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2016年臺灣紀錄片,沒有比這篇更全的了

2020-12-21 電影之島

作者簡介鄭秉泓(Ryan chang),臺灣著名影評人、高雄電影節策展人,著有《臺灣電影的愛與死》一書本文首發於臺灣IN微創影像創作網,經作者授權大陸地區網絡首發

愛看紀錄片的朋友,不曉得有無發現最近突然間怎麼有那麼多本土紀錄片接力上映!於是我興起統計一下2016年總共有多少紀錄片上院線的想法。

沒想到,2016上半年,只有一部臺灣紀錄片《我們的那時此刻》上院線,可是來到下半年,居然每月都有臺灣紀錄片上映,七月一部、八至十月各兩部、十一月最多總計有八部、十二月目前看預排的檔期則是一部。

《我們的那時此刻》 導演:楊力州 上映時間:3月4日

如果再加上沒有上院線,但是一步一腳印巡迴全臺放片舉辦座談的《給親愛的孩子》(黃淑梅執導)以及李立劭的「滇緬遊擊隊三部曲」,今年臺灣紀錄片的菜色還是算蠻豐富的。

在以下這十七部努力排上院線的紀錄片中(見文末),上映規模最大的是《我們的那時此刻》和《四十年》兩部訴求集體記憶(老片、老歌),前者全臺總計68家戲院甚至連金門都排了兩家,後者則是排了全臺25家戲院,不過對比兩部片的票房成績,似乎沒有和所排的上映規模形成正比。

《四十年》 導演:侯季然 上映時間:10月14日

我點進去這十七部紀錄片的臉書,找出它們上映首周前後的戲院場次信息,統計了戲院總數,發現半數以上有排出至少全臺五家戲院的上映規模。值得注意的是,十一月有好幾部紀錄片是「獨家上映」,光點華山似乎是最好的獨家場所。其實無論六十八家,還是獨家,最重要的在於如何讓更多人知道片子要上映了,請大家快來買票,除了臉書加強宣傳和舉辦試片,或者與獨立書店、文教場所合辦講座之外,今年許多紀錄片都比照《看見臺灣》模式上募資平臺進行募資。

《學習的理由》 導演:楊逸帆 上映時間:8月12日

有些是為上映集資,有些是預賣DVD或外圍上品,有些是尋求包場,不同紀錄片上募資平臺有不同需求,《學習的理由》雖然院在線映只排了一家戲院,但是它的主戰場其實不是院線,而是透過議題帶出討論和口碑,進而引發全臺遍地開花的包場熱潮,看看它的公益放映在募資平臺可是募到了新臺幣707225,達成率是282%。其他幾部有跟募資平臺合作的院線紀錄片,成績也還不錯,例如《進擊之路》募了新臺幣442875、《我們的那時此刻》募了新臺幣416500、《海的彼端》募了新臺幣337328、《神戲》募了新臺幣316850、《此後》募了新臺幣245450、至於《童夢》則是募了新臺幣206894。

就上述募資結果來看,不是單廳上映,缺乏預算但是想要全臺巡迴放映的紀錄片,和募資平臺合作,募得新臺幣20-40萬應該算是達成一個門檻,如果想要衝破四十萬,那你片子的議題就要能夠引起更廣泛的共鳴,例如《學習的理由》談教改、《進擊之路》談公民運動。

《進擊之路》 導演:蘇哲賢 上映日期:11月4日

然後我在此特別把《單車天使》拉出來談,事實上它早在2013就與flyingV合作「後制放映募款計劃」,最後募到新臺幣729330,然後今年正式上映之前,它在嘖嘖發起「待用券集資計劃」,募到新臺幣377148,達成率是377%,應該是蠻成功的募資紀錄。

《單車天使》導演:周抱樸 上映日期:11月11日

至於今年院線紀錄片最詭異的募資紀錄,非另一部單車紀錄片《天使去哪兒?臺灣單車假期》莫屬,這部記錄一群天使投資人跟創業家的單車寶島騎行之旅的紀錄片,從2016/06/30發起募資到2016/08/11募資結束,目標新臺幣150000並沒有達成,而且金額顯示為0,不曉得究竟發生什麼事。

《天使去哪兒?臺灣單車假期》導演:朱苡俊 上映日期:7月29日

說到這兩部單車紀錄片,我發現素來很愛上院線的勵志型紀錄片,在今年似乎有退燒的傾向,數量只有三部(假如不把《我們的那時此刻》列入的話)。說真的,今年的院線紀錄片在題材上還算多元(非常期待《黑熊森林》),不僅有如《日曜日式散步者》這般史詩格局的傑作,也有像《河北臺北》、《不即不離》、《翡翠之城》這般從導演自身角度去看自己親人,進而帶出時代國族的作品。

《不即不離》導演:、 上映日期:11月25日廖克發諶靜蓮

最後,要特別推薦一下目前還在高雄獨家上映的《此後》,這是陳文彬的苦心瀝血之作,幾年前我看過短版,今回看長版,依舊被陳文彬平靜而不急躁的鏡頭給深深打動。《此後》是一部真誠傾聽的災後紀錄片,記錄因莫拉克颱風而家破人亡的受災戶翁瑞琪與創傷共生的心路歷程,電影上映之前,發行團隊先規劃了陳文彬的回顧展,在全臺各地藝文中心放映他過往執導的紀錄片作品當成暖身,十月下旬在北高兩家戲院正式上映之後,目前仍以一天一場的方式持續在高雄的戲院映演,至於其他縣市也有巡迴相關規劃,對這個議題有興趣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

《此後》導演:陳文彬 上映日期:10月21日

2016年臺灣紀錄片上映清單

片名檔期上映戲院備註黑熊森林12/9全臺9家戲院生態議題翡翠之城11/25光點華山獨家導演個人挖玉石的人11/25光點華山獨家導演個人不即不離11/25光點華山獨家導演個人、國族議題神戲11/18信義威秀獨家(全臺持續巡演中)外配、民俗議題河北臺北11/11光點華山獨家導演個人、國族議題單車天使11/11全臺15家戲院勵志童夢11/4全臺7家戲院藝術時代、國族議題進擊之路11/4全臺9家戲院(全臺持續巡演中)議題此後10/21北高2家戲院(全臺持續巡演中)莫拉克颱風四十年10/14全臺25家戲院集體記憶海的彼端9/30全臺7家戲院國族議題日曜日式散步者9/14臺北3家戲院(10/14起高雄、臺南、臺中陸續加入映演)藝術時代學習的理由8/12全臺各地陸續包場,8/26起國賓長春一天一場(全臺持續巡演中)議題逐風少年8/12全臺4家戲院勵志天使去哪兒?臺灣單車假期7/29全臺6家戲院勵志我們的那時此刻3/4全臺68家戲院(連金門兩家都上映)集體記憶、國族議題

編輯說明:因本文撰寫於11月,故作者未收入當時還未排期的紀錄片《行者三太子─迎向曙光》(12月2日上映),特此說明

(END)

本期編輯:落山風

聯絡【映畫臺灣】,請發送郵件 771539504@qq.com

相關焦點

  • 又遭受了一年的「挫折」,2016年臺灣電影如何「失意」?
    2016年,臺灣只有《樓下的房客》和《大尾鱸鰻2》票房過億(全臺統計),其他都堪稱「悽慘」。而海外電影卻繼續在臺灣「暢行無阻」,韓國電影《釜山行》更是擠入了全年第三名,創下韓國電影在臺灣的歷史新高。「臺味」電影的漸漸「失寵」,確實值得人深思。
  • 又遭受了一年的「挫折」,2016年臺灣電影如何「失意」?-虎嗅網
    2016年,臺灣只有《樓下的房客》和《大尾鱸鰻2》票房過億(全臺統計),其他都堪稱「悽慘」。而海外電影卻繼續在臺灣「暢行無阻」,韓國電影《釜山行》更是擠入了全年第三名,創下韓國電影在臺灣的歷史新高。「臺味」電影的漸漸「失寵」,確實值得人深思。
  • 賴國光:這輩子不可錯過的八大臺灣跨年秘境(2016年篇)
    賴國光:這輩子不可錯過的八大臺灣跨年秘境(
  • 臺灣首部「慰安婦」紀錄片將重新整理修復
    新華社臺北12月10日電(記者傅雙琪、吳濟海)拍攝於1998年的臺灣首部「慰安婦」紀錄片《阿媽的秘密》原始膠片10日由臺北婦女救援基金會捐贈給公共機構臺灣電影中心,尋求更專業的存儲、修復和進一步推廣。
  • 看見臺灣:臺灣新紀錄片展映
    正月初四,我收到了來自臺灣電影資料館劭甄寄來的「臺灣電影工具箱」2016年的影碟,無限感恩。在這套工具箱裡,除了劇情片外,還包含了6部近年臺灣拍攝的紀錄片,如《阿罩霧風雲》《麵包情人》等。幾天後,我又收到了一個來自臺灣的包裹,裡頭是去年金馬獎期間我在臺灣採購的影碟與書籍。
  • 感受「臺灣生命力」 臺灣紀錄片觀摩季
    鳳凰網旅遊訊 5月13日,由《看歷史》雜誌社和螞蜂窩旅行網主辦的「臺灣生命力——臺灣本土紀錄片觀摩季」在文津國際酒店夢工廠啟幕。此次觀摩季的顧問、著名紀錄片製作人張釗維,臺旅會北京辦事處副組長林蔚,臺灣研究資深媒體人鄭東陽等嘉賓親臨現場,與媒體和網友交流分享他們心中的臺灣。
  • 臺灣民間最新製作抗戰紀錄片臺北首映
    臺灣民間最新製作抗戰紀錄片臺北首映 2015-08-10 19:14:0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社臺北8月10日電 (記者 邢利宇 石龍洪)一部由臺灣中正文教基金會籌備、歷時3年完成的「抗戰:和平榮耀·勝利70年」紀錄片10日在臺北舉行首映式。
  • 酷兒影展創辦人林志傑推出《酷兒臺灣》紀錄片第一季!
    由酷兒影展創辦人林志傑領軍、全亞洲首創為酷兒族群打造的專屬線上影音平臺「GagaOOLala同志電影線上看」,致力於推動酷兒平權,1/12起連續四週推出《Queer Taiwan 酷兒臺灣》紀錄片第一季
  • 間隔年騎行中國紀錄片丨《行疆》全輯
    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觀看:《行疆》紀錄片全輯
  • 從《看見臺灣》談濫情的臺灣主流紀錄片
    從《海角七號》到《總鋪師》,從南臺灣、原住民等元素、到臺灣傳統料理,只要作料齊備,即使火候一般,都可以炒出亮眼甚至巨大的票房,並得到民眾熱情的口碑。《看見臺灣》上映以來,對於紀錄片的操作濫情,無法提供對環境問題的認識,網絡空間已有很多批評和反省的聲音,這是臺灣理性社會的進步徵兆。
  • 「2016年爆款紀錄片」《奇域》今日在旅遊衛視播出
    ­  被播出平臺稱為「2016年爆款紀錄片」的《奇域·探秘新絲路》將於2016年11月15日在旅遊衛視播出。這部以「一帶一路」為主題、展現兩萬餘公裡亞洲腹地新絲綢之路的紀錄片,在網絡平臺播出時,首周播放量破千萬,引發觀眾和紀錄片業界的關注和熱議。
  • 《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2016)》發布《第三極》入選重點案例
    原標題:《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2016)》發布《第三極》入選重點案例   4月17日下午,北京國際電影節紀錄單元開幕式上,北京師範大學紀錄片中心與北京國際紀實影像創意產業基地聯合發布了《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2016)》。
  • 把紀錄片拍得像大片一樣好看 專訪臺灣新生代紀錄片導演黃嘉俊
    這些事實也許足以說明,橫亙於紀錄片與商業故事片之間的鴻溝並非戒備森嚴、不可逾越,紀錄片在時代發展中也將孕育出新的內涵,雖然新事物總不免被求全責備,但在核心價值堅守真實底線的前提下,將紀錄片做得好看、好賣,將更有利於傳播,而也只有在傳播中,紀錄片的溝通功能才可能達成,這是比票房、獎項、導演知名度更有質量的東西,也是紀錄片生命的所在。
  • 海上影:2010—2016海上紀錄片論壇實錄
    有無可能,以最大誠意,推動當代紀錄片理論與紀錄片創作的有效對話?《海上影:2010~2016海上紀錄片論壇實錄》一書是黎小鋒根據2010-2016年海上影展暨論壇整理出來的紀錄片論壇實錄。2016年聚焦「網絡時代的數字紀錄片」,分為「紀錄片作者與作者紀錄片」「數字紀錄片的未來趨勢與可能」兩個單元,並將結合論壇主題舉辦相關紀錄片學術展映。
  • 臺灣拍攝紀錄片再現當年抗日空軍
    A:這是影片的特色,也是局限。因為我們其實想做全動畫,那樣就會是百分之七十的人物故事,百分之三十的大敘事。可現在不是,差不多剛好倒過來——百分之四十的人物敘事,百分之六十的大敘事。我們的主要出資方想要一個大敘事多於人物故事的影片,我提出一個人物敘事比大敘事要豐富的方式,他們也接受了,所以這也是一個相互討論的過程。
  • 最賣座臺灣紀錄片導演逝世 從此在天上看臺灣
    凌天航空證實,當時正執行《看見臺灣2》空拍的臺灣導演齊柏林在飛機上。」噩耗一傳出,《看見臺灣》的社交媒體平臺湧入大批粉絲留言哀悼:「從來沒有像此刻這麼希望有奇蹟出現」「謝謝你跟製作團隊帶我們看見最真實最美麗的臺灣」「感謝齊柏林老師對這片土地的貢獻」「希望大家能捐助完成這部紀錄片拍攝以慰導演在天之靈」……齊柏林最後一次分享的太平山莊航拍圖,取自齊柏林的飛躍臺灣臉書。
  • 臺灣最賣座紀錄片 《看見臺灣》拍續集
    【深圳商報臺北訊】(駐臺記者 劉瑜)以2.2億元票房成為臺灣影史上最賣座紀錄片的《看見臺灣》即將開拍續集。在8日舉行的記者會上,導演齊柏林宣布,續集預計花1年半時間,探尋臺灣島嶼的前世與今生,繼續深入挖掘環境問題。
  • BBC紀錄片:發現中國美食之旅之成都篇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聽力>BBC聽力>正文BBC紀錄片:發現中國美食之旅之成都篇 2014-05-20 09:24 來源:搜狐 作者:
  • 《看見臺灣》,臺灣史上最貴的紀錄片
    只為了一個夢想:航拍臺灣,他想拍攝一部記錄全臺灣的航拍影片,主題是關於觀察和警戒災難。《看見臺灣》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齊柏林曾在演講的時候直言高山農業,水產養殖這樣的逆行產業讓他「心如刀割」,他呼籲觀眾「珍愛臺灣」。
  • 央視大型紀錄片《中國影像方志》四川卷通江篇開機
    央視大型紀錄片《中國影像方志》四川卷通江篇開機 【時間:2020-12-11 11:12:59】【來源:巴中晚報】【編輯:賈洪博】   12月7日,《中國影像方志》四川卷通江篇開機儀式在通江縣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