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喝紅酒講究「品」與「度」,偏愛細飲慢啜,禮儀至上;中國人喝紅酒則講究「情」與「量」,開懷暢飲,寄託交情。
紅酒是國人對葡萄酒的俗稱,以成品顏色來說,分為紅葡萄酒、白葡萄酒及粉紅葡萄酒3類;以殘糖量來分,紅酒又可分為普通紅酒、半乾紅酒和乾紅葡萄酒,糖含量依次降低。
別小看了這一杯紅酒,喝對了,它也是護心養生的佳釀。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特邀權威專家,和你聊聊紅酒的學問。
中國農業大學葡萄酒科技發展中心主任、教授 黃衛東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院長 房玉林
首都保健營養美食學會理事、歐盟國際葡萄酒學碩士 姚尚勇
也許是受到中西方紅酒文化的差異和中西方飲食習慣的影響,國人對喝紅酒存在一些誤解。
一種流傳較廣的說法認為,紅酒適合外國人而不適合中國人。專家認為,這是無稽之談,紅酒是全球公認的健康飲品,跟飲食模式無關。
適量喝紅酒有保健作用,但患有慢性肝病、慢性胃病和已有動脈硬化和血管狹窄的患者不宜飲用。
紅酒的品質不取決於酒齡,而取決於葡萄園的土質和葡萄生長採收的日照、降雨量及氣溫。普通葡萄酒的最佳飲用期是3年左右,陳釀型葡萄酒的最佳飲用期是30年內。
酒從杯壁流回留下酒痕,這種「掛杯」現象只表明酒精、糖分和甘油含量較高,並非好酒的絕對標準。
經常喝一杯紅酒不僅是生活品質的象徵,對身心健康也大有益處。
相比白葡萄酒,紅酒中的非酒精成分有額外的益處。適度飲酒明顯降低了有氧代謝的風險,這有助於降低其罹患心臟病或腦卒中的風險。
尿蛋白是反應腎功能的指標之一,尿蛋白過高可能是腎臟出了問題,適量飲酒能降低尿蛋白水平。
需要強調的是,適度飲酒是關鍵,不要喝太多,最好每天不要超過兩杯。
喝紅葡萄酒能護眼的關鍵是其中的白藜蘆醇。該物質是紅酒及紫葡萄中的一種植物多酚,有助於遏制與年齡有關的眼部肌肉退化,進而防止視力問題。
紅酒富含類黃酮和白藜蘆醇,具有顯著的抗氧化和抗發炎作用。常喝紅酒能讓老化細胞「新生」,抵抗皮膚皺紋,看起來更年輕。
喝紅酒不僅是門技術,更是門藝術,品鑑紅酒需要「色香味」俱到。
選擇一個白色的背景,將酒杯側斜45度,觀察酒的色澤。
第一次聞香時,慢慢舉起酒杯,將香氣吸入鼻腔。
喝紅酒雖然好處多,但只有健康飲用紅酒才能為營養加分。為此,專家給出了4點建議。
肝臟對酒精的分解能力是有限的,紅酒建議飲用量為男性每人每天300~400毫升,女性200~300毫升,酒精度數較高的紅酒飲用時要酌情減量。
佐餐時搭配紅酒,利於充分發揮其營養價值。晚7點至9點半,酒精更易被人體代謝,可適量飲用。
紅葡萄酒更適合寒涼天氣飲用,與豬牛羊等紅肉是絕配。
例如:紅酒微煎牛肉,就是提前用紅葡萄酒與鹽、胡椒粉等調味料一起醃製牛肉,然後微煎時再倒入適量紅酒及其他調料而成。
如果是做湯,最好在燉湯結束前20分鐘倒入葡萄酒,因為酒的味道會被過長的烹飪時間所破壞,所以要在烹飪的後期放酒。
此外,炒洋蔥時加少許葡萄酒,味美而不易炒焦。
開瓶前,呈水平或倒立狀,放在地窖或涼爽、陰暗的壁櫥,儲存溫度為5℃~25℃,避免頻繁移動。
開瓶後,用抽氣筒抽走瓶中空氣,再塞上木塞子,直立置於陰涼通風處,儘快喝完。
白酒可以陳放,但紅酒在開瓶後應該儘快喝完,喝剩的紅酒也要用正確的方式保存,才能留住紅酒的營養。
(這樣都能減少瓶中的氧氣,延緩葡萄酒的氧化時間。建議把沒喝完的紅酒分裝成小瓶,每瓶儘快喝完。)
本期編輯:鞠思頔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我們不傳小道消息和謠言
我們不取吸引眼球的聳人標題
我們不做只為轉發量而存在的媒體
請你相信原創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們願意陪你一起認真走下去
合作垂詢
010-65363786
010-65363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