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航重組西南航、中國航的懸念就要揭開。8月24日晚6時,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總裁王開元乘機抵達成都,接待車直接開進了西南航空公司,西南航總經理王世翔早已等候在此……
這極有可能是重組前的最後一次會晤。因為三大航空公司聯合組建的中國第一大航空集團將於明年1月1日正式掛牌,名稱更換為中國航空集團,公司總部設在北京,三大飛行基地分別在北京、香港和成都,而航徽仍然是國航目前使用的「火鳳凰」。
對於王開元此行的目的、行程安排,中國航與西南航的有關人士均視為「重大機密」,只對記者含糊地稱,是關於重組的最後事宜。
但從新集團的名稱來看,卻傳遞著國航希望藉助本次3大航空公司重組,實現上市的強烈願望:中國航空公司控股港龍和澳門兩家上市航空公司,有著資本運作的豐富經驗。但是始於1998年的虧損,使得國航在海外上市的腳步不得不暫時終止。今年上半年,全國民航業虧損20億元,國航虧損額高達6億,位列國內23家航空公司之首,虧損成了國航上市最大的「絆腳石」。
新集團取名中國航空集團,一是為了突出中國第一大航空集團的地位;同時也是為了通過向中國航空公司注資「借殼上市」。
其實,根據最新資料,今年7月,國航實現營業收入13.7億元人民幣,當月盈利達1億元,位列國內航空公司之首,而8月份的情況更加樂觀,預計盈利能夠突破1.5億元。對此,有關人士表示,今年國航有望扭虧。
面對「必須連續三年盈利」的上市門檻,國航感到無比緊迫:中國加入WTO迫在眉睫,以目前全國23家航空公司的總資產還抵不上美國一家航空公司資產的現狀而言,上市無疑是國內航空公司快速而又有效地擴充資本實力的捷徑。
此話不無道理,航空運輸業是高投入的「燒錢行業」,這一點從國航目前擁有69架飛機,114條航線,1.1萬職工,總資產359億元人民幣的「家底」中可以清楚地看到。
據透露,新的中國航空集團掛牌後將分離為集團公司與航空公司兩大部分,航空公司板塊由目前的國航、西南航和中國航組成。其中,國航將充分發揮地處北京的優勢,大力拓展國內航線業務;西南航將接手國航的部分國際航線,打通西部與歐美大陸的「空中走廊」;中國航則全力承擔國際航線的重擔。
而支持國航向國內航線轉移的正是一項「更機計劃」,有消息稱,國航將擁有60架737飛機,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支線機隊」。
本月中旬,就在國航、西南航和中國航低調重組之際,國航貨運部在不動聲色中開通了北京到天津的「卡車航班」,每天將有數十輛滿載貨物的卡車從首都國際機場駛向天津。據介紹,重組成功後,新集團將重新成立一個獨立運營的貨運航空公司。
據權威民航組織預測,在未來幾年內,全球航空貨運業務平均每年增幅將達到5%,而中國市場則將超過7.3%,貨運市場無疑將是國內航空公司的業務新突破口,而預計國航獨立的貨運公司成立後,貨運業務有望超過總銷售收入的20%。
8月25日,王開元匆匆跳上了返回北京的航班。雖然只在西南航呆了一天,但據知情人士透露,雙方就重組事宜展開了數場會談。其中重要的內容就是重組之後,在航空公司板塊,雙方將就開發連程服務的「空中巴士」和完善國際銷售網絡方面進一步合作。
>>以往評論<<
0薦聞榜
(《成都商報》, )