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常見的「做七」習俗,從頭七到七七深度解讀,早點知道比較好

2020-12-15 農俗俱樂部

都說農村規矩多,不管是嫁娶婚俗,還是喪葬禮儀,都有很多規矩和條條框框。

年輕人們會很討厭這些約束,但農村老人們卻是祖祖輩輩流傳下來,自然不可能完全不遵守。

一些沒有依據且麻煩的農俗也在不斷地被根除,留下了一些相對簡單又很有必要的規矩,依舊需要年輕人們延續下去。

今天就打算來和大家詳細解讀農村常見的「做七」習俗,從「頭七」到「七七」,這些常識早點知道不鬧笑話哦!

「做七」儀式

農村喪葬習俗裡,人去世後會有一些必須的流程,除了停放遺體、報喪等,排在第四的則就是「做七」儀式。

這個儀式其實相對比較複雜,需要在人去世7天後,每逢7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後,整個「做七」儀式才算結束。

這樣想,「做七」儀式好像還挺麻煩且複雜的,的確,整個儀式長達49天,那麼從「頭七」到「七七」這49天裡,人們需要做些什麼呢?一起來看看吧!

「頭七」到「七七」事宜

在做「頭七」之前,去世第六天需要先舉行「上望」儀式,第六天午夜,也就是「頭七」凌晨。

這天夜裡家人需要舉行「哭祭」,還需要請相關人士來誦經,之後還需要焚化紙錢等祭祀品,燒完後關燈睡覺不允許在外面玩。

「上望」做完後,才正式開啟「頭七」到「七七」這49天的儀式。

頭七」:其實就是人去世後的第7天,就是第一個「七」。

「頭七」是「做七」儀式裡最重要的環節,所以一般來說會格外隆重。

人們需要為逝者設靈位,上香叩拜,還要準備菜飯祭拜世者,燒紙等供奉需要的東西,備好後需要離開去睡覺,不能再留在那裡。

一些地方「頭七」還會燒「梯子」形狀的祭品,這裡面也有特殊的寓意,「頭七」的儀式最好由逝者的兒子親自辦理!

「二七」:一些地方也稱之為「小七」,這個過程需要由出嫁孫女進行祭拜。

這個儀式家人只需要供飯燒紙就好,比較簡單!

「三七」:則是由兒子和兒媳來半,這個過程也叫「散七」,兒子和兒媳需要點好香火到三岔路口呼喚逝者的名字,之後上墳焚香,並在家中設奠!

「四七」其實與「二七」比較像,具體做法也一樣,沒有指定誰來辦理,都可以!

「五七」:這是「做七」過程裡最重要的儀式,這個儀式需要出嫁女兒來負責辦理。

出嫁的女兒需要帶著酒食回到娘家祭奠逝者,還需要燒五盆紙花。

其他的還需要焚香和燒紙,而主家需要擺酒席招待來的人們。

最後還需要把這些紙紮、錫箔元寶等祭祀品拿到逝者的墳前燒掉,算是完成「五七」儀式。

而"六七"與「二七」和「四七」都屬於「小七」,所以都只需要供飯燒紙就好,

「做七」的話,最後一個儀式就是「七七」,一些地方也叫「圓七」做完它整個過程就結束了。

「七七」需要兒子親自辦理,與「頭七」一樣,蘊意為「有始有終」和「功德圓滿」。

一些地方還把「七七」稱之為「斷七」和「起服」,也就是不需要再穿孝衣的意思。

這天主家需要請親戚好友和村裡人來做客,還需要做道場,祈福,誦經後子女們便可以脫下孝衣,穿回原本的衣服了。

做完「七七」後,整個「做七」儀式就算完成了,也算是人們徹底放下逝者,與逝者真正的告別。

「做七」是很多農村都有的習俗,而且不少地方,只要還實行土葬,大多都還會沿用這個儀式。

用49天來治癒失去親人的傷痛,和親人徹底告別,我覺得這樣挺好的。

但「做七」儀式其實挺麻煩的,除「二七」、「四七」、「六七」三個小七的儀式比較簡單外,其他四個其實都還是挺複雜的。

逝者家屬也需要破費很多,不管是經濟開支還是精力方面,都很消耗。

農村原本就比較忙,農耕生活又苦又煎熬,如果還被「做七」折騰49天,其實會落下不少農活,甚至還會錯過莊稼的最好生長期而耽誤農作物的生長。

還有就是對於一些嫁得比較遠的女孩子,遇到這些儀式要大老遠趕過來,還是比較破費的。

其實農村很多規矩和習俗的初衷就是團圓,所以農村喜歡擺酒,不管是結婚還是親人去世,好事壞事都愛聚在一起。

的確,現在很多人忙事業忙工作,一家人根本聚不齊,哪怕是過年也是各奔東西,也只有一些強制性的規定才能把一家人聚齊。

這樣來看,一些看似麻煩的農俗,反而達到了讓一家人團圓的效果。

不過很多農俗的確繁瑣,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將其廢除,一切從簡,這也是好事。

好了,那麼關於今天說的「做七」意識,大家還有哪些想要補充的呢?歡迎留言交流吧!

註:文章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刪!

相關焦點

  • 常見的農村喪葬習俗
    喪葬」是指一種為死去的人舉辦的儀式,有關漢族農村喪葬習俗都是怎樣的呢?中國民間農村喪葬習俗都有哪些,下面一起來看看吧!常見的農村喪葬習俗常見的農村喪葬習俗漢族農村喪葬習俗1、漢族人亡後中國民間農村喪葬習俗一、過世在農村,亡人為大,老人去世後一般都要經過嚴格和隆重的喪葬儀式才能入土為安,否則被認為是對亡人的大不敬,會遭受到報應的。老人在去世前,嫡系兒孫必須守在床前聆聽遺言和教誨,稱作「送老」。
  • 農村人都知道的習俗,回家過年,最後一個偷偷做!
    臨近過年,又要到一年中農村最熱鬧的時候了,在城市打拼掙錢的農民朋友們紛紛收拾好了行囊,準備回家過年。然而,在農村過年也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傳統習俗和禁忌,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嘮嘮這些事。過年的時候,餐桌上都會有用雞鴨做的菜,因為在中國的諧音裡,"雞"和"吉"、"祭"都是諧音,"吉"意味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祭",表達了對先輩的追思和懷念,同時雞身上的各個部位都有好的寓意,比如雞翅,那叫飛黃騰達,雞爪,那叫新年抓財。而鴨,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表達的是對新春的期盼。
  • 小雪節氣就要到了,農村有什麼習俗?吃什麼菜比較好?
    今年這一年可以說是過得比較快的一年,回想一下去年過年好像近在眼前,全民上下共同抗擊疫情,戴口罩躲在家裡不出門。還曾經一度買棵白菜交五六十塊錢。如今小雪節氣就要到來了,這個周日就是小雪,那麼進入小雪節氣以後,吃什麼菜會比較好呢?
  • 生長在農村的這種樹木比較常見,葉子可以做扇子,知道是什麼嗎?
    每個人對自己生活環境,都有一定的了解和認知,而且一般都比較熟悉,其實在農村也有很多比較常見的樹木,野草野果和野花,雖然認識這些植物,但是很多都不知道它的功效。農村有一種比較常見的樹木,渾身都是寶,也就是常用的蒲扇,當炎熱的夏天來臨,以前人們用的都是這種蒲扇,大多數人都不捨得用電,就會用這種方式來降溫。而這種蒲扇用的就是棕樹的葉子,不過方法比較簡單,不少農民自己都會做,只不過做出來的形狀不一而已。首先就是選擇一些形狀比較好的葉子,並且確保底部沒有裂開,然後再用筆在葉子上先畫好扇子的形狀,用剪刀直接修整就可以了。
  • 農村走親戚講究多,壞了規矩,送禮也討人厭,深度解析走親戚習俗
    一提到過年,個人就很煩,因為回農村總會遇到類似走親戚的習俗,規矩多,一不小心就會給人不懂禮數的感覺,太束縛。農村鄉下光是走親戚就有很多需要知道的規矩,今天就來給大家詳細解說一下,農村走親戚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情呢?
  • 一文解讀:「三月三」農村媳婦禁忌住娘家,還要煮雞蛋的原因
    一文解讀:「三月三」農村媳婦禁忌住娘家,還要煮雞蛋的原因。剛剛遇到村裡出嫁不久的姑娘小蒙,推著電動車要回婆家了,怎麼剛回來才住了兩天就又要回婆家了呢?與小蒙開玩笑說:「看來真是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啊,都不願意在娘家住了」,小蒙忙解釋說:「看你說的,哪有的事情啊,明天不就是三月三了嗎」。
  • 農村過年習俗都有哪些
    在農村,每到過年,就會有很多習俗。大年二十三,是一年一度的祭灶習俗。這一天,農村家家戶戶開始打掃衛生,把全家裡裡外外都會打掃乾淨。晚上開始祭灶王爺。許下新年的願望。大年二十七,是家家戶戶開始貼對聯的習俗。並且這一天也會理髮。開始家家戶戶從頭到腳都換新衣服。大年二十八,開始做餃子餡 。家家戶戶都會開始洗蘿蔔,有準備白蘿蔔肉餡的,有準備紅蘿蔔雞蛋餡的,還有準備白菜粉條肉餡的。
  • 在農村用什麼樹木做砧板比較好?
    大家好,歡迎來到三農天地資訊,帶你了解更多農村的人和事,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在農村用什麼樹木做砧板比較好?前段時間我家也是為了選購什麼砧板好這個問題而煩惱,在農村,很多人都是就地取材,用家裡附近的樹木來做砧板的,記得我家的砧板也是就地取材的木材,不過我也不知道這是什麼木材了,這個砧板一點也不好用,會開裂還有掉渣的問題,所以就直接把它丟了。
  • 清明節有哪些習俗,膠東農村的傳統習俗你知道多少?
    每年清明節的時候祭祀掃墓是不變的習俗,當然還有許多其他方面的習俗,我們膠東這裡流行吃雞蛋、最近這幾年跟著南方的習俗學會了吃青團,踏青、禁火也是必不可少的。吃雞蛋清明節吃煮雞蛋可能是膠東農村特色,煙臺、青島等地清明節這天早起要煮雞蛋,這個習俗可能是因為清明節跟上巳節融合之後,而流傳下來的。
  • 合肥有什麼比較好早餐培訓學校專業教做早點的
    合肥美食專業的培訓機構或學校都可以學習早點的。老師一對一教學,學完之後有不懂的還可以繼續諮詢老師。想學習的話,可以諮詢一下或實地考察一下。早點種類多,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進行諮詢。合肥有什麼比較好早餐培訓學校專業教做我們在學習早點培訓的時候需要注意幾個方面:1、我們要學習多樣的化的早點培訓,早點本身就是需要豐富多彩,油炸
  • 「七夕節」的農村習俗,你不知道的「情人節」,其實是祭祀專用
    01「七夕節」或許每一個中國人並不陌生,從古至今的延續,有著根深蒂固的歷史,不僅僅是因為這個節日的特殊性,更有深層的內涵和講究,其實很多人並不知道,所謂的「七月七」這些內涵不可不知!在農村可能更多人會直接將「七夕節」通俗說成是「七月七」,其實這完全不為過,因為在老家那邊對於「七月七」的定義,並沒有那麼浪漫,只是一年中的一個標誌性節日,但是相比於浪漫的「情人節」,在老家的風俗裡其實「一點兒也不浪漫」,反而略顯悲傷,其實是祭祀死人專用的節日。
  • 木曜NHK新聞解讀——關於日本新年食七草粥的習俗
    未名天日語網校,你身邊的日語老師   歡迎收聽我們今天的NHK新聞解讀。   みなさんこんにちは大家好,我是kaku。   另外,神社還準備了600份七草粥來款待前來參拜的遊客。   「七草粥味道怎麼樣?」「很好!」   「孩子之前沒有吃過七草粥,因為在家沒做過,希望七草粥能讓家人健康地生活啊。」
  • 農村「食神」:做兩個月吃一年 菜色非常好 價格實惠
    不過對於在農村地區,經常看到的場面就是每家每戶都是非常的熱鬧,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是因為到了年底的時候,在農村的一些地區都會有一些喜事舉行,這時候主人家他們就會請當地的一些廚師來上門做菜。這種上門廚師在農村可是非常的常見,雖然說有時候我們看到農村的一些宴席非常的簡陋,而且環境也是不怎麼好,相比於城裡的大酒樓宴席,這些農村宴席可以說是弱爆了。
  • 顧士雲|崇明地區農村喪葬習俗演變散記之七
    崇明地區農村喪葬習俗演變散記之七哭喪禮節的那些事崇明人參加親眷人家的喪事,通常有兩種表述:一種是表述叫「吃素飯」,去那裡參加喪事就表述為去那裡吃素飯;還有一種表述叫「弔孝」(孝字在崇明話中讀為「化」)這是五、六十年代,女人家參加喪事的專門表述
  • 農村清明的習俗你知道多少?
    登高望遠霧蒙蒙清明上墳我們農村有兩個時節,一個是正清明,我們這都是兒孫上墳,稱之為掛青,這個大家都比較了解,我就不多說。上墳的糖、果、酒、香、紙、炮清明節上墳我們農村有:三月清明掛在前,二月清明掛在後。的習俗,怎麼說呢?
  • 農村婚嫁習俗:為什麼新婚夫妻要在第三天「回門」?聽聽老農咋說
    在農村裡,一到年底的時候,喜事也是接踵而至,很多打算結婚的、喬遷的都會把日子定在年底。畢竟年底的時候,在外打工的都回來了。而農村裡辦喜事,就是圖個熱鬧,人越多越喜慶。說到結婚,其講究的習俗和規矩還是比較多的,而為了圖個喜慶,很多人即便是感覺繁瑣,依然還是會遵守。
  • 農村裡常見的野草?你若遇見就別當雜草除掉!它非常的珍貴
    我們大家都知道在我們的農民裡面都生長的有非常多的植物,這些植物一般都是在農村裡面的路邊上或者是農田裡面我們都可以隨處的看見這些植物,就像是我們常見的牽牛花還有指甲草這些。我們可以這樣說這些花草其實我們是從小看到大的,,所以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也不算是什麼非常珍貴的植物了。
  • 農村習俗中,嫁女兒時娘家陪送什麼?壓箱底的是什麼,你知道嗎?
    由於彩禮太扎眼,所以吸引了大多數農民的目光,但事實是彩禮其實只是一部分,要想真正的把媳婦兒娶回來,農村男青年要付出的整體代價是彩禮的3到5倍才可以。對此有人說男青年娶媳婦兒本來就要給彩禮,準備房子,這些是農村的老習俗,古已有之。這樣說沒有明顯的毛病,但我想說的是農村的習俗可不只是針對男青年定的,嫁女兒時娘家也是要給陪送的。
  • 農村定親都有什麼習俗,你認為定親給多少錢合理?
    在農村一對情侶想結婚,那肯定是需要經過定親這一關的,這跟城裡人的訂婚是有同樣的意思。而農村的定親就比較簡單了,一般得了是雙方父母見面談一下結婚的情況,更是會談到重點的彩禮錢什麼的。農村定親都有什麼習俗?你認為定親給多少錢合理?
  • 農村民間喪葬習俗有哪些?
    對於這件事,人們都是比較重視的,在農村尤為突出。畢竟很多農村還是土葬的方式。而土葬在農村民間的確是有很多的習俗。以我所處的隴東中部一帶的農村來說,主要有這些習俗:「後事」準備人生百歲總有一死,當人進入晚年,漸漸的體弱多病,本人也有要求,家屬便著手為其準備身後用物。最主要的,也必須在生前打算的,一是壽棺,二是壽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