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者不必是饕餮客,而製造美食者,必定閱過人間百味,又能返璞歸真,回到食物本身。
哈嘍,大家好,我是愛囉嗦的厲大叔,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俗語說「十五之內都是年」,過完今天也就意味著中國人一年一度的春節正式結束了。
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燈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在農曆裡是元月,古人又稱「夜」為「宵」,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正月十五就被稱為元宵節。而上元節的說法來源是我國傳統道教,道教有「三元節」的說法,分別為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對應的便是農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所以正月十五又被稱為「上元節」。
元宵節作為中國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民俗的形成最遠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距今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元宵節作為中國民眾和海外華人的一項重要的節日,它的民俗活動有很多,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另外還有些地區還有舞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等民俗表演。
在熱鬧的元宵節裡,除了上述一些民俗活動以外,最為主要的就是吃元宵了,有朋友問我,元宵是湯圓嗎?這個問題想必很多人都很好奇,其實從一句話裡就能夠得到答案,那就是:北方「滾元宵」,南方「包湯圓」。所以,您明白了嗎?元宵與湯圓雖然用料與形狀都差不多,但是卻是兩種口感與製作方法都並不相同的傳統美食。
那么元宵與湯圓的區別在哪裡呢?
首先元宵一般是北方人的叫法,它的製作工序要比湯圓繁瑣的多,元宵一般要先和制餡料,然後將凝固的餡料切成小塊,先過一遍水,再將過好水的餡料扔進盛滿糯米粉的笸籮中搖滾,一遍滾一遍噴水,直到餡料沾滿了糯米麵,滾成了一個圓球才算製作完畢。元宵的餡料較為單一,一般以甜口餡料為主,口感較粗沒有湯圓的口感細膩。
而湯圓則不同,湯圓的做法類似於包餃子,先用糯米粉加水和成團,再放置幾個小時讓它自然醒透,然後將做餡料的各種原料放在一起拌均備用,餡料的含水量也比元宵的餡料多,這也是兩者最主要的區別,包製的過程也類似於餃子,只是外皮不用擀制,揪下來一小團溼面,用手按壓成圓形,然後用筷子挑一些餡料放在中間,邊用手包製,邊收口,包好的湯圓表皮光滑,並且糯米粉越好,包出的湯圓越光滑,餡料呈流沙狀,口感極佳。
不論元宵還是湯圓,都是我國的傳統美食,也皆取團圓之意,象徵著全家人團團圓圓,幸福美滿,所以在元宵節無論是吃湯圓還是吃元宵,大叔個人覺得都是可以的,沒有什麼好糾結的,根據個人口味和習慣自由選擇即可。
在以前的文章中,大叔分享過幾種湯圓的做法,所以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翻看大叔以前的文章,今天大叔分享兩種元宵的製作方法,供大家元宵節借鑑參考。
黑芝麻白糖餡元宵的做法:
【食材】
糯米粉500克,熟黑芝麻500克,青紅絲適量,白砂糖適量,豬油200克左右
【做法】
第一步:黑芝麻放入料理機打碎成黑芝麻粉,青紅絲切碎,放入黑芝麻粉中,加入適量白糖,豬肉攪拌均勻,團成一釐米左右的小團,放入冰箱冷凍2小時。
第二步:取一個小盆,將糯米粉倒入,取一個漏勺,將適量餡料團放在漏勺中,快速在涼開水中過一下,然後將餡料放入糯米粉中搖滾,待餡料上均勻的裹上糯米粉後用漏勺撈出,再快速放入水中過水,然後再放入糯米粉中搖滾,反覆如此,直至滾出合適大小的元宵。
第三步,起鍋燒水,水沸後下入元宵,煮熟後即可食用。
酒釀赤豆沙元宵
【食材】
糯米粉500克,赤豆500克,冰糖適量,豬油150克左右,酒釀適量
【做法】
第一步:赤豆先用清水浸泡6個小時左右,然後涼水下鍋,水開後加入適量冰糖,將赤豆煮爛後用鏟子將赤豆碾壓成赤豆泥,拌入豬油放入冰箱中冷凍兩小時左右。
第二步:將冷凍好的赤豆餡料取出,團成1釐米左右的小團備用
第三步:取一個小盆,將糯米粉倒入,取一個漏勺,將適量餡料團放在漏勺中,快速在涼開水中過一下,然後將餡料放入糯米粉中搖滾,待餡料上均勻的裹上糯米粉後用漏勺撈出,再快速放入水中過水,然後再放入糯米粉中搖滾,反覆如此,直至滾出合適大小的元宵。
第四步:起鍋燒水,水沸後加入適量酒釀,再次煮沸後加入元宵,煮熟後即可食用。
小貼士:以上是兩種最基本的元宵的製作方法,大家可以舉一反三,餡料可以自由選擇。餡料冷凍後滾制元宵時不容易破碎,也比較好滾一些。白糖和豬肉加入的份量根據個人口味,喜甜一些的就多加一些白砂糖,喜歡餡料溼一些的就多加一些豬油
在此元宵佳節之際,大叔祝您人圓家圓團團圓圓,事圓福圓花好月圓!歡天喜地鬧元宵,祝大家元宵節快樂!
對於今天分享的正月十五元宵節的傳統民俗大家有什麼看法或者建議嗎?歡迎大家在留言區給大叔留言,跟大叔一起分享,交流美食吧。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