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磚灰瓦,古色古香。在孟津縣朝陽鎮,有一個始建於清代嘉慶、道光年間的古村落——衛坡村。
近日,記者來到衛坡村探訪,在村頭一望,青磚灰瓦的清代老街在古槐樹裡掩映,盡顯幽靜與古樸。高大的門樓、古樸的匾額、厚重的木門,向每一位來訪者訴說著它的前世今生。
「這些古民居是目前豫西地區最大、種類最全、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建築群。」84歲的衛金髮說。他是衛坡村古民居的一部活字典,對村裡的歷史十分熟悉。
衛坡村因衛氏家族聚居而得名。據衛坡村《衛氏家譜》記載,清順治年間,衛氏先祖衛天祿由濟源遷此置業,以農桑為本,勤奮勞作,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到清嘉慶年間,衛氏家道殷實、人丁興旺,有土地3萬餘畝,成為中州望族。
「整個清代,衛氏家族出仕者有近百人,最高是四品五城兵馬司。七品以上官員有26位,還出過4位誥命夫人。」衛金髮說,村裡現存的古建築,均建於清乾隆、嘉慶、道光年間家族興盛時期,距今有200多年。
這裡現存清代古宅16處,房舍300多間,被一條長約180米的青石板路南北分開,路南7棟全是七進院,路北9棟則是五進院。整個建築布局錯落有致、設計精美,院內建築多為青磚灰瓦,建築的裝飾更是多種多樣,包括石雕、磚雕、木雕、彩繪、壁畫等。衛坡村先後被評為中國傳統村落、中國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村、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南省歷史文化名村等。
現存古建築是衛氏家族鼎盛時期的見證,但因年久失修和人為損壞,已經殘破不堪,不少院落陰暗、潮溼,村民自己想修卻無能為力,住在這裡非常不安全,對古建築的保護也不利。如何活化這些民居資源,在保護的基礎上讓歷史文化資源充分發揮作用?
2011年,洛陽魏紫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與衛坡村委會達成協議,制訂保護性開發方案——以衛坡古民居保護性開發為中心,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在全面修復現有古民居的基礎上,打造集民間文化文物交流、民俗文化表演、休閒農家樂、牡丹種植觀賞於一體的參觀旅遊中心。目前,衛坡古村落文化旅遊項目正在加快建設,預計今年牡丹文化節期間可對外開放部分區域。
為了加緊老宅的修復,衛坡村在東南部建了整齊潔白的新村,安置從老宅搬出來的村民。村裡一邊是古街,一邊是新居。
65歲的村民衛宏恩說:「雖然還是有點想念老宅子的時光,可現在要修復這些老宅,我覺得是好事。希望這些珍貴的東西能一直保存下去,也希望以後村裡人的日子越來越好。」(洛陽日報記者 戚帥華 通訊員 鄭佔波 文/圖)
返回洛陽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