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記者從西城區交通委、西城區交通支隊獲悉,今年西城第二批56條道路、近3000個停車位將實現高位視頻電子收費。通過實施停車設施建設,在全區新增停車位1000個。同時,二環內燈控路口將配齊智能電子眼,對各類違法行為抓拍全覆蓋,通過監控擁堵路口流量治理「闖綠燈」現象。
「道路停車改革以來,許多市民發現,白天在西城停車好找車位了,過去車位長期被佔用的現象沒了。」西城區交通委交通綜合科副科長牛皓介紹,去年,西城區第一批70條道路、5500餘個車位實現了道路停車電子收費,且收費方式全部為高位視頻拍照。在此基礎上,今年西城第二批56條道路、近3000個停車位也將實現高位視頻電子收費。
根據停車普查,西城區停車位缺口在10萬個以上,居民夜間停車仍然存在困難。牛皓介紹,道路停車改革啟動後,西城區已經陸續為1.4萬餘輛居住停車完成「三證合一」(行駛證、房本、戶口本)認證,車主可以享受居住停車價格優惠。為了彌補道路停車資源不足,各街道積極在居民區周邊胡同施劃白虛線居民自治車位,根據停車飽和程度,逐步放寬居住停車認證條件。目前,西城區居民自治車位已達到四千餘個。
錯時共享停車也是解決居民停車難的重要手段。西城區利用黨政機關與周邊居住區停車需求「時差」特性,因地制宜,依託屬地街道和社區開展工作,實現了居民私家車與單位職工車輛停放時間交叉互補,解決了居民周末或限號日的車輛停放問題,最大限度提高現有車位的利用率。截至目前,已在全區6個街道開展錯時共享停車工作,挖潛出兩千多個錯時共享車位。
在停車位供給方面,今年西城將通過實施停車設施建設,在全區新增停車位1000個。截至目前,5個立體停車設施建設項目中,德外大街110號院立體停車項目完成基礎施工,正在進行設備安裝;蓮花胡同、宣外大街等立體停車設施項目實現復工復產後正抓緊建設。
慢行系統建設方面,西城重點路段已經實現聯網成片。為了打造更加舒適的綠色慢行系統,西城區正在制定「林蔭計劃」,將通過3年時間,對全區281條次幹路、支路和胡同街坊路,共299公裡的道路慢行系統進行改善提升,擬通過調整路板、補種喬木、自行車道治理等措施,將道路慢行系統綠蔭覆蓋率提高至90%,引導市民綠色出行。
去年結合道路改造,西城區完成了廣外蓮花河濱河路的慢行系統建設工程。下一步,還將推進濱水、綠道與慢行系統融合開放道路建設。此外,結合金融街空間提升、金科新區整體建設等工程項目,推進區域慢行系統的建設和改造工程。
今年,結合西直門外大街道路大修工程,西外大街無非機動車道的問題將得到解決。西城區交通支隊警官劉克勤介紹,工程通過壓縮機動車道數量、局部改造的手段,加出一條非機動車道,同時設置行人過街安全島,完善西外大街慢行系統。此外,為了解決西四東大街無非機動車道問題,將對該路段車道進行渠化調整,兩側設置非機動車道。
在西城區,過去很多胡同擁堵根源在於停車難、停車亂。今年,通過解決停車問題,多個胡同堵點將被打通。劉克勤舉例介紹,為了保障靈境胡同東段的交通安全與暢通,在道路兩側施劃禁停標線,在路口施劃禁停區,並全面清理沿線亂停車現象。
醫院、學校周邊的擁堵治理也是重點。今年,在北京兒童醫院周邊,將結合月壇南街道路大修工程,對現狀道路進行改造,增加兒童醫院排隊通道,同時解決白天就診機動車長時間侵佔非機動車排隊問題。
結合廣安門醫院新建門診樓,對醫院西門前的廣安門北街進行重新渠化,取消停車位、調整公交站,提升通行效率。
為了打通區域微循環,將對和平門幼兒園周邊、一五六中學門前道路機動車限時單行措施進行調整,擬採取晝夜單行措施,同步規範胡同內停車秩序。
智能交通建設也將助力緩堵。劉克勤介紹,按照北京市交管局整體工作部署,二環內燈控路口均加裝科技監控設備,實現燈控路口違法行為執法全覆蓋,包括外埠車闖限行、不遵守尾號限行、不按規定車道行駛等各類違法。
同時,智能監控設備可通過車流量採集,科學合理設置信號配時方案,實現個別路口擁堵「反溢」控制,避免機動車在綠燈時湧入擁堵路口,也就是常說的「闖綠燈」行為。
今年,西城計劃建成通車3條次支路,分別為龍爪槐胡同、大吉巷西段、果子巷。截至7月底,已實現大吉巷西段、果子巷2條道路建成通車,龍爪槐胡同已完成總工程量的90%,預計年底前建成通車。
大吉巷西段規劃為城市支路,起止點為米市東胡同至果子巷,長度175米,紅線寬度18.5米;果子巷也是城市支路,起止點為南橫東街至騾馬市大街,長度為800米,紅線寬度30米。這兩條道路的完工通車,改善了周邊小區居民出行環境。
另一條還在建設的是龍爪槐胡同,規劃為城市支路,起止點為龍爪槐胡同至菜市口大街,全長240米,紅線寬度為25米。這條路位於陶然亭街道的龍泉社區,是一條斷頭路,過去由於路窄常發生擁堵。目前,該項目已經完成工程量的90%,年底完成拓寬改造後將大大提高通行效率,緩解擁堵現狀。
原標題:北京二環內燈控路口全配智能電子眼 !「闖綠燈」有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