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陽是朱元璋的故鄉,他稱帝後鳳陽的乞丐越來越多?其實另有原因

2021-01-09 小人物劇場

鳳陽是朱元璋的故鄉,他稱帝後鳳陽的乞丐越來越多?其實另有原因

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章系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在中國的古代有這樣一個道理,一個地方出了一個名人,那麼跟他沾親帶故的人也會跟著他一起受到提攜。在中國古代權力最大的這個人當屬皇上,一般情況下只要一個地方出過皇上,別說是這個皇上的親屬家眷了,就連他呆過的這個地方都跟著一起榮光。但是偏偏就有不一樣的,他出身貧寒,長大之後,經過自己的努力,居然成了皇上。按道理來說,自己家裡的親朋好友也會跟著沾個光,甚至連這個縣就會跟在一起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不過貌似這邊沒有想像的這麼簡單,這個縣的人民並沒有達到富裕,反而有很多人當了乞丐。這個人就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他所在的這個地方就叫做鳳陽。事情到底是怎麼樣的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我們都知道朱元璋小時候家裡很窮,其實那個時候不僅是他家裡窮,是所有人的家裡都窮。因為鳳陽的土地非常的貧瘠,也沒有辦法進行開墾。所以大家都吃不上飯,就靠討飯為生。不過朱元璋這個人比較聰明伶俐,從開始的討飯,到後來成為了一名皇帝。聽說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家裡的親戚們心裡也是樂開了花,畢竟皇上那權力可是大得很呢,只要他金筆一揮,說不定我們就以後能吃好喝好的了。

所以朱元璋很多的親戚朋友們就打著這個心思來京城找他了。要說朱元璋那也是一個比較仗義的人。當年一起要飯的兄弟們來京城找他了,那是好吃好喝的供著他們。吃飽喝好了,朱元璋還曾經許諾給他們,以後你們就不用再過這種苦日子了,每天只管唱歌,過過日子就好。親戚們一聽皇上都這麼說了,自然心裡也就放鬆了。回去之後就把家裡存的好吃的好喝的,能用的都給享受完了。結果等晚朱元璋就是不發話了,沒有辦法這些人最後只能以要飯為生,這就是為什麼鳳陽叫花子是越來越多的原因之一了。

當然了這些很大一方面都是一種傳說,鳳陽出了這麼多的叫花子,其實有一定的內在原因的。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可是沒少眷顧自己的家鄉。他把全國當時最大的監獄都搬到自己的家鄉,有的人就很奇怪了。這些人犯罪的人來了能有什麼作為呢?其實這些犯罪的人有的是一些工人,有的是士兵,還有的是當時比較富有的人。朱元璋讓他們發落到這裡做苦工,目的就是想增加鳳陽的經濟收入。但是鳳陽百姓並沒有了解到朱元璋的這番心思,反而覺得搭配過來的這個人是增加了當地的負擔。而且搶奪了當地的自然資源,所以說導致這裡是越來越窮,叫花子也就越來越多了。

除了這個原因,另外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原因。就是這些被強制搬遷過來的富商,他們非常想念自己家鄉和親人,平日裡就想方設法的想回去。但是在明朝的時候,戶籍的管理制度還是比較嚴格的,一般情況下是不允許百姓來回溜達的。如果他們想回去的話,就必須扮成乞丐的打扮,在沒有人注意的情況下才可以偷偷溜回自己的家鄉。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一來二去的便有了好多的乞丐相擁出城。而這些人因為經常在鳳陽居住,唱的是鳳陽的歌,喝的是鳳陽的水,所以說對鳳陽也是有一定感情的,就把鳳陽當成了自己的故鄉。所以被問到是哪裡人的時候,這些叫花子們脫口而出的就是鳳陽,久而久之人們就認為鳳陽多乞丐了。

最後不得不說的一個原因就是政治原因了。現在在鳳陽雖然看著是一個小城市,但是在明朝的時候,它卻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大城。手底下管著24個縣,而且周圍一大片區域都是歸鳳陽建制的,那規模相當於一個省了。再加上這個地方曾經出現過當朝皇上,所以說百姓在心裡都有一種榮光。只要跟鳳陽有點兒關係的,他們出門就說自己是鳳陽人。這裡面除了驕傲之外,還有一點點埋怨。也就是朱元璋在不分青紅皂白的情況下,讓這麼多人遷徙到了鳳陽,導致很多人淪為了乞丐,這麼說也讓朱元璋臉上沒光。

朱元璋從一個乞丐到建國皇帝,他是經歷過苦難的人。而且他也發展了當時的鳳陽,只是由於戶口制的原本因才造成了鳳陽的乞丐多。要是鳳陽的百姓知道朱元璋的用意的話,可能會發生很大的改變嗎?

如果你是朱元璋,鳳陽的歷史會不會被改寫呢?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參考資料:二十四史之明史

參考資料:明朝那些事兒

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章系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朱元璋稱帝後,對自己的家鄉鳳陽是一種什麼樣的政策?
    人們對於自己家鄉的感情也是無比眷戀,無比懷念,尤其是發達後,都想讓家鄉變得更好。前幾年,廣東湛江一富豪蓋了258套別墅送村民,竟然送不出去,劉強東後來在微博發話說,這富豪初衷是好的,但農村路滑,人心複雜,一不小心就釀成大錯了。其實這種粗暴回報家鄉的舉動,在明代就有一個很鮮明的例子,那就是農民皇帝朱元璋。
  • 朱元璋在老家鳳陽建都,劉伯溫去看了鳳陽說了七個字此事就作罷
    元朝末年朱元璋打敗張士誠和陳友諒後,朱元璋是在南京建都,後明成祖朱棣遷都至北京。但是你不知道的是朱元璋在建國之初並沒有想要定都南京,他當時想要在自己的老家鳳陽建都,最後因為劉伯溫的一句話改變了這個想法。朱元璋在奪取天下時,選擇了金陵(南京)後被改為應天府,作為自己的大本營。
  • 今天的鳳陽小城,原來是朱元璋最想做都城的地方
    在歷史文化厚重的安徽,就有這麼一個默默無名卻不得不提的城市,她曾經是明開國大帝朱元璋選定的都城,而今天,卻幾乎不為人所知。她的名字叫鳳陽。現在人們提起她可能比較多的想到鳳陽花鼓,但大概只有少部分人還記得,她是朱元璋的老家,也正是因為此種緣故,當這個安徽小城裡出生的窮小子登上皇位時,他的第一個想法就是把老家設為都城。如果要做都城,鳳陽城的深厚歷史文化算是很合適的。
  • 朱元璋與鳳陽花鼓
    中國民間很多人都知道有個鳳陽花鼓。特別是熟悉那首有名的鳳陽花鼓歌: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好地方,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可是這鳳陽花鼓到底與朱元璋有何聯繫呢?這要從一段傳說說起。又聽說還專門給他帶了花鼓手來,更是龍顏大喜,當下便笑著說:「太好了,從我投軍起事,一晃已是一二十年了,都沒有聽過花鼓。這次你們可要好好給我唱上幾段。」朱元璋說完,家鄉人更高興了,他們正準備起鼓開唱的時候,卻有一個小太監進來稟告說午膳的時間到了,打花鼓的有心想打,卻怕耽誤了皇上吃飯;唱花鼓的有心想唱,也怕皇上餓了肚子。
  • 朱元璋為何放棄已基本建好的鳳陽城?
    和其他地市不同,滁州是有好幾次機會抱上大腿直上雲霄變成一線城市的,比如說1369年這次。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下旨在自己的家鄉(今滁州市鳳陽縣)建設中都城。鳳陽,將作為大明王朝的中都城,以「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與北都北京,南都南京並為明朝三都。如果這個格局定下,那麼今天的滁州鳳陽會是什麼光彩。朱元璋為什麼要建都鳳陽,而不中意稱帝的南京?
  • 鳳陽作為明朝中都,朱元璋都給了哪些優惠政策?結果卻適得其反
    說實話,朱元璋是真的帶不動鳳陽的百姓。朱元璋是土生土長的鳳陽人,他做了皇帝以後,自然是要回饋鳳陽百姓的。可是鳳陽為啥沒有像南京、北京那樣,成為歷史文化名城呢?甚至連個大型城市都算不上?明朝給了鳳陽那麼多好政策,最後還是帶不動鳳陽,這就沒辦法了。而且自從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後,鳳陽還流傳了一個歌謠:鳳陽出了朱皇上,十年倒有九年荒。
  • 原來朱元璋是出生在安徽鳳陽?!
    我們在很多文獻資料上看到明朝的帝王是十六個,其實並不然,明朝是有十七個皇帝,看到明朝十七位皇帝的說法,很多人或許會疑惑不解,明朝不是只有十六位皇帝,怎麼又會多出一位呢?是歷史記載有什麼錯誤?還是又有了新的發現?有這幾方面的原因。
  • 十年倒有九年荒的鳳陽,怎是他的故鄉?洪武皇帝是反認他鄉為故鄉
    莫說民歌所唱都是實情,聽聽鳳陽花鼓,唱道:「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個好地方,自從出了個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從歌詞好像是朱皇帝家佔盡了鳳陽的好風水,所以出了皇帝因而世代得福;而鳳陽人民卻賣田賣子,饑荒不斷遭殃不迭了;
  • 尋夢「肇基之地」 踏歌文化鳳陽
    熱點:朱元璋出生地之爭  「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個好地方,自從出了個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這首膾炙人口的鳳陽花鼓歌享譽海內外。幾百年來,鳳陽是朱元璋的家鄉似乎已成史學家和老百姓心中不變的實事。但是,近年來,一場關於朱元璋出生地的爭議「硝煙四起」,「明光說」「盱眙說」「五河說」等紛紛登場亮相。
  • 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是個好地方,鳳陽的旅遊特色數不勝數
    洪武二年,薦號英陵,後改稱皇陵。明皇陵主要有皇城、磚城、土城三道,殿宇、房舍千餘間,陵丘、石刻群等。明末以來,人為破壞和風雨侵蝕,宮闕殿宇廢為遺址,現僅存陵丘及石刻群。鳳畫的題材很多,其中有:丹鳳朝陽、百鳥朝鳳、帶子上朝、五鳳樓、龍鳳圖、鳳攆麒麟、百鳥獻壽、四扇屏等傳統佳作,故深為廣大群眾喜愛。據《鳳陽縣誌》記載,鳳陽興起鳳畫和朱元璋當皇帝有直接的關係。
  • 鳳陽一日遊
    說起鳳陽,很多人第一印象便是:小崗村、朱元璋的故鄉。鳳陽距離合肥也就130多公裡,非常適合自駕一日遊。開車在1個30小時。這次去,由於時間關係,就看了2個景點:韭山洞和明皇陵。韭山洞距離鳳陽縣城30多公裡,明皇陵距離縣城在7公裡左右。韭山洞門票:50元(成人)明皇陵門票:50元(成人,學生是半價)總的來說,這兩個景點在宣傳上沒下功夫,遊客很零散。
  • 朱元璋在他的老家鳳陽建的皇宮,比故宮還大一萬平方米
    明朝是一介布衣朱元璋建立的,在他建國以後將都城定在了南京,南京這個地方富饒繁華,還處於南北的戰略中心位置,從大局上的看此地非常適合作為都城,當然這還不夠,在朱元璋發跡之後也一直想著自己的家鄉,他登基後不顧大臣的反對,在老家安徽鳳陽耗費6年的時間建立一座皇宮。
  • 鳳陽花鼓、千裡送鵝毛的故事,竟然都和朱元璋有關
    在安徽省鳳陽縣明皇陵有一塊形制巨大的皇陵碑,碑文為朱元璋御製《皇陵碑》。碑文內容中有朱元璋在孤莊村及於皇寺的悲慘經歷。在這個時期,3戶村民劉繼祖、汪氏老母、趙氏乾娘曾給予他無私幫助。而實際還不止這「六報」,他還召見他們赴京。洪武十六年(1383年)八月初二,朱元璋忽然想念孤莊村的親鄰,便下旨遣內官張林,將孤莊村二十家親鄰請至南京相見。數日後,張林上奏:「鳳陽二十家親鄰已接至京城,因衣服襤褸,不能朝見。」朱元璋遂命尚衣監發給每人衣服一襲,靴、帽各一件。
  • 朱元璋不是安徽鳳陽人,那麼究竟是哪裡人!有待考究
    「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是個好地方。自朱元璋出來,十年九年慌。」中國古代唱這首歌謠的時候,人們公認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是安徽鳳陽人。就連《漢語大辭典·辭海》也說朱元璋是「濠州中裡(今安徽鳳陽東北)」人。權威字典裡好像有一個結論,朱元璋是安徽鳳陽人。
  • 視頻:三步驟教您做出地道的鳳陽美食
    沿淮風味有質樸、酥脆,鹹鮮、爽口的特色。在烹調上長於燒、炸、餾等技法,善用芫荽、辣椒配色佐味。代表菜有:「奶汁肥王魚」、「香炸琵琶蝦」,「魚咬羊」、「老蚌懷珠」、「朱洪武豆腐」、「焦炸羊肉」等。來 源:出自朱元璋的家鄉安徽鳳陽縣。
  • 鳳陽有座龍興寺,原來朱元璋在這裡出家留下了三銅
    安徽滁州的鳳陽是有故事的地方——到了鳳陽,是一定要去尋找一下當年朱元璋的歷史痕跡的,那麼,明朝皇家寺廟龍興寺是他出家的地方——鳳陽縣城北鳳凰山日精峰下有座龍興寺,為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明朝開國皇帝敕建。於是,踏著雨雪,走進了龍興寺。
  • 為什麼安徽鳳陽一直被認為是蚌埠的?鳳陽歷史上有多大你知道嗎
    有小崗村、大包幹發源地、朱元璋、明中都、明皇陵等。但是有的童鞋們可能不知道鳳陽縣屬於哪個市的。先來看看下面的地圖:鳳陽位置很尷尬鳳陽縣,在地理位置上緊臨蚌埠市;但是行政區劃上,鳳陽縣隸屬於滁州市。從地圖上可以看出鳳陽離滁州市真的太遠了,大概100多公裡路程!為什麼鳳陽人都想把鳳陽縣劃給蚌埠市鳳陽人想發展,但是又有很多不足,這麼多年發展速度真的很慢。不管是地域限制還是其他什麼原因。歸根結底,鳳陽要發展必須要打破地域的限制。
  • 在貴陽,我見到了身著600年前「鳳陽漢裝」的鳳陽老鄉
    說到鳳陽,提起鳳陽花鼓,人們總要說到朱元璋的移民工程,為當年的江南富戶鳴不平。其實在朱元璋時代,為了統一中國,也有許多鳳陽人移民全國各地。貴州省貴陽市70多公裡以外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天龍屯堡人,祖輩就有許多是600年前從鳳陽遷入的,如今這裡大明遺風仍在,這裡的女人仍然穿著600年前的「鳳陽漢裝」。
  • 安徽一個小乞丐吃了這道菜,40年後當上了皇帝!竟成了宮廷菜!
    在中國歷史上,改朝換代的事情特別多,基本上過個300年,就會出現一波人把之前的封建王朝給推翻了。再重新建立一個新的王朝。很多的改朝換代都是源於農民起義,但是,最終還是由一些名門大族當上了皇帝。但是,有一個朝代確是實實在在地由一個平民建立起來的。而且,這個平民還不是一般的平民,而是個乞丐,後來還當過和尚。但是也就是他,建立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王朝。這個人就是安徽人朱元璋,大明朝的開國皇帝。
  • 大明中都所在——鳳陽縣明皇陵|中都|明皇陵|鳳陽縣|朱元璋|明朝|...
    【鳳陽概述】鳳陽,古稱鍾離、濠州。在明代,明太祖朱元璋賜府名「鳳陽」,沿用至今。作為明太祖朱元璋的故鄉及龍興之地,鳳陽的聞名、興盛、衰落過程也是與朱元璋息息相關。明中都始建於洪武二年,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並參考《宮室圖》規劃建設,由明朝開國第一文臣李善長主持全部工程的營建工作,在全國調集百工技藝、軍士民夫等,數以萬計,在鳳陽營建中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