德烤鴨,希思還高興地在生鴨坯上寫下了吉祥的祝福。根據最近的統計,全聚德每年接待的客人達500多萬人次,有近200個國家和地區的元首、首腦、總理及官員光臨這裡。


北京「餛飩侯」很早在京城就家喻戶曉了,在民間,「冬至餛飩夏至面」的飲食習俗由來已久。不過,千萬不要以為這小小的餛飩不起眼,決不能登上大雅之堂,它可是上過國宴的!!


據說餛飩侯的餛飩皮有薄如紙一說,把皮放在報紙上,能看到上面的字。它的餛飩均為手工現場製作,推餛飩的過程更是讓人嘆為觀止,平均一分鐘能推一百多個餛飩。「餛飩侯」的湯也是一絕,煮餛飩的湯是用豬的大棒骨,花6個小時左右的時間熬成的。湯口兒講究味濃不油膩。

在1960年年初,周恩來總理出訪印度,當時的印度總理尼赫魯邀請周總理品嘗了印度的餛飩。尼赫魯回訪中國時,周總理在人民大會堂宴請,特意把「餛飩侯」的師傅請去過幾次,只為展示京味兒餛飩的美妙!!

(本文內容來源於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搜羅北京新鮮頭條、潮流情報、美食攻略,折扣團購等熱門的生活資訊,全方位解讀一個不一樣的北京,讓您更便捷地樂活北京!

相關焦點

  • 5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北京烤鴨上榜,排名第一的是國宴菜
    中國文化悠遠流傳生生不息,上下浩蕩的五千年是一部華麗的史詩,中國美食文化同樣悠久。中國人掌握了世界上最豐富的烹飪手法,對於美食講究色香味俱全, 中國是擁有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多的國家,其中還包括很多美食,這5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北京烤鴨上榜,排名第一的是國宴菜,大家吃過幾種呢。
  • 如果每個省推薦1個菜上國宴,北京烤鴨上榜,最後一個很多人吐槽
    如果每省推薦1個菜上國宴,北京烤鴨上榜,最後一個很多人吐槽。國宴,在普通老百姓看來就是國家或政府招待國賓或貴賓的宴席,也是中國最頂級的飯局。據說舉行一次國宴是非常麻煩的,從菜單的制定到餐具的樣式和擺放,再到對服務人員的標準和要求,每一個環節都嚴格把控,不能懈怠。
  • 為什麼「開水白菜」都可以上國宴?原來這麼講究,網友:漲知識了
    對國宴來講,大家應該有多多少少的了解,顧名思義它就是國家的盛宴了,一般情況下國家領導人宴請國外的貴賓,這就是我們國家的最高待遇了,而國宴上的菜自然代表著我們中國的特色美食了。今天我們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國宴上的一道菜,而這道菜就是開水白菜,聽這名字似乎非常的簡單,但是為什麼中國的美食那麼多簡簡單單的一顆白菜就能稱之為國宴呢?它能上國宴自然也都有它的道理,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為什麼開水菠菜就能上國宴,相對來說這道菜也是非長得有講究的。為什麼「開水白菜」都可以上國宴?原來這麼講究,網友:漲知識了。
  • 我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當國宴主廚
    1979年,憑藉著出色的表現,潘曉林被選送到北京人民大會堂國宴廚房學習工作。「這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經歷。」潘曉林至今仍然非常感慨,人民大會堂如同一座頂尖的烹飪博物館,他在這裡和國內最頂尖的烹飪大師朝夕相處,沉浸在各種菜系、各道名菜、各種技藝中。
  • 四道出名的國宴菜,個個都美味可口,你最喜歡哪一種
    中國的美食特別的多,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中國人到外國工作,讓中國的美食帶到了外國。在外國的中餐廳,我們就能看到各種各樣的中國美食,在外工作的中國人吃到這些中國美食,應該會感到非常的親切吧。很多外國元首到中國來,都能品嘗到中國的特色美食。所以中國的國宴菜也非常的有名,讓外國元首都讚不絕口。
  • 「開水白菜」憑什麼能上國宴?這道菜可大有講究,別不識貨了
    我們國家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有著各種各樣的美食小吃,自古以來美食的發展可以說是有著自己的歷史軌跡的,很多外國朋友來中國做客,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為了中國的美食而來。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這道美食,就是國宴中的開水白菜,說到國宴,相信很多人都覺得,國宴肯定是非常盛大隆重的,所選擇的菜品必然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而開水白菜不免顯得有一些廉價,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 這道國宴菜,被英國人嘲諷"太便宜,太普通",網友:井底之蛙而已
    不僅僅是表面上的八大菜系這麼簡單,中國甚至還有傳承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美食。從食材的選擇到製作,每一個步驟都要求精益求精。看過(舌尖)的人們就能夠領略到中華美食的一二了。中國大的菜系有八大菜系今天要說的是我們國家的國宴菜。它代表著中華美食的很高的標準,通常都是接待外賓用的。
  • 中國頂級飯局,國宴,帶你看一看國宴上都吃什麼樣的菜
    中國頂級飯局—國宴,帶你看一看國宴上都吃什麼樣的菜愛佳美食,帶你一起看美食。說到美食,每個人都很感興趣,因為對於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遇到美食或者吃到美食那可以說是一種享受,那麼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我們國家最頂級的飯局,那就是國宴,說到國宴相信你一定想到的就是國家高層之間的飯局了,裡邊的菜是什麼很多人都很好奇,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國宴。
  • 中國5種「非遺」美食,北京烤鴨、驢肉火燒上榜,第一是國宴菜!
    中國5種「非遺」美食,北京烤鴨、驢肉火燒上榜,第一是國宴菜!雖然說現在很多人都比較喜歡國外的一些東西,但是其實在我們中國,也是有著自己的特色的,深受外國人的喜歡,所以現在有很多的國人都將目光拉回了國內,尋找國內的傳統然後繼承,今天來給大家介紹我們中國的「5種非遺」美食,能夠繼承的人真的是很不容易的,其中北京烤鴨和驢肉火燒都上榜了
  • 【志說北京】漫話京城國宴
    而其中,「國宴」作為「最高」形式組織的大型宴會,其菜式之精美,烹調技術之精湛,參與人員身份之不平凡,乃至圍繞著國宴發生的一幕幕盛大華貴、美食佳人甚至是驚心動魄的傳奇故事,都給「國宴」這兩個字賦予了高貴和神秘的色彩。新中國成立後,國宴曾在北京飯店、頤和園聽鸝館等地舉行,現今的外事宴會則多在人民大會堂宴會廳或釣魚臺國賓館召開。國宴廳環境莊重、大方,根據來賓身份、國籍和人數精心安排布置。
  • 舌尖上的北京,北京小吃一條街(攻略)
    北京的小吃街有很多,比較出名的是王府井小吃街。在北京小吃街中人氣很高。今天餃子姐帶你們走走這條小吃街,體驗一下北京的美食。冰糖葫蘆,目前飲食文化深入人心,新品研發也很給力。水果類的冰糖葫蘆更是女孩子的最愛!價格親民,必須打卡!來到北京怎麼可以不吃烤鴨?
  • 金城溫泉大酒店特聘國宴名廚,傾力推出國宴分子菜、淮揚菜!
    金城溫泉大酒店特聘中國烹飪大師、國宴大師王炳和嫡傳弟子楊小軍先生及中國烹飪大師、河豚魚安全烹調師張攀剛先生主理,推出國宴菜、淮揚菜。楊小軍先生先後在北京飯店、河北張家口寶龍飯店任廚師長,主打官府菜、國宴菜。
  • 清明時令青團受熱捧 國宴名廚掌勺人大「網紅」美食
    其實,像青團這樣的「網紅」小吃在人大食堂還有許多,西區食堂一個月前試推「老北京風味」小吃,就吸引了大量師生,其中玫瑰餅僅一小時就基本賣光;此外東區食堂推出了16.8元一份的「精品烤鴨套餐」,學生不必花大價錢也能嘗到北京烤鴨的酥脆細嫩,許多周邊上班的白領都慕名趕來體驗。
  • 印度國宴VS中國國宴,印度廚師做了100道菜,網友:差距一目了然
    印度國宴VS中國國宴,印度廚師做了100道菜,網友:差距一目了然!對於很多吃貨來說,看到美食都是沒有一點抵抗力的,基本上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吃飯特色,今天來給大家看幾張照片,看一下印度的國宴vs中國的國宴,很多網友在看了照片都說,差距一目了然,印度的廚師一共做了有100多道菜,中國的菜式就更多了,接下來給大家挑選三個對比看一下。
  • 中國十大經典國宴菜
    國宴是一個國家最高規格的宴會,在國宴的餐桌上,陳列的不僅僅是一道道精緻的美食,更是一個國家的國力、文化以及主人個性風採的展示。法國美食家布裡耶·沙瓦朗曾有一句名言:「餐桌上,看得到政治的精髓。」正是一語中的。
  • 打卡北京之參餐廳,是前門大街最地道的「國宴菜」!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家地道的「國宴菜」餐廳——之參餐廳,位於北京前門步行街,可以邊參觀景點,邊來品嘗美味。餐廳內部裝修靜雅,古典與現代交融,家具均採用明式風格如同茶室一般,清新閒靜,讓食客可專注於美食之中,不被打擾。三五好友相聚,品菜聊天,也是樂事。
  • 國宴上都吃點啥,釣魚臺國賓館的美食你見過嗎?
    國宴是國家元首或政府為招待國賓、其它貴賓或在重要節日為招待各界人士而舉行的正式宴會。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之夜,新中國的開國元勳們以及社會各界代表共600餘人出席了第一次國宴,自此,「開國第一宴」名揚天下。
  • 「志說北京」漫話京城國宴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品味一道道精美菜餚的同時,古人還用詩句將菜香與古韻完美地結合,使「吃」升華成為了「食文化」。觥籌交錯,香飄四溢的美食宴會一直是人們享受生活和社交活動的重要形式。
  • 溫州名廚潘曉林:難忘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當國宴主廚的時光
    1979年,憑藉著出色的表現,潘曉林被選送到北京人民大會堂國宴廚房學習工作。「這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經歷。」潘曉林至今仍然非常感慨,人民大會堂如同一座頂尖的烹飪博物館,他在這裡和國內最頂尖的烹飪大師朝夕相處,沉浸在各種菜系、各道名菜、各種技藝中。
  • 國宴菜單大盤點:這些國宴菜品你見過嗎?
    在淮揚菜的基礎上,還是摻雜了一些如紅燒鯉魚這樣的魯菜,但這大概已經是80年前,在北京能吃到的,最具淮揚風味的宴席了。此次的宴會也在當時廣受好評。從此淮揚菜系也被定為國宴基調。1957年4月17日,前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伏羅希洛夫來訪,受到高規格的熱情接待。4月17日,中方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盛大國宴,歡迎伏羅希洛夫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